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95歲雕塑家潘鶴辭世,他塑造了經(jīng)典的《艱苦歲月》
來源:澎湃新聞 | 宗和  2020年11月23日08:27
關鍵詞:潘鶴 雕塑

澎湃新聞獲悉,以雕塑《艱苦歲月》《開荒牛》等經(jīng)典作品名聞藝術界的知名雕塑藝術家潘鶴于2020年11月22日上午十時在廣醫(yī)二院離世,享年95歲。

潘鶴以一尊尊厚實的作品已經(jīng)緊密楔入當代中國社會進程當中,和“解放”“革命”“英雄”“改革”等一系列宏大命題息息相關。

潘鶴,1925年生于廣東省廣州市,1940年開始從事藝術活動,現(xiàn)為廣州美術學院終身教授、中國國家畫院首批院士。在七十多年的藝術生涯中,創(chuàng)作作品數(shù)以百計,遍布國內(nèi)外數(shù)十座城市,許多雕塑作品成為當?shù)爻鞘械貥恕K拇碜饔小镀D苦歲月》《開荒?!贰吨楹O女》,其中《艱苦歲月》尤其知名。

潘鶴的兒子潘奮向廣東新快報表示,盡管近年潘老先生說話已經(jīng)不利索,但前段時間入院調(diào)理一段時間后,他的精神狀態(tài)還不錯,正準備考慮出院,卻突然離世,悲痛萬分。 

潘鶴最著名的作品當為《艱苦歲月》,現(xiàn)收藏于中國美術館。該作成功地通過老戰(zhàn)士吹笛、小戰(zhàn)士偎依身旁傾聽的造型,體現(xiàn)出戰(zhàn)爭年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向往革命勝利的信念。在三角形的構圖中,體積起伏波瀾,手法自由,藝術形象生動自然感人,誠為1950年代的經(jīng)典之作。

在新中國美術史上,在新中國雕塑史上,在表現(xiàn)革命歷史題材的范圍內(nèi),《艱苦歲月》都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作品。它以動人的形象,體現(xiàn)了最能在觀者心靈中激起共鳴的主題?!镀D苦歲月》創(chuàng)作于1956年。如今《艱苦歲月》已成為各種中小學美術欣賞教材及百年美術必收錄的作品之一。據(jù)悉,這一作品是潘鶴受中央軍委總政治部委托,為建軍30周年美術展而做,當時的主旨是要表現(xiàn)第四野戰(zhàn)軍解放海南的情景。潘鶴舍棄了淺白地表現(xiàn)戰(zhàn)爭勝利場面的思路,他采訪了曾任海南游擊隊司令員的馮白駒,決定從艱苦場面來表現(xiàn)。結果草稿因為“沒有表現(xiàn)革命高潮和勝利”而被否決了。不服輸?shù)呐塌Q堅持了自己的思路,最終形成了一個老戰(zhàn)士和小戰(zhàn)士的形象構思。在艱苦歲月里,老戰(zhàn)士仍然吹奏起快樂的笛子,嘴角微溢著笑意,小戰(zhàn)士托腮傾聽,憧憬著未來美好的生活。一種積極樂觀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觀看的人。

對于這一作品,潘鶴生前回憶說:“那年,中央軍委總政治部為了慶祝建軍三十周年籌備美展,向全國個別美術家征集作品。當時在政治上正醞釀著一場反地方主義的群眾運動。在文藝領域里正緊跟蘇聯(lián)批判中間人物論、人性論,在藝術方面正在排斥印象派及形式主義。在素描送審失敗后,我當時年少氣盛執(zhí)迷不悟不服輸,選了最感動我的同一表現(xiàn)失敗的場面。不過是改為窮風流餓快活的形象,并安上一個《艱苦歲月》的題目,改成雕塑送展。趕上預展開幕,后來見報章發(fā)表了才知道入選,并且得了獎。當時全國先后有200家報刊發(fā)表了這件作品,包括蘇聯(lián)報刊?!?nbsp;

