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途同歸英雄山
小時候讀小說《苦菜花》,故事記住了一點,人物只記住了一個叫“柳八爺”的人。此人原是土匪頭子,抗戰(zhàn)初期被收編到八路軍,他當營長時不服從指揮,有一次還把團長捆起來了。剛開始對這個人非常痛恨,可讀書讀到后面,柳八爺率部跟日本鬼子作戰(zhàn),肉搏中胳膊被日本人砍斷,剩下一截皮連著小臂,他揮起大刀將礙事的斷臂割掉,接著沖入敵陣……這個場面在我的記憶中閃耀了幾十年。
在我的早期閱讀記憶中,還有《烈火金剛》中那位受到中國母親的保護、加入反戰(zhàn)同盟的日本士兵武男義雄——一個機槍手,在戰(zhàn)斗中勇猛異常。這個形象也讓我久久不能忘懷?;蛟S,在我們的內(nèi)心深處有一種深沉的期待,敵人變成同志,壞人變成好人,弱者變成強者,更能讓我們看到正義的力量和勝利的希望,當然,也有人性的溫暖。
一個偶然的機會看到一份資料中提到,抗戰(zhàn)前夕,國民黨派特務(wù)到陜北暗殺中共高級干部,未遂。這個信息讓我產(chǎn)生了強烈的興趣。于是,又查了很多史料,試圖弄清這些特務(wù)的歸宿。閉上眼睛,我仿佛看到了他們的身影,個別頑固不化的反動分子繼續(xù)與人民為敵,潛伏在陰暗角落,成為孤魂野鬼;還有一些,偃旗息鼓,隱姓埋名,終老桑梓……我在想,有沒有另外一種可能,那些特務(wù)中,有人在民族大義面前幡然覺醒,棄暗投明,回歸中華民族的英雄本色?太有可能了!閱覽厚厚的抗日戰(zhàn)爭史,有多少迷途知返的好漢,有多少脫胎換骨的英雄??!
終于,一個朦朧的形象漸漸清晰,我給他取名為“易曉嵐”:一個窮苦人家的孩子,跟著他的“小姐”到國民黨軍校當了一名勤務(wù)兵,在一次意外中被改變了命運。特務(wù)教官陳達失足落水,岸上人躊躇不前,關(guān)鍵時刻,有人從后面踢了易曉嵐一腳,這個原本膽小如鼠的可憐蟲在水中拼命掙扎,當真在薄冰上開出一條通道。陳達得救,堅定地認為這個人是“可造之材”,力排眾議將其納入正式學員序列,刻意栽培。從此,易曉嵐被一連串的“誤會”推到了戰(zhàn)爭的前臺。為了使易曉嵐快速成長,陳達安排兩名特工女學員——易曉嵐過去的“小姐”藺紫雨和一身江湖氣的女子藍旗,組成一個教練小組,像培養(yǎng)細菌那樣培養(yǎng)易曉嵐,射擊、刺殺、跳馬、通信、駕駛……差不多快要把他培養(yǎng)成一個瘋子。最終,他成了身懷絕技而且膽大心細的“蜻蜓”,于“西安事變”前夕被派往延安,執(zhí)行刺殺紅軍高級將領(lǐng)的任務(wù)。
我把這部小說命名為《伏擊》(與《穿插》合集為《英雄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前半部分寫得還算順利,可寫著寫著就寫不下去了,因為,我的目標是讓易曉嵐成為英雄。前行的路千難萬難,第一個難題是,他要以什么身份才能打入紅軍內(nèi)部。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我不得不另辟蹊徑,先寫一個易曉嵐將要冒充的人。于是,我又寫了另一部小說《穿插》,小說的主人公名叫凌云峰,紅軍時期從連長當?shù)綀F長,因善用穿插戰(zhàn)術(shù)而被稱為“穿山甲”。在中國工農(nóng)紅軍西路軍最后一戰(zhàn)中,凌云峰率部在國民黨軍一個師的部隊中反復穿插,最后和身邊僅剩的十幾個人一起神秘失蹤。陳達根據(jù)國民黨軍戰(zhàn)報分析,凌云峰不可能生還,讓易曉嵐冒充這個人,很有可能靠近紅軍上層。
