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帖
如果問我喜歡什么,那么對我來說,很可能就是讀書。當然,吃川菜喝紹興酒寫小楷畫蘭竹也很愉快,但過后總覺空虛,都不如讀書來得有滋有味寧靜而充實。
讀書無疑是一種自閉。試想孤守一室,面前只是書——這是一種說法。如果從另一個角度去認識讀書,那么讀書又是一種美好的自娛。當然這個自娛不是一個人能完成的,還得有書,書是對象,外邊下著絲絲的小雨,有人撐著傘在雨中踽踽行走,而你卻慢慢走進書頁里去。這都是很愉快的事——這不僅僅是閱讀一本書,而是生活方式之一種。
我認為讀書和吃飯不同等重要,吃飯是用嘴,人臉上的器官數(shù)嘴骯臟!讀書是用眼睛,眼里揉不得一點塵屑,吃飯是為了活命,讀書又為了什么?我常想,吃飯可以使人發(fā)胖或不慎得上胃病,讀書有什么用呢?讀書破萬卷,下筆若有神!若有神又有什么用呢?這是我常在想的問題。
讀書和寫作不同,寫作起碼要有一張桌子。對于我來講,還需要有一個比較安靜的環(huán)境和一兩盆花。我寫作的時候喜歡有植物在旁邊。綠色植物往往導我入寧靜。讀書則不必非要有一間書房,手攜一卷何處不可展讀!古人的“三上”。我記不清了,大約是廁上馬上和枕上。在馬上讀書我想是件危險的事,且又讀什么書呢?讀極正經(jīng)的書,如四書五經(jīng),顯然不行。讀《史記》《戰(zhàn)國策》似乎也不可能。我想也不過讀些小詞小令之類的東西吧。馬上讀書危險——一九九一年吃新鮮蕨菜的時候,我騎一匹紅馬從五臺山上下來,山陡路滑,我一次次好像要從馬頭上翻栽下去,騎馬下到山底心猶惶惶亂跳。
現(xiàn)代人往往難以想象古人的生活。比如顧炎武,他考察昌平一帶山水,常常是要幾匹驢子馱書。照我們想來,似乎是孤寂蕭條。其實不然,那是一個小型的旅游團,起碼要有四五匹驢子,一匹顧炎武騎,好幾匹馱書,還要有馱糧馱茶具的。光茶具就有二十四件頭,比如茶灶、茶盞、茶活、茶臼、拂刷、凈布、炭箱、火鉗、火斗、茶盤、茶囊,這已經(jīng)是從簡了。還要有馱換洗衣服的,還要跟一二仆人。如果顧炎武要在驢背上昂然讀書,那一定要有人在前邊牽定了驢子,絕不可能驢蹄噠噠信“驢”由韁。顧炎武想來個子很高,因為我記不得是在什么地方看到過他的一雙鞋子,足有現(xiàn)在的43號碼大!想必個子也會有一米八左右。這么大的個子騎在小驢背上是不大舒服的。我想他在北京昌平一帶考察山水一定是騎著馬的,但在馬背上讀不讀書這很難說。李賀是會騎在驢背上做詩的人。李賀一定瘦削白皙,所以才早亡。騎在驢背上吟詩,吟則容易記則難。古代沒有金星牌自來水筆,吟出了好詩怕忘掉就要趕快下驢記下來。想一想,古人沒有我們現(xiàn)在的方便倒有比我們大十倍的耐心!這一點令我慚愧而感動。古人的文章總寫不長可能與書寫工具有關,從這一點上講,茅盾先生用毛錐子寫完一部《子夜》真是令人起敬。古人的“三上”,最令人愉快的是枕上。我是喜歡臥在床上讀書的,我愛人說我沒骨頭。我想人在不行走不勞動時沒骨頭也許是好事,很柔軟地躺在床上全身心地放松,像魚一樣游到書里去。我很想找人畫一幅“臥床讀書圖”,但分明很難畫,反而會給人留下裝模作樣的壞印象。有些床上的事情,采取什么姿態(tài)都不讓人覺得是裝模作樣,唯有臥床讀書,一入畫便俗不可耐,怎么看都是裝模作樣!毛澤東是臥床讀書的大家。他有兩副臥讀時戴的眼鏡,一副沒左腿兒,一副沒右腿兒,朝左躺臥戴沒左腿兒的,朝右躺臥戴沒右腿兒的。從事寫作的人,大多是臥床讀書派,寫作時一定要腰板挺直,讀書時所以必不能再這樣,就像是弓,要一張一弛。
許多人都認為寫作是苦役,但我想十個真正的作家有九個都會喜歡伏案寫作。因為寫作的時候才是作家最愉快的時候。當白白的稿紙鋪在你眼前,人物和場景慢慢在紙上浮現(xiàn),那真會給人帶來一種異樣歡快的感覺。有人習慣于在家中熟悉的環(huán)境中寫作,如作家李銳,有人習慣于在寫作中聽音樂,把聲音放到最低,低微得好像是從星際傳來。這種種怪癖總是因人而異。
我寫《永不回歸的姑母》是在晉北的山上,那個村子馬口,是春天,去的時候山隅間桃杏花在憂郁地開放著,山里的桃杏花靜靜地開靜靜地落讓人覺得傷感,因為沒人去欣賞它們。后來我住到山上,在幾乎一夜間寫完了《姑母》約三萬字,第二天天亮了才知道外邊下了雪。對面山上一派銀光閃爍。我住的那家土窯是在一個高山坡上,因為下了雪,我就下不了那個坡,要想下,就得坡上有人用繩子牽著你才可以,像牽牲口一樣。我不愿下去,就朝下看一夜之間披滿了雪的桃杏花。又是雪又是花的景象就是那次看到的。我不知道那些花朵感到了寒冷沒有。我住的土窯里的那只貓在灶臺下的灶洞里生了一窩小貓,在半夜的時候母貓率領小貓出來練習走路,我就順手把它寫進了小說里。《永不回歸的姑母》有一種凄涼感,就與寫作它的環(huán)境分不開。
寫作的時候我真的離不開茶,一旦沒茶我就六神無主。我的愛妻上個月從南方回來,給我?guī)Щ貋淼木褪遣?,一百八十元一斤的烏牛頭龍井半斤,一百六十元的惠明茶半斤,還有一百九十元一斤的買了一斤,竟然打在包袱里托運!人回來包裹還沒到,我聽了很急,很替那茶擔心。我嗜茶如命,在北方儲存新茶,最好密封放到冰箱里去,濕度和溫度都可以使新茶歷久常新。這是我的朋友金宇澄告訴我的。對于我來講,有書,有紙筆,有好綠茶,就滿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