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2022年第4期|胡竹峰:猛虎記
《虎外婆》雜詩舊稿:黃毛稚子不知丑,竹劍斜腰學(xué)頂牛。老虎上門裝外婆,戴來瓜帽倒跟頭。
小時候常有俠客夢,做過幾把竹劍,斜挎在腰間,以為平添了俠氣與威風(fēng)。而每每眾頑童打鬧,誰也不敢拔劍而上,多是額頭碰在一起角力如頂牛,互相推搡,事后額頭腫痛半日。冬天好一些,戴著瓜帽,帽檐壓低可以護著額頭,還可以護著耳朵。孩子家好動,晴天看見草地總?cè)滩蛔∩锨暗垢^,身體翻滾,染一身草屑。最快樂的事,是夜里躺在粗布蚊帳里,聽大人講故事。
故事里,老虎幻化為外婆,敲門欲進,里面人問:“怎么聲音變了?”
“偶感風(fēng)寒?!?/p>
哄進門來,小兒又問:“面上怎么少顆痣?”老虎外婆悄悄取灶下鍋灰抹在臉上,點黑成痣。夜里就寢,小女兒被老虎吃了。大女偽言如廁,爬上樹躲起來,老虎方才悻悻走去。故事里最可怖的是老虎食人胳膊,咯吱有聲。后世覺得血腥,換人為小兔。
兔子無辜落入虎口。
民間傳說老虎常常變?yōu)槿松?,文人筆記里,卻總有人變?yōu)槔匣⒌墓适隆?/p>
魯國一人病了七日,化而為虎,搏殺其兄。漢朝滕州有夷人化虎。漢朝宣城郡守封邵,一日忽然化為老虎,食郡民。眾人齊呼“封使君”,方才離去,時人說:“無作封使君,生不治民死食民。”晉太元年,江夏郡安陸縣一個叫薛道詢的人忽得瘋疾,失其蹤跡,一年后歸家入仕為官,說得病發(fā)狂時曾變成老虎,以人為食,如此一年。同坐中有受害者,號哭捉與官府,薛道詢餓死監(jiān)中。唐朝武則天當(dāng)政時,郴州左史病而化虎,人上前擒住他,虎毛已經(jīng)長出來了。這些事跡白紙黑字寫在《淮南子》 《后漢書》 《述異記》《齊諧記》《唐書》上。
《述異記》還說,人無德而長壽,最容易變成老虎。虎不食人,人化虎則食人,因為恥其類而惡之。人變作虎,虎幻為人,其中弦外之音,頗耐人尋味。
那是童年夏天的夜晚,搬一把椅子,或者扛起竹床,幾個人坐在門前池塘邊上,蒲扇搖動,吹來陣陣涼風(fēng),也吹來幾頭猛虎。除了那幻變?yōu)槿说睦匣?,還有一只餓得狠了的老虎,竄入人群叼走小孩,逃往樹林深處。故鄉(xiāng)是山區(qū),小小縣域幾十個地名里有虎字,打虎沖、捉虎山、老虎嶺、虎形、虎場、老虎凸、老虎峽……一來舊年山里林竹茂密,多有猛虎出沒,二則過去地理先生常常以龍虎蛇定地名方位。
故事里老虎遇見獵物,撲上去,用爪抓住它,便撕咬開了,或嚼或吞,須臾而凈。還說虎嘯之聲,響徹山野。有人走夜路,前方黑漆漆的地方,有兩束綠油油的燈光,走得近些,越發(fā)像綠色磷火般的亮光,好像一對小綠燈籠,是老虎雙目之光。只見那老虎忽然咆哮開來,震耳欲聾,人嚇得魂飛魄散,藏身菜地天明方才回家,一夜飽受風(fēng)寒,委頓三日,方能下床。
