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舜欽與滄浪亭
滄浪亭是現(xiàn)存蘇州諸園林中歷史最為悠久的一座。二十多年前,滄浪亭已被聯(lián)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
人們提起滄浪亭,自然會想起它的創(chuàng)建者蘇舜欽。
蘇舜欽是北宋著名詩人,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字子美,梓州桐山(今四川中江)人,生于開封(今屬河南)。他的祖父蘇易簡在宋太宗時做過參知政事(宰相),父親蘇耆官至兵部侍郎、直集賢院?!端问贰繁緜髟疲骸八礆J少慷慨有大志,狀貌傀偉?!倍粴q時以父任補太廟齋郎,調滎陽縣尉,對此微職,他不以為然,“鎖其廳而去”。后靠自己努力,考中進士,改任光祿寺主簿,知蒙城縣(今屬安徽),上任后就“竄一巨豪,杖殺一黠吏”,一邑為之驚悚。不久,乃父去世,蘇舜欽帶了臨產(chǎn)的妻子鄭氏到長安奔喪,路上鄭氏因馬駭墜地受傷,到長安分娩后,帶傷而逝。蘇舜欽守父喪三年,服除,知長垣縣,又遷大理評事。
蘇舜欽年輕時就數(shù)次上書言事,縱論時政,先后上過《上三司副使段公書》《咨目七事》《乞納諫書》等,要求開通言路,懲治弊政??刀觊g,河東發(fā)生大地震,蘇舜欽不顧位卑職小,向宋仁宗上了《詣匭疏》,極陳災變異常,時政得失,直言不諱地指出仁宗“多引俳優(yōu)賤人于深宮之中,燕樂無節(jié),賜予過度”,期望“講求嘉言,革去時弊”。由于他多次上書,“無所回避,群小為之側目”。此時,社會矛盾尖銳,朝廷派系斗爭激烈。蘇舜欽得到了改革派領袖范仲淹的賞識,薦其才,為集賢校理、監(jiān)進奏院。進奏院相當于現(xiàn)今地方行政機構的駐京辦事處,可以收集許多地方的事物信息,這對引導改革輿論有重要作用。宰相杜衍也重蘇舜欽之才,將女兒嫁給了他。慶歷四年(1044),范仲淹和杜衍、富弼等全面展開改革更治的新政,世稱“慶歷新政”,新政引起了既得利益集團的強烈反對,其代表人物是樞密使章得象、御史中丞王拱辰等。
慶歷四年歲末,進奏院年終集會,蘇舜欽循舊例,用所拆奏折封的廢紙及一些過期的檔案賣了錢宴請同僚、賓客。保守派王拱辰等抓住此事,借題發(fā)揮,彈劾蘇舜欽“監(jiān)主自盜”,借以打擊范仲淹、富弼等人,這就是所謂“進奏院事件”,致使“舜欽與巽俱坐自盜除名”,蘇舜欽入獄受審,后被革職為民,其他赴宴者十余人也悉數(shù)被貶被逐?!端问贰吩疲捍耸隆笆酪詾檫^薄,而拱辰等方自喜曰:‘吾一舉網(wǎng)盡矣!’”
