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吟唱心靈之歌
來源:拂曉報 | 戴旭東  2021年07月02日15:30

我點開微信群,看到群友們都在轉發(fā)三張圖片,原來是中國現代文學館的入藏證書:“您捐贈的《劉湘如紀實散文》等著作已由我館珍藏,將傳之永世。感謝您為豐富我館館藏,為中國文學千秋事業(yè)所作的貢獻?!边@消息在群里和朋友圈里掀起刷屏潮,文友們紛紛轉發(fā),為其點贊!《劉湘如紀實散文》上下冊,比磚頭還厚的一大摞,加上早先出版的情志集和系列集,六大本16卷,近500萬字散文作品,囊括了他半個多世紀創(chuàng)作生涯中散文作品的狀貌,是一個時代的見證。

在當代的文學作品中,劉湘如是一個十分響亮的名字。詩人公劉曾經如此評價他的散文:“動真情而不夸飾,寓哲理而非說教,由表及里,因小見大,筆尖上流著作者自身的真血,真淚,點點滴滴,滲入讀者的良知,一如春雨之于土地。只有這樣的作品興旺起來,散文復興的口號,庶幾可望變成現實?!?/p>

生活中的遇見,沒有太早也沒有太遲,能夠在城隍廟一家書店遇見作家劉湘如先生,是我生命中的一次幸運。短短的見面交談,讓我收獲無限。他對我說:做人一定要老實厚道,誠信為本,寫文章不能老實,平鋪直敘,記流水賬,讀者是不愿看的,所謂妙筆生花就是要新、奇、巧,如同我們欣賞花樣滑冰的美妙。劉老師總結的八個字是:“做人要直,文章要曲?!比詢烧Z,頓開茅塞。正是“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作家劉湘如青年時期在偏遠的鄉(xiāng)村學校給農村的孩子講課,窗外是遼闊的原野,是泥土芬芳的氣息,生活的原貌撩起他最初的文學情思。他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作品,發(fā)表在全國各地報刊,引起讀者廣泛的反響,一時間,劉湘如散文作品“洛陽紙貴”。那次見面,劉老師娓娓道來的創(chuàng)作經歷中,有曲折也有甜蜜,幾乎每句話都觸動我的心扉。

一晃數十年過去,今日重讀劉湘如老師的美文,感佩他古稀之年依然筆耕不輟,在《上海文學》《解放日報》和《新民晚報》陸續(xù)發(fā)表了《半樓明月半樓書》《逝去的寒煙》《聽鶯》等散文作品,打動人心的是作品對精神的關注,使我看到了他純凈、自足的心靈欲求。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詩有造境、有寫境。所造之境要合于自然,所寫之境亦必鄰于理想。劉老師的散文閃耀著從愛心出發(fā)的人文關懷和寶貴精神,傾訴了他對生命的敬畏、對生命的價值、質量以及生命賴以存在的環(huán)境的愿望。他曾經說,“生活鑄造了轟轟烈烈、顯赫高貴……不也鑄造了無聲無息、很少奢求、很少失望而又毫無保留地獻出一切的蕓蕓眾生么?”他雖定居滬上,但是對故鄉(xiāng)的眷戀一直充盈在心。這些年他每次回到合肥都會和我聯(lián)系。我們一邊品茗一邊談論文學,劉老師告訴我,他送我的《劉湘如精品散文》里的散文都是自己的親身經歷和人生體味,他總結散文要講“六字”:真情、真誠、真文。他在上海的高校給學生們講座也是宣揚這樣的創(chuàng)作觀。

劉湘如說,“文學從前可能是個敲門磚,后來是個真愛,到我這個年齡就是習慣了,每天在家哪怕不寫,也要整理整理以前的東西?!睆钠鸸P那一刻起,文學從此如影隨形,一晃眼就是一輩子,作品是自己驕傲的資本,《星月念》《淮上風情》《美人坡》《風塵誤》《十部芳草》《瀛溪小札》等著作連連獲獎,散文作品還被選入《中國新文學大系》《高中語文教材》《高考作文模擬作文》《中學生范文解析》《大學語文課外閱讀》和《百年中國散文經典》等多種集萃?!拔乙褤碛星f字的鉛字結晶,有多種堂皇冠冕,是國家一級作家,這些不也值得榮耀么?不過在熙熙攘攘的社會氛圍下,一切好像都顯得不那么重要,榮耀是他人的感覺,自豪是自己的感覺,一切都系虛無之物,唯有作品是真實的。”

劉湘如用自己對文學的摯愛和體驗,打開了文學與人生與讀者交流的窗口。當社會上一些偽文學以輕薄浮淺之風招搖過市時,他不浮不躁,仍然默默無聲地寫那些屬于他自己的真實的力透紙背的作品,他默默地從事自己辛勤而自信的耕作,傳遞出對生活的練達和接納。他吟唱心靈和生命的歌,激起我們心中難以言說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