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學(xué)》2023年第6期|王族:三種鳥
紅腹錦雞
金黃色的頭冠,紅色的羽毛,長尾黑色,如此鮮艷的顏色組合在一起,可謂最漂亮。這是紅腹錦雞。
并非所有錦雞都有如此艷麗的外表,被人們贊口不絕的紅腹錦雞,僅指錦雞中的雄雞,它是野雞類中的美男子。雌雞并無此殊榮,身上烏黑的羽毛看上去沒有驚艷之處。
紅腹錦雞的別名有金雞、彆雉、山雞、采雞等,但沒有一個提到它們的紅色羽毛,讓人覺得可惜。
我在甘肅天水出生并長大,小時候的冬天,經(jīng)??吹郊t腹錦雞從山下飛躍而下,落入麥地中覓食。天水一帶種的是冬麥,入秋后下種,到了冬天已長出寸許麥苗,如果下一場大雪,便是一片白與綠交映的景色,看上去頗為怡悅。我們那一帶把紅腹錦雞直接稱為“錦雞”,它們在空中飛過時,會發(fā)出一種呼嘯的聲音。起初我以為那叫聲是它們的一種鳴叫,后來才知道那聲音是從翅膀上發(fā)出的,它們飛落時將雙翅凝固住不動,但卻可以靈活掌握方向,常常會飛到有陽光,且不受人干擾的地方去覓食。麥地中有殘留的種子,它們用尖喙一啄便可叼入嘴里。
錦雞在秋冬季成群活動,有時集群多達(dá)二三十只,春夏兩季則多為單獨(dú)或成對活動。錦雞性機(jī)警,膽怯怕人,聽覺和視覺敏銳,稍有聲響便立刻逃遁。當(dāng)危險尚遠(yuǎn)時,多在地下急速奔跑逃竄;當(dāng)危險迫近時,則多急飛上樹隱沒。
紅腹錦雞屬于秦嶺產(chǎn)物,我原以為它們生存于貴州、云南、四川、陜西、甘肅、青海等地,等我到了新疆,才驚喜地發(fā)現(xiàn)天山和阿爾泰山上都有紅腹錦雞,且數(shù)量頗為可觀,著實(shí)讓人高興。
前幾年在阿爾泰山上見到一只紅腹錦雞,它從松林中走出,在草地上抖動幾下尾巴,然后才開始覓食。它們主要以野豌豆、野櫻桃、青蒿、蕨葉、野蒜、薔薇、箭竹、橡子和松樹的種子,以及植物的葉、芽、花和果實(shí)和種子為食,也吃小麥、大豆、玉米、四季豆等農(nóng)作物。此外也吃甲蟲、蠕蟲、昆蟲等動物性食物。吃飽了,才消失在林子深處。
它覓食時亦有一個規(guī)律,總是低頭尋找一會兒,便抬頭向四周張望幾眼,復(fù)又低下頭去??吹贸觯t腹錦雞的警惕性極高。后又有幾只毛色雜亂,長得極像紅腹錦雞的錦雞從林中出來,只顧低頭覓食,不像紅腹錦雞那般警覺。它們是雌錦雞,不但身上沒有彤紅似火的羽毛,而且自愛意識也差,見到能吃的東西便一頭扎下,如果有人將槍口對準(zhǔn)它們,恐怕也沒有反應(yīng)。
我們躲在石頭后細(xì)看,這只紅腹錦雞羽色華麗,頭頂?shù)狞S色羽毛又猶如金冠。雖然它的尾巴是黑褐色的,還綴有桂黃色斑點(diǎn),但絲毫不影響其耀眼的紅色。尤其是走動和轉(zhuǎn)身時,便猶如一團(tuán)火焰在閃動,讓人疑惑它并非是一只鳥,而是渾身幻化奇光異彩的神物。
我還看到了紅腹錦雞求偶的場面。一只雌錦雞走到它附近鳴叫了一聲,它便把雙翅展開,像披上了一件彩色披肩。雌錦雞看它,它便用雙翅蓋住頭部,很快又倏然展開。它就那樣一邊靠近雌錦雞,雙翅鼓動,尾巴顫抖,并發(fā)出“咝咝”的艷羨聲,將自己五彩斑斕的羽毛都展現(xiàn)在雌錦雞面前,雙眼向雌錦雞脈脈傳情。少頃,一雄一雌兩只錦雞頭挨頭,并肩向林中走去。
它們可當(dāng)眾示愛,但絕不當(dāng)眾交媾。
阿爾泰山上的紅腹錦雞頗多,接下來的幾天,常見成群的紅腹錦雞活動。其時天已漸冷,紅腹錦雞有時集群達(dá)數(shù)十只,遠(yuǎn)看紅彤彤的一大片。一位牧民介紹,其時是它們覓食的黃金季節(jié),野草成熟的草籽落在地上,它們只需把嘴伸過去將草籽叼起。
它們白天大都在地上活動,尤以早晨和下午活動較多,中午多在隱蔽處休息,晚上多棲于靠溝谷和懸?guī)r的松樹、樺樹和櫟樹上。有一天黃昏,我聽得一陣悅耳的鳥鳴,便看見一群紅腹錦雞在上樹。它們或從低枝逐級跳躍,或從鄰近小樹跳向另一棵樹,最后棲息于樹冠上。
