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維吾爾族詩人的新疆表達——評狄力木拉提?泰來提詩集《一路向南》
內(nèi)容提要:詩集《一路向南》呈現(xiàn)了新疆維吾爾族詩人狄力木拉提,在當(dāng)下新疆維吾爾族詩歌中所做的一種詩歌突圍和詩歌探索的創(chuàng)作實踐。在生活和文化背景的驅(qū)使下,詩人狄力木拉提為新疆維吾爾族的詩歌寫作,提供了一個新的樣本。由于在詩歌主題上的厚重和深刻,從而使詩人的表達方式,很自然地實現(xiàn)了一個新疆維吾爾族詩人對于新疆和祖國的詩意表達。
關(guān)鍵詞:狄力木拉提 《一路向南》 詩意表達 當(dāng)代性文化元素
《一路向南》是作家出版社2017年中國作協(xié)“民族作家出版工程”里的一本詩集,作者是新疆維吾爾族詩人狄力木拉提?泰來提。狄力木拉提是新疆維吾爾族詩人中直接用漢語,進行詩歌創(chuàng)作的具有代表性的重要詩人之一。狄力木拉提?泰來提的詩集《一路向南》,可以說是新疆當(dāng)代維吾爾族詩人對于新疆情懷的一次具有探索性的詩歌表達。詩集《一路向南》選輯了詩人近年來所寫的近87首詩,以《北疆篇》《南疆篇》《維度篇》三輯編出,比較集中和有代表性地呈現(xiàn)了詩人狄力木拉提對于新疆情懷的詩意表達和當(dāng)下新疆維吾爾族詩人的寫作水平。詩集以新疆北疆、南疆地理空間的分布轉(zhuǎn)移為動態(tài)性軸,以自然風(fēng)貌、人文歷史的變遷內(nèi)容為靜態(tài)性的描述對象,對新疆大地展開了詩歌的文學(xué)表達和藝術(shù)描摹。詩集以詩人對于新疆大地的情感為主題,不僅謳歌了一個當(dāng)代新疆維吾爾族詩人對于美麗新疆的摯愛,還深刻詮釋了新疆人民在祖國大家庭里的自豪與幸福感。新疆,是一個民族融合和文化融合的地方,在中華民族的大家庭里,維吾爾族文學(xué)是瑰麗的奇葩,特別是新疆維吾爾族詩歌,一直有著悠久的傳統(tǒng):詩人多作品多,內(nèi)容豐富文化包容。
然而,今天新疆維吾爾族詩人的歷史包袱也很沉重(哈薩克、柯爾克孜、塔吉克等民族詩人也是如此),很多維吾爾族詩人依然沿襲古典的“格則勒”和“柔巴依”格律進行創(chuàng)作,再就是沿用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歌頌體”一味地抒情歌頌,詩風(fēng)陳舊,詩歌的表達方式單一、固化,詩歌的內(nèi)在韻致和魅力大為失色。但是,以狄力木拉提?泰來提、艾尼瓦爾?艾合買提等為代表的維吾爾族詩人,他們以漢語詩歌寫作為特點,較早地吸取了當(dāng)代詩歌的藝術(shù)表達和時代精神,將新疆的維吾爾族詩歌,進行了一次突圍式的探索,讓新疆的維吾爾族詩歌,有了一種實驗性的樣本。因此我說,詩人狄力木拉提的詩歌寫作及詩歌探索,是一種有意義的詩歌創(chuàng)作的踐行,他的《一路向南》是這種詩歌探索的文本呈現(xiàn),下面,我就詩人狄力木拉提的詩集《一路向南》,做三個方面的闡述。
一、詩人狄力木拉提的生活文化背景
狄力木拉提20世紀60年代初,出生在一個維吾爾族知識分子家庭,他的父母是1958年西北民族學(xué)院同班畢業(yè)的大學(xué)生。詩人狄力木拉提的小學(xué)、初中和高中都在伊寧市的漢語學(xué)校學(xué)習(xí),自小喜歡詩歌和繪畫。中專畢業(yè)后分配去了哈密鐵路局子校教學(xué)。再后來,由于詩歌寫作與翻譯的出色能力而調(diào)入新疆文聯(lián)。近年又去南疆喀什的麥蓋提縣駐村工作組駐村三年。詩人狄力木拉提生活、工作的地域軌跡是:新疆西部的伊犁大草原伊寧——(出生地和從小學(xué)到高中的學(xué)習(xí)地)——新疆東疆哈密(最初的工作地)——新疆北疆烏魯木齊市(新工作地)——新疆南疆喀什(駐村工作組的工作)。
