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旅作家新使命,謳歌強軍新時代
習近平主席在中國文聯(lián)十一大、中國作協(xié)十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中深刻指出:“要深刻把握民族復興的時代主題,把人生追求、藝術(shù)生命同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愿望緊密結(jié)合起來,以文弘業(yè)、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鑄魂,把文藝創(chuàng)造寫到民族復興的歷史上、寫在人民奮斗的征程中?!蔽依斫?,深刻領(lǐng)會習主席重要講話精神,緊跟時代步伐,勇立時代潮頭,上接文藝理想天光,下接官兵生活地氣,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把新時代的文學寫進官兵心里,把記錄新時代的筆跡印在強軍路上,是軍旅作家的新使命。
“文者,貫道之器也。”新時代新征程是當代中國文藝的歷史方位。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軍旅作家決不能袖手旁觀,做局外人,決不能置身事外,做游離者,要主動融入浩浩湯湯的時代大潮,奮斗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強軍夢的征程上。在這個波瀾壯闊、百舸爭流奔涌向前的進程中,流下自己的汗水,留下自己的文字,用深情的筆墨記錄壯美時代,謳歌奮斗時代,禮贊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人民,是軍旅作家義不容辭的責任。
作為軍旅作家,首先應(yīng)該永遠牢記文藝戰(zhàn)士的身份,始終不忘為兵的初心,把這個初心時常擦亮,才能不迷航、不轉(zhuǎn)向、走得遠、走得正。我軍的文藝隊伍和文藝事業(yè),從井岡烽火走來,從雪山草地走來,從延河寶塔走來,一路走進了新時代。歷史已經(jīng)證明,從革命戰(zhàn)爭年代起,軍隊文學始終是時代最剛強的音符,始終是軍隊最鮮亮的名片,是一道亮麗風景線。在新時代強軍路上,軍旅作家有責任為國家強盛、軍隊強大注入鐵血陽剛、勇毅魂魄。軍旅作家應(yīng)該胸懷“國之大者”,把藝術(shù)理想融入強軍偉業(yè),做到胸中有大義、心里有官兵、肩頭有責任、筆下有乾坤,創(chuàng)作更多反映時代呼聲、展現(xiàn)官兵風采、振奮戰(zhàn)斗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文學作品,為進一步強固信仰、鼓足士氣、淬煉思想加油,為強軍興軍、邁向一流提供文化支撐。
偉大的時代孕育偉大的題材,偉大的時代需要偉大的創(chuàng)作。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軍隊浴火重生、全面改革、全面重塑,從南海之濱到北疆大漠,從東北叢林到雪域高原,廣大官兵們立下沖天強軍志,奮斗建功新時代。部隊鳳凰涅槃的變化和官兵熱火朝天的生活,為軍旅作家提供了無比豐厚的沃土。在強軍事業(yè)比天大、人人爭戴大紅花的時代里,軍旅作家不能缺位、不能失語,需要放下架子、撲下身子,用我們連通血氣的墨水,由衷地向奮斗著的英雄致敬。軍改后,自己的工作與寫作也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參與了一些英模個人和群體的事跡材料撰寫,從“時代楷模”王銳、75集團軍學習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的大學生女兵群體、“掃雷英雄”杜富國到習主席回信的“硬骨頭六連”,作家與機關(guān)干事一起“聯(lián)機作業(yè)”,挖掘感人事跡,描繪生動細節(jié),共同書寫新時代的強軍故事。我還參與了存史留史工作,編寫年鑒和黨史軍史。完成這些任務(wù),很多時候是與大家一邊學一邊干,摸著石頭過河。這些工作,與正式的文學創(chuàng)作是有區(qū)別的,但大氣磅礴、氣壯山河的強軍使命在召喚,覺得自己責無旁貸。一句話,哪里強軍事業(yè)紅火,我們就撲到哪里去記錄;哪些人強軍事業(yè)干得漂亮,我們就揮筆去書寫。作家的長處是用官兵聽得懂、聽得進的生動語言,把強軍事業(yè)用心描準描細,為威武雄壯的強軍時代謳歌放歌,心靈與時代同頻共振,筆端與官兵息息相通。
