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插畫家桑貝去世,曾為《紐約客》畫100多幅封面
法國作家、世界級插圖畫家和漫畫家讓-雅克·桑貝(Jean-Jacques Sempé)于當?shù)貢r間8月11日去世。桑貝1932年8月17日生于法國波爾多。桑貝的20多部作品被譯成多種文字,在全世界幾十個國家流傳。
他和勒內(nèi)·戈西尼共同創(chuàng)作的《小淘氣尼古拉》系列曾在1960年代風靡法國,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銷售了1500萬冊。他描繪的鄉(xiāng)村或城市的插畫以及異想天開的諷刺社論插圖也為人熟知。
他還長期為《紐約客》雜志供稿,迄今為雜志畫了100多個封面插圖。
為《紐約客》畫的封面
他的畫面總是有種干凈清新的感覺,沒有復(fù)雜的技巧,寥寥幾筆,幾抹色彩,看似毫不費力,自成一體。
在《桑貝在紐約》的前言中,記錄了桑貝的畫風特征,他的畫筆從不記錄現(xiàn)實:“在紐約和在巴黎一樣,他的畫更注重想象而不是觀察。桑貝最喜歡紐約的地方就是《紐約客》。雜志自1925年創(chuàng)刊以來,致力于用風趣的漫畫來緊跟時事報道?!都~約客》有自己一套嚴格的標準,多年的合作磨礪了桑貝的畫技。桑貝為《紐約客》畫的那些畫,有時候甚至完全無視紐約,也不僅僅止于幽默。它們都散發(fā)出一種濃烈的氣質(zhì),精靈古怪的小念頭與冰冷現(xiàn)實交相輝映,娓娓講述起藝術(shù)家和近乎虛無達成了憂傷的默契,其中也事關(guān)生與死?!?/p>
桑貝在創(chuàng)作。出版社供圖
年輕時的桑貝
幾十年間,桑貝在持續(xù)的創(chuàng)作中延續(xù)并強化著自己一貫的風格:將小小的人物安置在空曠的、讓人感到孤寂的環(huán)境中,著力于追求某種準確的情緒傳達,寥寥幾筆勾勒出一個個具有“法式風情”的、看似滑稽但也讓人同情的人物。正如法國報刊評價的:“桑貝筆下的典型人物,身軀小得像鳥,卻無法自由翱翔,是受到日常瑣事牽絆的理想主義者——夢想著自由開闊的空間,卻被牢牢地綁死在地上?!?/p>
上海譯文出版社引進出版了桑貝的兩部作品:《童年》《桑貝在紐約》,《童年》收錄了桑貝上百幅以童年為主題的創(chuàng)作的漫畫,并配有一篇四萬字的訪談錄。在本書中桑貝首次“和盤托出”自己的童年經(jīng)歷:拮據(jù)的生活,爭吵的父母,不停地搬家。而桑貝在日復(fù)一日的焦灼中為自己營建了一個平行世界:《童年》的漫畫中,他將童年的不悅輕描淡寫,以一個頑皮開朗的兒童的視角去看待、甚至是戲謔地對待成人的世界。
《桑貝在紐約》收錄了桑貝為《紐約客》創(chuàng)作的所有插圖以及他在紐約的生活照,也附有訪談稿。桑貝首次開誠布公地談到了自己的繪畫事業(yè),還有為《紐約客》工作的八卦趣事。年少的桑貝曾夢想為雜志《紐約客》供稿,這個愿望終于在1978年實現(xiàn)了。他成了《紐約客》大家庭一員,迄今為雜志畫了100多個封面插圖。桑貝為《紐約客》畫的作品散發(fā)出一種濃烈的氣質(zhì),精靈古怪的小念頭與冰冷現(xiàn)實交相輝映,畫中或有頗具深味的思考或有充滿意趣的瞬間風景?!都~約客》的總編輯威廉·肖恩與《紐約客》撰稿人懷特是最初奠定《紐約客》風格的人,而桑貝的畫正與懷特的文字風格相似,都是描述非常平淡、簡單的一些現(xiàn)象、經(jīng)驗,而總能傳達出詩意的瞬間。
2019年7月6日,《童年》《桑貝在紐約》在北京舉辦新書發(fā)布會,封面設(shè)計師、《桑貝在紐約》譯者任凌云,《三聯(lián)生活周刊》記者陳賽,《桑貝在紐約》《童年》責編黃雅琴就漫畫家桑貝的創(chuàng)作及藝術(shù)風格等進行了分享。以下為分享實錄。
人要靠奇跡活著
