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飛:來自三江源頭的文學活水
三江源,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腹地,世界高海拔自然保護區(qū),中華水塔,中國三大母親河的源頭,這是一方令人仰視的神水圣土?!盀橛性搭^活水來”,二十一世紀出版社出版的楊志軍的《三江源的扎西得勒》,猶如一股來自三江源頭的一瀉千里、奔騰不息的活水,給當下兒童文學注入了勃勃生機。
對于兒童文學界來說,楊志軍是一位出手不凡、讓人有著無限期待的作家。從2017年出版《海底隧道》、2018年出版《巴顏喀拉山的孩子》,到這部《三江源的扎西德勒》,五年三部,部部精品,題材獨特,主題深厚,藝術精湛,有令人震撼的文學大格局,有動人心魄的文學力量。
曾榮獲中國出版政府獎和全國優(yōu)秀兒童文學獎的《巴顏喀拉山的孩子》,是我很欣賞的一部藏地兒童文學原創(chuàng)作品。令人欣喜的是,《三江源的扎西德勒》又有了新的突破。
突破一:生態(tài)兒童文學國家戰(zhàn)略高度的突破。三江源國家公園是我國第一個國家試點公園,三江源的生態(tài)保護和建設已經上升到國家戰(zhàn)略的高度。江河萬里,源頭的保護是生態(tài)保護的根?!度吹脑鞯美铡肪劢谷矗v述我國歷代科學家、野生動物保護者對于三江源生態(tài)保護和保持生物多樣性所做的貢獻,內涵非常豐富,契合時代主旋律。同時,作者以飽滿的情感和充滿童趣的寫作方式,通過兒童的視角,用聞所未聞的一個又一個藏地故事,用豐富的三江源地理地質知識,用三江源動植物保護新奇的知識,全方位、博物學式的、百科全書式地展現了三江源的美麗、獨特、稀缺、重要,生動刻畫了許許多多不為人知的具有鮮明個性的三江源野生動物,以及野生動物背后感人的故事,富有不可抵御的文學感染力。
《三江源的扎西德勒》與《巴顏喀拉山的孩子》兩部作品在主題表達和風格氣韻上是一脈相承的,聚焦生態(tài)書寫,聚焦人與自然、人與動物的關系,追求理想的精神家園?!栋皖伩降暮⒆印穼懙氖恰半x開”。由于巴顏喀拉山草原退化,牧民們被迫放棄家園,遷往城市生活,側重書寫的是在現代文明到來之際,傳統田園理想的消逝,反映了草原與城市、傳統與現代的矛盾,探尋人們如何能找到自己的理想精神家園。而《三江源的扎西德勒》寫的卻是“回歸”。小海一家三代為了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自愿離開城市去到邊遠地區(qū),和當地各族人民一起守護著三江源,建設人類的精神家園。從這個層面說,三江源是對巴顏喀拉山的延續(xù)和呼應。兩部作品反映的是不同時期人們對自然、對生態(tài)的認知,也代表了人類自然觀、生態(tài)觀的發(fā)展和演變。但是,相對于《巴顏喀拉山的孩子》來說,面對自然、動植物、人類乃至地球所面臨的共同的嚴重生態(tài)危機,《三江源的扎西德勒》提出了很多新鮮且富有建設性意義、啟示性價值的觀點,有著更為系統和科學的生態(tài)自然觀和文明價值觀,內涵更為廣闊,格局更為深遠,是一部具有完整意義的生態(tài)兒童文學,而不是僅僅停留在人類要愛護自然、愛護動物這種較為淺顯的表達。這是很多生態(tài)文學作品難以企及的地方。
