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如何面向孩子寫作軍旅文學
來源:光明日報 | 陳香  2021年06月14日08:20

《藍海金鋼》 陸穎墨 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軍旅文學是以戰(zhàn)場和軍營生活為主要反映對象的文學書寫,是一種特殊的文化審美現(xiàn)象,其底色是陽剛雄渾的,煥發(fā)出英雄主義和理想主義的無窮魅力。軍旅文學日漸豐富的現(xiàn)實主義內(nèi)涵,加之民族性、家國情懷、英雄主義的美學風格,與鑄就兒童文學基底的向光性不謀而合。然而,在當代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中,專為兒童創(chuàng)作的軍旅題材作品的數(shù)量極為有限,由此或也引入了一個話題的探討,即軍旅文學如何與兒童文學同構(gòu),如何面向孩子寫作軍旅文學。

海軍大校、魯迅文學獎得主陸穎墨的長篇新作、首部兒童小說《藍海金鋼》通過巧妙的成長敘事,構(gòu)建了一個堅守著對英雄主義與崇高美的弘揚,堅守著對文學性弘揚的敘事空間,講述了一個情節(jié)波瀾起伏、充滿感召力與明快色彩的軍旅故事。

軍犬金鋼被海軍戰(zhàn)士鐘金澤一眼看中,從北京帶到了遙遠的南海深處,成為守島部隊中的一員。一場南海的旅程,隱喻著軍犬金鋼、也是戰(zhàn)士鐘金澤的成長儀式。他們在完成生命的歷練,也是在完成對自我認知的歷練,最終完成成人禮歸來。由此,軍旅題材與成長小說在這部作品中達成了一種奇妙的同構(gòu),兩者同行呼應,豐富了當代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的審美空間。那遼闊的西沙海域,十四級的臺風,惡浪、險礁,酷暑、高鹽、高濕,蝕骨的寂寞,西沙南沙群島守礁部隊的日常與犧牲,也這樣猝不及防地出現(xiàn)在了小讀者的眼前,那是遠離他們和平安逸的成長環(huán)境的另一種生活,是千千萬萬我們這個國家的守護者,以堅韌、信念、勇氣、犧牲鑄就的鏗鏘生命之歌。

陸穎墨是從部隊成長起來的作家,其作品從始至終貫穿著屬于軍人所特有的那份情感,質(zhì)樸純凈,洋溢著真實自然的感情,由此,讀其作品非常的平易流暢,沒有距離感。戰(zhàn)士鐘金澤、劉小洪、小周,犧牲了的“老海島”王海生,還有他們不能說話的戰(zhàn)友——軍犬金鋼、?;?,個個形象鮮活、個性鮮明,他們那種無怨無悔的理想主義,勇往直前的報國信仰,極大滿足了小讀者們的心理投射和情感投射。閱讀者有如身臨其境,與書中人同悲歡、共離合,完全將自己融入角色之中。

《藍海金鋼》語言干凈樸素,敘述節(jié)奏明快,其順時性的敘述順序,也契合兒童審美思維的線性特征。顯然,這種簡潔、單純、有力的敘事手法,正是孩子們所喜歡的。兒童是一個缺乏經(jīng)驗的感性閱讀群體,所以,寫給他們的作品的敘事手法應以描述性的、感官式的為主,由此也成就兒童文學單純簡潔的敘事本質(zhì)。當然,生動性和可讀性,并不是讓作家放棄文學性和藝術性,讓作品失去語言的魅力,讓人物的性格和心靈漂浮在表面上,同時作品變得毫無結(jié)構(gòu)可言。強大的故事性和傳奇性,如何與深厚的文學藝術性和思想內(nèi)蘊并重,《藍海金鋼》給出了圓滿的表達。

軍犬金鋼和海軍戰(zhàn)士鐘金澤的成長之旅,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從旅順南下,經(jīng)渤海、黃海、東海到南海的漫長旅程中,迎接暈船的考驗,是金鋼要過的第一道關口。而吐出了黃水的金鋼,在聽到“服從命令”的口令后,便像電擊般地挺起身子,“下定了決心似的,大步走上了跳板”。剛到六號島的金鋼,連續(xù)幾天的訓練都落在最后,看到海溝,還會遲疑甚至停一會兒。在追被臺風吹走的值班日志時,金鋼沒有下海。金鋼真的能考核合格,獨立執(zhí)行任務嗎?本是特種兵,因為受傷、兩年內(nèi)不能劇烈運動,退而求其次當上軍犬訓練員的鐘金澤,萌生了回到老部隊的想法。然而,老軍犬?;?、即將退役回家的軍犬訓練員王海生的犧牲,卻喚起了金鋼和鐘金澤的斗志,他們決心要接過同袍的職責,把小島守護好。

作為從部隊成長起來的作家,陸穎墨對駐島部隊日常生活、訓練的諳熟,對軍犬習性的諳熟,對海洋和海洋生物的諳熟,讓每個細節(jié)、每個章節(jié)的描述都極其見其功力和生活經(jīng)驗,整個故事既扣人心弦,又讓人信服。小說的親歷性和寫實感極強,如此引人入勝,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文本豐富的自然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的新奇性和陌生化。作品語言簡潔利落中又蘊藏著蓬勃的生機,與這個故事相得益彰。

(作者:陳香,系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