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細節(jié)的藝術性
社會上下到處是微不足道的生活細節(jié),有個別細節(jié),一旦被藝術家擇入手底,則活力煥發(fā),熠熠生輝,格外引人注目。
廉頗為趙國良將,晚年時,趙襄王上臺,不信任他,廉頗就“奔魏之大梁”,魏國也不能信用。趙國因為數困于秦兵,襄王思復得廉頗,廉頗也很想復用于趙:
趙王使使者視廉頗尚可用否。廉頗之仇郭開多與使者金,令毀之。趙使者既見廉頗,廉頗為之一飯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趙使還報王曰:“廉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趙王以為老,遂不召。
老人飯時上茅廁的情況可能會有??赡闵弦淮?,我可以說成三次;你小便,我可以改成大便。廉將軍老成這樣,襄王還敢用嗎?問題的癥結,是那個郭開在背后下了蛆。這樣一個說不清道不明的細節(jié),既毀了廉頗,也葬送了趙國的前途。寫作的人都知道,情節(jié)可以虛構,細節(jié)是無法虛構的,然而,細節(jié)卻是可以加工改造的。有錢能使鬼推磨,趙國的這個使者,很可能就是個擅長于“使壞”的老手。
范仲淹在《嚴先生祠堂記》里稱贊嚴光:
先生,漢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及帝握《赤符》,乘六龍,得圣人之時,臣妾億兆,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節(jié)高之。既而動星象,歸江湖,得圣人之清。泥涂軒冕,天下孰加焉?惟光武以禮下之。
這里的“動星象”,來自《后漢書》:嚴光與光武帝“共偃臥,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座甚急。帝笑曰:‘朕故人嚴子陵共臥耳?!惫馕涞叟c老友同床共眠,這是真的,然而,這里又添加了“光以足加帝腹上”,這才在天空中也出現(xiàn)了客星犯御座的星象。
這個酣睡于被窩里的細節(jié),實在無聊,光武帝沒有說,即便有過其事,嚴光自己也不可能說的,只因《后漢書》里這樣記載,后來的各種解釋里便都非常看重“光以足加帝腹上”的細節(jié)。不然,這“犯星象”的說法就缺乏分量了。“客星犯御座”,本來就是天人感應的附會之辭,有了這樣個添枝加葉的細節(jié),連范仲淹也相信“犯星象”是確有其事。這個鬧不清怎么形成的細節(jié),大幅度強化了光武帝與嚴光的形象塑造。對細節(jié)進行順乎情理的移植、改易、潤飾,人們心照不宣,仿佛也都是認同的。
孫覿是兩宋之際屈體求金的大漢奸,比他年輕的朱熹不齒其人格,寫了篇精要、凝練的《記孫覿事》,說的是建炎元年汴京淪陷,欽宗被擄,金人欲從欽宗手里得一降表,以便促使正在抗金的中原軍民及早歸順。欽宗不得已,便命身邊近臣孫覿撰稿?;杈浚瑑刃膮s暗自希望孫覿能秉持氣節(jié)而不奉詔。沒有想到的是:孫覿二話不說,不假思索,提筆一揮立就。其文過為貶損,似乎早就有腹稿在心。金人大喜,便將所俘獲的婦女賞賜孫覿,孫覿欣然領賞。
其后,每語人曰:“人不勝天久矣;古今禍亂,莫非天之所為。而一時之士,欲以人力勝之;是以多敗事而少成功,而身以不免焉。孟子所謂‘順天者存,逆天者亡’者,蓋謂此也?!被驊蛑唬骸叭粍t子之在虜營也,順天為已甚矣。其壽而康也宜哉!”覿慚無以應。聞者快之。
此文簡煉、嚴謹,這里只談收尾處的細節(jié)。有人聽到孫覿經常得意地以降表之“精麗”來炫耀自己的文才,就不冷不熱地刺了他一下:“你在虎狼窩里代皇帝寫降表,正因為是順天順到了極致,所以上天犒勞你,讓你現(xiàn)在才這樣安康、長壽??!”孫覿聽后,“慚無以應”。“慚無以應”的這個細節(jié),顯然是作者的杜撰了——孫覿的專附和議、媚敵求榮,是一以貫之的。李綱抗金,他率加污蔑;作《韓忠武墓志》時,極詆岳飛之抗金;寫《萬俟卨墓志》時,又極表其殘害岳飛的劣跡。這樣一個長壽到將近九十歲的鐵桿漢奸,恬不知恥,臉厚于城墻,聽到人家說他“其壽而康也宜哉”的話時,很可能是正中下懷、樂不可支的。朱熹在這里說他“慚無以應”,是不符合孫覿性格的內在邏輯的。細節(jié)如此杜撰,朱熹的目的在于鞭笞漢奸之無恥,伸張民族氣節(jié),讀者掩卷沉思,當是會心一笑的??珊兜氖?,這樣杜撰,反而會讓人覺得這個孫覿還存有一絲人性。
普通的細節(jié),生活里俯拾皆是,作為個例,其本身是不含有什么特殊意味的。然而,化尋常細節(jié)為神奇,卻是藝術家獨具的卓異之處:赤壁的東南風,是諸葛亮裝神弄鬼祭來的嗎?武松的酒喝得越多,拳法就越能出神入化么?秦檜的夫人王氏,真的在東窗下設過謀害岳飛的毒計嗎?藝術實踐正如魯迅先生所言:“藝術的真實非即歷史上的真實……因為后者須有其事,而創(chuàng)作則可以綴合,抒寫,只要逼真,不必實有其事也?!辟x細節(jié)以藝術性,為藝術家之天職。生活里有些不起眼的細節(jié),一旦被藝術家摘取,綴合、修飾,移植于文學作品,往往有點石成金之效,能夠進一步完善人物的形象,深入開掘人性之底蘊,大幅度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膾炙人口的藝術細節(jié)是藝術家靈感降臨、匠心獨運的優(yōu)秀成果,絕非日常的雕蟲小技可為比擬。
經常閱讀古典文學,對于那些真正的藝術家,筆者的敬慕之情油然而生:前輩藝術家從宏觀處著眼、自細微處用筆的社會責任感,是我們文學傳統(tǒng)里一筆珍貴的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