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堡新顏
“為歲月而記,為父老而寫,為盛世而歌”。
——題記
我與塞外古蔚州小飲馬泉這片土地似乎注定有著難解的緣分。
在那里駐村工作兩年多,每一天都充實而忙碌。白天奔走在街頭巷尾、田間地頭,夜晚回到工作隊的住處,雖然身體疲憊,但面對靜謐的山村,思考卻更加深刻。觸摸這穿越數(shù)百年的古堡古村,遙想其所經歷的漫長歲月和不盡風霜,總禁不住心潮澎湃。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加強城鄉(xiāng)建設中歷史文化保護傳承”。腦海中頓時浮現(xiàn)出那些熟悉的古城堡,我便想把自己在蔚縣的所思、所感、所悟、所惑,一一記錄下來……
蔚縣古堡記憶
2020年春,我接替單位同事,來到張家口蔚縣的小飲馬泉村駐村,繼續(xù)河北省文物局的對口幫扶工作。
蔚縣在河北省乃至全國文物界有著特殊的地位,中國文物學會會長、著名古建專家羅哲文曾說過:在世界的東方,存在著一個人類的奇跡,這是中國的萬里長城;長城腳下,還存在著另一個奇跡,那就是河北蔚縣的古城堡。因為關隘險要,蔚縣在歷史上軍事地位突出,素有“八百莊堡”之稱,“十里一堡,五里一莊;有村便有堡,見堡便是村”,無論建筑形制還是民風民俗,都極具地域特色。
在來蔚縣駐村以前,因為從事文物保護工作的關系,我不知多少次來到蔚縣。調研考察文物保護情況,組織文物保護宣傳活動,檢查古建維修工程……這些工作經歷,讓我原本就對這里的山山水水、古村古堡十分熟悉,這次有幸轉換角色,滿懷責任感地走進鄉(xiāng)村振興一線,并擔任駐村工作隊隊長和第一書記,在這個歷史底蘊厚重深沉的地方,傾注心血貼近鄉(xiāng)村,自然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會和感悟。
蔚縣古稱蔚州,地處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三大板塊對接帶,曾為“燕云十六州”之一,燕山、太行山、恒山三山在此交會。連亙的群山之上,古老的長城斗折蛇行,注視著這片土地的滄桑浮沉。
長城腳下,星羅棋布的古堡,是蔚縣一道特殊風景線。和歷經風雨而巍然屹立的長城一樣,它們見證了歷史長河中農耕文明與游牧文明的沖突與融合,靜靜守護著這方水土。作為與明長城同時代的產物,古堡在蔚縣大規(guī)模出現(xiàn),有著深刻的歷史背景。
明朝建立后,為鞏固北部邊防,明太祖朱元璋下令修筑長城、廣建城郭。明洪武十年(1377年),又在內長城、外長城之間地帶重新修建了蔚州城,成為“京師之肘腋,宣大之喉襟”,“雄壯甲于諸邊”,號曰“鐵城”。明朝中期之后,為防范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侵擾,蔚州鄉(xiāng)民紛紛筑堡自衛(wèi),逐漸形成了“十里一堡、五里一莊”的獨特景象。這些古堡集軍事防御與日常生活于一身,匯聚了古街巷、古寺廟、古戲樓、古民居四大奇觀,被譽為“中國北方最美的古建筑群”。
時至今日,蔚縣仍保留有300多座相對完好的古堡。放眼全縣,從南山腳下到北部丘陵,再到壺流河兩岸,隨處可見古老雄渾的城堡。堡中堡、穿心堡、獨門堡、堡連堡……一座座風格迥異、大小不一的古堡,凝聚著生存智慧,也濃縮著生活味道。它們從歷史深處走來,歷經時光淘洗而頑強地留存至今,延續(xù)著醇厚綿長的蔚州記憶。