從被迫成為凌云峰這天起,易曉嵐的人生就改變了。在國民黨軍的“訓練班”營地里,藺紫雨和藍旗驚奇地發(fā)現(xiàn),易曉嵐穿上紅軍的軍裝,扎著綁腿,腳蹬草鞋,舉手投足間儼然已經(jīng)是一個紅軍干部了。更令她們驚駭?shù)氖?,易曉嵐在背誦紅軍的綱領(lǐng)和紀律條文的時候,在溫習凌云峰的履歷和生活習性的時候,在模擬“穿山甲”創(chuàng)造的那些經(jīng)典戰(zhàn)例的時候,兩眼淚光閃閃,情緒激動昂揚,并且能以“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來嚴格要求自己。她們擔心他假戲真做,確實,這個時候的易曉嵐已經(jīng)開始“脫胎”了。
易曉嵐進入陜北之后,歷盡艱辛,通過了政審。然而,就在那場終于逼近的刺殺即將展開之時,他鬼使神差地調(diào)轉(zhuǎn)了槍口,將他的同伙擊斃。然后,“西安事變”發(fā)生了,之后,紅軍改編為八路軍。他被送到抗日前線,成為八路軍的一名指揮員——至此,陳達的目的初步達到了,小說創(chuàng)作的第一個目標也實現(xiàn)了。
“脫胎”成功,下面的文章就是要讓易曉嵐“換骨”,這是創(chuàng)作遇到的第二個、也是最大的難題。于我而言,易曉嵐是一個新人物,他不是柳八爺那樣的草莽英雄,他的身上沒有柳八爺那樣的俠肝義膽,柳八爺?shù)男睦镅b著岳飛、文天祥和梁山好漢。而在成為凌云峰之前,易曉嵐的心里裝著一片懵懂,甚至只有那個把他呼來喝去的藺紫雨。他并不崇敬陳達,只有一點感恩。要把這樣一個立場漂移、信仰含糊、連自己是誰都常常搞不清楚的人塑造成一個有明確信仰、有堅定政治追求、有赫赫戰(zhàn)功的英雄,談何容易!
在作品里,我給他開出了幾副藥方。一是,讓他在紅軍隊伍里感受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精神、領(lǐng)會中國共產(chǎn)黨的抗日主張,由被動地接受到如饑似渴地學習。第二個方子是,讓他和戰(zhàn)友一起回憶“他”的故事,“他”的種種傳說,讓他每時每刻都在對比,都在效仿,不知不覺中,他同凌云峰又近了一步。第三個方子是,把他放到戰(zhàn)場上,無論是運籌帷幄還是赴湯蹈火,那個意念中的凌云峰就在他的頭頂,就在他的前方,最后,就在他的身體里、他的生命里。常常在這個時刻,他不僅忘我了,忘記了他是易曉嵐,甚至忘記了他是凌云峰,他和凌云峰一起組合成一個神——抗日戰(zhàn)神。
易曉嵐的成長自然有信仰的轉(zhuǎn)變、愛國主義精神的感召、英雄主義精神的洗禮,但不可否認的是,他有一面旗幟,有一個榜樣,這就是他一直在扮演、也在心里一直渴望成為的那個人——凌云峰。我在寫《伏擊》的時候,腦子里會時隱時現(xiàn)一些人物,楊靖宇、趙尚志、趙一曼,特別是寫到最后部分,寫到易曉嵐的靈魂裂變、人格升華、向死而生,我更多地看到了一個人,并且聽到了他的聲音:“我前進,你跟著;我站著,你看著;我后退,你槍斃我!”說這話的是八路軍新編第10旅的旅長范子俠,他也曾經(jīng)是一個國民黨軍官,后來成為共產(chǎn)黨員,1942年在沙河反“掃蕩”中犧牲。那個時候,那個地方,正是《英雄山》的地理背景,正是易曉嵐和凌云峰在兩個戰(zhàn)場上遙相呼應(yīng)、默契配合、浴血奮戰(zhàn)的地方。
凌云峰“死而復生”的故事,這里做個簡要介紹:在西路軍最后一次戰(zhàn)斗中,他因重傷被誤認為犧牲,得救后隱姓埋名,流落民間??箲?zhàn)前期,他陰差陽錯進入國民黨軍,委曲求全,頂替敢死隊長楚大楚之名,數(shù)次死里逃生,成為抗戰(zhàn)英雄,并最終在解放戰(zhàn)爭中回歸組織。
在相當長的篇幅里,凌云峰和易曉嵐沒有正面交集,他們分屬于不同的時空,直到作品最后部分,國共兩軍互相配合,同敵人進行了一場空前激烈的戰(zhàn)斗,國民黨軍團長楚大楚(凌云峰)才見到因重傷而無法辨認的八路軍團長凌云峰(易曉嵐),那一瞬間,真凌云峰撲在擔架邊上,握住了假凌云峰的手,并且用力地捏了一下他的掌心,千言萬語就在這一“捏”上。
英雄莫問來處,正道殊途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