從他生活和工作的地域軌跡可以看到,詩人是沿著一個“S”型的軌跡,走遍了新疆的天山南北。對于新疆是有心靈深處的感知。而他的寫作又是經(jīng)歷了由漢語到維語的學(xué)習(xí)、寫作的這樣一個特殊過程,這是新疆維吾爾族作家和詩人少有的經(jīng)歷。狄力木拉提的閱讀和寫作,主要是漢語閱讀與寫作。他翻譯過近年新疆大量維吾爾族作家、詩人的作品,還重新翻譯了《福樂智慧》①,他了解維吾爾族詩歌的歷史和發(fā)展現(xiàn)狀,也了解世界詩歌與中國當(dāng)代詩的發(fā)展現(xiàn)狀。這為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和詩歌探索,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文化背景,打下了深厚的語言文字創(chuàng)作的基礎(chǔ)。他的文學(xué)實踐,是一個維吾爾族詩人的漢語詩歌創(chuàng)作,再將維吾爾族詩人的維語詩歌翻譯為漢語。在這樣的詩歌寫作和語言文字的翻譯轉(zhuǎn)換中,他悟到了當(dāng)代詩歌藝術(shù)的表達方式與呈現(xiàn)風(fēng)格。于是,他在自己的詩歌寫作中,開始了有異于傳統(tǒng)維吾爾族詩人的詩歌風(fēng)格和藝術(shù)表達。他在《一路向南》的自序里說:“自幼學(xué)習(xí)漢語的我,很多年來一直在用漢文進行文學(xué)創(chuàng)作,力圖用我個人對詩歌的理解和對自然的感悟,用樸實而大膽的創(chuàng)作手法,讓我的個性在筆下的湖光山色里馳騁,創(chuàng)作出不同于他人風(fēng)格的詩歌,這或許是我的材質(zhì)決定的。如果說我的身份是維吾爾族,或者說我的血脈里流淌的是維吾爾人的血,但我兼容的內(nèi)心世界和信馬由韁于多重文化的軟件系統(tǒng),表明我肯定是一個除肉體以外的一切都是混血的雜種。當(dāng)我的許多族人在竭盡全力試圖找到自己的血統(tǒng)、歷史、文化以及民族心理方面的純正性的時候,我卻發(fā)現(xiàn)我的情感、靈魂、智慧以及內(nèi)存的歷史文化、宗教體系、審美情趣和處世之道,都具有鮮明的多樣性,從這個意義上講,我應(yīng)該是一個復(fù)合體。”②
質(zhì)言之,他的生活文化背景決定了他詩歌創(chuàng)作的風(fēng)格和藝術(shù)表達,從而使詩人狄力木拉提在今天新疆維吾爾族詩歌的創(chuàng)作中有一種新的風(fēng)格和探索。
二、《一路向南》的詩歌主題與文化元素
詩集《一路向南》的詩歌主題在整部詩集中都格外地凸顯:一個維吾爾族詩人,出生在新疆、成長在新疆、學(xué)習(xí)和工作依然在新疆,因此從血脈里流淌出的那種對于新疆大地,新疆各民族人民的摯愛之情,洶涌澎湃,這是熱血之愛!詩集中的每一首詩,都充滿了新疆大地、民族交融、社會生活的文化元素。
詩集的第一首詩《我與大自然的關(guān)系》、第二首詩《美麗新疆》,像是詩集的門扉,它讓我們看到了房間里典雅的環(huán)境和主題精神,它也非常具體和生動地表現(xiàn)了《一路向南》的詩歌主題。在《我與大自然的關(guān)系》一詩中詩人寫到:
我想
用遠山的礦脈
提煉我所需的鈣質(zhì)
用土地的容忍融合我的肌體
用荒漠與戈壁的粗礦合成皮膚
用巖石拼接我的骨骼
用縱貫天下的古道生成血脈
用歲月的滄桑催取軟骨
站立出一個可以感知冷暖的軀體
詩人站在大自然的面前,面對新疆大地:那富饒的礦脈,那粗獷的戈壁與大漠,那夏日的驕陽與冬日里的皚皚白雪,讓詩人站在新疆大地腹地,熱愛新疆!新疆大地是生產(chǎn)詩人和養(yǎng)育詩人的母親,這是做一個新疆詩人的前提和基礎(chǔ)。詩人用詩向我們闡釋了這一原則性的主題。
草原是我濃密的秀發(fā)
湖泊是我深邃的目光
四季是我的情感交替
晝夜是我的態(tài)度表白
陰晴是我的情緒波動
艷陽是我的笑容
明月是我的幽靜
花香是我的心情
鳥語是我的心聲
冷暖是我對世界的感知與體驗
高聳的冰山是我冷靜的頭腦
這種自然的呈現(xiàn),強烈的抒情,讓詩歌的內(nèi)涵逐漸豐厚和深刻。雖然詩人的喻體方式有點簡潔,但沒有減弱詩人對于新疆這種“母子”關(guān)系的詩意表達。這是一首45行的詩歌,以抒情和描述為主,也用了大量的排比,使詩歌情緒的節(jié)奏,步步緊逼。在詩中,詩人與自然的這種物我相溶的愿望,在詩歌文本中得到了生動體現(xiàn)。而《美麗新疆》一詩,又從淵源出發(fā),向我們說明了詩人熱愛新疆的根源:美麗壯闊的新疆。
作者在詩歌中以深情的筆調(diào)描寫了天山、昆侖山、阿爾泰山、塔里木河、伊犁河,“你一路高歌是寫在我心中的詩篇/一首古歌在祖國西邊纏綿悠長”。
從那時起
縷縷春風(fēng)自東方吹來
讓這片土地在溫暖中絢爛如花
俯瞰人間疆域遼闊
沸騰的群山馳騁在西部原野
橫臥在大地的天山呦
你的冰峰雪嶺,像一把天琴的主弦