桑貝1932年生于法國城市波爾多,桑貝家很窮,他的繼父是一個推銷罐頭食品的零售商,每天賣不出幾罐罐頭食品,桑貝的母親因為錢的事情、因為繼父酗酒的事情整天和繼父吵架。所以桑貝到了初中畢業(yè)之后沒有繼續(xù)學(xué)業(yè),而去打零工,想為家里貼補家用。在打零工的時候他發(fā)現(xiàn)自己很有繪畫才能,他沒有上過任何的培訓(xùn)班,沒有接受過任何的科班畫畫培訓(xùn),因為家里根本沒有錢。他在打工的時候偷偷用公司的電話打給出版社投稿,終于有一天他的畫作被報社采用了。
桑貝在讀初中的時候曾畫了一幅畫他給他繼父看,他畫的是一個守門員,胸膛挺起撲向球,繼父說這幅畫畫得非常不錯,非常有動感,桑貝受到了極大的鼓舞。而桑貝第一次投稿成功的作品,是一個可憐的無家可歸的狗拖著一只接雨水的鍋,一些評論文章說如果從精神分析角度來看,這幅圖能夠映射出桑貝一些童年心理。
桑貝的成名源于他和勒內(nèi)·戈西尼共同創(chuàng)作《小淘氣尼古拉》,這個系列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售出1500萬冊。主人公尼古拉是一個來自中產(chǎn)家庭的小男孩,他和小伙伴做了一連串令人啼笑皆非的事。為中國讀者熟悉的畫家?guī)酌资巧X惖膿碥O,他認為桑貝的作品,精彩的不單只是他所刻意創(chuàng)造出的戲劇效果,更是透過他或簡或繁的畫里所捕捉的一種生活態(tài)度,對人性的戲謔、對老時光的懷念與關(guān)愛。許許多多費時費力的背景、看似不必要的細節(jié),都是在說故事,他的作品呈現(xiàn)出一種世故圓融的法式幽默。
桑貝作品的翻譯任凌云談道,在翻譯中她發(fā)現(xiàn)桑貝的童年幾乎可以用悲慘來形容,“他以一種玩笑的方式講,他媽媽給他一個巴掌,他能得到兩個:有一個打在他臉上,另一個被墻打回來。他還說他有特異功能,能知道晚上發(fā)生什么,其實是因為他們家沒有別的變化,每天晚上都在吵架,這就是他的特異功能?!比瘟柙普f。
《小淘氣尼古拉》是桑貝童年的改良版本與理想的版本。在尼古拉的世界里,就算他被爸爸媽媽打罵,但是對他不會構(gòu)成傷害,他的爸爸媽媽還是愛與包容他的。陳賽說:“桑貝提出人是要靠奇跡活著的,他說現(xiàn)在的孩子過很多節(jié)日,收到很多禮物,但是他們沒有奇跡?!?/p>
輕盈的詩意
大海和海灘一直都是桑貝喜歡描述的,“對法國人來說,夏天度假有兩個選擇:要么去大海,要么去山里面。桑貝應(yīng)該是大海黨,海灘是桑貝非常重要的一個創(chuàng)作題材,比如桑貝畫的爸爸在海灘上睡覺,小朋友很頑皮,挖了一條渠,要把海水引到爸爸身邊。”黃雅琴說。
桑貝對生活總有細致的體察,如他在書中講到的紐約有一次下大雪,紐約變成安靜的空城。他在雪地里走的時候忽然聽到有一個人吹口哨,吹的曲子是一個桑貝很喜歡的爵士名曲,叫絲綢娃娃。桑貝就一直跟著這個人,這個人在街上走走停停,他只要看到珠寶店就會停一下,但是曲子一直沒有停,陌生人一遍一遍完整地哼唱這個曲子,整個故事雖然沒有什么情節(jié),但是很有詩意。這是桑貝看世界的視角,以他的視角總有一種輕盈的詩意。
現(xiàn)場大家也分享了自己最喜歡的桑貝的作品。
任凌云說:“桑貝的畫表現(xiàn)力非常強,很準確。其中有一張是他在樹林里走,《中年男人》那張,他自己也說這張改了特別多遍,小人兒走路的姿勢他修整很多次,要傳達出一個很疲憊的人忽然在樹林感受到不知道是清風還是鳥聲、氣味,他有一種忽然輕松的感覺,你會覺得整張畫的幸福感特別特別強,雖然他的快樂只是一點點?!?/p>
桑貝說他從來不嘲諷,他反諷但不嘲諷,他不是居高臨下尖銳地去批判什么人,他的幽默里始終帶著這種善意的、溫暖的、憂傷的一面,就好像有些事情你沒有辦法,但是大家都了解,我們都一樣的那種感覺?!坝幸环嬍且粋€大樓,下大雨,小孩在屋頂跳來跳去,底下是這個公寓樓里每個成年人的人生百態(tài)。你知道有一天樓上的小孩會變成樓下的那些人,但是你看著樓上的小孩都忍不住高興?!标愘愓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