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夜鶯》:唱響人類歡歌的科幻樂章 關(guān)鍵詞:科幻 兒童文學 蒸汽機械
《蒸汽夜鶯》王潔著/浙江文藝出版社2022年1月版 /32.00元
科技之于人類的意義到底是什么?王潔在他的新作《蒸汽夜鶯》中,通過小男孩雪猴在昱城的冒險故事,對這個普遍存在于科幻小說中的難題發(fā)出了現(xiàn)代性的追問。作者縱情翱翔于小鎮(zhèn)夜鶯溪,以自由舒暢的幻想和抽絲剝繭般的筆法,逐漸揭開昱城神秘怪獸事件的真相,并在此過程中融入其對科技與人類關(guān)系的哲學思考。
主人公雪猴因為對夜俠探長這一都市傳說深信不疑,遭到馭蟲師的蒙蔽和利用,他在昱城陷入癱瘓之后幡然醒悟,最終成為拯救昱城的英雄。小說采用第三人稱的客觀敘述方式,以簡潔凝練的語言,如案件偵破一般,對雪猴破解巨型飛行怪獸以及夜俠探長身份謎團的過程展開細致入微的描寫。雪猴是一個充滿智慧、積極熱血且富有探索精神的孩子,他的心理、行為和言語,既表現(xiàn)出人物自身特有的個性,又顯示出當代兒童共有的特征,是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新時代兒童形象。不過作者并沒有將這一人物塑造成一個被神化了的英雄角色,而是讓他在同困難不斷抗爭的過程中獲得自我覺醒并實現(xiàn)自我超越。
與西方科學幻想小說對于外太空的執(zhí)著相異,《蒸汽夜鶯》以蒸汽機械為焦點展開想象,同時關(guān)注以自動控制和生物技術(shù)為代表的新科技。作為新舊科技矛盾的焦點,蒸汽夜鶯揭示了在現(xiàn)代科技一路高歌猛進的過程中,人類被不斷裹挾著前進的現(xiàn)狀以及隨之而來的生存焦慮。然而正如雪猴爺爺所說,“無論是哪種科技,存在的意義都是給人們帶來歡樂”,在小說所虛構(gòu)的蒸汽朋克世界中,這只“會唱歌的小鳥”銜著科技文明的枝條,從遙遠的18世紀而來,它最初的心愿不過是想將幸福和歡樂帶給人類。
作者依托西方18世紀的神秘社會組織——伯明翰月亮社,通過歷史碎片的拼貼與融合,將熟悉的事物陌生化。無論是人工智能和電力科技進一步發(fā)展而形成的昱城,還是昆蟲自然科學與基因工程技術(shù)相融合而誕生的馭蟲師,抑或是蒸汽機械和外星物質(zhì)相結(jié)合而制成的“雷鳥”,都在舊有的經(jīng)驗語境中引入了新的科技變量。作家對科技和現(xiàn)實的多維考量,使得小說在反映時代先進性和復雜性的同時,減弱了傳統(tǒng)賽博朋克世界的虛無主義色彩,而其中所出現(xiàn)的“都市傳說”“磁懸浮輕軌列車”“新安江水庫”等多種元素,又將現(xiàn)代性主題與本土化背景相融,使作品帶上了特有的中國印記,顯示出與眾不同的科幻氣質(zhì)。
王潔筆下的這只蒸汽夜鶯,既不同于安徒生童話《夜鶯》中為國王歌唱的自由之鳥,也不同于濟慈詩歌《夜鶯頌》里超越現(xiàn)實歌詠理想的浪漫之鳥,而是近似于雅尼樂曲《夜鶯》里融合了東西方色彩的想象之鳥。在小說中,作家以“歡樂”為核心來詮釋科技背后的情感價值,將人類在科技時代的生存境遇引領(lǐng)至人文關(guān)懷的高度,由此緩解現(xiàn)代人內(nèi)心世界的緊張與焦灼。那伴以歡歌的蒸汽夜鶯,最終平靜地酣睡于碧波之中,宛若一顆星辰墜入大海,照亮一方世界,讓人駐足沉思。它讓我們相信,與科技所凸顯的物性相對照,人性的光亮與溫暖才更具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