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民間集報家 慧眼識“邸報”
來源:北京晚報  | 郭海霞  2021年08月27日08:40

在集報圈里,提起范光永,那可是響當當?shù)娜宋?,不僅北京的集報人熟悉他,就是在外地的集報圈,也都知道他。他從事老報刊收藏已經(jīng)有三十多年,主要收集明清、民國老報刊,還收集現(xiàn)代報紙創(chuàng)刊號、號外等,共收藏報紙計1萬余種。

范光永在集報圈流傳著諸多“傳奇”:他收藏的明代天啟年間的“邸報”,是目前國內(nèi)所見出版時間最早的古代“邸報”原件;他收藏的《天津學生聯(lián)合會報》第五十四號原件報紙,是由周恩來主編,這也是民間收藏界中能夠見到的極為珍貴的報紙原件;他收藏的1938年11月21日《每日譯報》,第一版左下角刊登有中國共產(chǎn)黨“六大”的決議,這是抗戰(zhàn)時期上海“租界”較早報道中國共產(chǎn)黨“六大”相關內(nèi)容的紅色報刊;他編著的《抗戰(zhàn)十四年老報刊收藏圖鑒》一書,通過報刊這個角度,真實地還原了全民抗戰(zhàn)的偉大歷程。

范光永有收藏意識是從8歲開始的,當時他的姥爺從外地來北京,來京不久,因突發(fā)心臟病去世。姥爺給他留下兩大本郵票,這些郵票都是老郵票,有民國時期的郵票,也有中共當年在解放區(qū)使用的郵票。盡管當時的范光永不懂收藏的意義,但這些花花綠綠、分門別類排列的郵票給他留下深刻印象,收藏的種子播在了他的心里。后來他雖然沒有成為郵票收藏家,卻成了報紙收藏家。

1987年,范光永上班以后,為練書法,他開始收集報頭,比如人民日報、北京日報等,后來看著有什么好的文章也收藏。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北京有了潘家園市場的雛形。那時候并沒有正式的交易市場,攤販們就在馬路邊擺個攤,賣一些廢舊用品。因范光永家就住附近,他常去潘家園去逛。當時花20元就能買來一大摞舊報紙,而且大多是1949年之前的舊報。

他最初也不知道挑內(nèi)容,人家給什么是什么,自己隨便拿一把就走了。空閑的時候,他老上潘家園轉悠,一來二去,結識了一些舊報商人,通過和這些攤販的交流,范光永學會了許多關于報紙收藏的知識,慢慢就喜歡上了集報。一點一點地漸漸在集報的圈子里有了名氣。

其中,最有影響力的收藏則是十幾年前,范光永以2800元的價格, 從潘家園舊書商手中購得的一份明代邸報。

這份“邸報”出版于明熹宗天啟年間,它是一張長條形的單頁,長寬規(guī)格約為13厘米和37厘米,上面字體為類似仿宋體的長方形書寫體,報紙為雕版單面印刷。在報頭上有“邸報”二字,連同報頭和筆劃模糊不清的部分,報紙共308字。報頭下第一行印有發(fā)行時間:天啟七年六月二十五日(公元1627年8月6日)。這份“邸報”的發(fā)現(xiàn),引起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fā)展研究中心方漢奇教授的重視,他在《記新發(fā)現(xiàn)的明代邸報》一文中對這份“邸報”的內(nèi)容以及意義有過詳細的闡釋。

方漢奇教授介紹,通過可以辨識的斷斷續(xù)續(xù)的文字中可以看出,這份“邸報”主要為當時的讀者提供了三條信息,其中兩條屬于褒獎和任免官吏方面的內(nèi)容,一條屬于緝拿刑事罪犯的內(nèi)容。任免的是幾個中下級的地方官員,緝獲和“格斃”的,也只不過是幾個小賊。雖然記載的內(nèi)容在當時并不重要,但數(shù)百年后,這份報紙為中國新聞史研究者提供了豐富的信息。

方漢奇在文章中對此作了介紹,這份報紙首先證實了明朝末年已經(jīng)有了民間創(chuàng)辦的為公眾發(fā)行的報紙:“邸報”。同時也證實了明末有人“以送邸報為業(yè)”,當時有不少士大夫在日記里記載他們經(jīng)??础佰蟆薄F浯?,這也證實了明末天啟年間已經(jīng)有部分報紙采用雕版印刷。

方漢奇肯定了這份“邸報”的價值,“長期以來,古代新聞史的研究,主要靠的是正史、野史、日記、尺牘、文集、公私檔案和其他歷史文獻資料。除了倫敦和巴黎收藏的兩份‘敦煌進奏院狀’,少量清末報房的‘京報’和《急選報》(以通報官吏選拔和任免信息為主要內(nèi)容的印刷品,出版于萬歷八年,即公元1580年——注)外,鮮有實物作為佐證。近十五年來,由于集報界的努力,大量的清朝出版的報紙的實物被發(fā)掘了出來?!F(xiàn)在又從他們的藏品中看到了明朝‘邸報’,更是令人欣慰?!?/p>

2014年由方漢奇主編的《中國新聞傳播史》第三版大學教科書,將介紹該“邸報”的內(nèi)容收入書內(nèi),該書關于“邸報”的注文標明由集報家范光永收藏。集報人的名字和藏品被收入大學教材,這令報紙收藏界為之振奮。

在收藏的民國報紙中,范光永主要收藏北京出版的老報紙、紅色報紙。他收藏了由邵飄萍主辦的《京報》附刊共計11種,分別為京報副刊、圖畫周刊、《莽原》周刊、婦女周刊等共計48份。其中《莽原》周刊是魯迅最早編輯過的刊物中的一種,魯迅的很多著名雜文在此首發(fā)。《婦女周刊》則是由現(xiàn)代進步女作家石評梅參與編輯。

因為老范集報比較早,收藏的報紙質量高、精品多,為人又公道,他被推選為中國報業(yè)協(xié)會集報分會副會長。多年來已先后組織了多次老報紙展覽,比如他參與組織了由中國報業(yè)協(xié)會主辦,中國報業(yè)協(xié)會集報分會協(xié)辦的紀念建黨90周年黨報黨刊事業(yè)發(fā)展成就展、抗戰(zhàn)老報紙收藏展以及最近的建黨百年紅色報紙收藏展等。在這些展覽中,他將自己收藏的老報紙送展。

南城京報館的開放修繕是他一直關心的事兒,他前前后后專門去京報館跑了好幾趟。如今,京報館修繕后已向市民開放,他希望把自己收藏的紅色報紙貢獻出來,辦一個常態(tài)化的宣南報紙實物展館,讓老報紙實現(xiàn)更大的社會價值。

三十多年來,老范的工資很多都用于集報,家里也都堆滿了他收藏的老報紙。對于老報紙的價值,他有著深刻的認識:“老報紙就跟老照片一樣,是當時歷史的真實記錄?!毕鄬τ趪沂詹?,他認為民間報紙收藏有著不同的價值:“民間收藏可以通過多種形式走近觀眾,讓大家接觸到實實在在的老報紙,體驗到歷史的滄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