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暮春到大宋,一起做運動
來源:北京青年報 | 李開周  2022年04月12日08:09

農(nóng)歷三月,不冷不熱,正是戶外運動的好時節(jié)。雖說新冠疫情起起伏伏,但是并沒有擋住人們運動健身的熱情??锤鞯匦侣?,有的城市正舉辦春季運動會,其實早在宋朝,就已經(jīng)有了各式各樣的“運動會”了。

大宋運動會?是的。在我們心目中,宋朝一向“積貧積弱”,然而宋朝人在體育方面的熱情并不亞于唐朝。如今活躍在世界體壇上的足球、馬球、高爾夫和花樣跳水等等項目,其實早在宋朝就很盛行。

水秋千與蹴鞠 宋朝是“全民足球”的黃金時代吧

《東京夢華錄》第七卷有載,每年三月上旬,北宋首都開封城西的皇家水軍訓(xùn)練基地“金明池”對外開放,普通市民不僅可以到那里踏青、賞花、釣魚、劃船,還能免費觀看一項比較刺激的花樣跳水表演:水秋千。

表演之時,眾水手將大船劃到金明池的中央,船尾有樂隊擊鼓鳴鑼,船頭架起幾丈高的秋千。運動員踏上秋千架,越蕩越高,越蕩越高,蕩到齊平處,突然起跳,在空中連翻幾個跟斗,躍入水中。船尾鼓聲大作,水面漣漪蕩漾,岸上觀眾掌聲雷動。片刻后,運動員分水拂波鉆出來,雙手抱著一只銀瓶,踩著水回到船頭,繼續(xù)下一次表演。

水秋千通常在三月初一表演,那時候水還是冷的,運動員不僅要身手好、水性好,也要耐寒抗凍,否則幾個跟頭翻下去,冷水一激,大腿一抽筋,再想游回船上可就難了。

在當今國際體育賽事中,花樣跳水是我們的強項,足球卻屬于弱項。然而宋朝卻是地地道道的“足球強國”,上至天子,下至平民,莫不以蹴鞠為賞心樂事。在現(xiàn)存宋朝文獻和考古實物中,我們能看到《宋太祖蹴鞠圖》,能看到宋朝少女蹴鞠銅鏡,甚至還能看到宋朝人繪制的足球手冊《蹴鞠圖譜》。翻開宋人筆記《武林舊事》,還有一個名叫“齊云社”的民間組織,那是由平民自發(fā)成立的足球社團。

所謂“蹴鞠”,自然是古代版的足球。與現(xiàn)代足球不同的是,宋朝蹴鞠只有一個球門,位于球場正中,那里有一張大網(wǎng)將球場分開,大網(wǎng)中間開一個圓孔,時稱“風流眼”。參賽的兩支球隊分別站在大網(wǎng)兩側(cè),各自都有十幾名球員,也是有前鋒有后衛(wèi),將一只由毛皮或動物膀胱制成的足球傳射到大網(wǎng)附近,將其踢過風流眼,射向?qū)Ψ侥且幻?,以此得分獲勝。

即使沒有專業(yè)的賽場,即使沒有另一支球隊來PK,宋朝人也能開心地踢球——他們使用雙腳、雙肩、頭部、腰部、腹部等各個部位,使出飛腳、晃肩、跳躍、轉(zhuǎn)身、空翻等各種動作,讓球起起落落半個時辰而不落地。換言之,宋朝蹴鞠既可以辦成大型競技,又可以作為單人游戲,人們在任何場地都可以蹴鞠。毫不夸張地說,那是“全民足球”的黃金時代。放眼今天,從巴西到阿根廷,從法國到西班牙,這些國家之所以能長期保持足球強國的地位,核心原因仍然是他們將足球發(fā)展成了全民運動。

馬球和捶丸 古代版“高爾夫”盛行于宋、元、明多個朝代

蹴鞠是宋朝的平民運動,“馬球”則是宋朝的軍事訓(xùn)練項目,在兩宋軍中長盛不衰。

當時的馬球用實心硬木制成,大如拳頭。球杖也是木質(zhì),長有數(shù)尺,末端彎曲如半月。球場近似足球場,兩邊各有一個球門。正式比賽時,雙方球員身穿不同顏色的隊服,在賽場騎馬疾馳,揮動球杖,力圖將馬球擊進對方球門?!端问贰ざY志·軍禮》專有一篇《打球》,詳細記載了北宋皇宮舉行馬球比賽的場面:皇帝親自下場開球,親王與大臣參與比賽,教坊司奏響洪鐘大呂,兩支禁軍在金鼓聲中“馳馬爭擊”,球場之上旌旗獵獵,煙塵四起,馬蹄聲與呼喊聲驚天動地。

北宋與西夏開展過蹴鞠比賽,又與遼國開展過馬球比賽。戰(zhàn)果如何呢?《宋史·張方平傳》有記載,說奉命出使遼國的宋朝文官張方平以客場勝主場,贏得遼國一匹戰(zhàn)馬。

