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夢新時代”主題征文作品—— 弋吾:春天的方向
編者按: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十年,有繪不盡的壯麗畫卷,也有講不完的精彩故事。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脈,文藝是時代的號角。為充分展示黨和國家事業(yè)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fā)生的歷史性變革,共同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人民網與中國作家協(xié)會聯(lián)合舉辦“圓夢新時代”主題征文活動,面向社會各界征集作品,用文學形式講述新時代故事。目前,活動已收到大量投稿,自今日起,本網將陸續(xù)刊發(fā)其中的優(yōu)秀作品。
題記: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周易·系辭》
1
雪花抱著細雨,為深春接風,也為下鄉(xiāng)的人踐行。
一路向南,去水的源頭采寫。杏樹頂著一頭星火,柳樹披著一襲黃金鎧衣,執(zhí)筆抒寫田野的新意。
春天最先在草尖上,換上新裝,擎起露珠舉著透明的理想。黃土地里也能長出梧桐樹,也會有金鳳凰落在瓊枝上。在這場春雪到來之前,我堅信沒有冬天不會過去,沒有春天不會到來。
越往高處,雪花的姿勢越兇猛。拼命拍打著風擋玻璃,扶貧路也是這樣,面對狂風撲過來,信仰迎上去。胸懷天下的人,和懷揣糧食的土地一樣,寒冷退下去陽光升起來,灑在麥田里溫暖父親的心。
這一切,需要先揭去籠罩天空的陰云。
大地精血的凝聚,糧食鼓起村民的錢袋子,父親也是其中的受惠者??醋逊N繁衍,生日月,生金銀,生不滅的火。
山上的雪坐下來,疆域,蒼穹,農田闊大的江山。山下的雪坐不住,急切切鉆進土里,為抱住一株冬麥張開的嘴巴。
根,始終都不是雪的故鄉(xiāng)。
和開山修路一樣,扶貧是扶起思想的脊梁,脫貧是思想已解放。提升覺悟一路上,塑料大棚成了奇跡的見證。野草也見證著田塊里隆起的白色房子,形同村民腰上的錢袋子。
父親在不知不覺中,成了先知先覺的圣賢人。正是多年前,他在自家園子里搭建出一個五六平米山包似的塑料棚,延續(xù)著我們的口福。
他相信,徹底改變貧窮必須要先改變人的意識,玄妙的事總有無法說清的緣由。江山的寶座上只有糧食坐于其上才能讓人安服。
村民的話最真實,父親的話最可信。暖冬扶貧,手套,棉鞋,棉被,學習用具撐起來的天空幾乎成了天堂。
我知道他們有些夸大了,我知道他們都是善意,突然的好生活變化讓出生在干山枯嶺刨土活命的人們找不到合適的形容詞。正如同我也找不到妥帖的描述方式去寫這一場瑞雪。
這祥瑞,如同白云落在枕上,柔軟,舒適,愜意,都是母親的疼惜——祖國啊,該怎樣答酬您!
2
車臨梁莊,田塊年輕了許多?;蛟S是因為雨雪,濕漉漉的像被天使吻過,山水養(yǎng)育糧食,糧食養(yǎng)育村莊。
村支部在半截陡坡上面,登上去是另一番山水。寫意的封頁翻開來是整個村子的輝煌史。宣傳欄里寫著村志。我相信,這是靈魂的凝聚,思想的源泉?;▓@里野草繽紛,遠望村子,山頭上的濃霧,和紅磚瓦房上的炊煙,像村民和扶貧工作隊員。
路燈齊刷刷地站著,一一盞舉著太陽的囑托,更像一個個身材魁梧甘愿奉獻的人。雪花紛紛揚揚,眼睛都不眨一下。
金書記是一個思維極其清晰的經濟師。捐贈的每一盞路燈延續(xù)的不僅是一個公司的溫暖,人心的溫暖,更加具有穿透力的,是這一場春雪的溫暖。
地皮上,嫩芽全面長起來了。春天盛大而光潤,村民脫下貧窮的衣裳,枯色終被掩埋。
黑龍江,兩千多公里,不能回家的愧疚之于孩子,之于父母,更大的是之于一個溫暖的家,小家是家,大家是國。
談到此處,金書記明亮的眼眸中突然泛起一抹水霧。對于一個四十多歲的男人,家國不可雙全,肩負重任如同黃土地肩負糧食的信仰。
雪花的德行是溫暖水的德行是滋潤,扶貧者的德行是奉獻。從低處到高處,讓每一個村民真正的富起來,從物質到精神,犧牲的德行最為高尚。
村支部的大門前,隔著一條路,綠油油的冬麥田,貪婪的吮吸著雪花,雨水,和科學施肥理念。
黃土高原廣闊無垠的舞臺,可以展盡雄才,向上的生命,糧食的布景。
在相機中留下驚心的美麗。仿佛是畫卷,仿佛是彩筆描繪的山水寫意,與山頂上的雪輝映,美輪美奐。仿佛把一個人多年的夢境活生生搬進現實。云霧中,村子像內心安穩(wěn)富足的人靜靜地守在隴中。
