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的兩首詩
雪意
雪意凄其心惘然,
江南舊夢已如煙。
天寒沽酒長安市,
猶折梅花伴醉眠。
1932年12月7日,瞿秋白將這首七絕書贈魯迅;其時,他因“緊急情況”避難于魯迅家,地點在上海多倫多路旁的拉摩斯公寓(今四川北路北川公寓)A三樓四室。詩后自注:“此種頹唐氣息,今日思之,恍如隔世,然作此詩時,正是青年時代,殆所謂‘懺悔的貴族’心情也。錄呈魯迅先生?!?/p>
《雪意》作于瞿秋白落腳北京不久,大約在1917年底或1918年初。北國冬景自然與江南風光迥異,雪意深厚,睹物思鄉(xiāng),原是情理中事;而心生“惘然”,卻是由自身境況與遭際長出的“頹唐氣息”。自1916年2月8日(農歷正月初六)瞿母金衡玉因貧無力還債而自殺棄世后,瞿秋白又經歷了武漢之行、流落北京、俄羅斯采訪等,流轉遷蕩,其情亦哀!但他無暇流連于陳年舊事,他向過往匆匆一瞥,便繼續(xù)行程。1923年的瞿秋白是非常忙碌的,他風塵仆仆地奔走在上海廣州之間,意氣風發(fā)地投身于革命事業(yè)。
1923年12月,在給女友的信中,他將自己喻為——“江南第一燕”:
萬郊怒綠斗寒潮,
檢點新泥筑舊巢。
我是江南第一燕——
為銜春色上云梢。
對比1917年寫就的《雪意》,從“雪意凄其心惘然”到“萬郊怒綠斗寒潮”,從“江南舊夢已成煙”到“我是江南第一燕”,心境從悵惘轉向熱烈,詩境由凄婉轉向曠達?!叭松囊饬x”,不再“昏昧極了”,“避世”的人生觀和“唯心的厭世觀”已為舊日心魂;這個“東方稚兒”經受痛苦的切身體驗,終于尋得“一條光明的路”,他的個體生命已經匯入民族和國家的艱難行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