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天使之翼》:折翼的成長
來源:中華讀書報 | 梅杰  2021年04月30日09:05
關鍵詞:《天使之翼》

《天使之翼》,舒輝波著,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2021年1月第一版

主人公天翼是不幸的,右眼失明、四歲父母離異、母親身患肝病、家境貧窮……可以說,人世間的苦難集于一身,讓弱小的她,承擔了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我們很難想象,這樣的孩子是如何成長的,什么才可以讓主人公的生命充滿溫暖和光亮,最后走出一條屬于她自己的人生之路?舒輝波的新作《天使之翼》為我們解答了這個問題,作者將目光投向了底層兒童的非正常童年。

如已故兒童文學理論家劉緒源先生在《兒童文學的三大母題》中所揭示的,《天使之翼》準確抓住了其中“愛”的主題。在本書中,具體而言是“母愛”,是成長中的“母愛”。只是,由于疾病,由于貧窮,由于弱小,呈現(xiàn)出的是不一樣的母愛,不一樣的成長。作者以細膩的感受和纖巧的文字,將一對相依為命的母女平凡而又充滿詩意的苦難人生摹寫出來,感人泣下。然而,生命是倔強的,母愛是偉大的,成長是充滿奇跡的,作者帶給我們的不是消極的人生感悟。沒有控訴,沒有哀怨,而是勇敢面對生命中的一切,字里行間充滿著“含淚的微笑”。只有愛,才有這種巨大的神奇力量,能夠化解人世間一切苦難,讓人類有不斷地前進的希望,微笑面對世界。都說兒童是天使,那么,母愛就是“天使之翼”。

那么,這個“不一樣”在哪里呢?

首先是“反童年”。由于母親的生命隨時可能結束,她在與病魔、死神斗爭的同時,著急于天翼的成長。天翼的童年還未結束,母親的生命戛然而止。在這短短幾年的時間里,媽媽教會了天翼騎車、做飯、洗衣……讓她盡早獨立生活,具備一個大人才有的生活能力、行動能力。都說童年是短暫的,是美好的,所以珍惜童年、呵護童年、保衛(wèi)童年,盡量不讓童年早早消逝。但在“不一樣的成長”里,天翼的童年就是“壓縮餅干”,就是“小大人”,就是為了童年盡早消逝,早日學會獨立生活。這是反童年,也就是不一樣的母愛,不一樣的成長。

其次是“反日常”。天翼沒有正常的家庭環(huán)境,她的家人不少都是肝病患者。外公肝癌逝世,大舅肝病逝世,最后媽媽也是肝移植后兩年逝世。肝病籠罩著整個家庭,再加上貧窮,連坐公交車、坐輪渡都要掐著手指算錢,可以說人生毫無光亮,如同右眼失明一樣的隱喻,“看不見光”。他們沒有正常的人生,正常的生活,連一般人的日常生活都無法享受。他們生活在光亮照不到的地方。在這種環(huán)境下,天翼的表哥天風走上了極端之路,成為一個失足少年,也給家庭帶來黯淡、灰色乃至壓抑的氛圍。在這種“反日?!钡沫h(huán)境下,天風走到了天翼的人生對立面,成為思考天翼成長的一面鏡子。

再次是“反人生”。這個“反”不是“反對”,而是“反轉”。天翼在不一樣的母愛的哺育下,走出一條與同齡人不一樣的童年之路。這種童年成長的力量,貫穿于全書之中,讓讀者看到不一樣的人生,也看到了人生的希望。這種成長的力量,終于化為天翼的人生底色,這也就是為何她在成年以后,能夠對自己的童年念念不忘,對自己的母親有著無窮無盡的記憶。她最后懂得了母愛,懂得了母親為何給她取名“天翼”。她更明白:“媽媽給了我這樣一雙眼睛,微笑著去看花,看草,看貓,看狗,看人間,看世界,看苦難,看命運,甚至,也微笑著看死神。”微笑面對死神,這就是“反人生”的力量,也是作者希望告訴讀者的人生道理吧!將母愛與童年,寫得如此有力量,如此有厚度,如此深刻,正是文學的力量。這部作品也告訴我們,文學的力量很大,它可以超度人生,甚至超度時代。

《天使之翼》是一部獨特的復合型文本的作品。舒輝波采用三種敘述視角,向讀者講述了天翼四到十二歲的童年。第一種視角是兒時的“我”,作者盡量將敘述者貼近兒童的心理,努力做到逼真、貼切和形象,增強了文本的可讀性,成為構成兒童文學文本的可能性。第二種視角是作為回憶者身份的長大后的“我”,發(fā)表此時的我的人生感悟,成為“兒時的我”和“長大后的我”之間的精神對話,頗有啟示意義,也浸透著作者的思考。這類文字不多,但夾雜于全書之中,時顯畫龍點睛之妙,成為全書的靈魂和骨骼。第三種視角是作為旁白者的敘述視角,作各種情節(jié)和環(huán)境的描述,豐富了全書的經(jīng)絡和細節(jié)。這明顯體現(xiàn)了舒輝波高超的文本駕馭能力,但對于小讀者而言,卻又構成了某種程度上的閱讀挑戰(zhàn)。我們很難說,《天使之翼》是一部兒童本位的作品,還是一部非兒童本位的作品。它的復合型文本的特質,說明舒輝波不想寫一部普通的、簡單的作品,而是努力朝著“兒童文學是在兒童與成人之間建立雙向、互動的關系的文學”(朱自強語)的方向進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