從金書記那里得知,村民們脫掉了貧窮的外衣,因為養(yǎng)殖,因為務工,因為超前的思想。和一株糧食幾乎一樣,成長需要有人施肥。
從根抓起,像培育一株苗木,從挖坑開始第一步
埋栽,填土,澆水,手把手只為解開村民緊鎖的額頭。
父親也是其中的一員,多少年老式農業(yè),在他臉上留下歲月的深溝,精準扶貧的熨斗燙平了。富可解憂,扯出一個人久違的笑容。
3
雪花仍舊簌簌的吐著蜜語,從那么高的天空縱身跳下來,掛在一截枯木上,一枚嫩芽在柳樹上閃著黃金的光芒,沉甸甸地坐在貧困戶心上。
山野敞開懷擁抱,衰敗的村子打開心扉,重新有活力。路寬了,風景美了,最重要的是人心亮了,也暖了。
一路向南,第一書記,扶貧隊員,都是真金不怕火煉,日出照著青山,一頁表冊就能壘起一堵不漏風的墻。
產業(yè)脫貧。政策脫貧。親民。惠民。每一粒太陽光都要放在對應的人心上。陽光與花朵,相互交融,一腳踏進脫貧戶寬敞的農家院,眼前突然亮起來。
霧凇幾乎籠罩著整個大墩梁。
冬麥舉著雪,仿佛是為秋天做好準備,提前取出麥子內心的表白。向往未來也是扶貧的一項,如果無水,船爛在泥里等腐;如果無帆,舟不能遠行。
在大墩梁烈士園林感受思想的匯聚,感受情感的爆發(fā),感受先驅為和平寧愿與黃土地共存亡的氣概。
油菜花是一種花,但首先是糧食,糧食就是命,命中注定。旅游脫貧也是一種產業(yè),舉過太陽的花兒,舉起村子的明天。
在歷史的洪流中,精神的內陸河閃著光,花開季節(jié),整個山村鍍著一層黃金。黃金沉重,離陽光最近,油菜花舉著陽光,種植者就離陽光更近。
仿佛是給烈士陵園在清明時節(jié),掛上純凈的哈達。靜謐之下槍炮聲,吶喊聲,沖鋒的軍號,繞過幾個彎在今天的大墩梁仍舊回響著的余音,多么高亢,多么悲壯。
在脫貧的路上,那么多貧困戶在大棚里種太陽,在油菜田里收太陽,一滴菜籽油中,有一個不滅的太陽。
4
脫貧戶劉老漢家干凈如洗,仿佛是激流之上的能者,二十只羊,六頭牛,才兩年的光景翻了幾番。
找見門道的人如同抓住了車輪前進的軌跡,揚起的鞭子驅趕太陽早起,也約束他自己晚歸。勤勞是唯一的密碼,有人熟記于心。
靠山吃山,依水吃水,春雪是上天的賞賜,提前肯定碩收的秋天。內心的航道明朗,通往村口的路劉老漢指揮著他的部隊,像一個打下遼闊疆域的王,揮舞著鞭子。
水如鏡子。
從中能照見過去,今天,未來,也能夠照見貧窮和富足。一行人站在一院新瓦房跟前抒情,討論,表述見解。這是脫貧戶牛二的新家,其人大有名氣,好吃懶做,小偷小摸,大事不犯,最害怕出汗,村支書用詞還能押韻。
后來還是春雨起了作用,一對一的幫扶,也給他打足了氣,幾乎把心肺腸子都掏出來洗了洗。浪子回頭金不換,路過新農村建設工地時隨行的支書,對著碼磚的漢子喝了一聲:牛二。那人回頭,笑臉上滿是春風。
揭開脫貧的奧秘,無非是解放思想,和勤勞雙手同步并行,唯一的基石大片的苗木撐開貧困戶的天空。
有風從遠處來,品嘗苗林覆雪的胭脂,嬌容起伏不定,波動人心中的海,幾乎決堤。
葉子挨著葉子,懷揣打開秋天的密碼,核桃樹,蘋果樹,杏樹,一如我的父老鄉(xiāng)親。他們懂得感恩,懂得加成。
瞧過去,過去不可瞧。
比過去,過去不可比。
牛吃草,人種田,都是為了溫飽。耕種的方式稍作更改成倍增長的收成,如同變戲法,燒不完的柴火,佐證春風的能力。
脫貧戶尕張努力地平靜情緒,介紹自家脫貧過程。村志上,一定要寫下一筆,第一書記曾經背著陽光穿行于村巷。
野草舉著露珠,看陽光守護高原。
沿著柏油路返回,村子給我昭示。這里有不一樣的天空,以前太陽照不到的地方,如今能夠復印彩虹。
生養(yǎng)萬物,給人渴望與希冀。脫貧的調色板上關于村志,有一筆濃墨,寫著大地仁厚,陽光良善,春風和煦。
村野在低處享受,太陽在高處,把熱辣辣的歌謠灑在五谷上。萬物皆具內涵,百姓的屋檐下也有冬暖,夏涼,春花開。
至于秋天,裝在這篇文章中,感動的淚水裝不下,感謝的話語裝不下,糧食宏大的志向裝不下。
慶幸的是,身背陽光的人,找到了春天的方向。
【作者簡介:王喜,筆名弋吾,2016年習詩,2021年入圍全國十大農民詩人?,F為中國詩歌學會、甘肅作協(xié)會員。于《文藝報》《詩刊》《中國青年報》《星星》《天涯》《飛天》等刊報發(fā)表大量詩作及入選多種年度選本,曾獲艾青微詩歌獎、卞之琳詩歌獎及《詩刊》詩賽一、二、三等獎多次。創(chuàng)作有長詩《漂萍集》《列國游》《轉身》《草色青》等20部。出版詩集《在人間》?!?/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