彈奏出偉大時代的高亢旋律
橫臥在大地的天山呦
你的冰峰雪嶺,像一把天琴的主弦
彈奏出偉大時代的高亢旋律
巍峨雄偉的昆侖山啊
你的亙古謎團是千年胡楊的眷戀
深愛足下的春綠秋黃,歲月流淌
美如畫卷的阿爾泰山
你的碧水清泉是天馬神駒的搖籃
讓阿肯的情歌在馬背上傳唱
悠悠長河塔里木呦
你的滄桑波濤激蕩著薩塔爾的纏綿
維吾爾人的夢想不再是掛在墻上的壁毯
東去西流的伊犁河
你一路高歌是寫在我心中的詩篇
一首古歌在祖國西邊纏綿悠長
在這首詩中,詩人的文化視野和地域元素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激發(fā)。三山夾兩盆的新疆地貌,塔里木河、伊犁河的生命之源,詩人在謳歌大自然中將自己對于家鄉(xiāng)新疆的愛,像潤物細無聲的春雨,靜靜升華。詩人的敘事、抒情在一級級的情緒階梯上舒緩地提升。因為諳熟故土,所以才愛的自然真摯。這就是一首詩能被詩人寫好的內(nèi)在訣竅。我們再看《美麗新疆》的下半部分:
源自天界的喀納斯啊
你的一汪清澈洞穿我心靈的呼喚
讓我的血脈里流淌著火紅的血漿
橫梗西南的帕米爾高原啊
響徹云霄的鷹笛讓塔吉克的舞步
如風(fēng)如電,蔑視蒼穹
……
我愛你洪荒如宇的大漠
我戀你滄桑如歌的傳說
木卡姆是我的縱情表白
刀郎舞是我的奔放情歌
天馬用鬃毛洗刷天空
牛羊用乳汁哺育牧歌
我愛你阿肯的激情抒懷
我戀你長調(diào)的蒼勁自白
我歌唱你勇敢的瑪納斯馬蹄聲聲
我要舞動你花兒的四季盛開
我愛你,美麗的新疆
我愛你,迷人的天堂
這是一首52行的詩,作為謳歌美麗新疆的抒情詩,不算長。但由于詩人廣闊的視野,豐富的想象,讓這首詩激情洋溢,內(nèi)涵飽滿,抒情自然。這是“根性寫作”的樣本。由于新疆的美麗,一個新疆維吾爾族詩人,深深地愛上了新疆,這是新疆兒女對于新疆母親的愛!而新疆文化元素的呈現(xiàn),不是通過嵌入或后綴的方式,而是自然而然的涌現(xiàn):如“壁毯、薩塔爾、鷹笛、嗩吶、阿肯、牧歌、草原”等詞的組織與造句,讓《美麗新疆》生動具體,感人心肺。《美麗新疆》一詩的內(nèi)在結(jié)構(gòu)和邏輯推進,也是在這種對于新疆如對母親一樣的摯愛情感驅(qū)力下,一節(jié)節(jié)攀升。在新疆,每個人都會被它的博大和遼闊所震撼。愛新疆,是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愛。正如詩人狄力木拉提所說:在“這里,你可以聽到地球板塊碰撞的聲音,可以看到來自遠古的故事演繹,可以觸摸到風(fēng)的足跡,感悟空曠帶來的寂靜。你可以用它們鑄就你的體魄,完善你性格中缺失的部分,用以支撐你的靈魂,在遼遠中拓寬你的胸懷。這里的豁達能讓你學(xué)會開懷大笑,藍天白云滋養(yǎng)你的熱情與真誠,這里的遼闊讓你無法笑里藏刀”③。
《我與大自然的關(guān)系》和《美麗新疆》是詩集《一路向南》的扉頁或閃閃發(fā)亮的那雙眼睛,當(dāng)打開詩集,我們就看到了新疆美麗動人的那雙眸子?!睹利愋陆芬辉?,在一定意義上說,可以算是詩人狄力木拉提的代表作。無論是詩歌的思想境界,還是詩歌的藝術(shù)水準,都代表了詩人這幾十年的詩歌創(chuàng)作水平。
詩集《一路向南》是由《北疆篇》《南疆篇》和《維度篇》三輯構(gòu)成,共編選了詩人狄力木拉提的87首詩。在此,我遴選一部分詩作及詩句,就詩人的詩歌藝術(shù)、主題表達和文化元素這三個方面做一淺顯的闡述和解讀。一個新疆維吾爾族詩人表達對于新疆大地母親的愛,是詩人狄力木拉提的詩歌主題,但更為重要的是他在詩歌的構(gòu)思、意境的營造,詩句的提煉上,實現(xiàn)了自己詩歌文本的輕松自然,渾然天成,這讓他的詩歌主題大放光彩。
(一)《北疆篇》以點布面,步步為營