20世紀80年代,在全國高校雕塑課程轉型為民間工藝的“三雕”為主的歷史背景下,率先向全國提出了“雕塑的主要出路在室外”“社會主義是城市雕塑的最佳土壤”等觀點,并首次將城市雕塑創(chuàng)作引入高等藝術教育領域,成為中國當代雕塑藝術教育改革的先行者。

2003年至今,潘鶴被授予“中國雕塑藝術終身成就獎”、首屆“中國美術獎·終身成就獎”、“新中國城市雕塑建設成就獎”、首屆“廣東文藝終身成就獎”等榮譽。 

潘鶴的文化意義早已遠遠超越單純的雕塑、藝術范疇。他的一尊尊厚實的作品已經(jīng)緊密楔入當代中國社會進程當中,和“解放”“革命”“英雄”“改革”等一系列宏大命題息息相關,成為共和國顯著的文化符號。

老先生為時代造像。在一次訪談中,他向來訪者透露,藝術是“苦悶的象征”——這五個字即日本理論家廚川白村的一部書的書名。 

延伸閱讀|潘鶴談藝

在過去的訪問中,潘鶴曾談到他身為雕塑家的一些思考,輯錄如下:

1、我自己的的確確成為了一個符號,雕塑家也成了“表演藝術家”了。

2、每樣東西,我都隨遇而安。沒什么所謂。一個人不能選擇太多,這樣很容易患得患失。所以,不選擇就隨遇而安,逆來順受也行,怎么樣都行。太陽下山,明天照樣從頭來過,像過河一樣,摸著石頭過去就行,不需要計算這一步行多少分鐘,下一步行多長時間。

3、如果完全是憑借理性去學習藝術,是很難有成就的。藝術是一種感覺,感覺是天生的,是天賦。所以,很多有成就的藝術家小時候都是窮困潦倒,都是饑寒交迫,痛苦不堪的。所以,我一直都說,藝術是苦悶的象征。很多偉大的文學家都是苦悶的象征。

4、現(xiàn)在很多人就弄虛作假。藝術不同于科學,科學需要很細致的,藝術則是感情,需要感動人。如果連自己都沒有感動,怎樣去感動別人?現(xiàn)在很多都是功利主義,很多藝術家都不是為藝術來的,完全就為了錢。以前學藝術就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F(xiàn)在就不是了,個個都以為做藝術家有很多收入,一幅畫價格上億。這樣的目的去學藝術,怎么行呢?現(xiàn)在很多人不是為人民服務,而是為人民幣服務,這當然“弊”啦。

5、藝術創(chuàng)作有了感情,技巧才有用,等有話要講,有感情去發(fā)泄,是動力,是電力,需要講的時候,就需要借助技巧,無感情,只有技巧是沒用的,先學手段再培養(yǎng)感情怎么可能呢?

6、我有個特點就是,解放前從不為“偽政府”做事,解放后從不為私人做事,除非有些人做慈善,為公益事業(yè),或者有了錢有孝心,為父母做像這些。其他不感動我的話,我就不會接的了。

7、我創(chuàng)作上很有意思的一點是,每一件都沒做完就交卷了。這也是一種自我完善的過程,如果認為完美了,意味著才華到此為止。 

8、藝術是不需要考慮技巧的,主要是藝術家的人格,有人格自然有風格。

9、我特別崇拜米開朗基羅,他做的雕塑在幾百年前就在他的國家立足,我們國家那么強大,地方那么廣闊,居然沒有戶外雕塑,太不合理了。

10、我對劉開渠說,我們提出城市雕塑,可能成為歷史的功臣;但現(xiàn)在看來,勞民傷財、污染城市的雕塑泛濫成災,我們反而成為歷史的罪人。垃圾明顯比精品多……大大小小的城市雕塑污染了整座城市。太不像話,太氣人。亂七八糟,讓人受不了。僅僅從這一點看,就足以說明藝術界的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