故事里還說老虎是貓的徒弟,學(xué)會了撲咬、捕捉、撕扯。老虎藝成自持,想吃了貓,貓卻一跳步,上了樹梢。原來貓留了一手,沒有教授老虎攀爬之技。老虎只能眼睜睜地在樹下干望著。我總以為,故事演繹的或許也是人間事。常聽說拳師授徒要留一手,怕人家學(xué)全了轉(zhuǎn)身打敗自己稱雄。也真有其事,逢蒙殺羿就是一個前例,這種古氣大概沒有消盡,不甘人后的心理作祟。
祖父說,舊時大山深處有戶人家,住在角落里,獨門獨戶,那人家生來行善,人不在家時,一只猛虎為其看家護院。虎不驚人,人不擾虎。那戶人家將一些吃剩的飯菜給老虎吃,老虎則銜來一只豺狼、野豬之類回禮。
童年夜話,是老虎、鬼、神仙、狐貍交叉的奇聞逸事。那時候最想有只猛虎,一身斑斕花紋,騎著它在深邃的夜空中行走。因為聽說老虎掌心有肉墊,極柔軟,走起路來,腳爪收縮,不露半點聲響。
記得祖父問我,老虎脖子上的鈴鐺,誰能解開?眾孩童紛紛以對,有人說膽大者,有人說力大者,還有人說趁老虎入睡,我知道解鈴還須系鈴人的俗話,告訴祖父討喜。
很奇怪,雖然老虎叼走過小孩,我卻對它生不出恨意,也不覺得害怕。鬼也不怕,最怕的是不死人,老家說叫“野生地”的,人死了尸身不化,穿一身壽衣,人不人鬼不鬼滿村跑。夜里,野生地白哈哈的臉越發(fā)可怖。倘或是冬天,山里有冷風(fēng)呼嘯著吹過,窗紙嗚咽如鬼哭狼嚎,心里越發(fā)有懼意,忍不住用被子蒙住頭。
如今“野生地”也不怕了,到底見過太多野獸。
《易經(jīng)》說云從龍,風(fēng)從虎??追f達(dá)釋義龍吟云出,虎嘯風(fēng)生。后世才說虎虎生風(fēng)、虎步生風(fēng)。宋詞里說,虎嘯風(fēng)生,龍躍云飛,時不再來。試憑高望遠(yuǎn),長淮清淺,傷今懷古,故國氛?!俟渡街幸孤劵[》詩大概寫實,卻也有憑空處:
日落山色黃,樵夫不敢下。
風(fēng)號萬壑哀,鳥雀亦驚怕。
古人演義老虎出山,總有風(fēng)來?!端疂G傳》景陽岡上那只吊睛白額大蟲,跳出時也發(fā)起一陣狂風(fēng)。黑旋風(fēng)李逵在沂嶺,樹邊卷起一陣狂風(fēng),吹得敗葉樹木如雨一般打?qū)⑾聛怼oL(fēng)起處,星月光輝之下,忽地出一只吊睛白額虎來大吼了一聲,勢猛一撲。清人作試帖詩,人云亦云:
虎嘯山林震,雄風(fēng)卷地從。
作威聲颯颯,挾勢走洶洶。
夜黑雷鳴吼,塵黃月色封。
平崗痕偃草,急陣響搖松。
今人小說,言及老虎,也還說忽然一陣狂風(fēng)吹來,樹枝呼呼作響,門窗俱動,隨即聽到虎嘯連聲,甚是猛惡,接著門外牛馬驚嘶起來?;⑸L(fēng)是案頭的遐想,晚明謝肇淛說,山間一聲虎嘯,能震動山下酒家里客人碗中酒水。他在黃山雪峰常聞虎聲,虎據(jù)地一吼,屋瓦皆震,幾個人正飲滿,唬然之聲,如在左右,酒無不傾幾上。感慨虎威不可辱。
中藥把老虎與風(fēng)聯(lián)系在一起。醫(yī)書上說虎骨味辛,能散風(fēng)邪。風(fēng)從虎,故治風(fēng)痹,凡人身上部風(fēng)氣惡瘡等疾,用虎頭骨即可,以風(fēng)行于頭也;虎力健,故主壯筋骨,亦以力行于足也。
