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華良“金色時光系列”:金色年華 成長之美
原標題:金色年華 成長之美
——淺析謝華良“金色時光系列”
多年來,一直默默堅守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的謝華良,以對文學的理解,對兒童的尊重,創(chuàng)作發(fā)表了多篇作品,并有多篇(部)獲獎。2017年推出謝華良“金色時光系列”兒童文學作品,短短3年,12本風格獨特的作品相繼亮相,以騎行、家園、校園、鄉(xiāng)愁四個方面生活為背景,通過彭大蓬、陳土豆、周一兔、蘇自力等多個鮮活的少年形象,散發(fā)出迷人的成長之美。
騎行 夢在遠方
《騎行少年》《大雪封山》《爺爺?shù)纳帧啡块L篇小說,分別講述彭大蓬等一群騎行少年,懷揣夢想,騎行草原、雪山和森林,探尋人生的密碼,破解心中的謎團,獲得一次次生活的磨礪和生命饋贈的故事。
《騎行少年》中的彭大蓬還有一點青澀和懵懂,他在騎行中感受、在騎行中思考,一路領(lǐng)略親情和友情以及遼闊的大草原,不斷成熟和成長;在《大雪封山》中,彭大蓬更加堅定和堅強,翻越雪山,不只是完成了他以及其他騎行伙伴的一次夢想,更是在嚴寒和冰冷中超越了自我,通過了解王孫和王爺?shù)墓适?,看到了更廣博更遼遠的生活圖景和生命的暖色;而《爺爺?shù)纳帧繁绕鹎皟刹孔髌罚Y(jié)構(gòu)更嚴謹,可讀性更強,但打動讀者的,仍是濃厚的親情,尤其是彭大蓬和父親之間、父親和爺爺之間兩代人的父子關(guān)系,讓作品的主題從外在的保護自然環(huán)境,逐漸顯露出另一層厚重的內(nèi)核:我們?nèi)绾魏亲o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美好——這也讓騎行少年們所奔赴的森林,有了更具中國特色的地域風情、有了更綠色更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意味。
謝華良對兒童成長的執(zhí)著守護和對美好文學理想的默默追求,使每一本騎行小說都有了新鮮的審美理念和清新的人文氣息,讓讀者一次一次徜徉在感動中。他對“騎行少年”這一群體的深情注目和獨特理解,也開啟了一個獨特的創(chuàng)作視角,在書寫了一個個當代少年的尋夢過程中,為他自己的文學創(chuàng)作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家園 回歸與守望
兒童文學也可以表現(xiàn)豐富的社會生活,表現(xiàn)過去或者當下的多元世界,作為寫作者,主要是要把握好兒童視角或者兒童文學的寫作方式。謝華良的三本關(guān)于“家園”的長篇小說,抒寫的正是時代變遷中,童年與故鄉(xiāng)的回歸,傳統(tǒng)、精神和自然的守望。
《陳土豆的紅燈籠》這部屢獲大獎的長篇小說,陳土豆和毛驢的故事是第一主線,由此引發(fā)陳土豆和父母的故事,陳土豆和妹妹陳小魚的故事,陳土豆和鄉(xiāng)鄰的故事。陳土豆用他的善良和擔當,化解了一個個矛盾,凸顯了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力量。
《桑麻的舞蹈》關(guān)注的是少年桑麻的成長,少年桑麻因為參加學校的舞蹈排演,雙腿摔傷,休學在家,每天承受著身體和精神上的困頓。媽媽卻帶著笑臉迎接著一切。老街上的少年逗逗飛一家漸漸走進了桑麻的生活,樸實的人性之美,讓桑麻受傷的身體插上舞動的翅膀,綻放了成長之光。
《鞭響南山坡》是一部關(guān)于故鄉(xiāng)、關(guān)于親人、關(guān)于生命和土地的自傳體的長篇小說,守望的是“自然”家園:柳條溝的溪水和柳絮,南山坡的豬馬和花草,家里的媽媽、爸爸、哥哥、妹妹,村鄰九嬸和小六子、八姐,那山、那水、那人,草長鶯飛,生機無限,譜寫著一曲蓬勃和諧的生命之歌……
