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勛章”獲得者藍天野:風骨與精神
6月29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七一勛章”頒授儀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七一勛章”獲得者藍天野頒授勛章。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攝
“七一勛章”獲得者藍天野簡介
藍天野 漢族,1927年5月生,1945年9月入黨,河北饒陽人,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員、導演。將一生奉獻給人民文藝事業(yè)。青年時代參加革命,從事進步文藝活動。解放后,出演或導演《蛻變》《茶館》《家》等數十部優(yōu)秀文藝作品,塑造眾多經典人物形象。傳承藝術藝德,發(fā)掘和培養(yǎng)一大批文藝界領軍人才,為中國話劇藝術繁榮發(fā)展作出重大貢獻。榮獲“全國優(yōu)秀共產黨員”稱號和“中國戲劇獎·終身成就獎”等。
“今年,我做夢都沒想到,又上舞臺演了一次戲。在本命年,八十四周歲粉墨登場,不是翻演保留劇目,而是出演一個新的角色”。2011年北京人藝重排巴金的《家》,由曹禺改編《家》的劇本,由李六乙導演。時任北京人藝院長的張和平特別邀請藍天野和朱旭兩位著名表演藝術家“出山”,在這部劇中出演角色。
2020年10月,藍天野(左二)在北京人藝經典話劇《家》中飾演馮樂山。 李春光 攝
“上臺演戲?再從頭創(chuàng)造一個新的人物?荒疏久矣,再說,已越耄耋之年,演得動嗎?記憶力早已衰退,記得住詞兒嗎?在猶豫不決的日子里,也在想這個戲了,又重讀巴金的小說,劇本我熟,1984年我就導演過這個戲。突然冒出個想法來,要不,我演馮樂山?為什么呢?按照常規(guī)思路,大概是讓我演高老太爺,朱旭演馮樂山吧,要是改變一下常規(guī)思路呢?會不會誘發(fā)出另一番創(chuàng)造心情?但我也沒把握,我這一輩子在舞臺上沒演過壞人?!彼{天野曾在話劇《家》的一篇自述中這樣寫道,“上臺演戲?我離開戲劇多久了?算幾個時間賬吧,1963年我在人藝就正式轉為導演編制,雖然有些保留劇目抽不開身,還不斷登臺,但主業(yè)已經是做導演了。1987年,我年整60歲,準時辦理了離休,自此離開了戲劇,不演了,不導了,也不看戲了,那些年的好些熱門劇目我都沒看過。也難說離開的絕對徹底,還有個《茶館》每年演上幾場。直到1992年《茶館》最后一次演出,此后可就真的再和話劇沒有絲毫瓜葛,這一擱置就是19年的時間。”
藍天野在中國話劇的表導演史上都可稱得上是“奇觀”或者是“奇跡”。2008年,北京人藝藝委會成立,離休后離開舞臺多年,已潛心于繪畫、收藏的藍天野被任命為藝委會的顧問之一,看新戲連排、討論劇本,每年招考青年演員,“于是腦子里時而又翻騰起戲劇,又多多少少關注起北京人藝表演風格之類的事”,藍天野專注的目光從那時起又投回了他視為藝術殿堂的話劇事業(yè)。在經典劇目《家》中飾演了馮樂山,從此開啟了他從2011年至今又10年蓬勃的演劇和導演新的生涯。
“我有一個主張,演員對一個角色的創(chuàng)造從什么時候開始?不是在你接到劇本和角色時,應該從決心當演員的那一天起,就不斷在心中醞釀種種人物創(chuàng)造的愿望和積蓄了,也許還沒有這樣一個劇本和人物,但你心中總在琢磨這樣那樣的人物形象。我從未想過自己會演馮樂山,但記憶中,從年輕剛剛演戲起,幾十年來和同行議論過形形色色的人物,也包括馮樂山。”長髯飄胸,發(fā)與須連,一襲呢料長袍,黑絲絨隨形帽子,方竹手杖,也就是后來形成的這個人物造型。藍天野于是從生活中蒸騰琢磨,塑造出“我的這一個”馮樂山。
就在去年的10月,為紀念曹禺誕辰110周年,北京人藝時隔9年再次復排上演了曹禺改編的話劇《家》,藍天野攜北京人藝四代演員連演了11場這臺3個半小時時長的大戲。李六乙認為,“這既是文學、戲劇的內容需要,更是中國戲劇和北京人藝的需要,文化的延續(xù)是需要人來實現,通過一代一代的創(chuàng)造,完成這種文化的傳承?!倍衲?月,已是94歲高齡的藍天野再次執(zhí)導話劇《吳王金戈越王劍》,這部由著名劇作家白樺編劇,濮存昕、盧芳、荊浩等主演的歷史大戲,以全新的陣容和魅力再度被搬上首都劇場的舞臺。1983年,白樺受藍天野邀約而創(chuàng)作的《吳王金戈越王劍》首演,呂齊、鄭榕、狄辛、修宗迪等一批當時北京人藝的當家名角主演,曾連演73場,大受關注。2014年,87歲的藍天野再當導演,首選復排該劇。而今年3月,再度復排上演這部《吳王金戈越王劍》,8場門票剛一開票便迅速售罄,很多年輕觀眾都對這部作品充滿關注,藍天野認為“幾乎所有劇種都演過‘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但白樺不是重復這一題材,他寫了一個很不一樣的故事,將視角對準了紛爭背后復雜的人性,有著濃濃的家國情懷”。白樺去世時,藍天野曾寫過一篇文章,說他“一是有才,二是愛國”,而在當下復排這部戲,也希望能夠引起觀眾的思考,“希望都借此想一想,我們的國家應該怎樣發(fā)展?自己在這個國家發(fā)展的進程中要做些什么?”
