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郎世寧,埋骨華夏的耶穌會士
來源:文藝報 | 沈大力  2021年08月05日07:07
關鍵詞:郎世寧

郎世寧筆下的圓明園

現(xiàn)今,最引人注目的圓明園舊址是長春園的西洋樓建筑群??墒牵稳瞬淮笾?,此系一位泰西耶穌會士、意大利畫家郎世寧的精湛構思,尤其是海晏堂外十二生肖噴泉的奇景。15世紀中葉,奧斯曼帝國攻占君士坦丁堡。聲威顯赫的“征服者”穆罕黙德二世醉心于藝術,特邀威尼斯畫家杰蒂勒·貝里尼到他伊斯坦布爾的宮廷繪畫。貝里尼去傳播了西方繪畫術,同時也將從東方領教的異邦文化帶回了歐洲亞平寧半島。到18世紀上半葉,意大利畫家郎世寧不遠萬里到中國,在清宮中從事御用繪畫,度過50多個春秋,譜寫了中西兩方繪畫藝術融合的綺麗篇章。

上世紀80年代中葉,巴黎納唐出版社約筆者編譯《故宮珍寶》法文版,我初次讀到郎世寧在清宮供職的軼事,查詢了郎氏稀奇的生平事跡。2004年,我在巴黎出版用法文寫就的長篇小說《夢湖戀》,有幸結識了法國出版家保爾·努瓦羅。努瓦羅在麥松納沃·埃拉荷茲書局出版《夢湖戀》之后,緊接著推出《郎世寧繪畫集》。他向我展示了已收集到的大量郎世寧作品,令人頓時眼界大開,驚異一個18世紀的意大利傳教士竟在清廷50多年中將中西繪畫藝術熔于一爐,創(chuàng)造出一種十分新穎的特殊別致技法,令人嘆賞。

朱塞佩·郎世寧(Giuseppe Castiglione, 1688-1766),圣名若瑟,生于意大利米蘭,1707年1月在熱那亞入耶穌會,為該會創(chuàng)始人兼首屆會長伊納爵·羅耀拉繪制“在孟來撒山洞”的圣像,以及《圣經(jīng)》天主圣跡、圣母和基督母子圖,于牛津印行。1715年,經(jīng)羅馬耶穌會總長唐布里尼指示,郎世寧由哥因勃拉會院院長派遣赴華傳教,抵達廣州,1720年到北京受康熙接見,才干頗得中國皇帝賞識,次年進入清宮如意館任宮廷畫師??滴躐{崩,雍正繼位,外國傳教士皆逢厄運,但郎世寧展示歐陸繪畫魅力,受到特殊禮遇,進而為雍正帝擴建圓明園,裝飾殿堂效力。1735年10月8日(農歷八月廿三)雍正帝在圓明園崩逝,乾隆繼承大統(tǒng)。郎世寧接連為滿清第三代皇帝效勞。乾隆三年,郎世寧患病,皇上賞銀100兩,供其養(yǎng)病之用,并特許他在家作畫,免于出門奔波之勞。郎世寧奉旨繼續(xù)為圓明園繪制裝飾,為“暢春園”“匯芳書院”“九洲清晏”和“萬方安和戲臺”繪近景油畫或人物絹畫,深得乾隆喜愛,特制黑紅漆畫金龍箱收貯。從乾隆十年(1745年)至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的13年間,郎世寧不停息地奉御旨作“高山流水撫琴景油畫御容”,為“杏花春館”畫通景棚頂,為“諧奇趣”東游廊八方亭進間畫棚頂。其中,“愛玉史得勝圖”橫披大畫讓乾隆帝龍顏大悅,下欽旨懸于“正大光明”殿內。郎世寧還確立了圓明園內長春園西洋樓的建筑裝飾理念,提供構圖和繪畫。他親手設計了馳名中外的十二獸首銅像,可惜1860年受英法聯(lián)軍劫持,目前僅追回七個;龍首、狗首、蛇首、羊首、雞首仍下落不明,難得歸返。1766年3月,乾隆特意在清宮如意館賞賜郎世寧御膳一桌,以表圣上對一位西洋畫師的心意。這也是他最后一次在清宮內露面。當年6月,郎世寧患病溘逝,享年78歲。乾隆帝下旨哀其死,表彰其功,稱他“入值內廷,頗著勤慎”,加恩賜予侍郎銜。郎世寧厚葬于京西阜成門外的“葡萄牙墓地”,(亦名滕公柵欄墓地),在已故諸西洋傳教士埋骨的墳塋最西列,北數(shù)第3號,與另一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1552-1610)、比利時耶穌會士南懷仁(1623-1688)和德國傳教士湯若望(1591-1666)同宿一地。他的墓碑正中銘刻漢字“耶穌會士郎公之墓”。

