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李少君:長江與中國詩歌精神
來源:中國詩歌網(wǎng) | 李少君   2022年07月24日08:06
關鍵詞:李少君

我到過長江的源頭、上游、中游和下游,也幾乎去過長江沿岸大部分的大中城市,所以,我一直有一個夢想,發(fā)動詩歌界去重新認識長江、探訪長江和書寫長江,這一愿望,經(jīng)過努力,終于在2022年6月底實現(xiàn)了,一場“從源頭到大?!钡脑姼柚迷谇嗖馗咴险絾印?/p>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之一,也是中國文化和中國詩歌的“母親河”。長江這一地理的長河,不僅是中國詩歌的源頭源泉,也在每一個時代每一個長江流經(jīng)的地方,留下了深刻的歷史痕跡,從史詩時代到屈原的時代,從盛唐到明清,從五四到新中國,深遠地影響著中國詩歌的走向。長江是一條中國詩歌的長河,長江也以其壯麗宏闊呈現(xiàn)中國詩歌的精神。

長江的源頭在青藏高原上,這里是英雄史詩《格薩爾王》等的誕生之地和流傳之地,史詩是一個民族的精神象征,《格薩爾王》是中華民族的詩歌瑰寶。青藏高原是地理的高地,也是當代詩歌的高地,昌耀、吉狄馬加、海子、西川等在這里寫下的杰作,奠定了其高度。兩年一屆的青海湖國際詩歌節(jié)更使這里成為世界詩歌的競技場和交流,青海已成為被當代詩人不斷書寫的一個詩意之地。

夔州(今重慶奉節(jié))是偉大詩人杜甫的詩歌主場,杜甫在這里寫下了他四分之一的詩作,包括他晚年詩藝趨于爐火純青寫出的絢爛的《秋興八首》,大量膾炙人口的詩句“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雷聲忽送千峰雨,花氣渾如百和香”“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等等,創(chuàng)造了其詩歌藝術的高峰。夔州及白帝城因其居于長江上游的特殊地理位置,在依賴水運的古代,堪稱長江這一黃金水道上的詩歌第一城,其轄制內(nèi)的三峽,更是成千上萬詩人向往之地,拜謁之地和打卡之地。眾多詩人奔向這里或從這里出發(fā)遠游,“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李白、白居易、李商隱、劉禹錫、蘇軾、黃庭堅、陸游等等,在這長江詩歌第一城上競相吟誦,使這里成為了“中華詩城”。

瀘州,長江和沱江交匯之處,中國詩歌的重鎮(zhèn)。《詩經(jīng)》采集編篡者尹吉甫的故鄉(xiāng),司馬相如、李白、杜甫、蘇軾、韋莊等都曾游歷此地并留下華章麗句。明代的楊慎獨愛瀘州,在瀘州生活六年之久,飲酒賦詩,其名作“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包含了典型的瀘州元素。

宜昌秭歸是中國第一個偉大詩人屈原的故里。屈原的《離騷》等鴻篇巨制,被認為是藝術修辭的標準,也因此,南方的楚辭和北方的《詩經(jīng)》抗衡,楚辭熱烈、浪漫而濃郁的美學魅力,開啟了中國詩歌的另一源頭?!暗鄹哧栔缫豳?,朕皇考曰伯庸。攝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视[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紛吾既有此內(nèi)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屈原以其高貴的人格、理想和情懷,成為中國詩人的典范。屈子祠是歷代詩人祭拜的神圣之地。

岳陽位于洞庭湖注入長江的入口?!皹怯^岳陽盡,川迥洞庭開”“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云邊”“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李白、孟浩然、杜甫、劉禹錫等的詩句裝點著岳陽勝景,岳陽樓是歷代詩人的登高賦詩處,范仲淹的一篇《岳陽樓記》震古爍今,“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

武漢的黃鶴樓,是一座“詩樓”,堪稱盛唐詩歌的擂臺和比試場。崔顥的《黃鶴樓》占據(jù)榜首,“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嚴羽在其《滄浪詩話》里,以崔顥《黃鶴樓》為唐人七言律詩第一。李白在江漢平原上寫過上百首詩歌,“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黃鶴西樓月,長江萬里情”“仙人有待乘黃鶴,??蜔o心隨白鷗”“興酣落筆搖五岳,詩成笑傲凌滄州”……可以說他曾是長江這一片流域的駐場詩人。

黃州,蘇東坡將此地確定為自己三大功業(yè)之地排第一。公元1080年,正在人生得意處的蘇東坡突遭“烏臺詩案”事件,風頭上飛來橫禍,蘇東坡被貶發(fā)配至此,心灰意冷,但最終,退一步海闊天空,他獲得了自我超越,安然自足。在黃州,他寫下抒發(fā)寬闊心境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硎捝?,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人生低谷時期的黃州,轉(zhuǎn)而成為了蘇東坡藝術創(chuàng)作的頂峰期,他的“東坡”之名也來自自力更生開墾耕種的田地,在黃州,產(chǎn)生了中國文明史上驚天地泣鬼神的杰作《念奴嬌·赤壁懷古》《前赤壁賦》《后赤壁賦》,以及流傳千古具有文人書畫開創(chuàng)性意義的精品《寒食帖》《枯木怪石圖》。

