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蔣韻:想起一些舊事
來源:《中篇小說選刊》 | 蔣韻  2021年06月30日09:07
關(guān)鍵詞:蔣韻

我認(rèn)識的第一個《中篇小說選刊》編輯,是章世添先生。那是在1987年吧?山西作協(xié)《黃河》雜志社舉辦“黃河筆會”,章世添先生帶領(lǐng)一個年輕編輯來會議上組稿。他們來得比較晚,是在五臺山上才和我們大部隊(duì)匯合。我之所以記得那么清楚,是因?yàn)椋驮谀翘?,發(fā)生了那個著名的車禍——八十年代中國文壇險(xiǎn)些在五臺山上遭受重創(chuàng)。好在,只是險(xiǎn)些而已。一車人,從“佛母洞”嘻嘻哈哈插科打諢怪話連篇出來,下山途中,大巴車剎車突然失靈,我們的車完全失控,顛簸著一路狂奔而下,身側(cè)就是懸崖絕壁。神差鬼使,車最終撞到了一道石壩上,車毀了,撞成了一堆破爛,而人奇跡般沒有什么大事。最驚訝的,是史鐵生被撞到了車門口踏板之上,面對著洞開的車門,安坐著,居然毫發(fā)無損。其余的人,多少受了些小傷,最醒目的,是與章世添先生一起來的那位年輕女編輯,額頭掛彩,忘了是否縫針,只記得她后來一路貼著紗布,就像那個事件的代言,又像一個警示:警示著我們,人,在這天地之間,是要存一點(diǎn)敬畏之心的。

我們這一車人,彼此成為了“難友”。和《中篇小說選刊》,也就這樣戲劇性地結(jié)識了。

章世添先生是那個時代的“名編”之一,或曰活動家,有好多新鮮的想法和策劃。也因此,有一年,我和李銳就受《中篇小說選刊》之邀,前往福建南平造紙廠,去寫一篇關(guān)于國企改革的報(bào)告文學(xué)。大山中的南平造紙廠,千林萬壑中的那個現(xiàn)代化企業(yè),不知為什么給我一種“孤城”的感覺,有一種悲壯感。我們文章的題目,好像就叫《艱難時世》,聽上去似乎不合時宜,但確是我們在幾天的采訪中真切體會到的。文章就發(fā)表在《中篇小說選刊》上。那是我平生第一次寫報(bào)告文學(xué),也是唯一的一次。這種新鮮體驗(yàn),我很珍惜,那就是,不能輕易地去定義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物。

記得那時,《中篇小說選刊》的主編就是一位女性:張健行。再后來,我又認(rèn)識了另一位女主編——林那北。還有一員女將,也是我必須要提到的,就是劉曉閩。一直以來,她都是我的責(zé)編。我不能確定,在所有的選刊中,選載我作品最多的,是否就是《中篇小說選刊》,但我敢肯定,選刊中,和我聯(lián)系最久,交往時間最長,編輯我稿子最多的,非曉閩莫屬。在2014年之前,我丈夫生病之前,我的每一個中篇,幾乎都能被《中篇小說選刊》選中,而且,不止一次獲得年度優(yōu)秀作品獎。記得那一年,在安徽亳州,我去為《行走的年代》領(lǐng)獎,早晨,在大堂里,林那北笑著朝我走來,說:“我要來贊美贊美你。”那是一句玩笑話,我知道。她是在點(diǎn)評我那天的服裝或者別的什么。但,何嘗不能把這當(dāng)作同行間真心的惺惺相惜?

福建出產(chǎn)好茶,這讓我想起一個電影的名字:《秋刀魚之味》。我們——我和《中篇小說選刊》幾十年間的交往,好像,也可以《茶葉之味》來命名,清淡、綿長、純正、雋永,當(dāng)?shù)闷鹉撬膫€字:君子之交。

祝賀《中篇小說選刊》四十歲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