乾隆的圣諭肯定郎世寧在清宮內“頗著勤慎”。謹慎行事,確是郎世寧在滿清三朝皇帝宮內充職悉心遵守的戒律。他原本是奉羅馬教廷派遣來華傳教,即通過講道來教化中華民族子民,皈依天主的。但他并沒有,也無暇司“教師爺”之職,相反倒是自己修習漢語,乃至滿文,在一定程度上被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同化了。乾隆時代,郎世寧曾一度秉承耶穌會上司之命,向清廷呈遞奏折,在御前匍匐下跪,懇請中方緩和教禁。年輕的乾隆不向西方讓步,干脆明確回答:“朕并沒譴責你們的宗教,朕只是禁止臣民皈依罷了。”可見,乾隆不讓西洋人在華傳教,但他器重郎世寧的才華,任其充分發(fā)揮。這之后,諳達清廷事務的郎世寧再也不發(fā)“我們神圣教律遭受譴責”的怨言,更不自討沒趣向中國皇帝呈遞奏折,從而免遭湯若望一度受清臣鰲拜誣陷判死刑(康熙三年)的厄運??梢哉f,這也是他出于對中華民族文化傳統(tǒng)的尊重,自知無法以猶太-基督教的價值觀來教化馴服像中國這樣一個文明古國。事實上,郎氏與西方殖民者赤裸裸的霸凌征服行徑全然不同,因而能與清朝的封建制度長期相安,和平共處。康有為評價郎世寧說:“郎世寧乃出西法,他日當有合中西而成大家者……當以郎世寧為太祖矣。”談到他高超的繪畫技藝,康氏繼續(xù)評論道:“國人豈無英絕之士應運而興,合中西而為畫學新紀元者,其在今乎?吾期望之?!?/p>

郎世寧在清廷遵圣旨繪畫,兼向中國畫家傳授西洋繪畫技法,尤其是中國過去沒有的油畫,雙方合作甚諧。他在宮廷坐落于庭院與御花園之間如意館的畫室內,五十年如一日,“勤慎”揮毫,據(jù)說每天都要作畫到下午5時,創(chuàng)立了中西合璧獨特的“郎世寧新體畫風”。他的新格體主要表現(xiàn)在,竭力適應中國東方藝術的水土,繼承中國畫傳統(tǒng)筆墨的寓意,超然物外,底蘊富有強健質感,極具藝術感染力。同時,他引入歐洲的明暗畫法和焦點透視,顯現(xiàn)自然界的立體狀貌。雍正年間,學者年希堯在所著介紹透視法的《視學》序言里,特別強調自己受益于“郎學士”??梢?,郎世寧在探索“西畫中用”的新路上占主流地位,起到了關鍵作用。

《清史稿》介紹郎世寧所繪作品: “凡名馬、珍禽、異草。輒命圖之,無不栩栩如生,設色奇麗,非秉貞等所及?!贝_如乾隆帝所指:“寫真,世寧擅”,“世寧神筆傳”。郎世寧的山水工筆畫達到了佳境并臻,逼真度堪比現(xiàn)代照相。他的畫風從康雍兩朝開始擴展,到乾隆時代已爐火純青。作為清廷繪畫主流,自然地與中國傳統(tǒng)悠久的瓷文化融合,在乾隆粉彩瓷器中清晰地留下鮮明的印痕。郎世寧畫的多幅山水風景、人物肖像、花鳥走獸,準確而細膩,傳遞強烈的質感,令人嘆為觀止。很難相信這些中國畫出自一個意大利人的水墨彩筆。

且看他的《百駿圖》,幾乎綜合了中國畫的全部要素,畫上的駿馬在山水幻境里姿態(tài)萬千,或臥地,或挺立,或在原野奮蹄奔騰,或穿越嬉戲于樹叢。他畫的《乾隆皇帝狩獵圖》上,騎者風馳電掣,躍然紙上,充溢生活氣息,蘊含豐富的原野遐想。還有《瑞谷圖》《開屏孔雀》《萬松永茂》《錦堂春色》《嚴雨香館》《花鳥圖》《聚瑞圖》《馬圖冊》和《仙萼長春圖》等等,逼真寫實,件件都浸潤著中國筆墨。

筆者2001年應邀參加“歐洲新文藝復興論壇”。論壇恰巧在郎世寧的故鄉(xiāng)米蘭舉行。感于一位外國耶穌會士放棄原定在中國傳教的初衷,義無反顧地獻身于中西兩方繪畫藝術融合事業(yè),我趁此時機在會上追述郎世寧在中國繪畫的藝術生涯,說:“天主教耶穌會士郎世寧于1715年赴華,任清朝宮廷畫師,參與裝飾、設計圓明園殿堂建筑,他的作品參酌中西畫法,風格別致,作品現(xiàn)存于故宮博物院及亞洲一些美術館”,表達了一位中國作家對郎世寧不遠萬里到中國“傳畫”業(yè)績的感激。以往,國人常以為耶穌會士到中國傳教是充當西方殖民主義的工具,對他們一些人的實際表現(xiàn)存在誤判。文化大革命中,上海演出關于“小刀會”的歌舞劇,將利瑪竇演成一個邪惡的外國間諜,竭盡丑化之能事,歪曲了其人其事的歷史面目。當我在意大利“歐洲新文藝復興論壇”上宣布中國已為利瑪竇平反,在南昌市豎立了這位耶穌會士的塑像時,全體與會學者都十分感動,對中國改革開放后對外文化交流的新氣象紛紛表示贊許。2007年5月,筆者跟重慶市規(guī)劃展覽館配合,促成昂勃羅希諾和弗拉斯奈迪等18位意大利當代畫家赴渝,在山城南天門舉辦了“意大利珍寶畫展”。

一位亞平寧半島的耶穌會士埋骨北京,長眠在中華沃土。在他之后,無數(shù)仁人志士追隨郎世寧的足跡,繼續(xù)努力推進著中意兩國人民的友誼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