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兆言:進這個“門”,必須得有一百萬字來打底
1
寫作的時候,時間不是時間,空間也不是空間,頭昏腦脹,神魂顛倒,天天跟自己生氣。有人問寫作的訣竅是什么,我的感覺就一個字——熬!
2
一個作家保持寫作狀態(tài)很重要,寫作是有生命的,就像人終有一死,作家最后也會寫不下去,所以,在可以寫、愿意寫時,就盡可能地寫吧!
寫一天是一天,說得好聽一點,這叫做“生命不息,戰(zhàn)斗不止”,說得不好聽的,就是在文壇上好死不如賴活著,認真熬著吧!
3
寫作要熬,不僅僅體現(xiàn)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煎熬,更是一種常年累月地堅持寫作。
我覺得,作家就像被判了無期徒刑的犯人一樣,被關在牢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孤單地寫作,不知疲倦。
4
剛開始寫作時,寫四五十萬字都是很容易,為什么呢?就像一個人在一張白紙上涂鴉畫畫一樣,信馬由韁,海闊天空,很容易寫,
想寫就可以寫,寫作精力很旺盛,也能寫很多,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就能夠吃作家這碗“飯”了。
因為這時,他可能把自己生命中最珍貴的經(jīng)驗都拿出來了,所有的本事都用上了,但是,當他四五十萬字寫完以后,就會進入到另一個階段,就像我們這樣所謂一個進“門”的這個階段了。
進“門”這個階段非常難。他在開始寫作時,想怎么寫就怎么寫了,逐漸進“門”后,他就會發(fā)現(xiàn),不想這么寫也得這么寫,會有很多完全不一樣的感覺,會遇到一個很細很細的瓶頸,很難突破。
5
寫到一百萬字時,很多人就寫不下去了,原因很簡單,就是他把自己所有的智慧都用光了。
一個文學愛好者如果不寫到一百萬字,根本不必去評價自己能不能走寫作這條路,我說的是真心話。
年輕人寫文章很容易的,一個年輕人有才華都很正常,寫作總歸需要有點才華的,但這是不重要的。
6
重要的是你能不能熬到一百萬字,這說起來容易,但是不容易做?。槭裁茨??
因為當他寫到三四十萬以后,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問題,不能總寫愛情故事,總是寫諜戰(zhàn),或者一個固定的題材或類型吧!
一百萬字是一道寫作的門檻,而不是好和壞,就像是運動員,他必須打那么多球,必須無數(shù)遍地練習投籃,練習上籃,無數(shù)遍,才能打贏比賽。
7
一個年輕人小說寫得好,不稀奇,沒什么了不起。
如果他寫著玩的,這沒問題,但是如果要成為職業(yè)作家,要進入這個行當,進這個“門”,必須得有一百萬字來打底,這是個量變的過程,必須得這樣,才能發(fā)現(xiàn)自己到底具備不具備這個才能,否則都是玩玩的。
我始終認為,成功對寫作者來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看他能不能享受寫作,如果寫作不快樂,為什么寫作呢?老實說,比寫作好的行當太多了。
8
作家不僅僅是憑本能,還需要大量的訓練,需要熟能生巧,需要重復帶來的豐富,當他寫到七八十萬字時,或許會有一個量變到質(zhì)變的飛躍,那時他已經(jīng)具備了嫻熟文字操作能力,也能慢慢知道怎樣才能讓文章通過,這有一系列技巧,是個技術活。
9
剛開始寫作的五年里,很不順利,我始終在寫,但發(fā)表不了,但這五年的歷練對我很重要,就像是一場愛情馬拉松,時間考驗了我跟文學的愛情,因為很多人經(jīng)歷五年的挫折,就心生退意,但我沒有,我堅持下來了,我嘗到了甜蜜!
10
我一直認為,寫文章,寫好寫壞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寫完。
在寫的時候,不要把一個作品拔到多高的水平,說什么這是自己的力作、傳世之作之類,那是蒙人的,關鍵把它寫完,不寫完什么都不是。
11
作家就應該習慣清苦,應該孤獨而拼命地寫作。
12
很多人覺得八十年代太美好了,年輕人充滿了機會,文壇生氣勃勃,很多詩人和小說家無限風光。我想說的是,八十年代并沒有那么光鮮,你們現(xiàn)在看到的,什么“傷痕文學”、“先鋒文學”等等,都是經(jīng)過時間和歷史篩選過濾下來的,并不能代表八十年代文學的全部。如果你想去了解真實的八十年代文學,可以去翻閱那些舊文學刊物,你看過一定會大吃一驚,好多文學作品是慘不忍睹的,是沒辦法看的,可憑什么這些小說當時那么流行?為什么當時人們都覺得這類作品很深刻呢?很膚淺呀!我并不否認那個年代的美好,那個年代很多人喜歡閱讀,嗜書如命,但是不要過于美化八十年代,不能理想化,它有它的問題,很多作品是模式化的。反思回望過去是必要的,但是不能否定當代文學,今天作家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比以前更自由,市場環(huán)境和批評環(huán)境比過去更開闊,在這個飛速發(fā)展、轉(zhuǎn)型變革的中國社會,也給文學創(chuàng)作提供了洋洋大觀的創(chuàng)作素材,可以說,今天文學的豐富性已經(jīng)超過過去任何一個時代。
(根據(jù)葉兆言訪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