蘇舜欽的有些主張比范仲淹還激進一些。在文學方面,他工詩并擅長散文。北宋中葉,文壇領袖歐陽修倡導詩風、文風的改革,蘇舜欽、梅堯臣即是他重要的同志。他們主張詩歌要反映現(xiàn)實生活,反對西昆體的浮艷晦澀,提倡新詩風;散文方面,反對晚唐以來的文風,主張繼承韓愈的道統(tǒng)和文統(tǒng)。
蘇舜欽的詩作充滿了對國家安危的關心,對人民疾苦的同情,以及滿腔的報國壯志。如“國家防塞今有誰?官為承制乳臭兒。酣觴大嚼乃事業(yè),何嘗識會兵之機”(《慶州?。?,“十有八九死,當路橫其尸。犬彘咋其骨,烏鳶啄其皮”(《城南感懷呈永叔》),如“長歌忽發(fā)淚進落,一飲一斗心浩然”
(《對酒》),“一生肝膽如星斗,嗟爾頑銅豈見明”(《覽照》)等。蘇舜欽的詩風豪健奇壯,意境宏逸,對宋詩革新有較大影響。梅堯臣稱他“君詩壯且奇,君才工復妙”;歐陽修稱他“其于詩最豪,奔放何縱橫。間以險絕句,非時震雷霆”。蘇舜欽還兼擅書法,歐陽修曾說他“又喜行草書,皆可愛,故其雖短章醉墨,落筆爭為人所傳”。范仲淹《岳陽樓記》寫成后,就是由蘇舜欽行書刻石的。
被廢放后,蘇舜欽于慶歷五年(1045)攜妻子南下,流寓蘇州。他早就喜愛蘇州盤門一帶的風景,曾在《過蘇州》一詩中寫道:“東出盤門刮眼明,蕭蕭疏雨更陰晴。綠楊白鷺俱自得,近水遠山皆有情?!边@次他在府學東邊發(fā)現(xiàn)一塊棄地,那里草木茂盛,崇阜廣水,附近還有荒蕪的池館——相傳原為五代吳越王錢元璙的池館,蘇舜欽知是他的近戚中吳軍節(jié)度使孫承祐的別墅。于是他花了四萬錢將它買下,加以修葺,還在水旁筑亭,取《楚詞·漁父》中“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之意,將此園命名為“滄浪亭”。
他自號“滄浪翁”,并撰寫了《滄浪亭記》,文中描繪了滄浪亭“前竹后水”“澄川翠干”等景物,和自己登舟容與、舉觴舒嘯的退隱生活。他指出“觀聽無邪則道以明”“惟仕宦溺人為至深”,表示擺脫仕宦羈絆的決心。他又寫《滄浪亭》詩,云:“一涇抱幽山,居然城市間。高軒面曲水,修竹慰愁顏。跡與豺狼遠,心隨魚鳥閑。吾甘老此境,無暇事機關?!碧K舜欽把此詩寄給歐陽修,邀他共作滄浪篇,不久歐陽修就也以《滄浪亭》一詩相酬,他在詩中寫道:“子美寄我滄浪吟,邀我共作滄浪篇。滄浪有景不可到,使我東望心悠悠?!彼苜澷p滄浪亭的景色:“荒灣野水氣象古,高林翠阜相回環(huán)”“水禽閑暇事高格,山鳥日夕相啾喧”“風高月白最宜夜,一片瑩凈鋪瓊田”,并感慨“清風明月本無價,可惜只賣四萬錢”。最后他深情地對蘇舜欽說:“丈夫身在豈長棄,新詩美酒聊窮年,雖然不許俗客到,莫惜佳句人間傳。”
滄浪亭建筑頗具匠心,它以古樸清幽、山林野趣在蘇州諸園中獨樹一幟。滄浪亭與拙政園不同,它是以山景為主的。在建造中充分利用自然環(huán)境,比如壘山不取堆石成山之法,而是利用原有土山,雜以湖石,因地制宜堆土壘石而成山,故而極盡自然宛曲之妙。山上喬木參天,古樸蓊郁,滄浪亭就翹立山巔的林蔭掩映之間,亭子的柱聯(lián)“清風明月本無價,近山遠水皆有情”,乃集歐陽修和蘇舜欽的詩句。建筑物圍繞山阜四周,安排得錯落有致,曲折低昂,園中有印心石屋、看山樓、面水軒、觀魚處等幽境雅處。園中建筑群都環(huán)繞山林,并用長廊連接,顯得低昂回翔,曲折錯落,充分體現(xiàn)出山勢林色之美。大門設在建筑群中間,用橋溝通,更使人未曾進園,已見園中山景,堪稱“開門見山”。