舊年村野,常有人走家串門賣虎骨酒,鄉(xiāng)農(nóng)苦力營生,少不得腰酸背痛,買來喝過,據(jù)稱頗有效果,有人卻說虎骨酒是牛骨酒。還有人賣虎骨膏,說是虎骨、豹骨、麝香、薄荷、冰片、樟腦、生川烏、生草烏、麻黃、白芷、蒼術(shù)、當(dāng)歸等物粉碎成粉,分次加水煎煮成稠膏,可治風(fēng)濕、跌打、扭挫。
梁山泊天罡地煞一百單八將,不少人冠有虎名:打虎將李忠、笑面虎朱富、青眼虎李云、插翅虎雷橫、錦毛虎燕順、矮腳虎王英、跳澗虎陳達(dá)、花項虎龔?fù)?、中箭虎丁得孫、金眼彪施恩、病大蟲薛永、母大蟲顧大嫂。老虎別稱大蟲、彪,還有人稱老虎大貓、山大王、寅將軍、斑子、斑奴、老蟲、山君、于菟、李父、李耳、伯都、伏猛、白額侯等。
古諺說一虎生三仔,必有一彪。傳說其性情兇暴,雌虎過河,先將它帶至對岸,第二次再馱一虎仔,帶彪返回,將另一虎仔送至彼岸,最后才帶彪過河,免得其他兩只老虎被它吃了。元好問《癸辛雜識》里記錄的故事。
古人又說虎彪似虎非虎,《唐國史補》云,龍華軍使裴旻精于騎射,駐守北平,其地多虎,有天他射殺老虎三十多只,在山下歇息,四顧自若,滿臉自得。某老父說:“此皆彪也,似虎而非。將軍若遇真虎,無能為也?!迸釙F不以為然,問真虎安在?老父說往北三十里即有。裴旻躍馬而往,不多時果有老虎從茂密的草叢中騰空躍出,狀小而勢猛。老虎據(jù)地一吼,山石震裂,裴旻座駕受驚連連后退,手中弓箭掉落地上,連人帶馬差點葬身虎口,自此慚愧,不復(fù)射虎。
虎歷來為百獸之王,演義英雄豪杰事跡,總借它揚威。薛仁貴將虎一把領(lǐng)毛扯住,用力捺住,提起拳頭,將老虎左右眼珠打出?!墩f唐》上雄闊海行到半山,林中跳出兩只猛虎,撲將過來。闊海上前雙手擒住兩虎,舉手一丟,一虎撞山而死,再一連幾拳打死另一只虎。所以雙拳打死老虎,是武松一生最豪壯的事跡。發(fā)配孟州,見施恩,忍不住自夸:“俺去年害了三個月瘧疾,景陽岡上,酒醉里打翻了一只大蟲,也只三拳兩腳,便自打死了?!弊泶蚴Y門神的,武松又說:“休言你這廝鳥蠢漢,景陽岡上那只大蟲,也只三拳兩腳,俺兀自打死了。量你這個直得甚的?!焙髞硌獮R鴛鴦樓,臨走還忍不住在墻上留名:“殺人者,打虎武松也。”
小說不論,史志白紙黑字也有打虎事。北周太祖宇文泰圍獵,遇到一只猛獸射箭不中,眼見它撲將眼前。隋文帝之父楊忠挺身與其纏斗,左挾其腰,右拔其舌,瞬間斃之。有人說那猛獸即老虎,明朝有人考證,唐太宗以太祖名虎,改稱曰猛獸?!哆|史》記載陳昭袞殺虎救駕,開泰五年秋天,圣宗皇帝外出圍獵,正想射老虎,馬跑得太快,弓箭未發(fā),老虎怒起反抗,沖撞皇帝車駕,隨從嚇得連忙躲避。陳昭袞棄馬翻身上了虎背,老虎受驚奔逃,皇帝命衛(wèi)兵追射,陳昭袞大呼不讓,緊緊拽著兩只虎耳,一路到山里,借機拔出佩刀殺死了它。雖是史家筆記,我卻覺得近乎小說家言。實在老虎爪伸縮自如,利如鋼刀,牛皮也禁不住它一抓?;X長達(dá)兩寸,亦如匕首,人力怕是多有不及。
古代有搏虎術(shù),有不少人更以獵虎為樂。《史記》說夏桀力能伸鉤索鐵,手能搏熊虎,紂王力大過人,手格猛虎。春秋時,鄭莊公之弟野外搏虎,先將草木點燃以斷其退路,然后赤膊上陣與之搏斗。晉國大將中行繆伯,手搏虎;晉國一位馮姓婦人也善搏虎,一度不操此業(yè),一日見眾人在野外斗虎,她還是忍不住捋袖下車,為士者笑之??鬃诱f:“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在?!?/p>
