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兒童啟蒙書,讀了一整年
6歲沒讀,60歲才讀
在蒙學經典中,有這么一本“書”——確切地說,是一篇千字文,我6歲時沒讀,60歲時讀它,倍覺言近旨遠,意趣橫生。這就是《三字經》,一本兒童啟蒙書,通篇也就千余字,我讀它,卻用了一整年時間。
“若能句句知詮解,子史經書一貫通?!惫湃苏劦健度纸洝窌r曾經說過這么一句話。意思是,若能將《三字經》的每一句都讀懂講通,那么對國學中的經學、史學、子學就能融會貫通了。所以,說是兒童啟蒙書,但其實它并不是那么容易讀的。雖則還談不上融會貫通,但我讀后發(fā)現(xiàn),這書讓人越讀越喜歡。
這一年,我一句一句地讀,一點一點地記,做了十幾萬字的讀書筆記。這些筆記以“蒙讀季1”專欄形式,在我個人公號《雲之云兮》陸續(xù)發(fā)表。
我選擇的是商務印書館國學經典規(guī)范讀本《三字經》,這個版本由馮國超先生譯注。作為自學教材,它比較具有權威性。中華書局、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上海人民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等多家機構出版的各種讀本,我也備在手邊,常常翻閱。比較而言,這些以文字為主的書,很適合我這個年紀的人慢讀、慢悟。
回頭看,這樣的“寫讀”,盡管有點兒慢、有點兒笨,但一年堅持下來,自我感覺頗有收獲。6歲時沒讀,60歲才讀,感覺也很有趣,很有意義。做祖母的人,對了解兒童啟蒙書好像有種天然的興致,《三字經》既是兒童啟蒙教材,也是成年人了解國學傳統(tǒng)文化最實用的啟蒙讀物。
唯有它被提到“經”的高度
《三字經》原是一本家塾私用的兒童啟蒙書。據傳,南宋末年,江南大儒士王應麟老先生為本家族子弟識字讀書,親自撰寫了這本蒙讀課本。他的書很有特點,三個字一句,幾句一組,簡潔通俗,朗朗上口,比當時社會上流傳的《倉頡篇》《凡將篇》《急就篇》等蒙學教材更好讀好記,誦讀起來更有音韻美,私塾先生像唱歌一樣,帶著孩子們搖頭晃腦地吟唱《三字經》。王應麟眼界高,學問大,用簡潔通俗的話語,講出了亙古不變的道理,以最簡單的形式,傳遞最豐富的內容。《三字經》作為中國傳統(tǒng)教育的蒙讀課本,千百年來影響極為深廣,古人稱它是“袖里通鑒綱目”“千古一奇書”,對中華民族的精神塑造厥功至偉。因文淺意深,《三字經》風行700多年,流傳海外眾多國家。1990年,《三字經》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選編入《兒童道德叢書》,成為一部世界級的兒童德育教材。
宋朝以后流行的啟蒙書里,最主要的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統(tǒng)稱“三百千”,可唯有這個《三字經》被提到“經”的高度,與“四書五經”一樣,被歷代讀書人注解傳誦。那么,《三字經》的魅力到底在哪里?
2009年受邀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主講《三字經》的錢文忠教授認為:在傳統(tǒng)文化中,被稱為“經”的書,一定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度纸洝芬浴瓣P鍵詞”的形式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匯聚到一起,可謂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關鍵詞集?!度纸洝穬热莘浅F胶?,含有非?,F(xiàn)代的元素,直到今天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它是兒童啟蒙書,卻不低幼;它簡單卻不單薄,它以最簡潔明快的方式,凝聚了最深厚的文化傳統(tǒng)。
它就是一部教育專著
《三字經》就是這么重要的一部傳統(tǒng)的啟蒙經典。我們只有一句一句地去讀,才能理解《三字經》為什么能夠流傳到今天,才能夠理解《三字經》對于中國人來講,特別是對于還在學習過程中的孩子們、還在追求“文化歸宿”的成年人來講,有著怎樣不可替代的意義。
錢文忠先生是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是我國著名文學家、語言學家、教育家季羨林先生的弟子。他對《三字經》也是一句一句地讀。為了講好《三字經》,他認真研讀了三年時間,努力把自己放回著作者的那個時代,去體悟創(chuàng)作者的心境,并努力找出它的現(xiàn)代意義。他已是公認的《三字經》釋讀專家,他卻謙稱“并沒有把握完全理解《三字經》”,足見其超越時代的非凡價值。
《三字經》在我眼里,其實就是一部教育專著。大儒士王應麟一生學術著述很多,晚年卻把心思用在兒童蒙學上,可能到老都沒想到,縱使?jié)M腹經綸、著作等身,他的哪一本專著都沒能像《三字經》這樣,讓他揚名千古、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千百年間,中國人幾乎人人都能說出幾句《三字經》。只因為,他做了一件人間最偉大的事——教育,平和地、真實地、照亮千萬家庭,影響億萬生靈的啟蒙教育。
一位矢志追求人生理想的學者大儒,一位飽經易代之苦的藹然長者,到了晚年,大徹大悟,把畢生理想、人生經驗和讀書心得凝結成短短千言,再一次咿呀學語,再一次回歸天趣。他以生花妙筆找到了初心,完成了生命的重塑。
今天,當我們讀《三字經》時,完全可以體會到那些諄諄教誨里透出的是平和、親切、慈祥,他的話是那樣語重心長:
性相近,習相遠;
茍不教,性乃遷。
——一定要把教育當回事??!