詩人狄力木拉提對于新疆大地的謳歌,是從點出發(fā),由具體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體的策略方式,表達詩人對于新疆的摯愛之情。作為局部新疆的阿爾泰草原,他從禾木這個點出發(fā),抓住禾木晨曦的那一瞬間的光芒,展開他的詩篇,“朦朧的晨曦/展開霧一般的羽翼/與我的意念相符”(禾木晨曦)這是詩歌表達方式中的“興”,在《文心雕龍?比興》中,劉勰說:“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痹娙嗽谠娭惺且ㄟ^“禾木”這個地理坐標(biāo),這個物象,表達新疆寧靜悠然的美麗。在新疆北部阿爾泰草原,有一個叫禾木的村莊,它寧靜得如若處子:“散落于山谷的木屋/仿佛酣睡的醉漢/不知哪家的炊煙裊裊/伸開懶腰緩慢浮起。”禾木晨曦的安然,在草原升起的“裊裊炊煙,安臥的奶牛,酣睡的醉漢”的景象里鮮活如初。這讓我想到一個哲理性的句子:“愛,是靜靜的撫摸。”對于新疆的愛,這種靜靜撫摸草原,撫摸禾木的感覺,讓詩歌鮮亮起來。詩歌的感情表達,不是通過大量的形容詞和名詞的烘托實現(xiàn)的,而是以動詞和一些副詞的情節(jié)描述實現(xiàn)的。在《阿勒泰》一詩中,詩人的情緒,由點(禾木)轉(zhuǎn)入面(阿勒泰)的敘述、抒情:
相對停滯的時間
改變不了風(fēng)的野性
它像一匹遠古的野馬,拒絕馴化
阿勒泰,從外太空隕落的天體
久遠的乳名,漫長的延伸
有誰知道
白哈巴,還未出嫁的少女
她在民歌的溪流邊飲馬
和綿綿細雨探討女性的溫柔
——《阿勒泰印象》
作為行政區(qū)域的阿勒泰地區(qū)與作為地理坐標(biāo)的阿爾泰山脈,在我們的視域里都是草原的意象,草原在新疆風(fēng)吹草低,然后看到的是牛羊滿山。無論是大山里的野馬,還是白哈巴那未出嫁的少女,一片溫柔的草原和森林,足以讓你進入詩歌的夢鄉(xiāng)。
《賽里木之韻》也是詩人狄力木拉提有代表性的一首體量較大的抒情詩。賽里木湖作為新疆西天山的高山湖泊,碧藍如海。
我猜想
假如你是從天外隕落的鉆石
你的藍色該是哪般模樣
或者說你是一滴天淚
你的咸澀又在哪里
……
我猜想
月亮或許是你梳妝的鏡子
黎明時方顯你俊俏的美
初升的太陽
在藏藍的湖面劃出一條發(fā)跡
燃燒的波光
猶如遠行的駝隊燃起的篝火
喚醒五月的山花在風(fēng)中搖曳
——《賽里木之韻》
開頭的這幾節(jié)詩歌,由猜想來轉(zhuǎn)入對于賽里木湖幽靜和美麗的轉(zhuǎn)喻之中:“天外隕落的鉆石,拓疆者的銀盔,遠行駝隊燃起的篝火?!弊鳛椤按笪餮蟮淖詈笠坏窝蹨I”,這個坐落在西天山山腰間的神秘湖泊,被詩人以這些美麗的意象所比喻,詩人懷古望今,思緒萬千:
賽過最美的瓦爾丁湖
里約的巴西也不過如此
木屋并非是你奇妙的點綴
湖光與山色或許是薩滿的搖籃
如茵的綠草從遠山流淌
野花與蝴蝶的婚禮熱鬧非凡
散落的氈房如雨后的草菇
古老的那達慕
被一層層涌浪推向岸邊
陣陣清風(fēng)
如馬尾制成的琴弓
空靈而悠遠的馬頭琴如癡如醉
賽里木湖的韻致,被詩人以“薩滿的搖籃”“馬尾的琴弓”等生動意象來表現(xiàn)。當(dāng)我們乘車從G312連霍高速穿過果子溝段,就會與賽里木湖相遇。山間是中國西部最大最高的高架橋,山下是碧藍如洗的賽里木湖。詩人的腳步從新疆北部的阿爾泰山移向西部的西天山腳下,行走越遠,詩情越濃。在《喀拉峻草原的山花》一詩里,這種對于大自然的歌頌,對于詩歌意蘊的提煉,詩人有著一種本能的嗅覺:
我選擇一處平緩的高坡
低矮地站在野花叢中
看那漫山遍野的藍紫、橙黃
想不出她們?yōu)楹稳绱朔枷銧€漫
詩人在喀拉峻草原,被西天山高山草原上的山花迷醉,無論是追問還是感嘆,都無法表達喀拉峻草原對于詩人的驚嘆!其實這也是所有來到喀拉峻草原的人們共同的感受。大自然的那種親近悠然,會使人們忘乎所以。生活的沉重,工作的壓力,事業(yè)的艱辛,都會讓人透不過氣來。但是來到大自然中,無論是山地、草原、大漠、湖泊,都會使人忘記苦難和憂傷,忘記所有的苦悶和不快。
在《北疆篇》的這一輯中,還有《唐布拉的暗示》《北疆烽燧》《山北的泉》等篇目,也集中體現(xiàn)了詩人與新疆大地的這種母子之情,當(dāng)然更是以大量的西部文化元素來呈現(xiàn)這種兒子對于母親的深愛。天山以北的草原、牧場、山花、湖泊,讓詩歌沉醉,那些充滿泥土氣息的詞匯和語言,讓詩人從筆中自然流淌出詩歌的清泉。北疆是詩人出生、成長和工作的地方,也是滋生詩人詩歌靈感的地方,北疆的地域風(fēng)貌,文化元素,深深浸入了詩人的詩歌文本,這會讓讀者流連忘返。那么,新疆的天山以南呢?南疆,詩人在喀什的麥蓋提縣駐村三年,對南疆人民的生活了如指掌,也對南疆充滿了詩人的真誠之愛,這也是詩人將詩集命名為《一路向南》的緣由。
(二)《南疆篇》由近及遠,深入淺出