明人筆記《巳瘧編》說,陜西魯子京勇力過人,砍柴打獵為生,有搏虎法,取草藥搗汁淬其刀鋒上,見虎則先伏臥地上,等老虎走近身前,以藥刀刺其喉,虎應(yīng)手而斃。又說老虎有五喉九結(jié):食喉、水喉、風(fēng)喉、骨喉、橫喉。
五喉九結(jié)之類,聽來不知所云。古人還說人有三喉,水喉、食喉、氣喉。秦腔有唱法,扯開喉嚨往破處唱,叫橫喉炸嗓,作苦音腔高亢嘹亮、慷慨雄渾、婉轉(zhuǎn)悠揚、蒼涼悲壯。幾疑那人是老虎投胎而來。
戲曲中與虎有關(guān)的戲名、人物、臉譜不勝枚舉?!遏[天宮》中有白虎、《萬仙陣》有尾火虎等。楊七郎、呼延贊,這些人物臉譜,勾畫有虎字。更有臉譜眉梢眼角畫須毛倒垂紋樣,平添虎威氣勢,額勾“王”字,臉勾金色紋樣。氣勢洶洶,一看即如虎將也。王莽曾拜將軍九人,以虎為號,號曰“九虎”,后遂以“虎將”指英勇善戰(zhàn)之士。蜀國有五虎將,唐朝、明朝也有五虎將,曹操更有八虎騎,一時驍勇。
虎威嚴(yán)兇狠,常喻帝王事、兵家事,如虎營、虎賁、虎將、虎門、虎帳、虎臣、虎士、虎威、虎步、虎狼之師等。調(diào)兵遣將的兵符,也被鐫刻成虎形,稱為虎符。古版畫上,一只老虎身上一縷光輝現(xiàn)瓶、鞍、戟、磬四物,暗示平安吉慶,下有三把劍插入地中,鎮(zhèn)壓地下的鬼怪邪魅。鄉(xiāng)下還有讓嬰幼兒穿虎鞋風(fēng)俗,認(rèn)為可以祛病驅(qū)邪、消災(zāi)降福,更有虎帽、虎袖、虎枕助威?;⑿枚潭芗募t黃色絲線做虎須,耳朵布料鮮艷,虎頭用黃白絨毛?;⑿笊袼?,不求形似。還有些地方逢年過節(jié)蒸老虎饃,走親訪友,送威送福。
俗話說“二月二,龍?zhí)ь^,虎睜眼”,這天吃老虎饃。我在北方吃過,形態(tài)畢肖,剛出鍋的饃,一個個虎頭虎腦,憨態(tài)可掬,招人喜愛,不忍食之。民俗以為老虎饃可以伏五毒,壯氣魄,增膽魄。此事頗有古風(fēng),《茅亭客話》說,有一只虎忙然竄入市肆,匿身人家屋下,一個李姓的獵戶以戟刺之,又以短刃刺虎心前,取血升余飲之。人問他何也,說飲其血以壯志。昔日不似今天,古人真要有獵虎之志。
舊年虎患傷人,虎蹤遍野。甲骨中常見與虎有關(guān)的卜辭:“虎罥二月”“今月虎不其罥”和“今月虎其罥抑”等。罥,網(wǎng)也??鬃舆^泰山,見一婦人哭訴:“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曹操率兵北上,途經(jīng)太行山,作詩說:“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p>
