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其南“也談想象力”講座在浙師大舉辦
6月26日晚上,溫州大學教授吳其南在紅樓會議室為浙師大師生帶來了一場題為“也談保衛(wèi)想象力”的講座,本次講座由浙江師范大學兒童文學研究中心主辦,麗澤童書社承辦,吳翔宇教授擔任主持,人文學院徐靜靜老師等出席本次活動,相關專業(yè)的同學到場聆聽。
講座伊始,吳其南教授以“保衛(wèi)想象力”為切入口,論述了“什么是想象力”以及“如何理解想象力”。接著他引用了楊鵬的一段話:“科幻可以留住孩子的好奇心。為什么說留住,而不是培養(yǎng)?因為孩子的好奇心是與生俱來的,如果沒有合理的引導,在他長大的過程中也許就會慢慢消失。孩子的好奇心如此珍貴,這也是促使我一直創(chuàng)作少年科幻作品的原因。”據(jù)此提出了自己對于想象力不同的看法。
在吳其南教授看來,想象力并不會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漸流失,他認為諸如“如果不好好保護想象力,想象力就會在長大的過程中逐漸流失,變成一個平庸的人”等對于想象力的看法的理論基礎是一種退化論。從退化論的角度來看,兒童是優(yōu)于成人的,兒童擁有天然的、與生俱來的豐富的想象力,而成人的想象力對比兒童來說就是貧瘠的、蒼白的。同時列舉了柏拉圖、維柯、老子等的思想理論來論證了退化論這一理論的源遠流長,指出西方和中國關于退化論的共同點,即認為價值是在過去、在孩子、在原始人。
隨后,吳其南教授提出,我們不應該完全去否定理性,不應認為因為理性的滲入,人的與生俱來的、敏銳的感覺開始退化。理性也有兩方面的影響,一方面,理性使得人的先天的想象力的退化,另一方面,在更多的時候,理性所起的作用是正面的、激進的,絕對不能否定理性。只有理解到的東西,才能去感覺它,過分的抬高先天的東西,過分的否定后天的文化這樣的做法是不正確的。兒童有天生的想象力,不保護就會退化,它的要害是將兒童本質(zhì)化了,把想象看作某種先天的東西、篤定的、確定不移的東西??墒聦嵣?,想象和情感、思維等是在時間中生成的。想象是處在感覺和思維當中的,感覺是理性較少的,思維是理性較多的,是從理性較少的感覺和理性較多的思維的轉變當中呈現(xiàn)出來的一種新形式。無論是把想象理解為用“象”去想或者是想出一個“象”來都可以。不管是想出一個象來或者是用象來想都不是憑空產(chǎn)生的。用現(xiàn)象學的概念來解釋,就是思維是有對象的,想象是有對象的。文學創(chuàng)造亦是如此,是有對象的。兒童剛生出來不久,知識積累較少,他們的“象”不可能是很豐富的,他們腦海里所儲存的象是有限的,而且想象的軌道也是非常有限的,不可能是很靈活和有各種各樣的選擇性的。整體而言,兒童的想象力比起在生活中從事創(chuàng)造性工作的大人要蒼白許多。
總之,吳其南教授認為,人的想象力是培養(yǎng)出來的,并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退化,是可以培養(yǎng)的。培養(yǎng)想象力也是兒童文學非常重要的任務之一。吳其南教授還指出之所以退化論會有如此強大的生命力,首先是人們習慣于將希望放在過去,對現(xiàn)在的成人社會不滿、絕望。絕望于現(xiàn)在社會、絕望于成人。通過歌頌孩子、歌頌原始世界來反觀現(xiàn)實、批判現(xiàn)實,將兒童、童年作為一種價值,對應的主要是現(xiàn)實社會的腐朽、墮落、奸詐等,其中也包括理性,因為在很多時候,理性表現(xiàn)出負面作用;其次是我們正在進入一個機械復制的時代,我們的思維正在被復制,而兒童他們的思想是沒有被規(guī)范的,是有創(chuàng)造力的。
講座尾聲,吳其南教授強調(diào)兒童文學要激發(fā)兒童的想象,培養(yǎng)兒童的想象,而不是被動的保衛(wèi)兒童的想象。文學作品起著規(guī)范、激發(fā)人們的想象的作用,因此文學作品應該在規(guī)范中提升,我們應該用好的作品,充滿想象力的作品去規(guī)范孩子的想象,將他們的想象提高到更高的層次上,促進想象更好的發(fā)展,而不是一味的保衛(wèi)。培養(yǎng)、促進想象力是兒童文學非常重要的一個任務。
最后,吳翔宇教授對本次講座做了總結,對吳啟南教授的問題意識和反思批評精神給予了高度的贊揚。同時向同學們提出建議,做學術研究不能盲目的相信權威或者帶有某種先入為主的觀點,一定要是從問題的本體出發(fā),有自己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