九江岸邊的廬山是一座詩山,是被歷代詩人歌詠最多的文化名山。從司馬遷“余南登廬山,觀禹疏九江”,到陶淵明、昭明太子、李白、白居易、蘇軾、王安石、黃庭堅、陸游、朱熹等,史書記載有1500余位名詩人登臨廬山,留下4000余首詩詞歌賦。 陶淵明、李白、白居易、蘇軾等都是廬山的迷弟,陶淵明出生于廬山腳下,曾經(jīng)出仕十多年,不堪世俗混濁,厭煩官場,不為五斗米折腰,于是歸去來兮,又回到廬山腳下長期居住?!安删諙|籬下,悠然見南山”,還寫下《桃花源記》等千古名篇。李白五上廬山,為廬山寫過40多首詩歌,如“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白居易被貶江州司馬四年,寫下著名的《琵琶行》,在廬山上建造草堂,稱“匡廬奇秀甲天下山”;蘇軾在廬山留下多首佳作:“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廬山被譽為山水之都,是田園詩的誕生地,山水詩的策源地,山水畫的發(fā)源地。陶淵明一生以廬山為背景,開創(chuàng)“田園詩”,東晉謝靈運、南朝鮑照在廬山寫過《登廬山絕頂望諸嶠》《望石門》,東晉顧愷之的《廬山圖》、廬山高賢宗炳的《畫山水序》,都是山水畫及畫論的源頭。朱熹在廬山建“白鹿洞書院”,從此開創(chuàng)理學。

馬鞍山是偉大詩人李白的終老之地,在這里留下大量杰作,最早的是《望天門山》:“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還有宣城等地的《獨坐敬亭山》:“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贈汪倫》:“李白乘船將欲行,聞郎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江南很早就成為詩歌中頻繁出現(xiàn)的意象。隋唐時期,揚州之繁華已是聞名遐邇,“煙花三月下?lián)P州”、“腰纏十萬貫,騎鶴下?lián)P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等等早已廣泛流傳,寫得最多最著名的是杜牧:“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春風十里揚州路”“十年一覺揚州夢”“二十四橋明月夜”等等,無不廣為流傳,揚州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也寫在揚州;鎮(zhèn)江和揚州隔江相望,三國時期就是必爭之地,“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金陵(今南京)是六朝古都,其綺麗輝煌讓人沉醉,“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樓臺見新月,燈火上雙橋”“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等等。

江南隋唐以后詩風甚勁,但真正成為詩歌之都文化之都,是到了明清,“楊柳風千樹,笙歌月一船”“水滿乳鳧翻藕葉,風疏飛燕拂桐花”“密疏堤上千絲柳,深淺江南一帶山”……江南才子們吟詩作賦,風流倜儻,各類詩會雅集頻繁,那些詩歌天才們迸發(fā)的明麗璀璨的詩句,為江南山水園林增光添彩。小橋流水、粉墻黛瓦加上詩詞書畫戲曲小說,以金陵、蘇州、杭州、揚州等為代表的江南文化,逐漸成為中國文化的代表。

長江在上海匯入大海,從青藏高原奔騰而下,一路向東,千轉(zhuǎn)百折,橫穿廣闊的大陸,萬里奔赴,一直奔向太平洋。長江的盡頭是大海,新的可能性打開, 1917年,刊登胡適《白話詩八首》的《新青年》第二卷在上海出版,這一年,被認為是現(xiàn)代新詩元年,現(xiàn)代新詩誕生了。上海,成為現(xiàn)代新詩的誕生地和發(fā)源地?!爸茈m舊邦,其命維新”,古老的中國,至此另辟新境,重開新局。

長江從來如此,奔涌往前,眾多支流小溪匯入,不斷壯大開闊,就像中國詩歌精神,永遠求變求新,中國詩歌奔向大海,巨輪出港,展開一派新天地。長江,就是一部中國詩歌演進史,其自由、奔放、浪漫與執(zhí)著,正是中國詩歌精神的象征?!段男牡颀垺吩唬骸胺蛐S色雜,方圓體分,日月疊璧,以垂麗天之象;山川煥綺,以鋪理地之形:此蓋道之文也”,長江是天地之文,自然之文,長江是自然精神的彰顯,源源不斷地為中國詩歌提供能源輸送力量,加持壯大著中國詩歌精神。

(本文為青海西寧2022“從源頭到大?!痹姼柚脝觾x式上的發(fā)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