當(dāng)詩人在2015年3月走進南疆,承擔(dān)駐村使命的時候,南疆的一切就映入了詩人的眼簾,他的身心必須走進南疆。于是,他開始了他詩歌由近及遠的書寫、記錄,這是他三年的心路歷程?!蹲哌M南疆》是一首長詩:“初春,仿佛天剛黎明/我們飛躍群山/夢想的翅膀掠過大漠天空/南疆三月/黃沙還未落定,視野茫茫/羞澀的大地遲遲不肯露面?!边@是長詩的第一節(jié),其實這也是新疆南疆映入我們眼簾的第一幕。由于北面是高聳的天山,南面是被譽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西南是綿延不絕的帕米爾高原,東面又是甘青荒漠,整個自然環(huán)境非常惡劣:降水稀少,荒漠千里,浮塵天氣籠罩了南疆的大半時光。因此,生活在南疆的人民,生活環(huán)境是非常艱辛的。詩人在詩中說到:“三月的南疆,黃沙還未落定,羞澀的大地,遲遲都不肯露面。”三年的駐村工作和生活,讓詩人更深地了解了南疆和南疆各族人民的真實生活?!拔覀冏哌M鄉(xiāng)村/彎曲的土路和樹影交織/因為空曠,給足跡留下了空間/路邊的水溝干渴見底/炊煙是村落與田野的分界?!毙陆辖l(xiāng)村的現(xiàn)實生活,進入了詩人的視野,成為詩人的詩歌主題。南疆的自然地貌、民族風(fēng)情和文化元素,不斷地涌入詩人的詩篇?!拔覀冏哌M田野/四月已在村頭落戶/小麥綠出了經(jīng)驗,能和人交談/樹木新芽講述過冬的艱辛/眉飛色舞的小鳥四處報喜?!痹诼L(fēng)沙里,詩人的眼底是走進村頭的四月,是露出田頭小麥的新綠,是四處報喜的小鳥。熱愛,是詩人內(nèi)心深處永遠的底色,歌唱美麗,是詩歌的永恒主題。詩人對于南疆的理性認識,在工作和生活的時光里不斷提升。生活是詩歌的根本主題,也是詩人靈感的觸發(fā)之源?!拔铱吹轿逶潞w/六月蟬鳴,七月啼鳥歸巢/八月的巴扎翻滾熱浪/艾特萊絲羞澀纏綿?!痹趯懙侥辖逶?、六月、七月和八月的這一小節(jié)時,我們看到《詩經(jīng)?豳風(fēng)?七月》一詩的影子:“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載陽,有鳴倉庚?!雹茉娙嗽趯W(xué)習(xí)現(xiàn)代漢語詩歌的寫作中,在不斷吸取著《詩經(jīng)》的營養(yǎng)。狄力木拉提是一個能夠主動吸取各民族文化精神的維吾爾族詩人,兼容并蓄,文化包容使一個詩人的視野,站在了一個更高的基點上。這種整合能力在《于闐后史》一詩里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
于闐后史
和田人的語言像玉石一樣
羊脂、青黃
柔潤而光滑
短小的驢車穿梭行進
鄉(xiāng)下路上
一群螞蟻守著一團新鮮的糞球
它們的方言里也有“艾納!”
墨玉河畔
一個古老鄉(xiāng)村從山谷里流淌
我深信
那里有一條通天的土路
高大的桑樹,寬闊的溪流
或許農(nóng)家門前的烤馕爐余溫未盡
一群失學(xué)的麻雀嘰嘰喳喳
誰家的少女該出嫁了
跨過火盆,紅毯依舊完好
通向洞房的路上劃過一條彩虹
或許,那是一片寧靜的桃園
信守貞操的堡壘
不會因為棉花豐產(chǎn)
玷污靈魂的信價
我們依舊需要行使善良
迎接遠去的燕子在屋檐下筑巢
無論我們是人是鬼
走出去多遠
身后永遠是家園
這首短詩,精致而豐厚,是詩人短詩的精品。結(jié)構(gòu)自然搭建,句式油然而生。內(nèi)容又以“于闐后史”的方式呈現(xiàn),從而讓我們看到一個現(xiàn)在進行時的“和田史”?!把蛑?、玉石、驢車、桑樹、烤馕爐、地毯”等詞成為詩歌的一磚一瓦,將一部南疆和田的生活史,擺在我們的面前,讓我們親切,更讓我們感動。詩歌的第一節(jié)和第三節(jié),感情含蓄而豐富,使詩歌的語言節(jié)制而語境鮮活?!段业哪辖芬辉姷那楦泻退枷?,延續(xù)著詩人的這種情懷,讓我們再看這首詩的前三節(jié):
守望湖沼的漁夫拋出漁叉
收獲了幾條大河
漁網(wǎng)上曬著一團烈日
獨木舟上卻挑著一輪明月
夜夜篝火的日子被熬成了酸奶
比胡楊還要蒼老的老翁
攙扶著門前的朽木
遍布塔克拉瑪干的紅柳
是從尼雅出逃的少女
織錦在茫茫原野上的艾特萊斯
小河村依舊在遷徙
我們只是在追趕歲月
就像滾滾流沙
顧不了身后的桑蠶時代
漁夫在撒網(wǎng),胡楊在流淚,尼雅的少女穿著艾特萊斯綢在追趕著歲月流失的光陰。這也是一首短詩,但內(nèi)涵是豐富多彩的。詩人的“南疆”是一首詩,一幅畫,一首歌,縈繞在詩人的腦際和眼前,他要把“我的南疆”刻入大腦的溝回,要把這種對于新疆大地的情懷,植入自己的血脈。