2017年,河北省文物局聯(lián)合張家口市政府、蔚縣縣政府共同發(fā)起“蔚縣古堡拯救行動”,發(fā)布了《蔚縣古堡拯救行動倡議書》,明確了古堡拯救行動的目標和任務,并制定了古堡近期、中期、遠期保護維修計劃。加大文物保護力度,吹響了拯救古堡的號角。
身邊的文物“活”了
百姓的生活才更美
河北省文物局的對口幫扶村是小飲馬泉村。該村隸屬于蔚縣南留莊鎮(zhèn),它所在的位置東臨京津,西倚山西大同,南接保定,屬丘陵區(qū)。誰能想到,這個黃土裸露、曾經長期因貧困而顯得破敗凋敝的村子,在文物部門眼里遍地都是亟待搶救挖掘的歷史珍寶。
經過詳細的文物資源調查發(fā)現(xiàn),在小飲馬泉村,保存著完整的明中葉古村堡格局。古堡坐北朝南,正南為三伏三券式磚拱堡門,堡門東為磚式影壁、龍庭、古碾坊等,堡南有古戲樓、關帝廟等公共建筑,堡內主街北端筑高臺、建真武廟,起著統(tǒng)領全局保障一方的作用。堡內現(xiàn)存明清古民居四合院三十余套,尤其罕見的是一套保存完整格局的明式古宅院。錯落分布的四合院多格局完整,磚木雕飾華麗,體現(xiàn)著當時高超的藝術水平和雄厚的經濟實力……
冬日午后,暖陽高照時,小飲馬泉古堡里幾位老者便在堡門旁安然閑坐,一派寧靜祥和。他們附近,一座懸有“龍庭”匾額的建筑古樸典雅,與不遠處的古戲樓遙相呼應。陽光灑下來,金漆彩繪、熠熠生輝,任誰也想不到,就在幾年前,這里還是一片黃土裸露、屋舍坍塌的凋敝景象。
依托古堡文物資源,將“文物扶貧”“文物賦彩全面小康”與美麗鄉(xiāng)村建設、鄉(xiāng)村旅游發(fā)展相結合。從2016年至今,河北省文物局先后協(xié)調項目資金500萬元對小飲馬泉古堡進行修繕,并對周邊環(huán)境展開治理。同時,駐村工作隊還協(xié)助村里陸續(xù)建起了文化廣場、休閑公園、文化活動室等文化場所和設施。
從文物工作者的角度來看,對于古堡,文物保護意義非凡;但小飲馬泉村的文物保護,唯有和鄉(xiāng)村振興、農民致富深度結合起來,才能扎下根、走到人心深處。而修繕保護的關鍵一環(huán),是讓這些文化遺產能夠活態(tài)地融入生活,讓文物保護與經濟社會融合發(fā)展,為鄉(xiāng)村振興、全面小康建設作出貢獻。
2020年我駐村的第一年,小飲馬泉村共有村民311戶,共計1000余人。當年,河北省文物局駐村工作隊積極與當?shù)匚奈锊块T謀劃協(xié)調,利用文物扶貧項目資金150萬元對該村古堡建筑群的堡墻、沿街建筑及關帝廟進行了保護修繕。其實,從2018年開始,河北省文物局駐村工作隊就發(fā)動社會力量,先后籌集資金超過30萬元,為小飲馬泉村建起了惠民文化廣場,將一片“冬天揚土夏天洼”的荒地變成村民休閑娛樂的好地方,并對村莊巷道和村容村貌進行了整治提升。
村子美了,鄉(xiāng)親們對文物人更有感情。我們說的話他們愛聽,宣傳的文物保護政策他們便有了切身的體會,更理解、信任工作組,對身邊的古老文物和發(fā)生在古村堡里的歷史開始更加重視、更加珍惜——這樣,文物才能“活”起來,古堡里“原住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有奔頭兒。
從小飲馬泉村出發(fā),順著西南方向,大約8公里就能到達蔚縣著名的古堡集群——暖泉鎮(zhèn)。
