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三江源的扎西德勒》:閃耀著理想主義光芒的文學精品
來源:文藝報 | 葉 青  2022年05月16日10:58

《三江源的扎西德勒》是作家楊志軍“藏地少年系列”中的第二部,講述了漢族男孩小海一家三代支援西部,為三江源的野生動植物保護奉獻犧牲的感人故事,體現(xiàn)了生態(tài)保護、關愛動物和民族團結的豐富主題。作品以詩性洋溢的敘事,構建了一個純凈澄澈、萬物有靈、瑰麗奇特的自然世界,傳遞出作者深刻的自然觀、生命觀和生態(tài)觀。

這是一部更新了我們對兒童文學認知的小說。

這部作品有著鮮明的兒童文學特質,整部小說的敘述視角、思維特征和話語表達是兒童角度的,但作品內涵顯然遠遠超出了兒童文學的范疇。因為書中探討的種種問題,例如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動物的關系等,都是事關人類當下和未來的重大命題。因而,《三江源的扎西德勒》是一部格局宏大、主題深刻、內容厚重的作品,是一部關于人與自然關系、人與動物關系、人與人關系的大書。

作者將充滿憂患意識的生態(tài)文學,與充滿想象和童趣的兒童文學相結合,讓略顯沉重的生態(tài)文學綻放出理想主義的光芒;同時,也因為其中深深的憂患意識、深刻的主題,大大拓展了兒童文學的深度和廣度,賦予其莊重而崇高的精神內涵,也更新了我們對于兒童文學的認知。

這是一部主題鮮明卻意蘊多重遞進的敘事文本。毫無疑問,生態(tài)關注是小說敘事的立足點,但是絕不僅限于此,小說給我以鮮活而深刻印象的,是隨著小主人公的尋親之旅,隨著小主人公的眼睛、隨著小主人公不斷的閃回式的聯(lián)想,我們領略了三江源生態(tài)濕地、自然保護區(qū)的博大神奇以及大自然的無窮魅力,讀到了高原野生動物的忠誠、善良與靈性,更深入理解了美好和諧的生態(tài)觀念,感悟到了高尚的生命意義與價值。

作家的態(tài)度顯然不在簡單的謳歌或批判,而是透過兒童的眼睛,為我們還原自然生態(tài)的豐富、動物世界的多彩,帶我們領略在這樣的自然環(huán)境中千百年來形成的人文氣質,讓我們通過閱讀再一次感受到人們真摯與質樸、友愛與善良,感受到生活的真實與超越生活的堅守,感受到其中詩性與純真的表達。同時,也為我們客觀地記述了人類所面臨的危機,表現(xiàn)了人與自然的矛盾、人與人之間的矛盾以及人內在的矛盾。意蘊的多重性與內涵的豐富性正是一部優(yōu)秀文學作品的特質所在。

這是一部閃耀著理想主義光芒的作品。孩子永遠是最純粹的理想主義者,成人世界則多“現(xiàn)實主義”,甚至是“批判現(xiàn)實主義”。我感到,作家們的理想主義情懷,往往只有在這里才能得到更好的安放和落實。這是與成人文學相比,兒童文學獨特的社會價值。

小說中當然也有許多與理想主義情懷相矛盾的事物,如自然生態(tài)面臨的侵蝕,自然生態(tài)保護中的犧牲、奉獻與無奈,社會環(huán)境的惡劣。包括在小主人公爸爸李強和媽媽等人的奉獻中,產(chǎn)生了理想主義情懷、科學精神、人文良知與現(xiàn)實之間嚴肅而冷峻的距離。但毫無疑問,這個世界需要更多的理想主義光輝,需要更多閃耀著理想主義光芒的文藝作品。

最后我想說的是,正是通過本書的閱讀,我對三江源這片神奇的高原腹地留下了生動的印象,引發(fā)了我對三江源由衷的向往和保護它的沖動。如果有與我一樣的小讀者,特別是生活在城市不曾接受過大自然擁抱的孩子們,在讀了這本書之后,萌生了投入自然的渴望,萌生了為理想獻身的信念,在他們過早承受現(xiàn)實壓力的心靈中埋下理想主義的種子,那么,這個世界將可能擁有更多一些美好,而這正是文學的意義,也是本書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