詩人狄力木拉提的詩歌地理,是從新疆的北疆、東疆,到南疆。北疆的草原、東疆的戈壁、南疆的大漠,三山兩盆的地貌,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塔吉克族、蒙古族等各民族文化的元素,各地自然景觀的風(fēng)土人情,都讓詩人樂此不疲寫入詩中。
(三)《維度篇》遠望大地觀照新疆
詩人在詩集的第三輯《維度篇》里,收錄了他寫新疆地域以外的詩歌。詩人的行走不止在新疆,詩歌的寫作也不止在新疆。詩人走過西藏、青海、廈門、上海等幾乎所有的內(nèi)地城市。詩人不僅在觀光內(nèi)地的風(fēng)景和人文,也在思考和學(xué)習(xí)內(nèi)地的生活和文化。他把這些汲取的精華寫成詩歌,呈現(xiàn)給了我們,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維吾爾族詩人眼里的呼倫貝爾、西藏、青海、上海、北京和廈門。
第三輯里《呼倫貝爾的秋雨》像一首描寫呼倫貝爾的小夜曲,輕輕的微風(fēng),含情脈脈的絮語,夜空里的月光。這是與新疆不同的地域,是漠北草原的城市,季風(fēng)從草原上吹過,戀歌從呼倫貝爾唱起?!拔覊糁械暮魝愗悹?假如我是一只羽翼豐滿的候鳥/遷徙或留戀/羽翼是下一首永恒的悲歌”,熱愛大自然,也會熱愛人類和我們孜孜以求的生活。詩人在呼倫貝爾草原上反觀我們新疆西部的草原。詩歌的語言,極為輕松自然,詩歌意象,單純厚重。再看詩人的《青海湖》:
格薩爾王胸前的藍松石
高原上的一杯波光圣水
天邊的群山手牽手
它們的舞蹈,醉倒了青稞酒
格桑花該出嫁了
望不到邊的神措
藏藍色的波紋起起落落
高高的天葬臺上經(jīng)幡飄動
那是晨風(fēng)在祈禱
蕩漾在比天還要遼闊的湖面
初升的太陽是最好的導(dǎo)游
這是當(dāng)年我們一同前去西藏、青海采風(fēng)時詩人所寫的一首詩。詩人在格薩爾王的故鄉(xiāng),在圣潔的青海湖邊,在格?;ǖ母咴姼璧娜畤娪慷?。當(dāng)我們遇到美的時候,詩歌會自然從詩人的筆下涌流而出,成為感人至深的詩行。青海湖美麗動人,清澈無比,這被詩人用心地記下、寫出,成為一首讓我們誦讀和記住的詩篇。這與詩人在第一輯里所寫的《賽里木之韻》一脈相承。而《大海的回音》則是詩人面對大海,在大海的回音里詩人聽到了俄羅斯、歐洲、美洲那文學(xué)和藝術(shù)的原聲,被這文學(xué)和藝術(shù)的原聲所振奮,油然而生寫下了大海的詩歌。此時,我突然想起了普希金的《致大海》一詩。普希金寫下《致大海》的時候不知是一種什么心情,但我們在詩人狄力木拉提的《大海的回音》里看到的,是他的思緒萬千,感慨萬分:
清晨,天邊
一部蔚藍色鋼琴
層層海浪,跳躍的鍵盤
被一夜海風(fēng)調(diào)準了音
月姑娘露出一絲彎彎的羞澀
坐在緩緩拉開的天幕下
《海鳥戲浪》是她新作的曲譜
滿目紅光的大指揮家
身著紅色燕尾服,準時出現(xiàn)
一曲震撼世界的?;昵囗憽?/span>
我靜靜地聆聽那首天奏的神曲
凝望,凝望海天一線的遼闊
一只海燕,口中銜著高爾基
拿去喂養(yǎng)它在峭壁上的風(fēng)巢
另有一只,名叫柴可夫斯基的信天翁
歌聲悠悠,尋求一份孤獨的尊嚴
一個被遙遠了的遙遠
一份被命運了的命運
從海的那邊,洋的彼岸
一群不相信貝多芬死去的海鷗
吟唱著拉美的百年孤獨
或許,加西亞?馬爾克斯
此時,正苦悶地坐在安第斯山脈
無桅的云帆
高高升起在艾特瑪托夫的木船上
或許,他們總想把他們的落日
重新升起在大海的晨曲中
大海會使一個維吾爾族詩人精神振奮,浮想聯(lián)翩。高爾基的海燕、柴可夫斯基的奏鳴曲、貝多芬的《命運》、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都像海浪涌向詩人。詩人將這些浪花,編織成一束《大海的回音》的鮮花,敬獻給熱愛大海的人們。一個離海最遠的詩人,寫下了一首對大海最愛的情詩,這像一部攝像機的鏡頭,由遠及近地定格了詩人的形象。詩歌是不容許詩人內(nèi)心的虛情假意,詩人對于大海的愛,像一個初戀的少年。
《維度篇》就這樣由遠及近,遠望大地,觀照新疆。詩人把對新疆的愛,延伸到了內(nèi)地。讓一個維吾爾族詩人,把對維吾爾族的愛,深入到對中華民族的愛;把對新疆的愛,擴展到了對祖國大地的愛,從而讓一部詩集,完滿地落幕。
三、當(dāng)下新疆維吾爾族詩人的詩歌突圍