清人筆記有錄,蜀地順慶、保寧二府,遭張獻(xiàn)忠兵亂,煙火蕭條,春夏之交,老虎成群自山中出,約千計,人人趨避,躲避不及的就落入虎口。那些年蜀中遍地皆虎,或一二十成群,或七八只同路,逾墻上屋,浮水登船爬樓,皆古所未聞。老虎的性情,向來歡喜獨來獨往,或者同類太多,竟然也結(jié)伴而行?韓愈詩中也說老虎群行深谷間,百獸望風(fēng)低。清人筆記,月下見四只老虎從身邊經(jīng)過,又于舟中見沙際群虎如牧羊,又大又多。岸上數(shù)十老虎,逍遙江邊,魚貫而行。一虎渾身純白,頭面長毛,頸上披須,長徑尺。縣治、學(xué)宮俱為虎窩,數(shù)百里無人跡,南充縣尤甚。直到民國,有些地方驛道山林虎災(zāi)頻頻,乃至行旅不通。
老虎不獨在山林里,餓得狠了,也入城進村。史志上有記,“入城郭食一人”“有虎傷人”“噬七十余人”“被噬者百余人”“噬人以二百計”之類。
未必一味兇惡,老虎也偶通人性。宋朝景定年間,郢州村野姐弟二人砍柴為生。一日負(fù)薪歸來,有虎追逐弟弟,爪子已經(jīng)抓住他衣服大襟。姐姐拽住虎尾,高聲呼喊:“虎食我,無食弟,弟死,母誰養(yǎng)?”虎回頭看看她,松開爪子徑自離去?!端螘酚行⒘x傳,也說過此類事。湖州武康人朱泰,家貧,伐薪養(yǎng)母,一日,在山腳下歇息,遇虎叼負(fù)而去。落入虎口,已在瞑眩之際,行百余步,方才稍稍清醒一些,厲聲大叫:“虎為暴食我,所恨母無托爾!”老虎棄他地上,疾馳而走。
古書上常見義虎,唐朝一漁人為老虎拔去掌中之刺,后受它報恩,不時送來野豬、鹿、兔子之類。更有產(chǎn)婆見雌虎分娩不下,助其產(chǎn)子,老虎贈黃金與她家用。嘉慶年間,山西孝義縣一樵夫失足跌落虎穴,見洞里有兩只幼虎,竟然彼此共食數(shù)月,后來更被大虎領(lǐng)出山中。祝允明曾作《義虎傳》,說老虎為人間懲惡揚善,咬死了那個想奪人妻子的富戶。有人寄之游俠,有人寄之明君,有人寄之賢臣,此可謂寄之猛虎。
人欲為千金之裘,與狐謀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與羊謀其肉。話還沒說完,狐貍逃進了深山,羊也躲進了密林。后世據(jù)此典故引申出與虎謀皮。
與虎謀皮到底是兇狠事,倘或顛倒過來,虎謀人皮呢?都說談虎色變,在老虎心里,怕是談人色變。信陵君的門客朱亥被秦昭王丟進了虎圈,血出怒目,老虎都嚇得不敢動彈。《東周列國志》上渲染其事——
那斑斕大虎,即欲前攫。朱亥大喝一聲:“畜生何敢無禮!”迸開雙睛,如兩個血盞,目眥盡裂,迸血濺虎。虎蹲伏股栗,良久不敢動。秦王將他拘禁驛舍,絕其飲食。朱亥以頭觸屋柱,柱折而頭不破。于是以手自探其喉,絕咽而死。
朱亥者,人中之虎也。
狐貍借老虎之威,震懾一山野獸。寓言有題外之旨,但虎威想必能令百獸心驚膽戰(zhàn)。梅堯臣作《猛虎行》長詩,說老虎之威猛,起首極霸氣,不像宋人手筆:
山木暮蒼蒼,風(fēng)凄茅葉黃。
有虎始離穴,熊羆安敢當(dāng)。
掉尾為旗纛,磨牙為劍铓。
猛氣吞赤豹,雄威躡封狼。
祖父當(dāng)年告訴我,往日有老虎進村,家家戶戶閉門不出,雞犬不敢出聲,老虎走后,幾只狗嚇破了膽,終日郁郁,幾天后就死了。
