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讓文藝創(chuàng)作無愧于時代和人民
80載崢嶸歲月,80年風雨兼程。為紀念延安文藝座談會召開80周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制作推出大型文化節(jié)目《從延安出發(fā)》,賡續(xù)紅色血脈,凝聚文藝力量。節(jié)目集結16家國家級文藝院團、院校及演出機構,以殿堂級文藝表演串聯起80年來中國文藝的發(fā)展脈絡,向人民匯報新時代中國文藝的發(fā)展成就。中國國家話劇院十分有幸參與其中。
中國國家話劇院誕生于延安。歷史賦予我們豐厚底蘊,我們的血液里流淌著紅色的血脈。國家話劇院的前身,是1941年9月創(chuàng)建的延安青年藝術劇院,由中央青委和中央文委共同領導,塞克為院長,王真、吳雪為副院長,聘請郭沫若、田漢、洪深、歐陽予倩、萬籟天、夏衍、曹禺、陽翰笙為劇院名譽理事。
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提到,“在我們?yōu)橹袊嗣窠夥诺亩窢幹?,有各種的戰(zhàn)線”,戲劇在抗日戰(zhàn)爭文化戰(zhàn)線上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宣傳作用。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在《紅星照耀中國》中提到延安的紅軍劇社,“紅軍占領一個地方之后,往往是紅軍劇社消除了人民的疑慮,使他們對紅軍的綱領有個基本的了解,大量傳播革命思想,進行反宣傳,爭取人民的信任”。延安是中國國家話劇院的根,是我們始終不能也永遠不會忘懷的榮光。
進入新時代,國家話劇院牢記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責任和使命,堅守人民立場,在不斷推進戲劇創(chuàng)作的同時,探索與其他藝術門類的互融互通。其中,總臺無疑為戲劇搭建了一個能夠施展多樣藝術形式和廣泛傳播的優(yōu)質平臺。在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合作中,團隊利用多場景變換和舞美設計等創(chuàng)新,讓“戲劇+影視化”的表現方式有了物質基礎,用不負時代的文藝作品講好中國故事?!兜浼锏闹袊穭?chuàng)新設計270度立體舞臺,營造出雙舞臺、時空長廊等多空間沉浸式的故事講述場,以古今讀書人穿越式的對話,全新串聯了書中的故事,將縱橫穿越數千年的精彩,濃縮到生動可見的舞臺上?!豆适吕锏闹袊酚谩?+N”多舞臺空間,進行多線并行的立體敘事,為觀眾帶來強烈的沉浸式體驗。這樣的跨界合作不僅掀起了現象級的文化熱潮,還讓戲劇藝術通過電視媒介走向千家萬戶。
在此次參與《從延安出發(fā)》節(jié)目的合作中,中國國家話劇院為青年藝術家搭建平臺,承擔了部分舞臺戲劇編創(chuàng)排演工作,用戲劇的形式展現延安時期文藝工作者的創(chuàng)作初心。
如何將先輩的故事生動再現,用十幾分鐘濃縮那些經典的人物和故事,是一個難點課題。制作前期,節(jié)目導演組和戲劇組做實功夫,閱讀大量史料、走訪相關領域專家,通過戲劇與影視化拍攝相結合的手段,力求展現生動真實的延安時期文藝創(chuàng)作者形象。在戲劇編創(chuàng)中,既立足當下,又追求品質,努力講好先輩們的韶華故事。
《從延安出發(fā)》“以青春碰撞延安”,是節(jié)目的一大亮點。節(jié)目組的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在青年文藝工作者與前輩文藝大家的對話中,展現中國幾代文藝青年跨越時空的思想碰撞,這無疑是一次追尋青春之旅。
在我看來,無論在哪個年代,青春的熱血都與時代主題、與家國命運息息相關,與個人命運緊密相連。冼星海先生曾說,“希望自己的創(chuàng)作,能從人民中長出來,用音樂表現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精神”。這句話著實讓每一位文藝工作者感動。正是因為將人民作為文藝創(chuàng)作的源泉,他的作品才充滿了振奮人心的力量,這份從人民中生長出來的、赤誠的創(chuàng)作之心,在當代依舊閃閃發(fā)光,催人奮進。而這,也是《從延安出發(fā)》的核心表達。
創(chuàng)新是文藝的生命。這些年我一直都在思考,在我們向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發(fā),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進程中,文藝應當如何展現新擔當、實現新作為、煥發(fā)新風貌,發(fā)揮應有的引導力和凝聚力?
作為中國國家話劇院對這一問題的回應,我們創(chuàng)作的劇目《直播開國大典》有幸在節(jié)目中呈現了部分選段。在1949年的北平,有一群可愛可敬的廣播人員隊伍,不舍晝夜,克服重重困難,圓滿完成直播開國大典實況轉播任務,向全世界發(fā)出新中國的“成立之聲”。
劇中,在轉播任務完成后的表彰會上,宣布將北京新華廣播電臺定名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這支從延安走來的解放軍廣播隊伍,將脫下軍裝走向人民。技術人員盧海宇眼含熱淚地說,雖然不舍得這身軍裝,但是“多為人民做事、回到人民中去,這就是黨給我們的最新任務和使命,我們是人民的廣播電臺,要為人民發(fā)出聲音”。
“為人民發(fā)出聲音”,也道出了國內所有文藝院團、院校以及全國文藝工作者,在當代進行文藝創(chuàng)作的初心和使命。在延安文藝座談會召開80周年之際,總臺攜手國家話劇院等16家“文藝國家隊”,用《從延安出發(fā)》回首80年前那座不滅的燈塔,用匠心和真心講好中國文藝故事,展現出主流媒體的文化自覺和責任擔當。
文藝工作不僅關乎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關系整個國家的精神面貌和中華民族的永續(xù)發(fā)展。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也將再接再厲,創(chuàng)作出更多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優(yōu)秀作品,為新時代文藝事業(yè)繁榮發(fā)展、豐富人民精神世界作出更大貢獻。
(作者系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