6月29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七一勛章”頒授儀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94歲的藍天野獲頒“七一勛章”。70年來,藍天野出演及導演了大量文藝作品。尤其是在北京人藝那些具有民族化、寫意化風格的古裝劇中,他的表演有著十分獨特的韻味。他在話劇及電影《茶館》中飾演的秦仲義、話劇《蔡文姬》中飾演的董祀、話劇《王昭君》中飾演的呼韓邪等人物,成為其他演員迄今難以超越的形象。他在電視劇《渴望》和《封神榜》中飾演的王子濤和姜子牙的熒幕形象在觀眾中更是膾炙人口。繼2011年84歲高齡重返北京人藝舞臺,演出經典劇目《家》之后,2012年,北京人藝建院60周年,藍天野出演了原創(chuàng)大戲《甲子園》中的男一號黃仿吾,與諸多人藝高齡老藝術家一起創(chuàng)造了中國話劇史上的又一奇跡。2018年,藍天野為北京人藝執(zhí)導了新創(chuàng)話劇《大訟師》,2020年,93歲的藍天野在北京人藝68周年院慶晚會上的《蔡文姬》片段中再度飾演了董祀一角,成為話劇舞臺上的一段佳話。
在不少觀眾看來,藍天野的表演具有豐厚的生活底蘊、高雅的文化品位,格調清雋,與眾不同,有著獨到的韻味和濃郁的詩意,可稱得上“獨具風骨”。藍天野從小生活在一個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青少年時的夢想是成為一名畫家。1942年,藍天野考入了北平市立三中,在學校的聯(lián)歡會上,他看到了由蘇民等高年級同學演出的話劇作品。不久后,藍天野與蘇民,這兩名高一和高二的學生,因為都是壁報的美術編輯,開始結交,并加入了新成立的學生業(yè)余演劇團體——沙龍劇團。1944年,這兩位好朋友又一起考入了國立北平藝專學習繪畫,也就是從這一年起,年少英俊的藍天野正式走上了話劇的舞臺。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參加業(yè)余演劇的同時,藍天野還在姐姐石梅和姐夫石嵐的影響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后來,又把晉察冀城工部領導的關系引到了沙龍劇團,1945年至1948年,中共地下黨城工部通過沙龍劇團和祖國劇團,廣泛聯(lián)系了許多學校的學生,把北平市的學生運動和文化運動非常好地結合起來,藍天野和他的這些同學、戰(zhàn)友們一起,都全身心地投入到革命的時代洪流中。新中國成立后,在北平從事戲劇運動的一些骨干就留在了戲劇戰(zhàn)線,話劇也成為藍天野為之奮斗終生的事業(yè)。1952年北京人藝建院,當時劇院的“四巨頭”曹禺、焦菊隱、歐陽山尊和趙起揚,提出了專業(yè)化和劇場藝術的目標,要把北京人藝建設成像莫斯科藝術劇院那樣的劇院,并且是中國人自己的藝術劇院。藍天野那時25歲,風華正茂,他懷著對這個宏偉藍圖的美好憧憬,以極大的激情參加創(chuàng)作、排練、演出,積累文化修養(yǎng),不斷努力摸索和鉆研表演。1960年,在北京人藝召開的一個“提高藝術質量大辯論”會上,藍天野曾做了關于表演方面的中心發(fā)言。發(fā)言中,他對演員的表演藝術提出了這樣的標準:“更真實些,更鮮明些,更強烈些”,后來他又補充了一點——“更含蓄些”。這幾點要求,既是他當時針對北京人藝建院以來演過的一些戲在表演藝術上取得的獨特成就、經驗,以及所存在的問題提出的,也是他自己在表演藝術上的畢生追求。
從1944年第一次上臺表演,到至今帶領著北京人藝“四代同堂”的演員們一同登臺,藍天野飾演過多種類型的角色,在這些角色里,有不少只是配角,但是在話劇藝術的殿堂里,“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即使是小角色,只要演出“戲”來,幾分鐘的表演依然可以給觀眾留下難以忘懷的印象。演劇是一門實踐的藝術,一位演員的成長過程與他所塑造角色的過程相互交織,在創(chuàng)造中前進。藍天野正是被這一過程深深吸引,一生都在真誠、執(zhí)著地追求和創(chuàng)造,探索演劇方法的奧秘所在。
蘇民作為藍天野的終生摯友曾感慨道,現在的演員很難擁有一種高貴的氣質,而藍天野身上,便有這種高貴氣質。為人訥言內向,卻有著錚錚傲骨;做事全情投入,卻與世無爭瀟灑恬淡……這樣一種高貴的文人風骨與精神,也深深浸透在藍天野對表導演創(chuàng)作的追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