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劉文典的借書單
來源:人民政協(xié)報 | 崔鶴同  2022年11月15日08:13

金克木年輕時曾在北京大學圖書館打零工。一次,圖書館進來一位穿舊長袍的先生,他夾著布包,手拿一張紙向借書臺上一放,一言不發(fā)。金克木接過一看,是些古書名,后面寫著為校注某書需要,請某館長準予借出。

金克木請他稍候,自己快步跑向四樓借書庫。庫內(nèi)老先生看了書單就皺眉,說這人不在北大教書,借的全是善本珍本,有的還指定抽借一冊,而且借去一定不還。這怎么辦?老先生想了一會兒,終于想出一個辦法,并讓金克木照此行事。

金克木下樓對借書者恭恭敬敬地說,這些書我們無權(quán)借出。現(xiàn)在某館長已換了某主任,請你到辦公室去找主任批下來才好出借。來人一聽館長換了新人,略微愣了一下,面無表情,仍舊一言不發(fā),拿起書單,轉(zhuǎn)身揚長而去。

金克木連忙抓張廢紙,把借書單上的書名默寫出來。懷著好奇和求知的欲望,以后有了空余的時間,便照單去找來查看。金克木很想知道,這些書中有什么奧妙值得那位老先生遠道來借,這些并不相干的書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對他正在校注的那部古書有什么用處。經(jīng)過親見原書,又得到書庫中人指點,金克木增加了對古書和版本的常識。

金克木后來成了北大教授,著名學者,著作等身。他曾對朋友說:“我真感謝這位我久仰大名的教授。他不遠幾十里從城外來給我用一張書單上了一堂無言之課?!?/p>

那位借書人就是劉文典,他的一張借書單,讓一個好學青年大開眼界,求知的道路更加寬廣敞亮,獲益終生。由此也證明了劉文典學問的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