教之道,貴以專。
養(yǎng)不教,父之過;
教不嚴,師之惰。
——孩子的性情啟蒙靠家庭、靠家長,這是為人父、為人師長的義務和責任,可不能懈怠。后世子孫們,你們要給孩子最好的教育,要給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知識和本事,就交給教書先生和他自己吧;蒙童培養(yǎng)成“人”,此乃百年大計,你們一定要專心致志、毫不放松才是??!
首孝悌,次見聞,
知某數(shù),識某文。
——美好道德的培育第一,學習知識第二。
人遺子,金滿籯;
我教子,唯一經。
——比金子還寶貴的是給子孫后代留下精神財富,而不是錢財。
一位大儒,親自撰寫識字課書,可見古時的世家大族多么重視少兒教育,多么重視家庭教育。好教材不多,自己動手寫吧。
好教材、好課本,哪個時代都很需要,哪個家庭都很需要。曾經修訂過《三字經》的清末大學者章太炎先生曾經吐槽:我看現(xiàn)在的學生,儒家“五經”是什么都說不出,從古到今有哪些朝代背不下來,都大學生了,連周公是誰都不知道。讓他們去了解經書的大義,懂得史書的章法,不就像讓瞎子觀察、讓跛子走路嗎?復興傳統(tǒng)學問,讓學生們都能“誦《詩》《書》,窺紀傳”,我沒這個本事,但從教育下一代來說,“則今之教科書,固弗如《三字經》遠甚也”。太炎先生言下之意,古人寫的《三字經》,是一部挺實用的兒童啟蒙書。
仿佛回到稚童時光
《三字經》究竟好在哪里?除了道德意義,它有吸引小讀者的很多好處:
《三字經》有認字的樂趣。書里有重復的字,學過《三字經》,可以認得幾百個漢字,學會了一個字,繼續(xù)往下讀,又看見了這個字,仿佛遇見了老朋友,是非常開心的事?!度纸洝酚羞@個樂趣。
《三字經》善于講故事。小孩子愛聽故事,一開始就有孟母三遷的故事、竇燕山五子登科的故事。清末著名的實業(yè)家狀元張謇,提到老師給他開蒙,有一條是“就《三字經》說故事”。《三字經》短短千言,卻藏著幾十個經典故事,這里有超強的說故事的能力。
《三字經》有生活趣味。孩子在家里的日常生活中,天天看的、用的、吃的、聽的、玩的、叫的,那些活潑的名物常識,隨時隨地可見可感,如數(shù)字、三才、三光、四時、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義,方方面面,實實在在,活靈活現(xiàn),孩子生活里有的,書本里寫出來,沒有一個不是熟悉又親切的。
《三字經》里還有價值觀、人生觀建設。仁義禮智孝的道理蘊含在字字句句里,如果孩子照著做,應當會成長為一個健康的具有理想人格的人。
《三字經》短小精悍,功能強大,讓人在不知不覺中,知識得以豐富,心智得以開啟,境界得以提升。它鼓舞人、激勵人,它讓我們這些做家長的懂得養(yǎng)兒育女的正確途徑,它教給家長很多方法。我讀后就想這樣做:強健其體魄,保護其天性,煥發(fā)其精神,美好其人格。我要讓我們的孩子好好玩耍、好好讀書、好好做人,讓他成為一個會做人、會求知、會辦事、會生活的人。
現(xiàn)在,每當我翻開圖文并茂、注音釋文的蒙讀小書《三字經》,咀嚼經文的字字句句,仿佛回到稚童時光。每一次捧讀,頓感跨越了時空,時時感受到古圣先賢的親切教誨與溫柔敦厚之氣。恰如林語堂先生所說,遇上“一位氣質相近的老師”,叫人流連忘返,欣欣向榮,學業(yè)日進。又好比暢游在京杭大運河,呼吸到創(chuàng)造的鮮活氣息。它的文字,一如運河水那樣,生生不息、源遠流長、滋養(yǎng)萬民,又如文化遺產大運河那樣欣逢盛世、生機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