暖泉鎮(zhèn)具有濃郁的北方邊塞農耕商貿傳統(tǒng)文化特色,古鎮(zhèn)內的三堡——西古堡、中小堡和北官堡,分別代表著農業(yè)村落和農商結合村落。鎮(zhèn)內保留著村落古堡和完整的商業(yè)街,是北方地區(qū)農耕商貿古鎮(zhèn)的典型實例,并擁有眾多國家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而北面與小飲馬泉一路之隔的白家六堡沿河也有很多中國傳統(tǒng)村落,堡堡相映襯,又各有特色,堪稱北方古堡研究標本。如果我們能夠修復更多的古堡和文物,將小飲馬泉村與暖泉古堡資源連點成片,一體化保護發(fā)展,即可嘗試引進生態(tài)民宿、精品客棧、遺產酒店等形式,打造適應新時尚、滿足新需求的文化遺產利用新模式,從而推動發(fā)展古堡特色民俗文化旅游。每每展望未來美好愿景,我和駐村工作隊的同事們都忍不住心潮澎湃,干勁十足。
“文物賦彩”迎來
鄉(xiāng)村振興的新場景
小飲馬泉村有一處明代民居——冀氏民宅。這處珍貴的古建筑,從滿眼破敗到規(guī)制嚴整、敞亮開闊,一共只用了4個月時間。
駐村工作隊在走訪時發(fā)現(xiàn),這處古民居為南北兩進四合院格局,是蔚縣保存較好、數(shù)量不多的明代民居之一,可修整條件也非常好。于是,駐村工作隊組織專業(yè)人員進行科學規(guī)劃,制定了完善的修繕方案,對其實施了保護性的修繕。不僅如此,施工所用人員都是小飲馬泉村人,有大工也有小工。村民們不用出村,一天能拿到一二百元的工資貼補家用;而工匠們帶著對家鄉(xiāng)歷史文化的深厚感情參與修繕,近距離感受文物保護的嚴肅性與科學性,也增強了大家的文物觀念和保護意識。
蔚縣古堡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作為古代農耕社會的縮影,凝聚著先人的生活向往、智慧創(chuàng)造、審美追求。堡墻寨門、院落街巷、廟宇戲樓,一磚一石、一梁一柱,都真真切切,其蘊含的精神價值,跨越時空,富有永恒魅力。而修復、保護、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使命光榮、意義重大。因此,助力鄉(xiāng)村振興,挖掘鄉(xiāng)村古堡文化,推動鄉(xiāng)村振興和文化旅游同步協(xié)調發(fā)展,讓古堡活起來、火起來、富起來,是時代賦予文物工作者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
從“文物扶貧”到“文物賦彩全面小康”,是近幾年河北省文物局著力研究和推進的重點模式,小飲馬泉村恰恰就是一個重要的樣本實例。
文物工作者的工作場景,常常就是扎根大地之上做論文搞研究。許多時候,農民是我們的依靠,鄉(xiāng)村是我們的環(huán)境。只有一步一個腳印,力爭每一步工作都結實地踏在群眾最需要的地方,文物保護和文物事業(yè)發(fā)展才能得到他們最堅決、最徹底的支持。而對于我們這些駐村工作隊員來說,最快樂的事,莫過于跟喜歡在古堡戲樓前扎堆的村里老人們暖暖地嘮會兒嗑,聽他們用方言描述豐富的歷史細節(jié),以及當下百姓生活的變化與進步。
從2016年至今,我們親眼看到的變化處處都是:小飲馬泉村新的衛(wèi)生室投入使用了,村里的路面硬化了,水電配套設施完善了;環(huán)境治理贏得村民贊揚,村里的公共文化設施和文化活動也日益豐富起來;村里不僅有了文化廣場,還有了公園,常年只能圍坐在破敗戲臺周圍閑坐的人們,不僅散步遛彎有了好去處,逢年過節(jié)還能在修復一新的戲樓上看大戲……村容村貌的改變,為建設美麗鄉(xiāng)村、發(fā)展古村落旅游打好了堅實基礎。
走下去,
