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音樂劇《劇院魅影》作者自傳:摘下面具,回憶人生
來源:廣州日報 | 孫珺  2021年05月24日15:31

摘下面具,回憶人生

自2003年韋伯代表作《貓》首次被引進國內(nèi)以來,《劇院魅影》《艾薇塔》《周日戀曲》《搖滾學?!方舆B上演,掀起觀演熱潮,更不用說那些經(jīng)典唱段,比如《回憶》《阿根廷別為我哭泣》的影響力了。

2018年3月,韋伯在70歲生日之際推出了英文版自傳。歷經(jīng)三年打磨,中文版《韋伯自傳:面具后的天才與狂喜》在近日與中國讀者見面。這本自傳的英文書名借鑒了韋伯的代表作《劇院魅影》中的標志性元素,以Unmasked(摘下面具)一語雙關地擊中了音樂劇愛好者的心,讓人不由揣測,莫非面具后的魅影才是他內(nèi)心隱秘的自我?

曾出演韋伯音樂劇的明星費翔寫道:“讀韋伯爵士這本自傳,感覺如同出席一場盛宴,一幕一幕顛覆所有的想象?!?/p>

生于藝術世家

命中注定的戲劇天賦

安德魯·洛伊德·韋伯出生在一個音樂世家。他的父親是一位作曲家,韋伯的母親開辦了倫敦知名的鋼琴學校,是韋伯口中“一流的兒童鋼琴教師”。相比能夠理解并支持他的藝術追求和人生選擇的父親,母親則是一位望子成龍的“虎媽”。而與他關系最親密的姨媽“薇姨”,不僅演過話劇,更是將他帶入戲劇圈子的領路人,是他的精神向導。

成長在充滿藝術氣息的環(huán)境中,韋伯的回憶錄展現(xiàn)了他特別而有趣的家庭。他后來成為大提琴家的弟弟以及弟弟的同學、摘獲柴可夫斯基鋼琴比賽大獎的鋼琴家約翰·里爾,都為他的童年生活增添了許多色彩。定期到倫敦帕拉迪厄姆劇院看戲的家庭習慣使他對舞臺表演大感興趣,甚至親手制作了一座玩具劇院,還與弟弟一起為這個“劇院”策劃了許多演出節(jié)目。

大師的青春期也叛逆

盡管成長于令人羨慕的藝術家庭,韋伯依然有著不少壓力和苦惱。他無法滿足媽媽對他在藝術成就上的期待;進入校園后,又由于低于正常入學年齡不合群;他努力完成學校課業(yè),千辛萬苦考入了牛津大學歷史學院,卻無法割舍自己對音樂的本能熱愛,在藝術創(chuàng)作上大花精力,因此被學校強制休學……這個“叛逆青年”最終用一個決定給自己的人生劃下了關鍵一筆:為了音樂劇,從牛津大學退學!

盡管他做出在家人看來是“自毀前程”的退學決定時,還不清楚前路何在,但冥冥之中對音樂劇的熱愛讓他堅定地奔向了這條路,從未回頭。

從《貓》到《劇院魅影》

打造音樂劇舞臺高光時刻

在這本回憶錄中,韋伯花費了大量篇幅講述那些經(jīng)典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從《約瑟夫和神奇彩衣》到《萬世巨星》,從《艾薇塔》到《周日戀曲》,從《貓》到《劇院魅影》……讀者將看到一部音樂劇從無到有的創(chuàng)作過程。

他細細地回顧了觸動無數(shù)人心弦的《回憶》是如何寫成的;出演首代貝隆夫人的初版“艾薇塔”伊蓮·佩吉經(jīng)歷了怎樣的選角過程;全球傳唱的《阿根廷別為我哭泣》是在何種情境下醞釀而生;更收錄了《劇院魅影》的初版草稿,讓人不禁驚嘆這部經(jīng)典之作的初稿竟如此一氣呵成,與今天舞臺上演出的幾乎別無二致。

成就韋伯的那些人

在藝術圈沉浸了大半生的韋伯,他的回憶錄也是對英美音樂劇發(fā)展史的重要回顧,當中不只展示了光鮮亮麗的成功,也有令人沮喪頹然的失敗,書中戲劇界與音樂界的大咖紛紛登場……還有一眾活躍在當代音樂劇舞臺上的演員們,向我們展示了五光十色的演藝圈生活。

他的三次婚姻,他與莎拉·布萊曼的情感糾葛,也盡數(shù)收入書中:第一任妻子與他結婚時才剛滿18歲;而現(xiàn)任妻子瑪?shù)铝談t是他事業(yè)上最強有力的幫手。這些生命中的角色,與韋伯一同演繹著他精彩的戲劇人生。

屢創(chuàng)票房奇跡

藝術與商業(yè)的雙重傳奇

韋伯的音樂劇作品不僅在藝術層面頗具魅力,在商業(yè)上取得了難以超越的成功。《貓》在倫敦西區(qū)連續(xù)演出 21 年,在紐約百老匯連續(xù)演出 18 年,《劇院魅影》在2016年于倫敦慶祝了30周年生日,也打破了《貓》的紀錄,成為在百老匯連續(xù)演出時間最長的劇目,這部戲已在全世界166座劇院上演過,至今仍在全球范圍內(nèi)演出。

據(jù)統(tǒng)計,迄今為止他一共獲得了8次托尼獎、4次格萊美獎、7次奧利弗獎、1次金球獎、1次奧斯卡獎、2次國際艾美獎等,更在2018年的托尼獎頒獎典禮上,獲頒終身成就獎。

他借用托馬斯火車頭的名字創(chuàng)辦的“真正好”公司,現(xiàn)在已經(jīng)發(fā)展成一個龐大的文化演出集團。同時他的名下已擁有七座劇院,童年時代的夢想照進現(xiàn)實,玩具劇院里的孩童游戲變幻成每一個星光璀璨的劇院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