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君天:何人為寫悲壯,吹角古城樓
來源:中國作家網(wǎng) | 君天  2023年01月07日12:33

2018年夏天,一次偶然的機會,在京師,宋強老師給我提出了“釣魚城”選題的邀約。理由是,他看了我的長篇小說《岳家軍》的連載,覺得我能寫好宋蒙戰(zhàn)爭的題材。

我的確對宋朝歷史感興趣,也因為寫岳飛積累了很多關于南宋的知識。但說實話,在此之前,關于釣魚城之戰(zhàn),我只了解一點皮毛。就是那種偶爾被人提到時,腦子里落下的歷史碎片。在之后的資料收集中,慢慢的我才意識到,這是個很有趣的題材。在查閱大量的資料后,我對王堅這個人物產(chǎn)生了深刻的印象。

1259年的釣魚城之戰(zhàn),蒙哥大汗死于北碚溫泉寺,都總帥汪德臣死在釣魚城內(nèi)城下。蒙古國因此陷入內(nèi)亂。在此之前,釣魚城守將王堅以敢戰(zhàn)聞名,卻并無名將之譽。我當時就問自己,為何之前會一點也不了解這段歷史呢?如果這場戰(zhàn)役真的是那么重要,真的稱得上“世界歷史大轉(zhuǎn)折”。為什么知名度遠遠比不上其他戰(zhàn)役?

“力挫”蒙古軍的王堅,在八百年后并沒有享有名將之名。甚至沒有在《宋史》里留下傳記。釣魚城之戰(zhàn)如此壯烈,卻常年淹沒于歷史的塵埃里。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

于是我決定接下這個項目。因為王堅、張玨,蒙哥和汪德臣,都是值得一書的人。這樣的故事,必須讓更多人知道。這樣的工作,舍我其誰?

隨后在宋強老師的策劃下,我很快成行了重慶釣魚城之旅。站在鎮(zhèn)西門的城樓上,遠眺已被大水淹沒的水軍碼頭。釣魚城山路上的古老和蒼涼,那厚重城墻上歷代大戰(zhàn)的痕跡,讓我仿佛回到了幾百年前,深深觸動了我。于是回到上海后,我埋頭創(chuàng)作,就有了大家看到的這本書。

這些年我寫了不少歷史小說,比如岳飛的岳家軍,北京保衛(wèi)戰(zhàn)的于謙。而今輪到了釣魚城的王堅。不能不說,釣魚城是特別的。

這部書里的釣魚城之戰(zhàn),取的是1258年,蒙哥宣布進攻蜀地,到1259年農(nóng)歷7月,蒙哥因傷病故的這段歷史。我們常說的釣魚城抗蒙數(shù)十年,往往是從1243年,余玠在合川釣魚山建城開始,一直到最后一代釣魚城守將王立,在內(nèi)憂外患的情況下,宣布釣魚城投降結束。

在創(chuàng)作之初,我認真考慮過該如何選擇,畢竟一個單行本的內(nèi)容,不夠?qū)懹喃d、王堅、張玨、王立這四代將領。或者說,哪怕是一部連續(xù)劇,也不可能寫清楚四個主角。而余玠死于1253年,釣魚城最激烈的戰(zhàn)役爆發(fā)于1259年。這一年的時候,王立還是個孩子。所以我把小說的重點選在1259年的這場戰(zhàn)役。

幾十年的故事有幾十年故事的寫法,一場慘烈戰(zhàn)役有一場戰(zhàn)役的寫法。這當然是不同的。

在1259年的釣魚城大戰(zhàn)中,蒙古軍和宋軍皆拿出了自己的最強陣容。這一戰(zhàn)最后的結果是,作為防守方的宋軍獲勝。作為進攻方的蒙古軍,因為主將的意外死亡而宣布退兵。

釣魚城方面,有六十歲的老將王堅,和年紀不詳,但大約在三十到四十歲間的張玨。按照自然規(guī)律,古代人到了六十歲精力自然就下降了。為了尊重歷史,也為了小說的可讀性,我沒有把王堅作為這部書的主角。

我最初的時候,是考慮將四川虓將張玨作為主角的。但在琢磨這個人物的時候,我同樣意識到,作為都統(tǒng)制的張玨,已經(jīng)不適合去做一些普通士兵的任務了。釣魚城要塑造的肯定是群像,而不是一個單獨的英雄。而要寫一場大戰(zhàn),其實需要從小入手,若只是寫名將總覽全局,那這個故事會很乏味的。

我習慣在一部小說創(chuàng)作的時候,總覽主要人物的一生。我發(fā)現(xiàn),張玨在宋末四川淪陷的時候,有著悲劇的命運。因此,我就有了在小說里,另外虛構一個主角的念頭。于是就有了冉璟這個角色。

釣魚城的建立離不開兩個重要的人,那就是冉琎、冉璞兄弟。史稱“二冉”。古人喜歡用“玉”來給男孩子取名字,宋人尤其如此,余玠,吳玠,孟珙、張玨等無不如此。所以我給我們的主角取名“冉璟”。他是二冉的族弟,身負絕技,危難從戎。

