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為時代畫像 為英模立傳
來源:人民日報 | 黃定山  2022年09月06日08:39

我是一名有著40多年軍齡的部隊文藝工作者,成長在湖南這片紅色土地上。我創(chuàng)作的大部分作品都是革命歷史題材和當代現(xiàn)實題材,作品中的主人公大多是革命先烈、英雄模范。崇尚英雄、追求崇高是人類天性。無論時代如何變化,英雄故事、英雄氣概永遠可以打動人、感染人、鼓舞人。對于我來說,每一次創(chuàng)作都是一次靈魂上的洗禮、心靈上的凈化。作為新時代文藝工作者,我們需要思考怎樣講好英模故事,讓作品更加貼近當代觀眾。

英模題材文藝創(chuàng)作大多基于人物原型和真實歷史事件。考慮到觀眾進入戲劇情境前,可能對舞臺上的人和事比較陌生,于是在劇本構思階段,我就努力尋找人物故事與當代觀眾的共情點。歌劇《英·雄》講述了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個女黨員繆伯英和丈夫何孟雄“既以身許黨,應為黨的事業(yè)犧牲”的故事。排演時,我就在想,百年前的這群年輕人,為了心中信仰不畏艱險,甚至獻出了生命;現(xiàn)在的年輕人雖然與革命先輩相隔了一個世紀,但青春的無畏、奮斗的底色都是相通的?!队ⅰば邸吩谇迦A大學首演時座無虛席,很多學生流下了感動的淚水。演出結束后,現(xiàn)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我的胸腔中也涌動著一股暖流。我知道,這個青春的故事打動了當下的年輕人。

在符合歷史邏輯的基礎上,創(chuàng)作也要發(fā)揮藝術表現(xiàn)力,做到“大事不虛,小事不拘”。我始終堅持創(chuàng)作要去探究人物的“可能性”。這個“可能性”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點、理想追求,類似一群人的形象高度集中在劇中某個人物身上。歌劇《沂蒙山》中夏荷這個人物是虛構的,但她融合了現(xiàn)實中的多個真實人物形象。夏荷來自山東濟南,出身于書香門第,這正是抗日烈士辛銳的人生經(jīng)歷;夏荷在犧牲之前以血奶喂養(yǎng)剛出生的女兒,給她取名“小沂蒙”并托孤的情節(jié),取材于抗日英雄陳若克的真實故事。可以說,這兩個真實的人物構成了夏荷的角色,讓夏荷的人物形象更加鮮明并具有代表性。再比如,長征路上“半條棉被”的故事已經(jīng)被大家熟知。我們在歌劇《半條紅軍被》中充分發(fā)揮藝術想象空間,從剪下半條棉被的三位女紅軍戰(zhàn)士出走之后說起,結合歷史事件生動闡釋了“什么是共產(chǎn)黨?共產(chǎn)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

話劇、歌劇、戲曲……無論是何種體裁,創(chuàng)作者都要充分展現(xiàn)其藝術特性。在表現(xiàn)“共和國勛章”、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人生故事的話劇《深海》中,我將舞臺設計充分融合電影手段,借助光影的變化,構建出黃旭華的內(nèi)心世界,塑造了以黃旭華為代表的科研人員形象,展現(xiàn)他們?yōu)榱藝夷瑠^斗的一生。比如開場,撲面而來的是一段長達3分多鐘的視頻。屏幕上潛艇聲吶一條直線沿著巨大圓環(huán)急速掃描,探測著深海的一切。當聲吶掃描和潛艇下潛的畫面交錯出現(xiàn),突然被一團巨大的紅色火焰打斷,隨后劇名“深?!眱蓚€大字出現(xiàn),與之相伴是雄渾厚重、蕩氣回腸的交響樂配曲。這樣充滿科技感和沖擊力的視聽方式,不僅增強戲劇懸念,也反映了人物內(nèi)心的變化,凸顯“深海”現(xiàn)實與心靈的雙重象征——它既是物理空間的存在,是核潛艇試驗所要面對的300米深度極限和科研攻關的目標所在;同時也是黃旭華內(nèi)心世界的燭照,對祖國似深海般深沉的愛,賦予他面對險境、危機、挫折、名利時的超然與篤定。

舞臺要生動,生動來自哪里?生動來自生活。導演在生活中除了要積累故事情節(jié),還要積累人物形象,積累情境細節(jié)。這就需要創(chuàng)作者走進現(xiàn)場,扎實采訪。我曾用一年的時間走遍原晉察冀地區(qū)72個縣,就是為了深入到劇中人物,真正理解劇中人物的行為動機,并將人物與歷史背景融為一體。在排演歌劇《沂蒙山》時,我們沿著八路軍115師東進路線進行了深入采風,更加理解了“生死與共、水乳交融”的軍民情誼。把書本上的歷史事件落腳在活生生的人物形象身上,這不僅僅是創(chuàng)作者撥開云霧的創(chuàng)作切口,也是歷史題材連接當下的觀照方式。

時代為文藝繁榮發(fā)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廣闊舞臺。作為新時代文藝工作者,我們重任在肩,義不容辭,必須創(chuàng)作出更多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模的作品,不負偉大的時代。

(作者為國家一級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