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的人生的回響 ——讀翻譯家楊苡的口述自傳《一百年,許多人,許多事》
一
春節(jié)假期最后一天,忽然讀到翻譯家楊苡離世的新聞,不由悵然。年前,我正在讀她的口述自傳《一百年,許多人,許多事》。印象中,楊苡正坐在屋中,娓娓地講述著記憶深處的人與事:封建舊家庭中的人情世故、令人懷念的中學(xué)時代以及西南聯(lián)大時期兵荒馬亂的大學(xué)時代。
在楊苡的記憶中,楊憲益、沈從文、吳宓、巴金、穆旦、趙瑞蕻等并不是以文學(xué)大師、翻譯大家的面目出現(xiàn)。他們的欲求與困惑,并沒有超越普通人。這也是讀名人自傳的樂趣之一,總是能看到歷史人物普通而又偉大的瞬間。
比如,楊苡記憶中的沈從文,是“他笑瞇瞇的,一口湖南話很綿軟,說話聲音很輕,不害羞也是有點害羞的樣子”,挑燈寫作至深夜,一有機會就勉勵學(xué)生用功讀書。作家、詩人來訪問沈從文時,他也會叫上喜歡文學(xué)、喜歡寫作的楊苡“過去見見”。某天晚上,冰心自呈貢來到西南聯(lián)大,作客沈從文家?!昂雎牭角宕嗟呐暫啊畯奈摹?,就見到對面沈先生的身影立起來,拿著燈往下走,燈在樓梯上移動,人就像飄下來似的。而后就聽見沈先生大笑。原來是冰心從呈貢來看他。院子里立時歡聲笑語,笑語未畢,他就朝我的窗戶喊;楊小姐,下樓來見見冰心女士!”老友忽而相見的場景,很是感人,在動蕩不安的世界里,重逢是難能可貴的慰藉。沈從文叫年輕的楊苡與作家、詩人們見面,自然是“潤物細無聲”的勉勵方式,希望學(xué)生通過認識作家、詩人們,去用功寫作。
最令我動容的并不是“名人軼事”,而是普通人的命運。這批注定不會被歷史記錄的人群,他們是如何面對洶涌的世界,又是如何被命運無情地捉弄。楊苡父親楊毓璋在人生最春風(fēng)得意之時突然離世。那時,楊毓璋患上傷寒,半夜里披著衣服去看因患病而哭鬧不已的兒子楊憲益。就是這一拳拳愛子的行動,加重了楊毓璋的病情,導(dǎo)致家里病急亂投醫(yī),眾多醫(yī)生輪番上臺,醫(yī)療方案各不相同,終于不治。楊毓璋的離世,也讓楊家這個封建大家族落入到大廈將傾的軌跡中。楊家人的命運走向,自此徹底改變了。其中,尤以大公主、四姐的命運最為跌宕、慘烈。
二
大公主是楊苡的同父異母的長姐,母親是楊毓璋的正室(楊苡喊她為“娘”)。由于是娘的第一個孩子,大公主從小就嬌生慣養(yǎng)。大公主有過兩段婚姻,十九歲時嫁給孫家少爺,但因夫妻不合,登報離婚。離婚后,大公主成為燕京大學(xué)的旁聽生,這也讓她認識了第二任丈夫,來自廣東的趙先生。兩人先是在外同居,“那個時代,我們這樣的家庭,怎么能允許同居這樣的事,但是能拿她怎么辦”,只好結(jié)婚。大公主遠嫁廣東,跟著過去的傭人小田挑撥兩人夫妻關(guān)系,“一是說姓趙的長得難看,二是說他跟你結(jié)婚是圖你的錢”。在這些挑撥離間之下,大公主終于與丈夫?qū)Σ竟?,第二段婚姻草草了事。此后,大公主回到楊家,精神逐漸失常,就連母親離世,也沒有常人的情感感觸。大公主下半生非常凄慘,患上乳腺癌后,家里給她寄的錢,被保姆克扣得厲害,身體狀況亦是極差,“身上潰爛,一處處膿水”,不久后便已經(jīng)離世。
四姐則是二姨太的女兒。與瘋癲的大公主相比,四姐的命運凄慘程度,亦不遑多讓。四姐的命運悲劇,似乎從一開始就注定的。她的母親是楊毓璋的二姨太。然而,“二姨太進楊家的時候只有十四歲。她原是別人家的丫鬟,那家人要巴結(jié)差事,送給父親的?!睏钬硅芭c二姨太的情感,并不深,只生了個女兒。在楊毓璋的遺囑中,二姨太是可以改嫁的,然而宣讀遺囑時,卻被去掉了。原因呢,“也許家里還是覺得楊家的妾嫁人了,沒面子?!?/p>
時值亂世,大廈又將傾,所謂的“面子”,又是何其脆弱?楊家的第二大變故,則是存在中國銀行的遺產(chǎn),被三叔虧掉大部分。這是楊苡十余歲發(fā)生的事情。日常生活的待遇,從而發(fā)生變化。二姨太試圖討要說法、爭遺產(chǎn),報紙聞風(fēng)而來,發(fā)了一通豪門宮斗的八卦新聞,“得罪了娘,也得罪了整個楊家”。小心翼翼維護的臉面,就此無情地被撕破。此后,二姨太與四姐搬離楊家,獨自租房居住。四姐在中西女校的學(xué)業(yè)因此中斷,將精力放在唱戲上。