帶著深情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其實從小小的小飲馬泉村的變化,可以透視整個中國的城鄉(xiāng)巨變。
由脫貧攻堅到鄉(xiāng)村振興,在燕趙廣袤鄉(xiāng)野上,一場歷史性的接續(xù)奮斗,正在全面推進。中國式現(xiàn)代化不僅僅是物質的富足,也包含精神的富有,只有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才能為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根鑄魂。
我來自農村,是農民的兒子。在老百姓親切的家長里短中體驗久違的濃濃鄉(xiāng)情,也讓我的身心像被火熱力量鼓舞著一般,在日新月異的變化中感受到自身的價值,誠如那句話“熱愛大地,就像初生嬰兒眷戀母親溫暖的懷抱一樣?!?/p>
有一次,我的一位同學來看我,給我留下一段話:“成為一個小飲馬泉人,挽起一側褲腳,走在田間小路上,向遇到的鄉(xiāng)鄰問好,同他們說起年景、政策;成為一個小飲馬泉人,把堡墻修好,把高高的真武廟也修好——那遙遠的、艱苦險難的記憶,不能在風塵里失落;成為一個小飲馬泉人,想她的明天——把戲臺整飭一新,讓鄉(xiāng)親們登場,濃墨重彩,唱一出出好戲……”
同學給我的寄語,讓我仿佛看到自己和同事們這幾年的努力,也看到小飲馬泉村更美好的未來。那天深夜,我在日記本上寫下一首小詩:
“今夜的星空下/一個異鄉(xiāng)人,和飲馬泉/一起做相同的夢/我們都在想,那冬天覆蓋下/滿是綠色的來年/古堡修繕得漂漂亮亮/黃澄澄的玉米鋪滿了前院/又是一個豐收年呵/雨過天晴,陽光灑到堡子里/追到人身上”
河北省文物局駐小飲馬泉村工作隊,五年換了三任“第一書記”,隊員們也輪換有序。但無論誰去駐村,大家目標一致,就是發(fā)揮特長、久久為功,毫不懈怠地推進文保事業(yè)和鄉(xiāng)村振興“雙發(fā)展”。2021年,工作隊獲得了“河北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稱號,但更讓隊員們高興的是:張家口蔚縣小飲馬泉村的古堡保護工作,成為建設美麗鄉(xiāng)村、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的重要依托,文化遺產保護成果真正惠及與我們建立了深厚感情的廣大群眾。
今年5月,我結束了在蔚縣小飲馬泉村兩年四個月零十天的駐村工作。我的同事們接過了我手中的火炬,把河北文物人對這片土地的深情和敬意延續(xù)下去,繼續(xù)為鄉(xiāng)村振興奉獻我們的專業(yè)技能與無限熱忱。
記得,我離開的前一天下午,戀戀不舍地走在村堡里的街道上,視線一遍遍掃過那些再熟悉不過的莊戶院落和老鄉(xiāng)面龐。鄉(xiāng)親們跟我打招呼,說知道我要回啦,我緊緊握住他們伸過來的大手,不敢說出自己真實的怯意?;赝畷r,楊大爺還坐在堡門邊上,笑容自信而隨和,那份陽光下的坦然讓我欣慰。
離別的時刻越來越近,我卻差點忘了跟我最親的劉軍大爺?shù)绖e,他提醒我說,你今年早些時候種下的菜,已有幾分模樣。接著給我打了一盆熱水,不由分說,把我的腳丫子摁到水里……他說,按當?shù)仫L俗,出門離家前洗個腳,路會走得更遠,日子會過得更好。他說得如此平和隨意,我的淚就滴答滴答,落在那盆冒著熱氣的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