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呂其明:希望我能創(chuàng)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天
來源:文藝報 | 段 詠  2021年07月05日06:02
關鍵詞:呂其明

呂其明在創(chuàng)作

《紅旗頌》曲譜手稿

6月30日晚,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上海愛樂樂團“紅色情懷”音樂會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上演。作為老團長,著名電影音樂作曲家呂其明的經典之作《紅旗頌》,以及兩部原創(chuàng)新作——隨想曲《白求恩在晉察冀》與弦樂合奏《祭》都在演出之列。而就在音樂會前一日,中共中央首次頒授黨內最高榮譽“七一勛章”。受表彰的29名杰出黨員名單中,呂其明赫然在列。

頒獎儀式上,呂其明伴著自己寫的“BGM”《紅旗頌》進入人民大會堂。他說:“這極高的榮譽是黨對我70多年來堅持全心全意為黨、為人民而創(chuàng)作的肯定和鼓勵?!彼萌齻€詞表達自己的心情——感恩、自豪、回報。

對呂其明來說,這三個詞的分量很重。作為新中國培養(yǎng)的第一批交響樂作曲家,感恩,是因為“我在紅旗下長大,是黨把我從一個一無所知的孩子培養(yǎng)成了一個文藝工作者?!彼P耕不輟,創(chuàng)作大量謳歌祖國與人民的作品,以回報這份恩情。《紅旗頌》《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等歌曲早已傳唱大江南北,呂其明卻說:“我只是做了一名共產黨員應該做的事情。我要在有生之年繼續(xù)創(chuàng)作,希望我能創(chuàng)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天?!?/p>

“我是一個老電影人,其他標簽都不合適”

成長于安徽無為的一個革命家庭,現(xiàn)年91歲的呂其明有一段跌宕起伏的人生。10歲隨父參加新四軍,15歲加入中國共產黨,20歲開始學作曲,35歲寫出《紅旗頌》,90歲寫《白求恩在晉察冀》,91歲寫《祭》……76年黨齡,八十載藝術路,呂其明有很多“標簽”,但他并不完全認同。“我只是一個老電影人,或者稱我是一個電影作曲家,僅此而已。其他的標簽對我都不合適。”

1949年11月,上海電影制片廠成立。原隸屬于華東軍區(qū)文工團音樂分隊的呂其明隨團轉業(yè)到上影廠擔任故事片作曲,自此與電影結下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不解之緣。他把脫下軍裝的不舍全部轉化為影視音樂創(chuàng)作的動力,先后為《鐵道游擊隊》《白求恩大夫》《廬山戀》《焦裕祿》等兩百多部影視劇配樂,寫出了《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誰不說俺家鄉(xiāng)好》等300多首傳唱一時的歌曲。

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電影以反映人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的現(xiàn)實生活和反映革命斗爭歷史為主。呂其明的電影音樂創(chuàng)作就是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中誕生的。他十分注重旋律的寫作,將民歌與時代旋律融會貫通,比如為電影《紅日》創(chuàng)作的《誰不說俺家鄉(xiāng)好》就采用了沂蒙山山歌的曲調。而隨著1979年改革開放,中國電影的創(chuàng)作題材與藝術理念更加豐富多樣,呂其明也不斷更新自己的創(chuàng)作手法。在《廬山戀》中,他吸取了當時涌現(xiàn)出的一批流行歌曲的創(chuàng)作技法,《城南舊事》里則運用調性重疊與非常規(guī)配器手法突出影片的悲劇主題。他本著對黨和國家“最赤誠的愛和信仰”,寫出了一部部杰作,也形成了獨屬于“呂其明”的音樂語言。

7天寫出《紅旗頌》,修改則用了54年

1957年至1970年,呂其明被分配入住新樂路147號的公寓房。他把這座有近90年歷史的建筑視作“創(chuàng)作寶地”。雖然環(huán)境陰冷、采光極差,但呂其明在這里生活的13年里創(chuàng)作出了一批傳唱至今、家喻戶曉的作品。電影音樂作品《鐵道游擊隊》《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霓虹燈下的哨兵》《白求恩大夫》都誕生于這一時期。而在新樂路這間小公寓里,35歲的呂其明用短短一周時間寫出了管弦樂序曲《紅旗頌》。

