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同志香山時期發(fā)布電報手稿專題展覽昨日開幕 202封電報手稿盡展領袖風范
為迎接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昨日,“紅色電波中的領袖風范——毛澤東同志香山時期發(fā)布電報手稿專題展覽”在香山革命紀念館一層專題展廳開幕。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該展覽共分為6個部分,公開展示毛澤東同志香山時期起草的202封電報手稿,大部分手稿是第一次集中展出。此次展覽將持續(xù)至2021年7月。
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在進駐香山后,電報成為毛澤東指揮全國各地黨政軍工作最主要的通訊手段?!班粥薄班粥本褪屈h中央和毛主席的聲音,全黨全軍都無條件執(zhí)行。在展廳的序廳中就展示了1949年4月30日毛澤東同志以中央軍委名義發(fā)出的“關于高級領導機關對下級應加強文電指示等問題”的電報。
毛澤東同志在電文中指出:“一個負責人半小時可以寫一個電報,一小時可以寫一個通令,一天、兩天、三天或四天工夫可以經(jīng)過電臺傳達到各軍、各師、各團,各省、各市、各縣,有文字為憑,有范圍可守,又迅速,又使下級有所遵循?!边@體現(xiàn)了毛澤東同志對于“寫電報,發(fā)通令”在工作中重要性的深刻認識。
如何讀懂一份電報?剛一進入展廳,講解員就向觀眾講起了電報格式特點:“電報落款的日期,一般用地支代月、韻目代日。比如,‘四月二十日’這一天,在電報上用‘卯哿’表示,五個字縮略成了兩個字?!北鼻鄨笥浾吡私獾?,此次專題展覽展示的202封電報手稿,都是在《毛澤東年譜》《毛澤東文集》等權威出版物中刊載過的,并由中央檔案館提供高仿真復制件。
“這個專題展覽的特點是展品以毛澤東同志的電報手稿為主,加上電文導讀內容,文字量很大,如何藝術化地進行展示和引導觀眾閱讀是形式設計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香山革命紀念館展覽陳列部牽頭人、專題展覽形式設計負責人李攀峰介紹,展覽采用了把電報手稿當做書法藝術作品展示的手法,裝裱上墻,同時把重點電報放大成燈箱進行展示。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電報手稿,展覽現(xiàn)場還有大量珍貴歷史圖片、文物、文獻等。在專題展第三部分“發(fā)展與社會主義國家的友好關系”的展柜中,首次展示了朱德同志保存的《蘇聯(lián)新經(jīng)濟政策時期的財政金融政策》,封面有朱德同志簽名。香山革命紀念館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件文物是今年12月初,朱德同志之孫朱和平先生、孫女朱新華女士捐贈的。
此外,展覽采用多樣化的藝術手段,使用了場景復原、壁式景觀、動態(tài)影像等藝術和技術手段,增加藝術感染力和閱讀的趣味性。比如,展廳內復原展示了雙清別墅毛澤東同志辦公室、中共中央辦公廳機要處、北平街頭捷報頻傳、人民的勝利等多處歷史場景,并布置了電報朗讀體驗、發(fā)送電報互動體驗、查閱電報系統(tǒng)等互動項目。觀眾通過掃描二維碼就能聽到有聲電文;還能通過模擬摩爾斯電碼的形式,親手發(fā)出“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等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