滄浪亭的自然條件,有山景形勝的長處,但又有缺水的致命弱點。這就需要建筑家在創(chuàng)作自然方面下更大的功夫。滄浪亭園內(nèi)缺水,但園門外北邊卻流淌著一條蜿蜒而過的清流?!八街?,可以攻玉?!痹O計者大膽運用“借景”之法,把園外之河納入園景。設計者把園設計成向一邊開放式的格局,不修圍墻而沿著園外的河流用黃石堆砌駁岸,并壘假山,筑亭榭,這樣就使園外的水景自然而然成為園景的一個組成部分。其次,用一條復廊把建筑群聯(lián)貫一氣。所謂復廊也就是在一條高低曲折的長廊中間用同樣高低曲折的花墻一隔為二,形成內(nèi)外兩道長廊,墻壁上開以各式花窗,遂使內(nèi)外透射,如斯呼應。這樣的構思就巧妙地把園里園外聯(lián)成一氣,園外的波光水影,園內(nèi)的山林景色交相映照,從而突出了簡潔古樸、清幽自然的山林氣象。復廊的盡頭乃是登樓的扶梯。小樓稱看山樓,登樓遠眺,既可望見近郊的起伏山巒,也可俯瞰櫛比鱗次的市井景象,充分體現(xiàn)出該園創(chuàng)建者“一徑抱幽山,居然城市間”的詩味,給人一種城市山林的野趣。
蘇舜欽在蘇州過了約三年的退隱生活,寫了不少有關滄浪亭和蘇州的詩作。如《獨步游滄浪亭》:“花枝低敧草色齊,不可騎入步是宜。時時攜酒祗獨往,醉倒唯有春風知?!薄冻跚缬螠胬送ぁ罚骸耙褂赀B明春水生,嬌云濃暖弄陰晴。簾虛日薄花竹靜,時有乳鳩相對鳴?!薄稖胬擞^魚》:“瑟瑟清波見戲鱗,浮沉追逐巧相親。我嗟不及群魚樂,虛作人間半世人?!钡鹊?。
慶歷八年(1048),蘇舜欽復官,授湖州長史,同年十二月病卒,此時才四十一歲。歐陽修為他寫了墓志銘。在蘇舜欽去世后四年,歐陽修從蘇舜欽的岳父杜衍家取得蘇的遺稿,編為十卷,題《蘇學士文集》,并撰序文。
蘇舜欽去世后,滄浪亭曾屢易其主,后為章申公家所有。章將花園擴大,建筑大閣,又在山上起堂,他還在滄浪亭北面購得一座洞山,動工時發(fā)現(xiàn)地下都是一些嵌空的大石,傳為五代廣陵王所藏,于是加以擴展,兩山相對,遂成一大園。南宋時,此園曾為抗金名將韓世忠的府第,他于二山之間筑橋,稱為“飛虹”。明代改為大云庵,有僧人主持。明代文學家歸有光應文瑛和尚之約寫的《滄浪亭記》云:“有庵以來二百年,文瑛尋左遺事,復子美之構于荒煙殘滅之余,此大云庵為滄浪亭也?!鼻蹇滴醭?,巡撫王新于此建蘇公祠。宋犖作巡撫時也曾親訪遺跡,于康熙三十五年重修,用文征明隸書“滄浪亭”作為亭子的匾額。清代又改為五百名賢祠,祠壁刻有五百名賢像,大多是蘇州人,其中有吳季札、王士楨等。太平天國時期蘇州頻經(jīng)戰(zhàn)爭,滄浪亭亦遭毀壞,清同治十二年(1873)重建。此后又經(jīng)過多次修葺,但大體保持當時格局。
園以人傳,滄浪亭因蘇舜欽而聲名大著,歷代文人墨客競相吟詠,名士方家紛至踏來。明代文征明作《滄浪池上》,清代蘇州文學家、戲曲家尤侗有詩《滄浪古道》,文人石韞玉有《滄浪亭》詩。乾隆年間,《浮生六記》的作者沈復曾居于蘇州滄浪亭畔,在書中有一段描寫他于中秋攜妻挈妹去滄浪亭賞月的情景:“老仆前導,過石橋,進門,折東曲徑而入,迭石成山,林木蔥翠。亭在土山之巔,循級至亭心,周望極目可數(shù)里,炊煙四起,晚霞爛然。隔岸名‘近山林’,為大憲行臺宴集之地,時正誼書院未起也。攜一毯設亭中,席地環(huán)坐,守者烹茶而進。少焉,一輪明月已上林梢,漸覺風生袖底,月到波心,俗慮塵懷,爽然頓釋。蕓曰:‘今日之游樂矣!若駕一葉扁舟,往來亭下,不更快哉?’”近代著名學者、社會活動家章太炎居于滬上時,因厭倦塵囂,特地到蘇州游滄浪亭,頓感清幽怡人,賦詩一首云:“滄浪近在盤溪曲,水濁真堪濯我足。舉酒為酹蘇舜欽,買山同作巢由仆?!闭绿淄砟旯贿w居于蘇州。這些名人的吟詠和軼事,更使滄浪亭增添了熠熠光彩。
(作者為上海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