后人常說宋朝“積貧積弱”,先后敗于遼國和金國,只能以“歲幣”換和平。然而試想一下,宋朝在西夏、遼國、金國、蒙古等強敵環(huán)伺之下,仍能立國三百余年而不倒,最后在滅國無數(shù)的蒙古大軍強攻之下還能堅守半個世紀,比它曾經(jīng)的任何一個對手活得都長,這說明宋朝的軍事實力并不可小覷。

與刀光劍影的馬球比賽相比,另一個體育項目“捶丸”顯得溫良恭儉讓,洋溢著盛世太平的歡樂氣象。

什么是捶丸?其實就是古代版的高爾夫。捶丸的“捶”是用球杖打擊,捶丸的“丸”正是高爾夫球。

少有人知的是,高爾夫運動盛行于宋朝、金朝、元朝和明朝,直到清朝初年才漸漸消亡。跟現(xiàn)代高爾夫球一樣,宋朝高爾夫球也是實心球,通常用陶瓷燒制,也可以用硬木刻制,表面不光滑,故意刻出密密麻麻的小孔或者小疙瘩,為的是讓球飛出時少受空氣湍流的影響,原理與在槍膛里刻膛線是一致的。

現(xiàn)代高爾夫從歐美傳入,對場地的要求非常高,要有果嶺和昂貴的草皮。宋朝高爾夫卻隨意得多,有草皮可以打,光禿禿的沙地上也可以打;平地可以打,有障礙物的地方也可以打。為了提升游戲難度,宋朝的捶丸高手還專門挑選有樹叢、矮墻、土丘、水坑的場地,讓球飛越障礙以后再落入球洞。

按元代高爾夫手冊《丸經(jīng)》記載,宋徽宗是捶丸愛好者,用絲綢、黃金和美玉來裝飾球杖。而在宋朝短篇小說集《夷堅志》中,常有少年兒童自制球杖,再呼朋引伴地在花園、巷口、墻根、樹林等場所捶丸。由此可以想見,如今屬于貴族運動的高爾夫,在宋朝早已實現(xiàn)了平民化和普及化。

投壺與點茶 司馬光擅長投壺,范仲淹李清照精于“拉花”

蹴鞠、馬球、捶丸,都是球類項目,也都是室外項目?,F(xiàn)在我們從室外轉(zhuǎn)向室內(nèi),體驗大宋運動會的兩項風雅賽事:投壺和點茶。

只聽名字,“投壺”仿佛類似于冬奧會上的“冰壺”,然而兩種運動相差甚遠。宋朝投壺只在室內(nèi)進行,并且只在宴席上舉行。士大夫閑暇聚飲,在席旁空地上放一把特制的大腹小口雙耳壺,人站得遠遠的,朝壺里投箭,可以一次投一支,也可以一次投幾支,按照投入壺口或者壺耳的次數(shù)得分,得分高者獲勝,得分低者罰酒。從娛樂角度看,投壺增強了宴飲的趣味性;從養(yǎng)生角度說,投壺也能讓那些久坐書齋的士人階層舒動腰腿,緩解壓力,鍛煉手眼四肢之靈活。假如現(xiàn)代都市白領(lǐng)將這項運動搬進寫字樓,既增進團隊協(xié)作,又有益身心健康,絕對勝過工作間隙打電子游戲。

我們都聽過宋朝史學(xué)家司馬光的名字,都知道他光耀千古的巨著《資治通鑒》。實際上,當年司馬光退居洛陽、編修史書之時,還曾經(jīng)撰寫一本關(guān)于投壺的小冊子,名曰《投壺新格》。這說明司馬光一定擅長投壺,也說明宋朝書生并非頭腦發(fā)達、四肢簡單,他們其實是動靜結(jié)合、身心俱泰的。

投壺源起甚早,至少興起于春秋戰(zhàn)國,而“點茶”發(fā)端于宋朝、衰亡于元明,頗有空前絕后的味道。

宋朝所謂點茶,絕非拿著茶水單子點選龍井或普洱,而是一項技藝高超、難度極大的比賽。參賽者需要將茶餅?zāi)コ刹璺郏瑢⒉璺鄯湃氩璞K,再將壺中沸水分次注入茶盞,用一把形如小掃把的竹制“茶筅”反復(fù)擊打茶湯,使茶粉水乳交融,使細密的空氣大分子不斷進入其中,使茶湯漸漸浮現(xiàn)出一層潔白如雪的厚沫,完全遮蓋住底下的茶湯,并且能夠久久不散。

宋朝士大夫喜歡斗茶,斗的就是那層厚沫,哪一方打出來的茶湯泡沫持續(xù)時間更長,哪一方獲勝。如此斗茶不僅僅為了比賽,也不僅是為了觀賞性或者娛樂性,更有實際價值在其中——茶湯泡沫越厚越持久,說明進入茶湯的空氣分子越多,口感也就愈加柔順。

