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歸人 亦在歸途 ——評羌人六散文集《綠皮火車》
作者:羌人六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年11月
歲月漫漫,我習慣讓自己躺在面包之外,一遍遍陷入回憶,在往事中刷新最初忽略的真實,咀嚼它們,鞏固它們,而我就是它們留下的全部。當然,人,永遠去不了的地方就是過去?;貞?,不是為了抵達,而是為了梳理。
——羌人六散文集《綠皮火車》
作為“2021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之星叢書”中的一部,散文集《綠皮火車》共收錄了“80后”作者羌人六的20篇散文。作品以作者的出生地——四川綿陽市平武縣為背景,講述了他念念不忘的過往回憶。在這部集子里,羌人六通過反復書寫,構(gòu)建出“斷裂帶”這一文學和地理學意義上的故鄉(xiāng),也以此確認了自己的寫作身份。
通讀散文集《綠皮火車》后,對羌人六寫作路徑的認識就清晰起來——他追隨文壇大師,懷揣文學夢想,通過詩歌般的語言和散文的框架,把斷裂帶這個出生地,深挖成自己的精神之淵,讓雜糅著古典與現(xiàn)代、城市與鄉(xiāng)土、世界與民族的小鎮(zhèn)敘事成為創(chuàng)作風格。
羌人六有十幾年的詩歌寫作經(jīng)歷,因此散文里就有了很多靈動、跳躍的句子,如“河風擠進門的時候,相框里的父親沒有眨眼”(《總想多長幾只手》)。可以看得出,在語言表達上,陌生化是羌人六著力要呈現(xiàn)的一種寫作傾向,他追求意象和詞句的組合,追求用緩慢的語言,呈現(xiàn)出一個又一個故事迷宮,而在這些充滿詩性哲理的表述背后,其實是一段又一段和斷裂帶有關(guān)的歷史與現(xiàn)實。他在語言的迷宮中來回穿梭,讓一些空洞、抽象的過往,呈現(xiàn)出復雜、幽深的本來面貌。
《綠皮火車》有著極強的思想性。作家祝勇在《散文的新與變》中提出:“只有散文是對‘思’與‘想’的直接表達,而所有的‘思想’,都將從對生存經(jīng)驗的敘述中自然地產(chǎn)生?!鼻既肆纳⑽?,是從關(guān)于斷裂帶的記憶與生存日常中萃取的精華部分,既是生存經(jīng)驗,又是作為思想者的作者在省察童年和故土后,直面貧窮、饑餓、矛盾、恥辱等之后的反思,因為反思,散文就有了厚重感。
從情感上而言,《綠皮火車》可謂是一部和解之書。在斷裂帶,“時光一直在生長,就像綠皮火車一直在往前跑。我們片刻不留?!币恢痹谕芭艿倪^程中,少年變成了中年,親人一個個離去,如果再不和斷裂帶以及其上的人和事和解,可能一切就來不及了。好在,作者從童年時期開始堆積的傷痛和羞恥,在歲月的年輪中被漸次和解,一如寫完《蝴蝶效應》,他就和那棵帶走父親的核桃樹和解。而諸多篇目中,最大的和解,是和父親的終極和解。
“父親”這一角色幾乎貫穿整部《綠皮火車》。在作者筆下,父親嗜賭如命,后半生悔悟之時,卻遭遇不測。起初,作者對父親是充滿怨恨的,后來在自己成為父親后開始理解他,因為“母親的愛具體、瑣碎,父親的愛隱晦、微弱,形如空氣,形如魚兒的呼吸”,經(jīng)過一系列的心靈洗禮,“淤積在我心頭多年的耿耿于懷,在那一刻煙消云散”。由此,正如《綠皮火車》序言中所說:“來自斷裂帶的迷茫與痛苦、撕裂與掙扎,恥辱、荒蕪和孤獨,以及與信仰、夢想與希望……有了來處,亦有了歸途。”
羌人六在諸多篇什里,列出了涉及身份、記憶、親情等諸多困惑,有意思的是,隨著敘事的推進,這些困惑最后都被作者一一解開。
第一重困惑來自身份。他說,“在斷裂帶,有著清晰指紋的手指似乎就擁有某種神秘的魔力。”(《指紋》),于是,他用指紋作為一個人確認身份的證據(jù),在鄉(xiāng)下派出所補辦身份證時,當他和一個無法進行指紋認證的中年人相遇,就更篤定指紋的魔力和身份的重要。
“斷裂帶,是我的來龍去脈,但更多時候,它是一種深不見底的痛,一小塊月光就能擦亮的痛。”人的身份確認之后,是地域的身份確認。斷裂帶承載著太多記憶,作為作家的創(chuàng)作靈感來源而被確認,因此羌人六駕駛著的“綠皮火車”就有了明確的軌道。
羌人六的散文大多觀照父輩的艱苦和困境,他從以父親和伯父為代表的個體身上,看到了斷裂帶的集體創(chuàng)傷,因此,書寫斷裂帶,既是一種追思,也是對命運的認知。作為離開斷裂帶的一代,必要的警惕與銘記,在羌人六那里也得到了確認。
作品中,羌人六既不描寫地域風情,也不用神秘的意象填充表達,如此一來,他筆下的物就是物本身。他的大部分作品關(guān)注的都是斷裂帶的草木和牲畜,是日常生活中的人情和世故,他更愿意用詩意的眼光,讓庸常的事物成為所講述的故事的氛圍營造者,也展現(xiàn)出他善于用敏銳善感的心反芻和觸摸童年。因為有饑餓、親人離世等元素,他的大部分作品看上去顯得黯淡,像光影中的黑色素描作品,但正是這黯淡卻有層次感的傷痛,讓人在不停的失去與尋找中,獲得靈魂的治愈、撫慰和澄明。
身份的模糊和確認之間,獨特的追求和現(xiàn)代、陌生化的語言寫作,讓我看到的是一個青年作家的自省和實力。在《綠皮火車》中,羌人六嘗試以心靈囈語的形式,探尋斷裂帶小鎮(zhèn)上的過往,以及當下的人性與靈魂,實現(xiàn)了自我救贖,書寫出一部小鎮(zhèn)成長史和一個青年心靈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