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神話到新傳奇:中國原創(chuàng)幻想故事的改編與出版
《鹿從雪山來》插圖
在從事圖書出版業(yè)之前,我曾有一段時間癡迷于對古小說、故事的收集,也就是在那時建立起了對中國傳統(tǒng)故事的基本認知,了解到上古時期的神話傳說是中國小說的起源,從口頭流傳發(fā)展到文人創(chuàng)作,甚至被載入史冊,影響無比深遠。
之后,在工作中接觸到各國作家對東方故事改編、再創(chuàng)作的主題,代表性的有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的《杜子春》,以及法國作家尤瑟納爾的《王福脫險記》等。《王福脫險記》看起來是個完全中國式的仙隱故事,講畫家因絕世畫技被皇帝召見,皇帝殘忍地命他畫出絕筆,畫家在涂抹間讓畫中出現(xiàn)海水和小船,接著就進入畫中,乘舟隱去。這個作品結(jié)合了作家的文化背景,又充分吸收了中國思想文化,不僅代表了外國作家眼中的中國,也體現(xiàn)出人類思想、情感的共性和聯(lián)系。
由新疆青少年出版社貝貝熊童書團隊編創(chuàng)的“小神獸”中國原創(chuàng)幻想系列,之所以能夠順利誕生,正是因為我們發(fā)現(xiàn)了這樣兼具人類情感共性和作家個人風格的優(yōu)秀文本,也正是因為有了之前的閱讀積累和思考,才讓我們從眾多故事中一眼看中,選出了《刀馬旦》《銀鐲》等故事作為改編繪本的文本。
這些故事中的奇幻因素都可以在中國傳統(tǒng)文學中找到影子。例如《貍貓戲臺》中的寂寞的山妖,讓人聯(lián)想起《楚辭·九歌》中姿態(tài)婀娜、“從文貍”的山鬼?!栋⒎裁椎暮印分斜簧倌暧⑿劢饩鹊暮由瘛?,涉及了中國古神話系統(tǒng)中傳承最廣、影響最大的神祗——水神。在《山海經(jīng)》中就有關于水神的記載,后來的志怪小說中它也是少不了的角色。
除了以上特點,這些故事還散發(fā)著強烈的民間文學味道。《阿凡米的河》,與兒童從小閱讀的民間故事,如《阿詩瑪》《長發(fā)妹》《龍珠》等一樣,都是講普通人為百姓挺身而出對抗邪惡勢力,不惜奉獻自身的英雄故事,頗具史詩感?!兜恶R旦》這個故事中還插入了一個《人參娃娃》的完整版本,以故事嵌套故事的方式幫助讀者更深入地思考主題。《鹿從雪山來》中除了白鹿、福袋、山神這些民間故事中常常出現(xiàn)的因素,還塑造了一個類似昆侖山的雪山“白云釣”?!逗偟拿婢摺穭t不但出現(xiàn)了燈籠、屏風等中式元素,還提到了傳統(tǒng)的草藥曼陀羅花。所有這些串聯(lián)起來,加上不時出現(xiàn)的兒歌民謠,都可以為打造中國風的圖畫提供豐沛的創(chuàng)作元素,并帶給人無限的遐想。
在出版這套繪本時,我們特別注意了以下兩點。一是盡量保留文本中富有文學色彩的語言,因為這不但是故事的華彩段落和點睛之筆,更有別于一些西方繪本中的表達方式,是作家以細膩感人的語言觸動讀者的情緒和思維的關鍵。二是用畫面與文字相互結(jié)合、映襯的戲劇張力喚起讀者自身的思考,而不是強行引導主題、強行升華,更不試圖販賣焦慮。在具體改編中,《貍貓戲臺》原作以對人性涼薄的一聲嘆息結(jié)尾,而通過改編,故事中的孩子們以心換心,主動去陪伴孤獨年老的山妖,加上畫面中不斷出現(xiàn)照亮夜路的燈籠,賦予了故事溫暖的基調(diào);《鹿從雪山來》則通過對人物性格的修正,賦予女孩勤勞、堅定、守信的性格,山神也不再是老仙人的刻板形象,除了服裝、道具得到更新,行為也更富有多面性。
從上古的神話到現(xiàn)代的新傳奇故事,其間流淌的不止是歲月,更是人們的情感和寄托,映射著每個時代的社會生活和道德觀念。如果通過我們當下的努力,能夠讓這些情感得到理解、這些精神得到傳承,那就是作為編輯出版者莫大的欣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