有了男主就要有女主。因為王堅是名將孟珙的舊部,想來釣魚城里孟珙的舊部還有不少。于是我把女主安排成為了孟家的后人。女人在古時候的地位不高,軍隊行伍之中就更是如此。但宋朝是很開放的時代,更是一個出過梁紅玉,出過楊門女將傳說的時代。所以我將孟鯉的身份安排為女將軍,不算特別違和。

男主女主的名字,合在一起就是近年最流行的“錦鯉”二字。希望能帶給所有讀者,以及所有參與這部書工作的朋友們好運。

略有遺憾的是,可能除了孟鯉這個女性角色外,這部書就基本沒有其他女性角色了。我曾經(jīng)考慮加入一些蒙哥的妃嬪,公主之類的角色。但其實就整個戰(zhàn)役來說,這些人物并不重要,所以最后沒有設置。

從冉璟的角度來說,我從新兵營開始一步步塑造了他成長的路。潛伏也好,追殺也好。從新人,變成英雄。敵我雙方的諜戰(zhàn),層出不窮的暗子。讓整個故事變得鐵血和懸念叢生。其實我很好奇,在古代的密探在沒有電報,沒有電話的情況下,他們是如何傳遞情報的。

我想,古代的諜戰(zhàn)一定是有的,但具體如何運作,只能靠想象來虛構了。

在小說里我虛構了蒙古的長空營,他們是潛伏在敵軍的案子??傤I長空軍務的是李德輝。對應日后的事,在幾十年后,正是李德輝和平拿下了釣魚城。我還設定了長空五羽這樣的幾個王牌密探。而在宋軍這邊,則塑造了邵文這個人物,同樣是深入敵營多年。

在歷史上,王堅帶隊上石子山刺殺蒙哥的事是真實存在的。我覺得如果沒有內(nèi)應,王堅不可能做出這樣的舉動。在我寫書之前,一直在頭疼這個問題,王堅帶隊上山容易,但刺殺失敗之后,身處敵營他該如何全身而退呢?

在歷史上,王堅是全身而退的,盡管帶去的奇襲部隊損失慘重,但他的確全身而退了。所以這里必定有一些可能比我們的小說更精彩的故事。

釣魚城這部小說,建立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決戰(zhàn)水軍碼頭,石子山奇襲,東新門激斗和奇勝門的地道戰(zhàn),都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事。

這場發(fā)生在八百年前的戰(zhàn)爭,為我們?nèi)轿徽宫F(xiàn)了當時的戰(zhàn)爭藝術。山地立體攻防,特種兵斬首,地道戰(zhàn),水戰(zhàn)等等,讓人目不暇接。

因此,我把情報諜戰(zhàn)作為主線來寫,因為沒有情報為支撐,很多戰(zhàn)術是無法展開的。如雷神那樣的火器,反而是次要的。對了,說到雷神這樣的火器。在本書成文之前,我們在合川的考古隊挖掘出了許多宋朝時候的火器。據(jù)說有類似手雷般的東西。我在小說里進行了虛構,不知是否有趣。

這部書里“潛伏”是作為重點線索來進行的。開篇灰狼的潛伏,引出了王堅殺晉國寶的情節(jié)。其實我最初構思的時候,很猶豫要不要寫王堅殺蒙古使節(jié)的事,我私下以為這個做法是不光榮的。兩國交戰(zhàn)不斬來使的道理,深深烙印在我這個熟讀史書的作者的心里。但宋強老師勸我一定要寫出來,畢竟這是一個“特殊”的點。于是我結合諜戰(zhàn)的情節(jié),給了一個他殺人的理由。

其實,即便在歷史上的真實事件里,沒有這樣一個理由。我也是可以接受的。作為后人,我們沒有必要去指責歷史人物的作為。

在我們這個諜戰(zhàn)故事里,冉璟、楊思飛、邵文,每個人在潛伏的時候,心里狀態(tài)都不一樣。要面對的卻是同一場戰(zhàn)爭。

說到戰(zhàn)爭里的人物,就田萬牛、索林、邵文、楊思飛這些人來說,小說里的世界對他們公平嗎?他們是棋盤上的棋子,還是說,他們只是在做自己認為對的事?也許看完這部書后,大家也會有各自的答案。

君天在軍校待過四年,因此對兵營里的事,有一些自己的理解。本書里新兵營的橋段,可能不完全真實,卻是我生活的積累。如田萬牛,顧霆,宋小石,楊思飛和冉璟的感情,糾結在戰(zhàn)爭這個大前提下,或許真的很難寫好吧。但這一段又不能不去鋪墊,畢竟戰(zhàn)爭打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羈絆。孤軍作戰(zhàn)的人,注定會失敗。

