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意大利漢學家卡薩齊—— 畢生致力于傳播中華文化
來源:人民日報 | 樊子琪  2023年01月04日08:39
關(guān)鍵詞:卡薩齊

每當談起中國,卡薩齊(Giorgio Casacchia)總是目光如炬,這位意大利漢學家將一生奉獻給了中國文化對外傳播事業(yè),用一腔熱血譜寫中意友誼篇章。卡薩齊在翻譯與漢學研究方面碩果累累,先后翻譯了《三十六計》、《古今奇觀》、《三言二拍》、《無聲戲》、《徐霞客游記》等古典佳作,出版著述《漢語歐洲傳播史》、《漢意大詞典》等。

鑒于卡薩齊對中外文化交流的突出貢獻,他于2020年獲得第十四屆“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盡管成績斐然,他卻總是謙遜地說:“我學習中文已經(jīng)有五十多年了,可以說一生都在跟中國打交道,但依舊覺得不夠。在博大精深的中文和中國文化面前,我總是顯得渺小。因此我未曾懈怠過學習,要竭盡全力讓世界感受中國的魅力?!比缃褚涯赀^七旬的卡薩齊依舊躬耕案牘,近來佳作頻出,傳播中華文化的初心他從未忘記。

架起文化溝通的橋梁

在上世紀80年代的意大利,所有中文學習者都面臨著漢意詞典匱乏的問題,除了早年一本單薄的詞典,整個意大利找不出其他漢意詞典,想要學習中文只能依靠漢英或者漢法等外語詞典,這極大地阻礙了漢語教學的進展。意大利學界也意識到詞典的必要性,各高校便計劃合作編輯一部漢意詞典。然而,這部詞典由于各種原因擱置了。計劃中止讓卡薩齊心痛如刀割,言語間難掩悲傷之情:“詞典是語言習得的基礎(chǔ),而掌握漢語是了解中國文化的敲門磚。我作為首批意大利來華留學生,卻無法為本國的漢語學習者提供一部優(yōu)質(zhì)的工具書,這實在令我寢食難安。”

由于深知詞典的重要,卡薩齊義無反顧地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他要親自編寫一部全面翔實的漢意詞典!但詞典撰寫是項龐大的工作,孤身一人談何容易。在當時的意大利,無論是高校教育系統(tǒng)還是個人學術(shù)規(guī)劃,都不能接受長達數(shù)年的撰寫周期。但卡薩齊并沒有減少詞典體量,他堅定地說:“詞典編撰是個苦差事,他們都說這工作屬于‘吃力不討好’,但我其實并不在意,因為我始終覺得促進中意文化交流是我的責任,哪怕只有我一個人,這個詞典也一定要做下去,必須要有人做!”好在天遂人愿,卡薩齊遇到了來意大利工作的白玉崑教授,兩人一拍即合,在漢語語詞選取與整理過程中,白先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計劃落到實處的過程無疑是艱辛的,這期間的酸甜苦辣只有卡薩齊一人知曉。雖然詞典工作歷經(jīng)磨難,好在成果喜人??ㄋ_齊所著的《漢意大詞典》先后再版了5次,是迄今為止最完整的歐華雙語詞典之一,深受意大利漢語學習者歡迎。2021年,以卡薩齊所著《漢意大詞典》為藍本的《漢意詞典》由商務(wù)印書館在中國發(fā)行,他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語言學習者從這部詞典中獲益。

與徐霞客的不解之緣

除去詞典編撰,卡薩齊還為意語世界貢獻了大量中文古典譯作,這其中以《徐霞客游記》最為特殊??ㄋ_齊與徐霞客的緣分始于江蘇省江陰市,時任意大利駐滬總領(lǐng)事館文化參贊的他來到徐霞客的故鄉(xiāng)江陰進行文化交流,卡薩齊當即就被這位偉大的中國旅行家深深吸引,并希望向歐洲民眾介紹徐霞客。

思索過后,他尋求江陰市政府的幫助,計劃從制作影片和整本翻譯《徐霞客游記》兩方面推廣徐霞客。不久之后,專題紀錄片“萬里行記:游圣徐霞客和馬可·波羅”問世,該片參加了很多電影節(jié)并擁有極高播放量。而卡薩齊的譯作則是迄今為止最全面的《徐霞客游記》意語譯本,其中包含了400幅意大利藝術(shù)家繪制的插圖,因制作精良、翻譯過硬而深受意大利市場歡迎。

不同于其他西方旅行家,徐霞客既不是商人,也非教徒,而是一位基于自身興趣的純粹游者。得益于卡薩齊的譯本,意大利讀者可以跟隨這位16世紀的中國行者在九州大地上走南闖北,體會多彩的異域景觀與習俗。談到徐霞客在意大利的影響,卡薩齊說:“其實我完全想象得到徐霞客會在意大利收獲成功,因為意大利人本身就熱衷于旅行。更重要的是,意大利同樣擁有一位偉大的旅行家,馬可·波羅在13世紀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很榮幸,如今我把徐霞客帶到了意大利?!?/p>

續(xù)寫與中國的情緣

即便著作等身,卡薩齊依舊源源不斷地為意大利貢獻質(zhì)量過硬的中國古典譯作。近期卡薩齊希望將《詩經(jīng)》全面翻譯給意大利學術(shù)界。按他的計劃,這部譯作會涵蓋歷代中外注解,譯文范圍遠超原文,更像是一部中國文化史著述,其鴻鵠之志可見一斑。

而在詞典編撰上,卡薩齊更是始終保持精益求精的態(tài)度。即便《漢意大詞典》已經(jīng)相當成熟完備,但漢語中不斷涌現(xiàn)出的新語詞,讓他萌生了重新編寫詞典的想法。如今卡薩齊筆耕不輟,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劃《21世紀漢語詞典》的編寫。當問起為何執(zhí)著于詞典編撰時,他談道:“兩種文化之間無疑是有鴻溝的,而詞典就像是橋梁。當這座文化之橋不夠長時,我這位‘工程師’必須要站出來?!币徊亢玫脑~典可以帶動語言學習與文化溝通,讓未來中意之間的文化交際越來越順暢,這是卡薩齊最渴望實現(xiàn)的目標。

當被問起為何癡迷于翻譯中文,卡薩齊的回答非同尋常:“全球語言都面臨著一個共同的問題,那就是英語的使用范圍極廣,但世界是多元的,我們理應(yīng)重視其他語言與文化,畢竟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這是我一直以來向歐洲介紹漢語與中國文化最根本的原因?!?/p>

盡管卡薩齊可謂“功成名就”,但依舊孜孜不倦地傳播中國文化。卡薩齊滿懷真摯地說:“我一直告誡自己學無止境。我與新中國同歲,可以說彼此都是‘相識于微時’。這些年中國的發(fā)展舉世矚目,我又怎能停歇?”如今卡薩齊依舊活躍在中意文化界,續(xù)寫他與中國的情緣。

(作者系北京語言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