少時候讀小說,書中人在雪地遇見老虎,馬正吃草料,一陣亂聲嘶叫,接著便亂刨亂踢,兩只恐怖的眼睛直望著西北方叢林,頻頻地回頭望主人,求救似的。接著四腿彎彎,抖顫得站立不住了,看著就要絕望地倒下去。一聲巨吼,灌木叢中撲出一只大個的東北虎,張著利牙,豎著尾巴,一沖一沖地向馬撲來?;⑽矑邠糁嗄緟玻魂噥y響,震得雪粉四濺。馬被嚇得不刨也不踢了,垂著頭兩眼死盯著撲來的老虎,從鼻子里發(fā)出低沉的哀鳴?;⑼饝厝绱?,想必是千萬年慣性使然。古人造字,直取虎前額上花紋為“王”。
古人以龍也,也視虎為神?!兑琢帧氛f“駕龍騎虎,周遍天下,為神人使,西見王母,不憂危殆”。仙人得道后,往往乘虎升天。西王母安坐于虎背之上,張?zhí)鞄熀挖w公明的坐騎也是老虎。
上古時候即有武士專門馴虎,歷代有豪奢者每每畜虎以供娛樂,以助威嚴(yán)。《清稗類鈔》中卻有貴州人養(yǎng)虎耕田故事——
活捉到老虎,縛其四足關(guān)押起來,每天按時投食谷物,稍雜以肉。老虎起初拒不進食,饑得狠了,方才稍稍吃一點。如此數(shù)日,早已餓得氣力疲憊,再拔掉虎牙,敲去趾爪,四足平貼如牛蹄。此時繼續(xù)關(guān)押它,可以不再禁足,只需每日按時喂養(yǎng)。讓老虎慢慢習(xí)慣后,故意放它歸山??蓱z那老虎口中無齒,不能啖食,足下無爪牙,也不能攫獲野物,只能回到農(nóng)家。農(nóng)人偏偏不與飲食,再餓它兩天,老虎只得搖尾乞憐,于是取來繩索系其頸項,慢慢馴服,最后架上鐵犁,開始耕田,鞭打叱罵,老虎無不如命。據(jù)說老虎耕田力強而性格躁進,無牛之惰,有牛之功。每日太陽下山,牛羊下來,耕虎雜處其中,于于偕行,牛羊與虎,像是兩小無猜的兄弟。此事若真,讓人為虎一哭。
有畫家喜歡老虎,養(yǎng)虎為之通虎性,人稱虎癡,作《十二金釵圖》,有踞者、立者、渴飲者、怒者、媚者……奇在以《西廂記》十二句詞款識,句句清奇:
怎當(dāng)他臨去秋波那一轉(zhuǎn)。
可喜龐兒淺淡妝,穿一套縞素衣裳。
行近前來百媚生,兀的不引了人魂靈。
羞答答不肯把頭抬。
怎不回過臉兒來。
躡著腳步兒行。
乍凝眸只見你鞋底光兒瘦。
休題眼角留情處,只這腳蹤兒將心事傳。
長吁了兩三聲,剔團明月如圓鏡。
鎮(zhèn)日價情思睡昏昏。
何須媚眼傳情,你不言我已省。
驀然見五百年風(fēng)流孽冤。
舊年存得一幅下山虎圖,世人多喜歡上山虎,覺得更吉祥,說下山虎是春虎,山中無糧,下山覓食,瘦骨嶙峋,大失威風(fēng)。那時候一無所有,腹中空空,覺得自己就像那下山的老虎。
少年時見過一次老虎,一只關(guān)在鐵籠里的困獸,氣息奄奄,身形也有些消瘦,沒有想象中的王氣。那只老虎懶洋洋靠墻臥倒,偶爾擺動尾巴。走近前看,只見它眼神也是黯淡的。很多年后,我住在先秦古城舊址一個叫關(guān)虎屯的地方。據(jù)說西周時,有人獻(xiàn)給周穆王一只猛虎,曾經(jīng)關(guān)在那里,因而得名。住在關(guān)虎屯,總想起少年時候那個寂寞漫長的夏日上午的公園,想起公園鐵籠的那一只老虎。偶爾覺得自己也仿佛一只老虎,關(guān)在了關(guān)虎屯。
