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稱奇的中世紀世界之旅
《本杰明行紀》 [西]本杰明 著 李大偉 譯注 商務印書館出版
作為一種文類,中世紀游記/行紀以極具特色的筆法展示了作者同時代的物質面貌和精神圖景,因此其吸引力持久不衰。 《馬可波羅行紀》和《伊本白圖泰游記》已為世人所傳頌,而半虛構的《曼德維爾游記》亦引得人們嘖嘖稱奇。從知識譜系上看,《本杰明行紀》可算是這些游記/行紀的“先驅”,對于它的譯介使中國讀者再次感受這種文類的特殊魅力。
拉比本杰明來自于西班牙東北部的圖德拉地區(qū)。1159年他從家鄉(xiāng)出發(fā)進行“世界之旅”,一路走過巴塞羅那、馬賽、熱那亞、羅馬、底比斯、薩洛尼卡,經(jīng)海路至君士坦丁堡、塞浦路斯、安條克,再到阿卡、耶路撒冷、伯利恒、大馬士革、巴格達、巴比倫,由此進入阿拉伯半島。隨后,他前往巴士拉、胡齊斯坦、撒馬爾罕、吐蕃,再從胡齊斯坦經(jīng)海路到達基什、印度奎隆、錫蘭、中國。完成此舉后,他往西折回,到達努比亞、阿斯旺、亞歷山大里亞、西奈半島,走海路至西西里島,穿過意大利到達德國、斯拉夫,最后在1173年回到法國巴黎。十數(shù)年間,本杰明的足跡跨越歐亞非的許多重要地區(qū)。
《本杰明行紀》的主體內容就是作者對于沿途主要城市和區(qū)域之地理環(huán)境、古今名稱變化、風俗習慣、著名歷史事件、奇聞異事和商業(yè)貿(mào)易情況的記述,其中,關于西班牙、法國、意大利、拜占庭帝國等基督教世界,以及迦南、美索不達米亞、波斯、埃及、阿拉伯半島等伊斯蘭教世界的內容最為詳細,這些內容保留了大量富有趣味的、準確的歷史信息,是人們了解研究當時當?shù)厝粘I詈蜕藤Q(mào)史的珍貴資料。身為猶太人,本杰明以大量篇幅記載當?shù)鬲q太人的數(shù)量、家居環(huán)境、宗教活動和所受待遇,為研究中世紀猶太人問題提供新線索。值得一提的是,本杰明是第一位明確提到中國的歐洲人,書中記述了到達中國的海上行程和神奇見聞,讀起來別具風味。
同樣重要的是,該書還呈現(xiàn)出一系列思想觀念層面的重要信息。例如,書中表現(xiàn)出的中世紀特色的空間感和區(qū)位感;作者對于偉大城市和優(yōu)良市政的設想與評判;對于戰(zhàn)爭與貿(mào)易、文化交流之關系的理解;以及從他者角度對于各宗教信條、外來移民和本土社群之關系的思考等等。讀者可以通過這些信息,進一步探究中世紀的文化現(xiàn)象和精神世界。
許多學者認為,本杰明向東方的行程可能未超出波斯地區(qū),他關于印度、錫蘭與中國等東方諸地的記載應該是聽聞而來,其中有一些十分真實,另一些則是人為想象。就這方面來說,《本杰明行紀》與在它之前和在它之后的林林總總的游記/行紀類似,都不免帶有夸張和想象的成分,完全迥異于地理大發(fā)現(xiàn)時代以來的“探險筆記”。但是, 《本杰明行紀》的寫作意圖不在于發(fā)現(xiàn)新世界并以科學的語言描述之,而是在于重新感受和介紹“已知的世界”,并矯正一些“過時”的認知,書中的許多段落表現(xiàn)了本杰明所見所聞與以往各類典籍所載人文景觀之間的張力,并由此張力引發(fā)的焦慮或驚異之情。另外,在某種程度上,作為中世紀游記/行紀的重要特征,這種夸張和想象倒是增添了東方世界的神秘感和趣味性,西方人也正是由此而不斷將目光投向東方。
流傳于世的《本杰明行紀》有眾多版本,包括希伯來文、拉丁文、英文、法文版等,足見該行紀所受歡迎的程度。2021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中譯本是在相關外文版本的基礎上譯出的,難能可貴的是,除了原文內容之外,譯者還進行繁雜的校注和勘誤工作,大量補充背景知識,并厘清一些關鍵的分歧點,這方面的篇幅之巨,甚至超過原文內容,可見譯者著力之深??梢哉f,中文版《本杰明行紀》譯文準確且可讀性強,不僅能夠給專業(yè)學者提供參考,也能夠滿足各類讀者的求知欲。
(作者系吉林大學文學院世界史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