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尋找巴圖
來源:中國民族報 | 林平  2022年08月16日12:00

我沒想到,桂紅陪我這個遠方來的朋友去阿勒泰喀納斯景區(qū)旅游,還有一個重要目的——尋找巴圖。

桂紅是我來新疆之前認識的一個文友,她是烏魯木齊鐵路局的職工,去年10月已經退休。被桂紅拉來當司機的汪哥是她從幼兒園到初中的同學,鉗工出身,也在烏魯木齊鐵路局工作。桂紅和汪哥都已年過半百,渾身卻洋溢著青春活力,言行間袒露出骨子里的真誠。

開車從烏魯木齊到喀納斯風景區(qū)的途中,桂紅多次提到巴圖,并把當年巴圖和她女兒在喀納斯的合影照片拿給我看。照片上有三個人,中間是個瘦高個的小伙子,左手搭在邊上小姑娘的肩上,右手搭著另一個小伙子的肩膀,咧著嘴,笑得十分燦爛。桂紅說,那個瘦高個、帥氣的小伙子就是巴圖,哈薩克族。

這張照片攝于10年前的夏天。那時,桂紅和女兒菲菲第一次去喀納斯游玩,住的是哈薩克族人家的木刻楞房子,20歲的巴圖就是那戶人家的兒子。

當年,桂紅用相機給巴圖拍了許多照片,并答應回家后沖洗出來寄給他。沒想到回家的途中,桂紅把巴圖的地址弄丟了,照片一直沒有寄出去。

巴圖宛如一棵小樹苗,在桂紅的心底扎下了根,歷經10年的生長,早已高大挺拔,枝繁葉茂。只要得知有熟人到喀納斯,桂紅就請人家?guī)退龑ふ野蛨D。

如今再次來到喀納斯,桂紅第一個想到的人仍是巴圖。

在喀納斯湖東岸,接待我們的景區(qū)工作人員是個面龐黝黑的哈薩克族小伙子別克哈提,今年23歲,是新疆大學工商管理專業(yè)的一名大三學生,暑假來景區(qū)打工。桂紅試探著問他認不認識巴圖,并把那張三人合影照片拿給他看。令人驚喜的是,別克哈提說認識,并當即就打了一個電話詢問巴圖的消息,但得到的答復卻是巴圖和家人都已離開那座木刻楞房子,不知道去了哪里。桂紅雖然有點失望,但還是非常感謝別克哈提,得知他家就在喀納斯村東側的原始森林邊緣,他的叔叔在那兒新開了一家客棧,便決定住在他叔叔家。

走下木質臺階,喀納斯湖便靜靜地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一覽無余。兩岸青山林木蓊郁,這應該就是原始森林。我沒想到,在新疆阿爾泰山深處,竟然隱藏著這樣一座圣水般的湖泊和未遭破壞的原始森林,真是個奇跡。

導游告訴我,居住在喀納斯湖畔的人們環(huán)保意識極強,從不濫砍濫伐湖邊的樹木,千百年來才留下了這方凈土。漫步河邊木質棧道,隨處可見倒下的高大云杉和松樹,有的是樹干折斷,有的是從根部朽斷,有的則是根部帶著一兜子土歪倒的,形態(tài)各異。

徜徉在喀納斯湖畔,桂紅說,與10年前相比,喀納斯景區(qū)的商業(yè)氣息濃了許多,湖邊和山坡上原本隨處可見的一尺多深的花草,如今已難覓蹤跡,原本空曠的草地上,建起了一排排木刻楞房子,游人摩肩接踵,她根本找不到巴圖當年的家。

不一會兒,一個哈薩克族姑娘走到我們面前,自稱是別克哈提的堂妹,名叫阿依娜古麗,接我們去她家住宿。我們沒有乘坐區(qū)間車,跟著她邊走邊聊。阿依娜古麗今年22歲,在烏魯木齊天山學院讀書,暑假期間回來幫父母干點活兒。

我們隨阿依娜古麗來到村北的一個小院。兩排嶄新的木刻楞房子建得十分精美,我們住在后排最西頭的房間。閑聊中得知,這房子并非阿依娜古麗家的,而是她家租來的,年租金6萬元,又花了5萬元裝修、添置用具,前兩天才開張,我們是第一批客人。

下午,我們在喀納斯湖邊散步,期待著巴圖突然出現(xiàn),但始終沒能如愿。待返回小木屋,別克哈提過來告訴桂紅,他問了很多人,但大家都沒有巴圖的消息,他會繼續(xù)幫她尋找。

雖然尋找巴圖未果,但桂紅依舊熱情地向別克哈提和阿依娜古麗發(fā)出邀請,回到烏魯木齊上學時可以去她家吃飯。她喜歡他們的實在、樂于助人。

喀納斯夏季的白天極長,晚上10點鐘仍可見太陽的余暉映照著山頂?shù)脑撇?。午夜時分,我穿上外衣,走出小木屋欣賞夜景。四周一片寂靜,不見了白天人來車往的喧鬧與繁忙。浩浩長空,繁星點點,似一顆顆閃著銀光的冰粒,與小村溫暖的燈光交相輝映。如此寧靜溫馨的夜色,令客住在阿爾泰山深處的我,有如置身大別山區(qū)的家鄉(xiāng)小城一般,踏實、安心。

一覺醒來吃過早餐,我背起背包走出小木屋,見阿依娜古麗正在灶臺前忙碌著,便說:“古麗,給你照張照片吧?”她說:“我不好看?!眳s還是放下了手中的炊具,面對著我。我舉起手機,拍下了微笑的阿依娜古麗。汪哥對阿依娜古麗說:“你換上哈薩克族服裝吧,照相更美?!彼秊殡y地說,這兒沒有。只得作罷。我突然想起昨天忘了給別克哈提照相,今天沒有機會見他了,留下一個小小的遺憾。

坐在返程的車上,望著沿岸郁郁蔥蔥的森林和淡綠色的喀納斯湖水,我的心中忽然生出隱隱的留戀來。這隱隱的留戀絲絲縷縷,氤氳著,彌散著,在我離開喀納斯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