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在歷史與現實之間 ——評中篇小說上榜作品
來源:文藝報 | 崔慶蕾  2023年02月26日23:02

從題材而言,中國小說學會2022年度好小說榜單中的十部中篇小說可謂豐富多元,既有對歷史之幽深的觀照,亦有對現實之豐饒的書寫,既有對改革等宏大主題的藝術處理,亦有對人性情感等精神內面的勘探呈現。但作為一門關于“人學”的藝術,這些作品無一例外都通過對“具體的人”的觀照來呈現作者的理解和思考,以對人的書寫來照亮人物以及人物所處之現實、歷史的隱秘之地,實現了米蘭·昆德拉所說的對于“未知的存在”的發(fā)現。

“歷史”作為一個特殊的“容器”,歷來為小說家所青睞。借助“歷史”來展現歷史之繁復或人物之多面是常見的敘事模式,但“歷史”往往又不是純然時間化和封閉性的,而是具有與現實對話或者隱喻的能量。中篇小說榜之首的遲子建《白釉黑花罐與碑橋》即是這樣一部寓歷史與現實于一體的佳作。作品通過巧妙的歷史與現實的對話結構展開敘事。故事的主體為宋徽宗在“靖康之變”后幽居北地的一段歷史,借助于“我”月夜漂流不幸落水后的特殊狀態(tài),在似幻似醒中抵達了歷史深處,想象與構建了宋徽宗的一段生活史,展現了一個歷史人物的精神內面。與此同時,現實之中“我”的種種困境與歷史人物形成了呼應,共同凸顯了人性的溫暖與光華。

與遲子建站在此岸遙想歷史人物不同,王蒙《從前的初戀》、王安憶《五湖四?!放c孫頻《棣棠之約》觀照的是更為近距離的當代歷史。《從前的初戀》講述上世紀50年代青年人的愛情故事。小說著力表現了一代人的愛情觀、人生觀和價值信仰,主人公劉夏成為特定時代青年的一個典型代表。尤為值得一提的是,該作品與其代表作《組織部來了個青年人》形成了巧妙的呼應,將其被壓抑著的愛情敘事充分展開,敞開了一代人的情感世界。兩部作品互為鏡像、互相照耀,是一部兼具當代性與歷史性意義的重要文本。

王安憶的《五湖四海》是一部書寫改革開放發(fā)展史的作品,通過一個家族的發(fā)展史映射出改革開放幾十年的宏闊歷程,重構并審視了個體與時代的復雜關系。主人公張建設是一個伴隨著改革開放一路同行的典型人物,在他由水上而至陸地、由鄉(xiāng)村而入城市,到終至成為富甲一方的成功者的過程中,與改革開放之后歷次政策調整恰到好處的合拍是其成功的密碼。張建設的生命史生動詮釋了改革開放這一宏大主題和社會變革如何落地,如何行動,如何春風化雨、催生萬物的歷史過程,這一人物也因此具有了特殊歷史內涵的象征性,成為具有典型性的新人物形象。同樣在改革開放所開啟的歷史征途之中,孫頻《棣棠之約》關注的是一代知識分子的精神變遷,《棣棠之約》以文人知識分子為人物主體,書寫他們在幾十年間命運的顛沛流離和精神的堅守,主人公戴南行是一代知識分子的精神化身。

相比懸置于時間之中的“歷史”,“現實”具有更加可感的切身性,這種切身性一方面由作家的直接體驗而升華成經驗,提供了敘述的便利,但同時也因為經驗本身的局限性而對敘述形成了制約,更加考驗作家進行藝術處理的能力。中篇小說榜單中有兩部作品近距離觀照當下現實,分別是楊少衡的《王不見王》和秦北的《中關村東路》。前者書寫了當下官場生態(tài)的復雜性,這種復雜性一方面指向圍繞權力展開的政治斗爭,一方面指向干部自身在權力結構中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復雜性和難度,比較真實而深入地呈現了當下干部的生活和工作狀態(tài)。后者是較為少見的科技創(chuàng)業(yè)題材,講述了科技領域的創(chuàng)業(yè)者如何頂住壓力,在被外國公司幾乎形成壟斷的科技領域開創(chuàng)本土品牌的故事,作品洋溢著一種昂揚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和自尊品格,是當下小說創(chuàng)作中較為少見的一類作品。

對人性以及人的精神內面的書寫是小說永恒的主題,而情感無疑是展露不同精神紋理的絕佳場域。葛亮《浮圖》、楊知寒《美味佳藥》、周嘉寧《明日派對》與李司平《流淌火》均可歸入這一類型,但在切入和表現方式上又各有不同?!陡D》具有鮮明的地域色彩,講述了人物在福建、香港、英國等多地的游走,以及在多種文化中形成的價值觀。小說敘事節(jié)制優(yōu)雅,圍繞主人公連粵名的不同生活面向次第展開,既勾勒出一個小人物的生命史,也呈現了一代南渡之人的精神史?!睹牢都阉帯穼憥讉€年輕人的生活,他們因為成長中的不幸經歷,而在精神上處于頹唐狀態(tài)。他們的偶然相遇除了相互之間獲得心靈撫慰,也在精神上形成了向上提振的效果,避免了繼續(xù)向著深淵滑落。小說帶著一種冷峻而壓抑的色調,呈現了青年一代精神世界的復雜性?!睹魅张蓪Α凤柡啻旱膹垞P與迷茫,在世紀末的情緒里,一群逸出社會常規(guī)秩序的青年人聚在一起,在熱愛與自由的旗幟之下,尋找人生的理想之地。作品寫出了一個群體的精神紋理?!读魈驶稹穼懬嗄耆说木駝?chuàng)傷,尿床成為一個巧妙的隱喻,成為內在創(chuàng)傷的一種外化形式,作品揭示了真正的救贖并非依附于某個個體或者某種情感,而是在愛與奉獻中才能獲得。

綜觀中篇榜單,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當代作家對于現實、歷史的深切注視與思考,展現出積極的介入姿態(tài),而在這一過程中,對于各類主題處理的不同方式又顯現出作家們不同的藝術風格,展現了當下小說寫作的多樣化和豐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