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萬物寫信
讀錢紅麗的散文集《以愛之名》,“沉醉不知歸路”。遇到一本喜歡的書,就像邂逅生命中的一位知己,彼此可以憑借文字,暢談關(guān)于人生、關(guān)于自然、關(guān)于愛與美的諸多話題。
每一篇文章都像是以愛之名給喜歡的事物寫信。她寫秋風(fēng),寫流云,寫童年,寫鄉(xiāng)野,寫喜歡的書與作者,也寫心愛的美食與故鄉(xiāng)的味道。讀這一封封真誠而美好的書信,原本疲憊浮躁的心,像被清澈的泉水洗滌過,變得安寧、沉靜。
開篇之作《以愛之名》,就讓我深有共鳴。她寫兒子小學(xué)時默默喜歡班上的一個女生,孩子對媽媽說:“我默默喜歡她就行了?!鄙頌槟赣H的作者寫道:“我們一樣的敏感,自尊,仿佛活著就是專門用來實踐朝著無以言的境地一直走,一直走……直至互相不見?!弊掷镄虚g,讀到的是一個母親對孩子深深的憐惜,也是兩顆同樣自尊、敏感的心靈的輝映。讀她致李商隱與柳宗元的信:“活在世間,寂寞的、孤獨的、悲哀的、冰冷的、喜悅的,不過都是知音難求吧”;“子厚兄,人生一場,何嘗不是萬里投荒?”她隔著遙遠的時空,與古人對話,那份懂得讓人感慨唏噓。
她熱愛唐詩,喜歡古典音樂,善于以獨特的眼光鑒賞書畫。所有的藝術(shù)形式之間原本就是相通的,無論是文字、音樂還是繪畫,都是為了向人們傳遞美的訊息,展現(xiàn)靈魂深處的悸動。失眠的她在異鄉(xiāng)的夜晚聽到風(fēng)聲,感覺到的是“風(fēng)吹宣紙,風(fēng)吹冊頁,風(fēng)吹織錦,風(fēng)吹山林,風(fēng)吹草地,風(fēng)吹水面”,聯(lián)想到的是大提琴的低音哀鳴與柴可夫斯基的交響。在山中偶住,看到凌晨的云,她想到的是左思的《三都賦》:“中天的云彩把《三都賦》終于寫好,藍底白字,非常規(guī)則醒目;東面的云適時蓋好印章遞過來,兩者合而為一,配合默契?!?/p>
讀她寫童年經(jīng)歷的文字,才知道她未能繼續(xù)讀高中,但她憑借自學(xué)讀了很多書,寫下了許多美好的文字。看她回憶往事時寫道:“每一個黃昏,在華僑皮鞋廠下班以后,家里小閣樓實在悶熱,搬一只椅子,擱在樓下濕蔭蔭的地上,看書……”她語氣平靜,卻讓人動容。
在“自童年來”一輯里,錢紅麗娓娓道來,菱角菜、南瓜、茄子、小雞、棉花、高粱,以及放養(yǎng)的小牛、外婆磨的糯米粉、母親做的瓠子面湯,一樁樁、一件件,讀起來都是那么親切、家常,充滿田園的自然清新與塵世煙火的溫暖氣息。正如她所說的:“童年是值得致敬的,童年是許多藝術(shù)靈感的源頭?!彼陂啽M風(fēng)霜之后,依然能夠保持一顆純粹、澄澈的赤子之心,一定是得益于童年生活的滋養(yǎng),得益于生養(yǎng)她的那片皖南山水。
這份赤子之心,也讓她始終對一切美的事物懷抱虔誠。讀她的“四季良辰”,她對每一種植物、每一處風(fēng)景、每一個季節(jié)都是那么敏感、熱愛。合歡、蜀葵、芒花、麥子、田野、秋風(fēng)……自然界的一切,在她眼中皆美皆有情。她寫秋天的文字尤其多:“秋天是克制的,如人到中年,苦的、冷的,歷經(jīng)得多了,一顆心難免荒涼蒼老?!彼臍赓|(zhì)也與清秋的氣息相吻合,一樣的清冷,一樣的深沉。
文字是錢紅麗的精神食糧,但她絕非不食人間煙火,生活中的她一邊讀書寫字,一邊買菜下廚,于入世與出世之間穿梭。在“小食譚記”一輯里,她說起蘿卜、羊肉、老鴨、豆角……一樣樣如數(shù)家珍,有聲有色,有滋有味,看得人口舌生津、唇齒留香。不擅烹飪的我不由得嘆服,原來治饌也是一門生活的藝術(shù),可以讓日子過得活色生香、滋味綿長。
“生命的不同階段,總是試圖寫信”,她說自己對著虛空寫,而“傾訴,正是另一種獲得”。合上書頁,我在心底說,這樣美好的信,不是寫給虛空,而是寫給世間有情的萬物,寫給愛與美,寫給歲月與生命。很幸運,在這個美麗的初夏,我讀到了她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