戰(zhàn)爭是殘酷的,有時候甚至讓人不忍面對。我們這個故事,并不僅僅是愛國抗戰(zhàn)的故事。

關于戰(zhàn)爭,我只想說兩點,首先戰(zhàn)爭的確推進了民族的融合。但是戰(zhàn)爭真的是殘酷的,是不美好的,戰(zhàn)爭是像魔鬼一般的存在。第二,我也明白當危機來臨時,戰(zhàn)爭可能是唯一的出路。但是即便是戰(zhàn)爭中,每個人仍舊可以有自己堅守的立場。

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君天是蒙古族。和千千萬萬在城市里長大的少數(shù)民族一樣。我們這樣的人,流淌著少數(shù)民族的血,但過著城市人的生活。民族的記憶深入骨髓,民族的語言卻早已不熟練了。然而我為自己的身份驕傲,因為我們是民族融合的見證人。沒有從前發(fā)生的種種,就沒有今天的我們,就沒有今天的中華民族。

是的,五十六個民族其實就是一個民族,中華民族。

這樣的身份,讓我以更公正,更中立的目光來看待歷史。因此,寫到蒙古軍的時候,我希望能夠塑造一支,勇猛善戰(zhàn),單純熱血的軍隊。我試圖塑造一支,有多民族的精英組成的強大團隊。這個軍隊由蒙古人、漢人、女真人、色目人共同組成,盡管他們來自不同的文化,但有著共同的目標。盡管作為歷史人物,他們會有這樣和那樣的局限性。但我也有足夠的寬容去理解他們,去思索那段往事。

戰(zhàn)爭總有勝負,歷史上釣魚城1259年的戰(zhàn)役,是以蒙哥大汗駕崩,蒙古軍戰(zhàn)敗告終的。小說里自然也是如此。但這并不能抹殺蒙古軍的強大。

說到這里,不得不提兩個特殊的人物,一個是汪德臣,一個是李德輝。汪德臣是先鋒軍的都總帥,最后死于這場戰(zhàn)役。歷史上他死亡的原因是去招降宋軍時,被滾木投石砸死。有時候,我會想他為什么要在那個時候去招降。幾千年的歷史上,死于正面戰(zhàn)場勸降的將領不多,汪德臣算是很特殊的一個了。

另一個李德輝呢?沒有證據(jù)表明,他直接參與了1259年的釣魚城戰(zhàn)役。但是很多年后,在1279年釣魚城投降的事件里,李德輝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他是真心要阻止屠城等惡性事件出現(xiàn)的人。也因此,他可能是我在這部書里,虛構最大的一個歷史人物了。

釣魚城之戰(zhàn)對是宋蒙戰(zhàn)爭來說是一個轉(zhuǎn)折,南宋因此得到了喘息的機會,延長了20年的國運。其實他對世界歷史的影響更大,基本結束了蒙古人西征的腳步,千千萬萬人的命運因為這場戰(zhàn)役改變了。我在小說里,設計了一個小人物名叫阿里,就是為了做一個世界視角的砝碼。所謂世界命運共同體,也在一戰(zhàn)中體現(xiàn)出來。中國和世界的命運從來都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

何人為寫悲壯,吹角古城樓。在今天的釣魚城上,我們已經(jīng)聽不到古時候的號角聲金鼓聲,也看不到那刀光劍影,見不到那身披重甲的士卒。甚至連記載釣魚城之戰(zhàn)的古石碑也被銷毀了。但我依然能夠感受到,合川的山風里,有人在低聲講述當年的故事。

很多年前,我剛開始寫作的時候,我寫過華夏神器系列,項羽、辛棄疾、李廣、戚繼光等,一一出現(xiàn)在我的筆下。那時候我說,正史上的一些記錄,能讓這些歷史人物活在古紙堆里。而我們的一篇小說,或許能讓更多的現(xiàn)代人去關注那些往事。回想從前的創(chuàng)作,我現(xiàn)在覺得處理的有些簡單了。那些英雄人物的故事,每個人都值得寫一部書,而那時候我只是寫了中短篇而已。也許有一天,我會將他們一一重新塑造吧。我個人很期待。

所以今年我寫了釣魚城,寫了王堅、張玨、蒙哥、汪德臣。在小說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宋強老師、劉智老師、胡日查老師給了我許多的意見和支持,在此對他們表示由衷的感謝。

在寫多了歷史小說后。有時候我會想,這樣的故事,在當今的文壇看來,似乎有點過于嚴肅了。與那些插科打諢的流行故事比起來,似乎有些無趣。與那些一己之力橫掃世界的奇幻故事比起來,似乎又過于古板。

像岳家軍,像釣魚城這樣的戴著鐐銬起舞的歷史小說,有多少人會喜歡呢?但是,我想總會有那么一些,像我一樣血仍未冷的人會喜歡吧。畢竟我們中國有那么那么多的讀者。總會有一些像我這樣的“古代人”。

有很多事,必須有人去做。有很多故事,必須有人去寫。

還是那句老話。華夏五千年,看我為你數(shù)遍英雄。

君天 于風雪江山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