現(xiàn)代人熟知的諸多宋朝名家,如文學(xué)家范仲淹、書法家蔡襄、美食家蘇東坡、詞人李清照……個個都精于點茶。打個不恰當?shù)谋确剑偃邕@些名人改行做奶茶和拿鐵咖啡,必定也會成為行業(yè)翹楚,因為點茶的原理與起泡奶茶和咖啡拉花并無二致。

石鎖和相撲 武舉必考項目高難度,女相撲巾幗不讓須眉

焚香、點茶、掛畫、插花,并稱“宋人四藝”。四藝之外另有一藝,就是武藝,或者叫“武術(shù)”。

前段時間,開封市文廣旅局推出短片《大宋運動會》,用一個經(jīng)過藝術(shù)加工的故事來演繹武術(shù)項目,說是包拯包青天主持“春季武術(shù)比賽”,比賽項目分為兩項:一是石鎖,二是相撲。

故事出自虛構(gòu),石鎖和相撲卻來自史實。宋朝武舉考試,石鎖是必考項目,考生要將三百斤重的大石鎖提起來,提到胸口,再舉到頭頂。宋朝一斤為十六兩,當時一兩接近四十克,所以那三百斤實際超過一百五十公斤,即使放到今天的奧運會舉重項目上,仍然算得上高難度。

相撲不是考試項目,但在北宋民間更為流行。流行到什么程度呢?司馬光有一篇奏章說過,1062年正月十八,宋仁宗駕臨皇宮南門,觀看女運動員相撲。宋人筆記《夢粱錄》更有記載,男相撲手舉行公開賽之前,往往先讓女相撲手暖場,以此吸引觀眾。

千萬不要覺得女相撲在男尊女卑的古代中國有些驚世駭俗,事實上,女性習(xí)武,女性經(jīng)商,在宋朝都不算稀奇。兩宋之交,岳飛收編過一支義軍,其中有女將姓馬,力敵千人,在軍中威望很高,綽號“一丈青”,可能就是梁山女將扈三娘的歷史原型。南宋后期,紅襖軍領(lǐng)袖楊妙真更是卓爾不群,歷史上記載她“二十年梨花槍,天下無敵手”。明朝抗倭英雄戚繼光練兵,傳授部下“楊家槍”,所傳并非戲曲故事中楊家將的槍法,而是楊妙真的槍法。至于女性經(jīng)商,北宋開封知名店鋪中有“曹婆婆肉餅”“丑婆婆藥鋪”“王小姑酒店”,那可都是女性創(chuàng)立的品牌。

大宋巾幗不讓須眉,我們心目中那些文質(zhì)彬彬的宋朝文士也不甘落后。蘇東坡二十余歲去鳳翔府(今陜西寶雞)做簽判(類似市政府秘書長)時,曾經(jīng)苦練箭術(shù),其弟蘇轍以“吾兄善射久無敵”贊頌之。南宋詩人陸游中年到川陜交界擔任文職參謀,也曾經(jīng)苦練鐵槍,并且還在出營巡查途中單槍匹馬刺死過一頭準備傷人的猛虎。

過去常有人說,唐朝是奔放的,宋朝是內(nèi)斂的,與持劍壯游的唐朝書生相比,宋朝士大夫似乎總是坐在書齋里,坐而論道,文質(zhì)彬彬。然而這話不能太絕對,許多宋朝文人不僅能寫出光耀千古的篇章,同時也擁有出眾的膽識和強健的體魄。如果不信,蘇東坡是例證,陸游是例證,歐陽修名篇《賣油翁》里那位“陳康肅公堯咨善射,當世無雙”的文狀元陳堯咨也是例證。

縱觀古代中國,宋朝疆域不算大,國力不算強,但卻是經(jīng)濟最強盛、市場最開放、文化最繁榮、創(chuàng)造力最為汪洋恣肆的朝代。四大發(fā)明里的指南針在宋朝開始用于航海,活字印刷在宋朝發(fā)明并應(yīng)用,人所共知、毋庸贅述,火砲、火銃、突火槍等火藥武器也是在宋朝出現(xiàn)的。國企改制、競價承包,過去人們以為是新鮮事物,但是翻開宋朝經(jīng)濟史,北宋時期的國營酒廠、國營酒店、國營礦場都在以“實封投狀”的方式交給商人承包——商人將各自的競價寫在信封里,放進大木箱,到期官府開箱唱價,誰出價最高,誰能拿到承包權(quán)。更不用說最早的紙幣出現(xiàn)在宋朝(唐朝的“飛錢”屬于支票,并非紙幣),最早的夜市文化出現(xiàn)在宋朝,最早的遠洋貿(mào)易出現(xiàn)在宋朝……

當然,“古已有之”不值得驕傲,“祖上闊過”不代表現(xiàn)在,我們現(xiàn)代人穿越宋朝,體驗大宋運動會的精彩,也不僅是為了享受一場體育文化的盛宴,更要借鑒千年以前那種生機勃勃的運動精神和創(chuàng)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