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梯上的金色流年
重慶作家王雨新作短篇小說《十八梯》由《長江文藝》今年第十期刊登,捧讀小說,良久有味。
十八梯是重慶有名的傳統(tǒng)街區(qū),早年為聯(lián)系上半城與下半城的主要通道,有天梯般的蜿蜒石梯,有危如累卵的吊腳樓。不少精明的店家,看準通衢要道的商機,在十八梯兩旁開店設攤,百貨店、油蠟鋪、轎子行、竹木店、菜市場連成一片。如蟻的行人、挑夫,在踩得變形的石梯登上走下,討生活謀出路。十八梯承載了厚重的歷史,彰顯了獨有的山城特色。
王雨以十八梯為背景,給我們講述了一個悲歡離合的故事,一個看似平淡卻跌宕起伏的感人故事。
小說女主人公明月出生于書香門第,受家庭熏陶,從小喜愛丹青,后來去讀了美專校附中。她聰明伶俐,善解人意,十八梯的嘈雜,朋友們的歡笑,就像離它不遠的長江一樣,總是喧騰、流動。那一年的夏天,在與柳天重新接觸的時候,朦朧的愛情翩然而至,來得那樣突然,讓她措手不及。柳天的確是個很出色的男孩子,知識和興趣廣泛,還有如火的熱烈,以及對她稚氣而固執(zhí)的追求。
突然之間,店鋪封了,父親病故,明月生活困難,卻沒有放棄初衷。她晝伏夜出,在十八梯如山的垃圾堆里尋找紙片、煙盒,作為繪圖的紙張。十八梯的大街小巷、各色人物、四行八作、風俗民情,被她繪制在這些廢紙上。風吹草動令她膽戰(zhàn)心驚,人在這種時候最需要的是寄托,情感的寄托,她彷徨無助。柳天跟蹤找到她,帶去微薄的資助。這一見,他們便擁有了一份沉重但美麗的情感。這一見,便也是長亭相送,因為此后明月如同一則渺不可尋的謎語,最后竟連謎面也一齊消失在人海之中。
改革開放了,已成為中醫(yī)學教授的柳天從成都回來了,已成為書畫家的明月從她新加坡的親戚處回來了,回到了夢魂縈繞的十八梯。似水流年,沖走了十丈紅塵,卻沖不走記憶中的一片綠蔭。那條奔流不息的長江,那些密密麻麻穿過十八梯的行人,那些賣麻糖、炒米糖開水、鹽茶雞蛋的小販們的叫賣,補銻鍋織篾席修桶打箍剃頭人的吆喝,如今又在他們跟前。只不過定睛一看,修舊還舊的十八梯,簇擁著初生的朝陽,猶如一排排新印的字典,燃燒著一片金色的語言。
《十八梯》可讀性強,語言質樸流暢。小說來自王雨對現(xiàn)實生活礦藏的采掘,藝術情境、人物刻畫富于生活質感,有歷史與現(xiàn)實、社會與人生的思考,傳達出嚴肅的主題內涵。人們是追求美好和時代進步的。
據(jù)悉,由王雨改編的同名電影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劃中。這將成為繼公映過的《年輕的朋友》《產房》之后王雨的第三部故事片,期待它早日搬上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