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一批講述老百姓身邊事、反映生活新變化的現(xiàn)實題材作品亮相舞臺 生活熱點即創(chuàng)作熱點,民營院團“民生劇”屢出爆款
來源:文藝報 | 童薇菁  2021年02月10日08:15

“提起子個老房子么真正一包氣,上樓難啊下樓難,沒電梯真真難……”熱門戲碼海派都市滑稽戲《懸空八只腳》讓觀眾們“笑到肚皮痛”?!皼]電梯的苦惱,他們都幫我們演出來了”“這些臺上的人物,就跟我身邊的鄰居一模一樣”,觀眾們說這部滑稽戲用親切的本土語言,演出了真實溫暖的民生故事。

《懸空八只腳》并非孤例。近年來,以上海民營院團為創(chuàng)作主力,舞臺上涌現(xiàn)了一批講述老百姓身邊事、反映生活新變化的現(xiàn)實題材作品。如上藝戲劇社《生命行歌》、上海勤苑滬劇團《銀杏樹下》、上?,F(xiàn)代人劇社《匯賢坊》、上海文慧滬劇團滬劇《心歸何處》等,緊緊抓住民生百態(tài),展現(xiàn)城市精神。這些“親民”的舞臺作品通過商演、政府點單、文化配送等多樣化的形式,被送上了上海市民乃至長三角居民的“文化餐桌”。

普通人身上匯聚大時代的命題

“民生劇”緣何爆款多?因為普通百姓的日子里有著時代的大命題。

“懸空八只腳”在滬語里意指“遙遙無期的事”,戲里的“懸空”一語雙關,背后是一道曾經(jīng)橫亙在上海城市舊改中的民生難題。老公房沒有電梯,很多老人就成了長期無法下樓的“懸空老人”。今年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2021年完成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1000臺以上——民生熱點和時事話題,成了《懸空八只腳》的題材來源。

劇中,為了讓老人們“上下通達”,政府開始推廣老公房加裝電梯的惠民工程,居委書記華怡為此四處奔波。然而,好事多磨,上下老鄰居們的矛盾出現(xiàn)了:首先是一樓住戶堅決反對,有人擔心自己生計難保,有人提出巨額補償……圍繞加裝電梯這一民生項目的,有矛盾和沖突,但劇中更多的是種種真情和暖意?!盎鶎狱h員干部是如何化解矛盾、為民辦實事謀福利的?相信看過《懸空八只腳》的觀眾都會被打動。”上藝戲劇社社長袁東瑞向記者介紹。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誕生于2020年10月的《懸空八只腳》將在今年完成進一步的打磨和提升,走到更多觀眾中去。劇組已經(jīng)接到了不少長三角劇場發(fā)來的邀約。

從2018年開始,這家上海民營戲劇院團就開始走“民生劇”的創(chuàng)作道路。原創(chuàng)話劇《生命行歌》在城市老齡化問題的背景下,聚焦安寧療護和臨終關懷,一經(jīng)推出社會反響熱烈。正在籌備中的音樂劇《夢想成真》聚焦于都市里“年輕職場媽媽”這一群體,幫助她們更好地實現(xiàn)自我價值。

反映民生關切又為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這樣的原創(chuàng)作品如今在上海舞臺上比比皆是。連日來,在團長王勤的帶領下,上海勤苑滬劇團正在加緊排練新作《石榴紅了》。去年,該團打造了一部以本土鄉(xiāng)村振興為題材的滬劇《銀杏樹下》,全年演出超過百場,要求再演、加演的呼聲熱烈。馬上,該系列的第二部《石榴紅了》即將面世。

“《銀杏樹下》這么受老百姓的歡迎,出乎我們的意料。”王勤說。故事聚焦于“美麗鄉(xiāng)村”建設中最艱巨的整治違章工作。黨員干部身先士卒,以一份《美麗公約》召喚起大家對幸福的憧憬。呼喚青山綠水的同時,更呼喚美麗人心的回歸。“‘民生劇’能夠深入基層,熨帖人心,‘與觀眾在一起’的創(chuàng)作道路,我們將堅定地走下去?!蓖跚谡f。

充分發(fā)揮本土劇種的優(yōu)勢

“民生劇”的觀眾緣來自何處?本土劇種在表現(xiàn)相關題材中發(fā)揮了巨大的優(yōu)勢。

《懸空八只腳》的票房熱,離不開老觀眾帶新觀眾入場的口碑傳播。“滑稽戲的藝術特點和感染力在這部作品中表現(xiàn)得很充分。”上海戲劇學院教授曹路生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說,“上海人天生幽默豁達,對滑稽戲的喜愛是刻在骨子里的?;鼞虻膬?yōu)良傳統(tǒng),要在繼承中不斷創(chuàng)新,成為上海喜劇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p>

舞臺上,知名滑稽演員龔仁龍、許海俐、王文麗、周益?zhèn)?、駱文蓮、任一……這批滑稽界的老面孔在詮釋人物時依然活靈活現(xiàn)、噱頭十足。面對嚴肅的話題,因為有了喜劇靈魂的注入,對生活輕松的調(diào)侃,消解了觀眾與舞臺的距離。

文藝繁榮的上海,最扎根市民的劇種是哪個?上海市演出行業(yè)協(xié)會經(jīng)過一年的調(diào)研排摸給出答案——滬劇,在上海最有群眾基礎。各類滬劇演出團體活躍于基層、街道,遍布全市,無論從劇團的數(shù)量還是商演、公益演出場次數(shù)目,均占據(jù)了很大的比重。

過去一年,文慧滬劇團、新東苑滬劇團、勤苑滬劇團、彩芳滬劇團、紫華滬劇團等滬上民營滬劇團,在“民生劇”的創(chuàng)作部分都交出了令老百姓滿意的答卷。海天滬劇團滬劇《天夢》、文慧滬劇團滬劇《心歸何處》等原創(chuàng)作品既傳承發(fā)展了申曲的一腔一調(diào)、一招一式,也把積極的思想觀念和美好的藝術表現(xiàn)得以全新呈現(xiàn)。這些作品在口碑上的成功,一部分來自土生土長的文化基因,但更多的是創(chuàng)作者扎根生活、深入民間、走進觀眾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以及精益求精的藝術追求。

王勤介紹說,近兩年來,勤苑滬劇團屢屢推出大制作,在演員、導演、舞美燈光等舞臺建制上對標國有院團,藝術標準毫不遜色?!耙徊烤嫉奈枧_作品要經(jīng)得起觀眾一次次檢驗。”正是抱著這樣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在近20年的發(fā)展中劇團得到越來越多市民觀眾的青睞,成為各區(qū)文化配送菜單上的“必選”,每年深入全市200多家基層單位,將滬劇藝術送到老百姓的家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