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學》漢文版2021年第4期卷首語、目錄
卷首語
林雪:當詩人成為一個傾訴者
自有新詩以來,人們一直在為什么是好詩詰問不止。在這個問題里還包括一場詩歌品質(zhì)與承諾的對決。詩句繁軼,詩篇眾多,但究竟有多少能觸及生命更多的角落,從而發(fā)掘和表達出人們正在經(jīng)歷著而尚未說出的感受,使詩歌的內(nèi)容達到新鮮和深刻的?正因為如此,創(chuàng)新并尋找深度是重要的和難能可貴的。也是一個詩人和一部詩集走向獨立和成熟的標志。這些是在我們已經(jīng)有了那么多詩和詩人之后的今天應該發(fā)生的。不能想象一首好詩怎么能對日常生活中美與新生的事物不敏感?怎么能對日常生活中的苦難置若罔聞?好詩沒有了對苦難、疾病和死亡的書寫,就沒有了審美和道德意義上的崇高壯烈,沒有了那種善于從日常細小的幸福中斷裂,那種逝者對生的渴望,和未亡人試圖用回憶把斷裂后的幸??p補起來的努力。對了,一首好詩就是要充當美好事物的未亡人。同理,詩人應該有意在文本中探險,以檢驗自己是否有能力從以往詩歌或光明或黑暗的框囿中,從中國古典和西方文學的強勢圍剿中突圍。當詩人成為一個傾訴者,詩句中的形象就注入了詩人自己的智慧。生活是一種宿命,而文學卻有著無限的可能。在自己意識到風險、制造出風險后,詩人就能夠做到自己挽救自己,也能做到用好詩挽救詩。
誠實的生活與誠實寫作之間,只有焊接,沒有破綻。據(jù)此,那些被書寫的詩句才能被賦予一種永久的體面與莊重。閱讀和詩意能否為生活找到一個出口?詩歌或許真的不能使特別現(xiàn)實的問題迎刃而解,卻可以滋養(yǎng)我們心靈并使之智慧,像是精神上持續(xù)的洗禮:“通過她,我們能看清世界。”如果說經(jīng)歷了生活和人世,我們有可能對這世上的部分事物激賞、思考,并獲得力量和純粹的話,那么其中包括了文學化的人生,包括你和詩歌決定性的、奇妙的邂逅。在我以一個個體思維,用詩歌向世界有限地展示時,也會有其他藝術(shù),可以把人類全景式地、毫無遮掩地向蒼穹打開,那些青春年代的憤怒,對友情的珍重,對愛情婚姻的惋惜,還有對生活深刻的、不無懺悔的愛。詩性化了的文體展開了生活中的真我,似乎生活可以用文體承載一切:人生的光榮勝利和生活的焦慮,詩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差距,矛盾,鼓舞,憂慮,失敗,一切的一切,如此等等。
目錄
卷首語
當詩人成為一個傾訴者 林 雪
中短篇小說
沙坨里的暖霞 郭雪波(蒙古族)
[佳作點評]生的悲辛與愛的傳奇 沈慶利
放 生 關恒武(滿族)
線 索 王劍寧(回族)
數(shù)汽車的孩子 秋加才仁(藏族)
散 文
南方道場上的白虎 譚功才(土家族)
把歷史刻在碑上 趙晏彪(滿族)
母 土 左中美(彝族)
詩 歌
西部詩抄 曉 雪(白族)
在黃河灘陪一棵棗樹坐坐 高若虹(滿族)
遺失的馬鞭 葛·呼和少布(蒙古族)
從遠方飛來種子 弦 河(仡佬族)
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
歷史與現(xiàn)實的回響(報告文學) 卜 谷(滿族)
山岡之歌(報告文學) 葉多多(回族)
本刊新人
靈魂的訊息(詩歌) 韓金月(撒拉族)
西昌行
白庚勝(納西族) 馮 藝(壯族)
王久辛 興 安(蒙古族)
倮伍拉且(彝族) 楊 鷗
張雪峰 常 霞(蒙古族) 白忠德
評 論
新世紀廣西多民族詩歌:從分散到合流 陳代云
封面美術(shù)作品:山東泰山 陳新民
封二美術(shù)作品:紅裳繡蝶寄朝暮 (中國畫) 田 斌
插圖:陳新民 徐沛君
篇名題字:梁永琳 張克軍
美術(shù)編輯:徐 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