突破二:生態(tài)兒童文學兒童敘事的突破?!度吹脑鞯吕铡肪哂袧庥舻膬和の缎?,具有引人入勝的可讀性。該書情節(jié)構思精妙,節(jié)奏緊湊,細節(jié)密實。開篇就用扣人心弦的兒童敘事,營造了全書的懸念:爸爸失蹤!主人公小海6歲,長期與野生動物朝夕相處,練就了一項特殊本領:了解動物的內心,可以與動物對話。爸爸在三江源失蹤的消息傳來,爸爸所在的雄鷹支隊的巴雅爾叔叔開車帶小海和媽媽去三江源尋找爸爸,行至半途,他們驚奇地發(fā)現,“小海救護站”的野生動物們偷跑出來,跟上了他們。不久又傳來消息,救護站的動物們要被壞人“笑臉叔叔”處理了,媽媽只得放下小海趕回去救動物。在關乎動物的生命時,他們不得不暫時放棄找爸爸。小海一個人留在草原,結識了三位小伙伴,小伙伴的爸爸媽媽都不在家,有的也失蹤了。孩子們不知道應該先去找誰的爸爸,因為大家的爸爸都很重要。這時候有個孩子說,既然爸爸都在“不知道”的地方,那也許他們在一起。果然幾個爸爸們真的在一起。這個橋段設計很別致,很符合兒童的心理。都在“不知道”的地方,那可能就在一起了。
書里還寫了很多神奇的動物。比如讓我印象深刻的大灰狼星宿海。在傳統觀念里,狼是壞的,會忘恩負義,但是爸爸竟然花了5000塊錢救下大灰狼星宿海。就爸爸是否值得花5000塊錢買下大灰狼星宿海,爸爸媽媽進行了激烈爭辯。就像拯救大兵瑞恩那部電影一樣,用多人的生命去換取一個人的生命值不值得?爸爸給了一個觀點,要是100只狼中僅有一只悔恨的狼,而我們事先并不知道是哪一只,那就應該全部救下來。作者傳達的那種生命平等、萬物有靈的觀點讓人很感動。還有從救護站“越獄”的拐子巖羊和瘸子猞猁,它們突然都出現在了小海尋找爸爸的路上。那最后爸爸到底找到沒有,這些動物能起到什么作用?還有幾個小伙伴的父母都去了哪里?這些懸念,吸引著我們一直往下讀。直到最后,我們才恍然大悟。這些情節(jié)構思、懸念制造,步步為營、扣人心弦,讓人讀起來欲罷不能??梢?,作者楊志軍很會編織故事。
楊志軍的兒童視角運用得也很成功。從小海的眼光和親身經歷去看這些動物,看爺爺奶奶第一代科學工作者的付出,看父親為了三江源事業(yè)不惜放棄家庭和生命,沒有生硬的說教,小海自然而然走進父輩的精神世界,父輩們雄鷹般的剛強、勇毅、忘我和犧牲精神影響著小海,在潛移默化中,小海也獲得了成長,最后繼承了父輩的遺志,學成歸來,繼續(xù)守護三江源。從這個層面來看,這也是一部很成功的少年成長小說。
突破三:生態(tài)兒童文學思辨性的突破。生態(tài)文學是人與自然、人與萬物的情感文學?!度吹脑鞯美铡穼θ诵缘乃急?,對人的精神世界的探索,對如何建樹“人”的精神底線和精神指標、成為理想的人的追尋等等,思想價值很高,充滿了浪漫主義和理想主義情懷。這對現在的孩子心靈的塑造也特別重要。我們常說培根鑄魂、啟智潤心、立德樹人。《三江源的扎西德勒》著力塑造了一個充滿理想主義和高尚品質的父親形象。在這個塑造中,充滿了反思、自省和思辨。爸爸曾因為年幼無知,犯了毒殺雄鷹的過錯,后面通過終生救助野生動物、保護三江源來救贖懺悔。野生動物在經歷了人類的傷害、救助后,選擇了回報人類的善待,尤其是爸爸被雪崩堵在格拉丹東雪山的冰洞時,被他救助后生活在“小海救護站”的動物們拼死相救,那一幕感天動地,震撼人心。書里所探討的人如何才能成為理想的人,通過人與人的關系、人與動物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探討如何成為更高精神指標的人,這點對于青少年朋友很有價值。
生態(tài)是鮮活的,文學是鮮活的。楊志軍以其鮮活的、獨具風采的藏地少年小說,傳達了對自然、社會、倫理、人性、生命、家園等諸多命題的深沉思考,體現了和諧的生存理想和溫厚的生命情懷,召喚人們守護自然家園和精神家園,毫無疑問,這是對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美好的源頭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