住在關(guān)虎屯的時候,窗外陽光燦爛,天氣晴朗,風(fēng)中帶著花香,我卻時常以為四周漆黑,仿佛銅墻鐵壁,唯有讀書消遣,打發(fā)岑寂苦悶。床頭放有《談虎集》《猛虎集》《白虎通義》《虎雛》《虎》《老虎老虎》 《白玉老虎》。喜歡那本《白玉老虎》,江湖死結(jié),多少人身不由己。很多年過去了,我還記得這樣的段落:
夕陽最美時,也總是將近黃昏。世上有很多事都是這樣子的,尤其是一些特別輝煌美好的事。所以你不必傷感,也不用惋惜,縱然到江南去趕上了春,也不必留住它。因為這就是人生,有些事你留也留不住。
人身上最軟的是頭發(fā),最硬的是牙齒,可是一個人身上最容易壞、最容易脫落的亦是牙齒,等到人死了之后,全身上下都腐爛了,頭發(fā)卻還是好好的。人身上最脆弱的就是眼睛,可是每人每天從早到晚都在用眼睛,不停地在用,眼睛卻不會累,如果你用嘴不停地說話,用手不停地動,用腳不停地走路,你早就累得要命。所以我想,“脆弱”和“堅硬”之間,也不是絕對可以分別得出的。
也喜歡那本《猛虎集》,虎紋封面,題字也好,只是覺得徐志摩的詩濃得化不開,沒有老虎的毛紋之美,只有貓的斑斕。少年時候我家養(yǎng)過貓,貓極懶,臥在陶甕旁邊曬太陽,人摸上去,毛皮軟滑,貓肚子咕嚕嚕響。
徐志摩送過胡適《猛虎集》,胡先生題記:“一九三一年九月十九日志摩來北京,送我這本詩集。兩個月之后十一月十九日,他死在飛機上。今夜讀完此冊,世間已沒有這樣一個可愛的朋友了?!贝稳绽m(xù)題:“你已經(jīng)飛渡萬重的山頭,去更闊大的湖海投射影子。志摩的詩,適之寫,他死后第十一日?!敝靡灿幸槐尽睹突⒓?,扉頁題字道:“志摩飛往南京的前一天,在景山東大街遇見,他說還沒有送你《猛虎集》,今天從志摩的追悼會出來,在景山書社買得此書?!?/p>
離開關(guān)虎屯的時候,友人來訪,歡喜墻上那只虎,我摘下送了他。
離開關(guān)虎屯的時候,除了那些書,什么都沒有帶走,甚至想將憂傷也丟下。
很多年前,那一只離開關(guān)虎屯的老虎。很多年后,那一個離開關(guān)虎屯的人。
記得做過一夢:客廳棗紅色有暗花地毯又厚又暖,家具木色瑩麗如琥珀,壁燈柔光下沁出靜穆的貴氣。墻上掛著一幅很小的老虎圖軸,三尺不到,一團綴滿金色毛紋的老虎臥在樹下,松針篩成碎塊的陽光披在身上,越發(fā)斑斕華貴。
蘇東坡任揚州知州,一夕夢見山林有虎來噬,心下驚怖,一紫袍黃冠道士以袖子擋住他,叱喝老虎離開。天亮后,有道士投名帖問:“昨夜不驚畏乎?”蘇東坡怒罵:“鼠子乃敢爾?本欲杖汝脊,吾豈不知汝夜來術(shù)邪?”道士駭惶而走。故事出自馮夢龍《智囊》一書,此集后人贊為千古謀略第一書,我總覺得此事不像蘇東坡性情。
人到中年,不想做上山虎,也不想做下山虎,只甘愿如臥虎,不上也不下,臥在那里就好。仰天咆哮,縱身溝壑,或跳或撲或剪或掀或翻或咬或撕,自然有猛獸之力,但不及臥虎蒼勁。
一只老虎臥著,懶洋洋的,雨淋日曬風(fēng)吹,從容自在,深藏狂瀾的王氣與雄心,休養(yǎng)生息。