當(dāng)下,新疆維吾爾族詩人依然是風(fēng)起云涌,各顯風(fēng)采。由于我在新疆文聯(lián)的《西部》和《民族文匯》兩本純文學(xué)刊物擔(dān)任過詩歌編輯,在新疆作協(xié)創(chuàng)聯(lián)部負責(zé)過創(chuàng)聯(lián)工作,也編選過幾部新疆當(dāng)代詩人詩歌選本,對于新疆少數(shù)民族詩人還算了解,特別是維吾爾族詩人?;钴S在20世紀50—80年代的維吾爾族詩人的詩歌作品,全部是由新疆的幾位老翻譯家翻譯的,像老詩人尼米希依提、艾勒坎木?艾合坦木、鐵依甫江?艾里耶夫、克里木?霍加等詩人,他們在新中國成立后,以高昂的激情,投入了謳歌新中國的詩歌創(chuàng)作歷程,他們的作品,在國內(nèi)國外都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在詩歌的藝術(shù)表達上,除了沿襲傳統(tǒng)的“格則勒”和“柔巴依”格律詩外,浪漫主義與現(xiàn)實主義的詩歌道路是他們詩歌創(chuàng)作的基本風(fēng)格。在改革開放的大時代里,又一批為吾爾族詩人涌向潮頭,你追我趕。但維吾爾族傳統(tǒng)的藝術(shù)表達方式和詩歌風(fēng)格依然是大多數(shù)詩人的模本,他們自然而然地走入舊有的窠臼,難以自拔。格則勒和柔巴依是在十世紀左右從阿拉伯地區(qū)傳入我國西域地區(qū)的一種格律體詩歌。格則勒律詩要求每兩行為一組,形成雙行形式,以五個雙行或七個雙行為多,頭兩行必須同韻,以后隔行押韻,最后一個雙行必須出現(xiàn)作者的名字;柔巴依律詩也就是四行格律詩,也叫魯拜,即絕句或四行詩,它要求一、二、四押韻,每四行為一個獨立的詩篇⑤,在王虹翻譯的《魯拜集》里我們也能看到詳盡的分析。⑥從沿襲和傳統(tǒng)的繼承方面,新疆維吾爾族詩歌,受尤素甫?哈斯?哈吉甫的《福樂智慧》與阿合買提?玉格乃克的《真理的入門》的深刻影響,這就像我們的漢語詩歌深受唐詩和宋詞的影響一樣。漢語詩歌從唐詩宋詞走過元曲,走過明清到了現(xiàn)代,最后被白話詩即現(xiàn)代漢語詩歌所突破。中國新詩一百年,在曲折的行進,特別是現(xiàn)代主義詩歌的異軍突起,改變了過去陳舊的現(xiàn)實主義與浪漫主義,而后現(xiàn)代主義詩歌的反叛與革命,又讓中國新詩,走在了文學(xué)藝術(shù)的前面,中國詩歌走向了與世界詩歌同步的快車道,無論是在藝術(shù)思想上,還是在表達方式上,都有巨大的飛越。維吾爾族詩歌的發(fā)展前行,今天也遇到了這樣的問題。文學(xué)是生活和社會的,它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發(fā)展。因此,今天有許多的維吾爾族詩人在探索這個問題,有用母語寫作的實踐者,也有用漢語寫作的實踐者。在2000年12月,由民族出版社出版的《飛石——當(dāng)代維吾爾族青年詩選》,是對新疆維吾爾族詩歌的發(fā)展與成就所進行的一次展示,對于過去那種“空洞的說教、抽象的概念、勸喻性格言”的詩體進行了突破,但對于老一輩詩人作品中的那種長篇抒情和格言體的說教,依然沒有太大的改觀。用漢語寫作的維吾爾族詩人,其代表性詩人狄力木拉提?泰來提、艾尼瓦爾?艾合買提、艾貝保?熱合曼等對此做了很大的努力,成效也顯著,在此,我就詩人狄力木拉提在維吾爾族詩人的詩歌突圍與突破,做主題性的簡潔闡述。
在中國詩歌史中,維吾爾族詩人用漢語寫作的出色詩作有很多,譬如坎爾曼的《憶學(xué)字》《教子》;蕭觀音的《伏虎林應(yīng)制》《絕命詞》;貫云石的《采石歌》《思親》;薩都拉的《山中懷友》《寒夜聞角》等,他們的詩歌水準,不差于當(dāng)時代的漢族詩人。而在近現(xiàn)代用漢語寫作的維吾爾族詩人不算太多,在當(dāng)下,維吾爾族詩人狄力木拉提以漢語寫作,在維吾爾族詩歌的突圍中所做的努力和突破是一個樣本。后面,我將從三個方面進行說明。
(一)突破格則勒、柔巴依的格律詩
在狄力木拉提的《一路向南》中,沒有格則勒與柔巴依的詩歌文本。狄力木拉提翻譯過《福樂智慧》,他諳熟《福樂智慧》里大量的格則勒與柔巴依作品,也翻譯過許多新疆維吾爾族詩人的格則勒和柔巴依,但他沒有沿襲這種維吾爾族常用的格律詩體。在維吾爾族詩人中,用格律體寫石榴的詩歌很多,無論情詩還是詠物詩,在《福樂智慧》和《十二木卡姆》的唱詞里比比皆是。而詩人狄力木拉提的《南疆石榴》卻在前人的基礎(chǔ)上進行了創(chuàng)新:
從季節(jié)的花蕾里
走向漸漸冷卻的秋風(fēng)
貪婪的嬰兒
吮夠恒星的乳液
多子多孫的家庭
過著冬眠的日子
熱帶叢林里的織巢鳥
倒掛在秋天的枝干上
喂養(yǎng)蜂蝶
沒有語言,祈禱的眼神
擠坐在紅頂寺里
一群透紅的卵蛹
裹著厚厚的外衣
秋日里取暖
夢破碎了,她們?nèi)雎湟坏?/span>
最怕笨手笨腳的人
春情萌動的少女
一個個殷紅的小嘴
吻一下,她們就淚流滿面
這樣的季節(jié)里
總該有人分娩
這種輕松自由的現(xiàn)代詩歌,文字清新自然,充滿現(xiàn)代生活的藝術(shù)氣息。這是詩歌的一種突圍和進步。學(xué)習(xí)傳統(tǒng)是為了更好的現(xiàn)在,我們從傳統(tǒng)的格律詩中學(xué)得詩歌的意境和手法,在時代的藝術(shù)思想中反映生活的審美意象。
(二)放棄格言體和勸諭詩
在傳統(tǒng)的維吾爾族詩歌中,格言詩和勸諭詩很多,分量很大。直白和過于理性的說教,讓詩歌的感性審美損傷很大,因為它消解了詩歌的美學(xué)意義。在《福樂智慧》和《真理的入門》里,大量的說理,使詩歌成為了哲學(xué)的附庸。就是現(xiàn)在依然有大量的維吾爾族詩人在承襲這種以詩代理的寫作方式,從而讓詩歌失去了詩歌生動形象的藝術(shù)美。詩集中的《行走》一詩,本來也是一首哲理詩,它要說明的是:一個人的成長過程是靠彼此的相互扶持。但在詩中,我們沒有看到他的直白說理、格言式概括和哲人的勸諭,他避免了這些:
從爬行到站立
我們改變了態(tài)度
直到學(xué)會行走
懂得旅行的意義
從黑暗走向黑暗
光明只是生命的過渡
終極行走
無論我們選擇怎樣的方式
還原方向
生與死
永遠都是獨來獨往
只在來去之間
我們選擇同行
——《行走》
(三)擺脫冗長的抒情與敘事
他的詩歌也擺脫了擺脫冗長的抒情與敘事,用意象、通感、擬人等多種表達方式,使詩歌生動、形象、讓讀者產(chǎn)生共振和共鳴。如《山北的泉》是一首描寫景物的詩,按照傳統(tǒng)的寫法,可能就是大量的抒情和敘事,但在詩人的筆下,物我互換,人草互轉(zhuǎn),在意象的升華中,北山的泉,清馨誘人,自然親近:
被云霧催眠的小路
風(fēng)干的雨洗綠荒山
松柏踩在巖石上
無繩的攀巖
成年山羊把云挑在犄角上
傾聽風(fēng)吹的牧笛
碎石和小草
荒誕無稽的風(fēng)雪
譜成小曲
涌出山谷
山下的溪流旁
一只小山雀
守在巖縫的清泉邊
濕潤歌喉
滿身苔蘚
出門的農(nóng)家孩子
背一捆柴草
一座雪山
一頂氈房
一片柔情的白云
母親擠奶的牛羊
把風(fēng)唱成山歌
年幼的草妹
嬉笑離別
山谷里響起悠遠的情歌
清澈的季節(jié)
白云是山泉放飛的信鴿
一棵迎風(fēng)草
頭頂插一朵失眠的蘭花
潮濕的淚
清晨總掛在草妹的睫毛
總之,《一路向西》作為詩人狄力木拉提在維吾爾族詩歌中所做的突圍和探索實踐,是一次有意義的詩歌遠行。這就像他在詩集《一路向南?自序》中所說的:“這些年來,我一直想傾力打造一本如意之作,但始終有一種并不盡興的感覺,這也難怪,就算有神來之筆一說,但凡人畢竟是凡人,我也一樣?!痹姼柚肥菦]有天涯海角的,我們每一次的詩歌遠行,都是一次盡心盡力的夢想之旅。詩歌藝術(shù)就是在這種詩歌的行走中創(chuàng)造文本,打破文本,提升詩歌的美學(xué)意義。詩人狄力木拉提做了,雖然不算一種成功的努力模式,但它卻是一種努力的方式。
注釋:
①優(yōu)素甫?哈斯?哈吉甫:《福樂智慧》,狄力木拉提?泰來提譯,民族音像出版社2014年版。
②狄力木拉提?泰來提:《一路向南》,作家出版社2017年版,第1頁。
③狄力木拉提?泰來提:《自序》,《一路向南》,作家出版社2017年版,第1頁。
④陳子展:《詩經(jīng)直解》,浙江文藝出版社1983年版,第94頁。
⑤新疆人民出版社編寫組編《維吾爾族古典文學(xué)作品選編》,新疆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05頁。
⑥[波斯]莪默?伽亞謨:《魯拜集——世界上最美的詩歌》,王虹譯,花城出版社2012年版,第151頁。
[作者單位:新疆文聯(lián)]
[網(wǎng)絡(luò)編輯:陳澤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