有人說,兒童文學的寫作要達到某種“深度”與“厚度”,比其他文學樣式寫作更難。謝華良作品中對家園的守望,恰好展示了一個兒童文學作家的文學修養(yǎng)和人文情懷。
校園 破繭而出
謝華良的三本校園題材的作品,雖然同樣關(guān)注的是少年的精神成長、精神需求和成長隱痛,但在真誠和質(zhì)樸又不乏驚奇動人的故事中,讓馬匹克、周一兔、麻小雀等成長中的少年,破繭而出,擁抱光芒。
《馬匹克的棗紅馬》:男孩馬匹克的變聲期開始了,他突然找不到自己的聲音,也找不到原來的自己了。周一兔和全班同學為祝賀他的變聲期送了一束鮮花,在班里和家里引起軒然大波。孤獨的馬匹克想象著自己有一匹馬,能自由快樂地馳騁。在爸爸、老師和馬爺?shù)膸椭拢瑢W校成立了棗紅馬文學社,馬匹克終于找回了自己,并且和同學們一起真的擁有了一匹棗紅馬……
《大名鼎鼎周一兔》:六年級女孩兒周一兔,跑起來像一只兔子,野起來像一匹馬。在運動會上多次奪冠,因為別人笑她胸無點墨,喝下了一瓶墨水;曾在鄉(xiāng)下度假時和男孩子搶水塘洗澡,還騎過一頭毛驢……她的苦惱是媽媽居然是自己的班主任,不僅在學校里不表揚她,在家里還經(jīng)常召開“批判會”。但周一兔依然綻放著自己的熱情和勇氣,積極引領(lǐng)和幫助孤單內(nèi)向的麻小雀同學,最后讓校長、同學和一向繃著嚴肅面容的媽媽對她刮目相看……
《六年一班的麻小雀》:麻小雀從鄉(xiāng)下來城里讀書,他先和周一兔是同桌,后來又成了馬匹克的同桌。他表面很快樂,內(nèi)心卻充滿憂傷和孤獨。他最喜歡小動物,以前養(yǎng)過小兔子,現(xiàn)在救養(yǎng)了一只“小麻雀”。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在班里得到一朵小紅花。他努力地表現(xiàn)自己,但總是把事情辦壞……班主任李老師生病住院了,同學們都說被他氣的,麻小雀非常難過。這時,新老師樂咪咪來了,她是個喜歡嘰嘰喳喳、喜歡“小麻雀”的人……
鄉(xiāng)愁 美麗與莊嚴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薛衛(wèi)民曾評價謝華良的這個系列作品:“我們似乎非常熟悉的鄉(xiāng)村、城市、校園、家庭,在謝華良的文字中呈現(xiàn)出讓我們驚奇的陌生——原來遠方的美就是從我們身邊出發(fā),在平凡的生活中,我們一直和生命的美麗與莊嚴同在?!?/p>
鄉(xiāng)愁系列包含了謝華良三本短篇小說集,分別是《蘇自力的秋天》《米米的陽光》《天天的藍風箏》。這三本小說集,都以少年視角,直面鄉(xiāng)村生活,卻極其暖心感人——
純樸憨厚的謝鐵桿,具有責任和擔當?shù)奶K自力,守護老家卻要為一窩燕子牽腸掛肚的母親,無論生活怎樣、命運怎樣、都滿懷信心地期待奇跡的老蓬……純樸的人物,淡淡的鄉(xiāng)愁,平凡人性中的善與美,猶如鄉(xiāng)村院落飄起的裊裊炊煙,溫暖樸素的生活氣息讓人為之一震。
還有做風箏的二爺,編草帽的爺爺,敲鐘的高爺,藏著一壇硬幣的太姥姥,日常生活中爭吵不休又離不開彼此的爺爺奶奶……這些可愛的“老小孩兒”在日漸老去的歲月和時代變遷中,有諸多的不舍和無奈,更有對家人寬厚理解與孩童般的善意,在與那些正在長大的“小小孩”的交流和交往中,迸發(fā)著溫暖的文學力量。
作家謝華良始終保持著對文學的熱愛與堅守,保持著對成長中少年兒童的精神和心靈的關(guān)切與關(guān)注,這無疑是最難能可貴的文學品質(zhì)和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