《紅旗頌》首演于1965年第六屆“上海之春”開幕式,作品以紅旗為主題,描繪了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第一面五星紅旗升起的情景,并以宏偉莊嚴的歌唱性的旋律,表現(xiàn)了中國人民在紅旗的指引下奮發(fā)向上的英勇革命氣概。“當時,我對歌頌偉大祖國的作品,向往已久。但題材太大,不敢輕舉妄動?!钡艿健吧虾V骸钡奈s,上海音協(xié)的老前輩都在“推”他向前。他把自己對紅旗的熱血回憶都寫了進去,甚至從國歌中取材,以《義勇軍進行曲》的第一個樂句作為《紅旗頌》的主導動機,構造了一個莊嚴肅穆的紅旗形象。

多年來,呂其明從未放棄對《紅旗頌》的修改打磨。他甚至因為《紅旗頌》流傳范圍太廣而苦惱,因為他這部作品還沒有變成他認為最好的模樣。直到2019年,呂其明在自己90歲生日的前幾天終于收到最新出版的《紅旗頌》定稿本。這個版本涉及三四十處改動,包括旋律、和聲的細節(jié)調整,以及尾聲的配器中補充了完整的國歌旋律?!斑@一次,我對自己說:不改了!”整整54年后,《紅旗頌》終于達到了呂其明的個人標準。

“有人曾跟我開玩笑說,《紅旗頌》如果按照著作權法收費的話,你現(xiàn)在應該是千萬富翁,也可能是億萬富翁。但我沒有這樣做?!薄都t旗頌》在任何單位出演都不收費,呂其明還把總譜、分譜都出版。“我不求《紅旗頌》籠罩什么耀眼的光環(huán),只要它伴隨著時代的脈搏跳動,融入社會并被廣大聽眾所接受,這是對我最高的褒獎,也是我最大的欣慰。”

“我要爭分奪秒地再為大家留下一些作品”

說呂其明筆耕不輟絕不是一句夸張的話。只要有空,他就會待在書房里創(chuàng)作。為了給南京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寫背景音樂,他每天伏案十幾個小時,歷時半年,完成了長達一小時、共15個樂章的管弦樂組曲《雨花祭》。去年全國上下抗擊新冠疫情期間,呂其明深受白衣戰(zhàn)士們的事跡感染,提筆創(chuàng)作了隨想曲《白求恩在晉察冀》。而今年春節(jié),“高產”的他又寫下了弦樂合奏《祭》?!拔铱吹轿覀儑覒?zhàn)勝疫情、脫貧攻堅的相關報道,非常歡欣鼓舞??蔁狒[的大年三十剛過,我的心就冷靜下來,并且感到一種悲憫。在所有人都慶祝勝利時,我們絕對不能忘記英勇犧牲的革命先烈。有一天晚上,我一直激動到晚上12點,通宵未眠,由此及彼,我想到了為新中國誕生而犧牲的烈士們,想寫一部作品歌頌、緬懷革命先烈,慶祝勝利,于是有了《祭》。獻給為民族解放而捐軀的烈士們。”

社會各界對他的新作全都贊譽有加,并稱之為“經典”,但呂其明認為,經典是要接受時間的考驗,目前這幾部新作還有很多不足之處,他仍會繼續(xù)修改調整,直到這些作品成為最好的樣子。

今年4月,91歲的老先生精神矍鑠地在“紅色情懷”音樂會上發(fā)言,手寫了兩頁紙的發(fā)言稿。從一個19歲的文藝兵,到一位耄耋之年的文藝工作者,這70年讓呂其明感慨萬千。他戲稱自己是“90后”?!拔椰F(xiàn)在的時間可以說在倒計時了,所以不太露面,爭分奪秒地再為大家留下一些作品?!?/p>

獲得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頒授的“七一勛章”后,呂其明接受采訪時動情地說:“我只是做了一名共產黨員應該做的事情,難以報答組織對我的培養(yǎng)和關懷?!彼袑嵉卦谟靡簧`行著自己入黨時許下的誓言,用音樂為祖國、為黨、為人民服務。對他來說,主旋律創(chuàng)作并不是“任務”,而是對黨、對祖國、對人民的真情吐露。他有一句座右銘:“為人民而寫作,是我一生最崇高的天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