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第六屆栗山詩歌獎和卡丘·沃倫詩歌獎在長沙頒發(fā) 侯馬、梁平、向明等詩人獲獎
來源:封面新聞 | 張杰  2021年05月27日16:20
關(guān)鍵詞:詩歌獎

5月22日上午,“第六屆栗山詩會暨環(huán)洞庭湖詩人田野調(diào)查寫作計劃”活動,在長沙舉行了第六屆卡丘·沃倫詩歌獎和第六屆栗山詩歌獎的頒獎儀式。在第六屆卡丘·沃倫詩歌獎方面,侯馬獲得“中國詩人獎”,“外國詩人獎”由谷川俊太郎(日本)獲得?!胺g家獎”由田原(旅日)獲得;孫曉婭獲頒“批評家獎”。在第六屆栗山詩歌獎方面,“終身成就獎”由向明(中國臺灣)獲得;“中國詩人獎”由梁平獲得,“批評家獎”獲得者是徐敬亞,“翻譯家獎”獲得者是明迪,“詩集獎”由“四爺詩叢”獲得,“詩人藝術(shù)家獎”是周藝文,“湖南詩人獎”由肖歌獲得。

侯馬:“寫出人的際遇,在對善惡的辨識中認(rèn)識自己、探索出路”

“中國詩人獎”獲得者侯馬,1967年生于山西,現(xiàn)居呼和浩特。給侯馬的授獎辭是這樣的:詩歌的車輪在他的筆下滾滾向前,從沒停止,他一路向北,朝向遼闊的天空與蒼茫的大地,他驅(qū)趕著詩歌的風(fēng)暴,他是當(dāng)代詩歌的牧羊人。他為所有事物寫作,他為李白、杜甫寫作,他的寫作呈現(xiàn)了人類心靈的顫抖,他寫出了真實的生命狀態(tài),他讓強大的口語落地有聲,直指事物的本質(zhì),以冷靜、客觀、平視的方式,寫出了事物背后的心驚肉跳。他手握詩歌的解剖刀,輕輕劃開生活的外表,讓讀者看到精神內(nèi)部隱秘的光亮。鑒于此,現(xiàn)將第六屆卡丘·沃倫詩歌獎中國詩人獎授予侯馬先生。

在“答謝辭”中,侯馬說,“卡丘·沃倫詩歌獎”,伊沙得過第二屆獎,本屆外國詩人得獎?wù)呤枪却√?,兩位?dāng)代大師都是我欽佩的詩人。包括周瑟瑟的一些天才詩作,使我有時候這樣想,他們已經(jīng)寫的這么好了,還需要我寫嗎?但是只要動筆,我依然會追隨偉大的詩歌傳統(tǒng),這一傳統(tǒng)在《詩經(jīng)》中存在,在李白、杜甫身上存在,在包括羅伯特·佩恩·沃倫身上也可辨出:寫出人的際遇,在對善惡的辨識中認(rèn)識自己、探索出路。感謝第六屆“卡丘·沃倫詩歌獎”頒發(fā)給我,是為勉勵和鞭策,謝謝?!?/p>

梁平:“騰出時間給自己多留點文字,而這些文字必須是自己的”

在給梁平的授獎辭中這么寫道:“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寫作持續(xù)一生,把語言當(dāng)作生命的美酒,不管是獨飲還是狂醉,他都在享受語言帶給生命的快感。近年他寫下了《家譜》《長翅膀的耳朵》《嘴唇開花》《時間筆記》等厚重的詩集,為當(dāng)代漢語詩歌貢獻(xiàn)出新的語言體系。既是個體靈魂的噴涌,又是現(xiàn)實、歷史、時代的萬丈霞光,復(fù)雜的夢境與清晰的語言,漫長的時間與細(xì)微的感受,讓他成為“異質(zhì)寫作”的典范?!?/p>

梁平在答謝辭中說:“很意外,也很感謝第六屆栗山詩會中國詩人獎頒發(fā)給我。栗山在湖南、在中國已經(jīng)成為一個詩歌符號,栗山詩會也是經(jīng)年舉辦越來越趨于純粹與個性,而且誕生了一個重要的詩歌概念,就是詩歌田野調(diào)查,這是一個值得重視的詩學(xué)行動。對于年事已高的我來說,就是努力消減、淡化身上的雜蕪和虛無,騰出時間給自己多留點文字,而這些文字必須是自己的,與自己身體有關(guān)、生活有關(guān),與人有關(guān)、與自然和社會有關(guān),與追溯有關(guān),與思考有關(guān),它可能構(gòu)成我生命全部的印記。但我知道自己的微不足道,此時此刻,借用佩索阿的一句話:“我是我想成為的那個人和別人把我塑造成的那個人之間的縫隙”,而已?!?/p>

95歲詩人向明以詩歌為語言之家

獲第六屆栗山詩歌獎的“終身成就獎”

95歲高齡詩人向明獲得第六屆栗山詩歌獎“終身成就獎”。在給他的授獎辭中這樣寫道:我們的父輩詩人飽嘗離散之苦,以詩歌為語言之家,長達(dá)70年的漂泊,終要回到母親的懷抱?!吧傩‰x家老大回”,仿佛又聽到賀知章的晚年吟唱,從中國古典詩歌投射而來的溫暖,在父輩詩人的晚年閃爍出動人的光芒。以一生為代價,建立起文學(xué)的尊嚴(yán),以愛為源泉,為詩歌創(chuàng)造不朽的世界。

95歲高齡的向明特意穿上“媽媽給我留下的這一件非常非常古老的衣服”——舊藍(lán)布對襟衣服錄下答謝視頻。對于來自湖南家鄉(xiāng)的栗山詩歌獎,他說“這是活到95歲收到來自家鄉(xiāng)的溫暖,我激動得老淚盈眶。老妻說從來沒看到我這樣過。如果可能我會帶一打金門陳高請你喝!”他在視頻中說:“我日夜都在想念的我湖南老家的鄉(xiāng)親父老兄弟姐妹們,我是一個14歲就離開家,在外漂泊一生直到而今快95歲的長沙細(xì)伢子。而今忽然接到家鄉(xiāng)親人的愛護(hù)隆重地給我一個無比貴重的終身成就獎,使我意外更覺得受之有愧。我穿著媽媽給我留下的這一件非常非常古老的衣服,來向各位感謝又感謝?!?/p>

卡丘·沃倫詩歌獎和栗山詩會,是由詩人、評論家周瑟瑟2016年創(chuàng)立于湘江邊的栗山村。目前已經(jīng)舉辦到第六屆。100多位來自北京、上海、山東、浙江、遼寧、深圳與湖南本地的詩人、批評家、翻譯家參加了本次活動。

周瑟瑟闡述了卡丘·沃倫詩歌獎的性質(zhì)與做法,他說:“這是一個純藝術(shù)的民間獎,我們站在藝術(shù)的角度看待世界的變化,頒給那些在寫作生涯體現(xiàn)出歷史感,同時超越現(xiàn)實的詩人、翻譯家與批評家。《卡丘》是我們辦的一個詩歌民刊。’卡丘’是文化的英語(culture)的音譯,在漢語里沒有這個詞,這是我生造的。我很喜歡造出不存在的東西,也十分愿意去做有意思的事情。把’卡丘’與’沃倫’并列后,我發(fā)現(xiàn)除了向大詩人致敬之外,已經(jīng)有了新的創(chuàng)造的意思。至于到底還會有什么更具體的意義,我認(rèn)為它存在于我們的寫作中,寫作可以回答任何不確定的事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