“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痹谶呹P(guān),一代又一代青春少年,遠離城市的熱鬧,新腳印覆了舊腳印,新描紅艷了舊描紅。在基層,一個又一個英雄連隊,賡續(xù)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他們過著像復印機復印出來的日子,卻一步一步地推進著強軍事業(yè)。正是這些基層官兵和連隊,用奮斗挺起了人民軍隊的脊梁。我們應(yīng)走進他們,與他們同吃一鍋飯,同唱一首歌,體悟他們的喜怒哀樂,走進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感受他們的家國情懷,這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必須,也是軍旅作家的使命。
作為軍旅作家,應(yīng)該永遠記住,在基層一線流血流汗的官兵,才是最值得我們大寫特寫、大書特書的人。也只有從這個視角看去,創(chuàng)作才不會脫離“人民”。書寫強軍故事,不僅是時代所需、使命召喚,也代表著我們對基層官兵的根本態(tài)度。作家們只有放下言不由衷的夸夸其談,放下養(yǎng)尊處優(yōu)的高高在上,用蹲下來的姿態(tài)、最虔誠的內(nèi)心對待基層官兵,才能寫出飽含真情的文字。
“中華民族是英雄輩出的民族,新時代是成就英雄的時代。”記錄英雄、書寫英雄,弘揚英雄主義,是軍事文學的重要特質(zhì)。新時代,強軍精武的英雄最感人,許黨報國的官兵最可敬。這幾年,我寫了更多的紀實文學,比如寫王銳的《戰(zhàn)車809》、寫“硬骨頭六連”的《羅浮山下鍛硬骨》,寫“掃雷英雄”杜富國的長篇紀實文學《杜富國》,真不敢說達到多高藝術(shù)水準,但我敢說它們都飽含著對英雄的禮贊和真情。這幾年,我還完成了幾屆“強軍標兵”頒獎典禮的總策劃、總撰稿工作。在這個過程中,我體會到:把每一位標兵的事跡寫清楚,把標兵的“畫像”畫傳神,把頒獎詞寫豪邁、寫精彩,也是向標兵致敬、向英雄致敬。最開始接任務(wù),的確矛盾過,這些寫作與文學創(chuàng)作比較遠,但隨著走近他們的故事、走進英雄內(nèi)心,我深深體會到,這個過程也是一種自我教育、自我升華。軍旅作家應(yīng)該記住記錄時代、禮贊英雄這一永恒主題,用濃墨重彩禮贊英雄、謳歌英雄,把英雄時代的印記留下來,把英雄的事跡寫下來,把英雄的形象樹起來,把英雄的精神傳開來。
“立德樹人的人,必先立己;鑄魂培根的人,必先鑄己。”文藝要塑造人心,創(chuàng)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對于軍旅作家來說,藝術(shù)理想要追求一輩子,文人初心要堅守一輩子,少一點人生得失的“碎碎念”,多一些書寫強軍事業(yè)的心心念。古人說,“文以載道?!敝袊膶W從來都有教化人心的使命。要教化人,先做好人。在改革強軍大潮中,我從繁華的廣州五羊新城,到了南寧一隅的五象嶺,雖然離家遠了,離舒適生活遠了,但離強軍事業(yè)的主體戰(zhàn)士們更近了,離強軍路上的奮斗者們更近了,這是創(chuàng)作之幸、人生之幸。作家的風骨應(yīng)該是,生活中做個實在人,行文里流露真性情,遇大事體現(xiàn)真擔當,奉天道、守正道、走大道,積跬步、匯細流,不斷提高學養(yǎng)、涵養(yǎng)、修養(yǎng),做堂堂正正人、謀清清白白事、寫真情實感文,放歌強軍新時代,書寫強軍新時代。
(作者系軍旅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