以唱戲為生的四姐,由于豪門女公子的身份獲得了媒體的關(guān)注,但職業(yè)前景并沒有變得更好,反而成為了阻礙。在那個時代,這是下九流之人才會從事的工作。一位豪門女公子,怎能在戲臺上拋頭露面呢?在楊家與中國銀行的打招呼之下,四姐無法在天津戲園立足,只得下海唱戲,四處奔波,艱難賺錢。四姐沒有童子功,只能比一般演員更加努力。她“最后一次唱戲,早上剛打了胎,晚上就登臺”,導(dǎo)致大出血而死。命運的無情與無常,顯露無遺。
三
對于普通人來說,未來是難以預(yù)測的,命運是無法掌控的。這當然不是說,普通人隨波逐流,放棄與命運搏斗。相反,越是紛亂的年代,越是需要錨定的精神與力量。楊毓璋的后代里,唯有大姨太(楊苡的母親)的三個孩子擁有令人矚目的事業(yè)成就與近乎圓滿的人生。同樣的家庭背景,各自的命運卻有著如此巨大的差異,其中原因不能不令人深思。
楊苡的母親名叫徐燕若,因家中供弟弟讀書,便被父親賣給楊家做妾。那一年,徐燕若十五歲。婚后,徐燕若生下楊憲益、楊敏如、楊靜如(即楊苡)。為楊家生下唯一的男孩后,徐燕若的地位得到提高。與此同時,徐燕若好學(xué)與溫順的性格,頗得楊毓璋的歡心。這一度讓大太太產(chǎn)生危機感,試圖拉攏二姨太對抗之。不過,徐燕若不爭不搶,對大太太仍是尊重有加,將宮斗爭寵化于無形中。
封建舊家庭中,等級分明,規(guī)矩多,正室是家中的絕對權(quán)威。側(cè)室是很難掌握自己的命運的,往往需要看正室的臉色。遇到善良之人,可和諧相處;遇見悍妒之輩,則極有可能被逐出家門。因此,楊苡說“母親的運氣不錯,但這都是撞上的”,自然是極為中肯的話。
徐燕若的“運氣不錯”的地方,大約有三:一是頭胎生了男孩,二是丈夫教她念書,三是正室人善良。然而,徐燕若到底對姨太太的身份以及父親賣女的行為有所芥蒂?!啊笠烫悄赣H在楊家的身份,也是她的‘不平等的起源’,是她一輩子想擺脫又擺脫不了的?!彼薷赣H將自己賣掉,父女倆從此不復(fù)見面。
徐燕若接受了自己的命運,但總在為親人的命運謀求更好的出路。她對姨太太的身份,心懷芥蒂,所以一直希望妹妹能做正室。然而,她的妹妹卻讓她失望了。妹夫得敗血癥后,妹妹與拔牙醫(yī)生在一起,成為別人的外室。在夫家學(xué)會念書的徐燕若信賴讀書的力量,除了供弟弟念書外,還力排眾議為兩位女兒爭取讀書的機會,一直鼓勵兒女們讀更多的書、獲得多的知識。與之相比,大太太、二姨太對女兒的教育,顯得沒有那么多熱情。如大公主雖以旁聽生的身份進入燕京大學(xué),但在學(xué)校期間,更多是參加活動,而非學(xué)習(xí)。二姨太帶著自己那份遺產(chǎn)離開楊家后,便叫四姐退了學(xué)。其中緣由,大概是中西學(xué)校的費用高昂吧。各自母親在教育投資和態(tài)度上的不同,孩子們的命運在這一刻,便發(fā)生悄然的變化。讀書也讓楊苡有更多的底氣走進廣闊的世界。
“人的一生不知要遇多少人與事,到了我這個歲數(shù),經(jīng)歷過軍閥混戰(zhàn)、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以及新中國成立之后發(fā)生的種種,我雖是個平凡的人,卻也有許許多多的人可念,許許多多的事想說。”《一百年,許多人,許多事》自然不只是家族傳記,也不只有豪門故事,還有許多普通而平凡的命運,如丫頭來鳳的故事、楊苡與“大李先生”錯過的愛情、中大時代的兩大慘案,等等。這群普通人的生命,并非是歷史河流的碎石,無法覓跡。他們?nèi)曰钤趥€人的記憶中,是個體的生命史詩中極為重要的篇章。與宏大敘事相比,這些個體的、瑣碎的日常生活,總是會在某個瞬間,綻放出耀眼的光芒,予人綿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