我喜歡兩漢石雕臥虎,看得見《史記》氣息,看得見《漢書》氣息,酣暢、簡潔、浩蕩、醇厚、清爽。作賦之心,寫碑之心,才氣颯颯,司馬遷與班固引來高古之風(fēng),戰(zhàn)馬嘶鳴,兵戈碰撞一起,風(fēng)吹過旌旗,幾聲低沉的虎嘯。司馬遷是雄虎,班固則是雌虎。他們下筆,隱隱有老虎的色澤,風(fēng)吹過紙頁,遙遠(yuǎn)的舊城傳來幾聲老虎的低吼與咆哮。
司馬遷筆力洗練生動,氣息充沛,信手寫來,莫不詞句縱橫,形象明快,使人驚呼擊節(jié),從遠(yuǎn)古到漢風(fēng),一支筆生生鼓蕩三千年。班固文采或稍遜風(fēng)騷,但史實扎實,字字如磨盤,一柱火光沖天照著。司馬遷像御風(fēng)而來的劍俠,班固卻是坐聽車聲轔轔的儒士。
見過幾尊墓地石虎,多是唐宋明清舊物,面目大多有些模糊了,斑斑駁駁里王氣越發(fā)混沌越發(fā)滄桑,更有股深不可測,一團團如濃云。風(fēng)吹日曬,蒼石披上一層獸紋。人在它面前站著,是好文章的氣息。不刻意,形意自生,一時對那些不知名的匠人生出敬意了。也見過一些栩栩如生的石雕老虎,刻意了,卻顯得小器,雖然多了形態(tài),但神性大減,沒有王氣。
那日讀《管子》,書上說,臥名利者寫生危,息其名利之心,則無危生之累也。書上還說,思索精細(xì)容易明智不足,德行修者王道狹窄,名利炙盛恐有禍端,智慧過頭損害生機,名進而身退,才合于天道。滿盛之國,不可為官;滿盛之家,不可聯(lián)姻;驕倨傲暴之人,不可與交。道雖如此,奈何修道路上寂寂寥寥,名利場中熙熙攘攘。
人到中年,臥著就好,不管是龍是虎是蟲,做臥蟲也好。澄懷觀道,臥以游之,如此甚好。壁畫中,有舞者回旋而舞,全身蜷收一起,身體臥下像仰望天空的云彩,是為臥云式。
多少人臥著,眼光卻在云上。
詩人說得好:心有猛虎,細(xì)嗅薔薇。
心里住著猛獸,依舊有細(xì)嗅花開的溫柔。
心有薔薇,細(xì)嗅猛虎如何?
心有猛虎,細(xì)嗅薔薇。當(dāng)然令人低回。心有薔薇,細(xì)嗅猛虎。更讓我向往。
老子認(rèn)為人生之化境乃復(fù)歸于嬰兒,如此方才道德圓滿渾厚,毒蟲不蜇,猛獸不傷,連性情兇狠的禽鳥也不會加害分毫。《道德經(jīng)》所論:“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jù),攫鳥不搏?!比胧罎u深,人心大多漸漸如虎穴,多了暴烈多了戾氣。嬰兒之心方才是花園,開滿了薔薇。
【作者簡介:胡竹峰,1984年生,安徽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出版有《黑老虎集:中國碑帖之美》《胡竹峰作品(五卷本)》《擊缶歌》《不知味集》《閑飲茶》《南游記》《民國的腔調(diào)》《雪下了一夜》《惜字亭下》等作品集近30種。曾獲孫犁散文獎雙年獎、紫金·人民文學(xué)之星散文獎、奎虛圖書獎、劉勰散文獎、豐子愷散文獎、林語堂散文獎、三毛散文獎大獎等獎項,《中國文章》獲第七屆魯迅文學(xué)獎提名。部分作品被譯介為多種文字?!?nb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