一天,與人聊及紅腹錦雞,那人無趣,說紅腹錦雞那么好看,它們的肉好吃嗎?眾人面露怒色,但已經(jīng)晚了,他的話一出口便無法收回,氣氛一時變得頗為尷尬。牧民笑笑說,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想法。他給我們說起一件事,有一人想嘗試紅腹錦雞的味道,便在草地上安了夾子,然后撒下玉米,誘惑紅腹錦雞去吃,夾住了一只極為漂亮的紅腹錦雞。那人為紅腹錦雞的美折服,抓在手里舍不得宰殺,嘴里嘟嚕出一連串聲音,這么美,吃了可惜,養(yǎng)起來,天天看,多美。那只紅腹錦雞用力掙扎,脖子鼓得如同塞進(jìn)了一塊石頭。但它掙不脫那人的手,眼見得雙目中的急切神情漸漸退去,只剩下絕望。少頃之后,它突然嘶鳴一聲,脖子一軟垂下了頭顱,再也沒動一下。
它心烈,氣死了自己。
呱呱雞
先前我曾以為,塔里木河邊的草湖和塔里木鄉(xiāng)是兩個地方,后來才知道,是同一個地方的兩個叫法。
我更喜歡草湖這個名字。有一年我從庫車前往草湖,遠(yuǎn)遠(yuǎn)地便看見前面一片綠色,旁邊又是一片紅色,一時便納悶,綠色肯定是樹,那紅色會是什么呢?待我們的車子馳近,才看清那紅色也是樹,即沙漠中最具生命力,亦常常成片生長的紅柳。草湖的不遠(yuǎn)處就是塔里木河。
塔里木河多坎坷苦難,沙漠虎視眈眈。亦經(jīng)常聽到它斷流的消息,流經(jīng)地段長一些草木植被,實(shí)屬難得。多年前聽到過一句諺語:哪怕一棵小樹,也是水的脊梁。很多時候,新疆的水與樹,就是生命最直接的展示。
草湖雖然是小地方,卻多出美食。
草湖有柴火灶燜野兔、風(fēng)干兔肉、紅柳烤野魚、辣子蒜頭呱呱雞。其野兔、白鰱、鯽魚等,因?yàn)樽龇页?,吃后沒有留下印象,倒是呱呱雞,吃之前見過幾次,它們在雪地里呆頭呆腦地行走,聽到動靜會愣怔,待反應(yīng)過來才倉皇逃離。在眾多飛禽中,呱呱雞木訥,且經(jīng)常處在緊張中,很容易讓人逮住。
呱呱雞較紅腹錦雞要小得多,一身灰黑,不怎么起眼,但長得肥圓,肉多,所以常常成為獵捕對象,很不幸。
草湖一帶呱呱雞很多,有時候人不小心碰到路邊的草,就會驚起好幾只呱呱雞。呱呱雞不吃莊稼,只吃剛?cè)氲乩锏姆N子,所以耕種時節(jié)的田里有它們的盛宴,而農(nóng)民卻苦不堪言。人們恨之入骨,但凡提及它們便總是扔出一句:那挨夾子(捕獸器),喂人嘴的貨。人們之所以多吃呱呱雞,隱隱有報復(fù)的心理。不過呱呱雞肉確實(shí)好吃,可紅燒,可燉煮,可干煸,甚至還可以清蒸或紅鹵,是難得的鄉(xiāng)間美味。
那次在草湖,很快便吃到了呱呱雞。廚師廚藝精湛,將其剁成大塊,便顯得很有氣勢。他把油燒熱,放上蒜頭和辣子,用武火爆炒,不一會兒便香味彌漫。尤其是那廚師加了蒜頭和辣子后,明顯提味。呱呱雞長期在山中奔走,所以肉質(zhì)瓷實(shí),很有嚼頭。廚師說,爆炒呱呱雞要注意火候,如果火不夠大,其醇厚的香味便出不來,但如果爆炒得時間太久,肉質(zhì)又會變老。廚師說,吃呱呱雞有個要領(lǐng),不能把整塊肉吃進(jìn)嘴里硬咬,那樣的話就只是牙齒和骨頭的較量。聰明的吃法是,挑有肉的地方咬下,然后慢慢吃。我照他所說試吃,果然把瘦肉咬了下來,格外的香。
與廚師閑聊,他是一位獵人。一次在塔里木河邊,他和一位朋友帶著雙筒獵槍,潛伏在一個沙坑中等待呱呱雞出現(xiàn)。冬天的河邊,蘆葦、沙棘、椒蒿和叫不上名字的野草,會落下一層果粒和草籽,吸引呱呱雞前去叼食。太陽出來之前,河邊彌漫大霧,不是呱呱雞出來的時候,要等到大霧散去。那天很冷,獵人和朋友趴了一會兒后,就呱呱雞的飛與跑、應(yīng)該歸類為鳥還是雞爭論起來。獵人覺得呱呱雞不喜歡飛翔,多笨拙地行走,和雞沒什么區(qū)別,應(yīng)歸為雞。但那位朋友卻認(rèn)為呱呱雞是鳥類。
本來爭論是為了消磨時間,沒想到呱呱雞飛與跑的問題,很快就擺在了他們面前。一群呱呱雞出現(xiàn)后,獵人和朋友瞄準(zhǔn)射擊,一只又一只呱呱雞應(yīng)聲倒地,但雙筒獵槍一次只能裝兩發(fā)子彈,要頻繁換彈,所以大部分呱呱雞受驚逃竄,山坡上像是有無數(shù)快速移動的小黑點(diǎn)。
他們倆都是老獵人,換彈速度很快,隨著他們再次開槍,呱呱雞逃脫得越來越少,十幾只呱呱雞橫尸山坡。他們準(zhǔn)備將它們收攏后返回,但卻有一只呱呱雞嘶啞哀叫著從山后飛了過來,它身后追來一團(tuán)巨大的黑影。
是一只鷹追它。鷹是呱呱雞的天敵,往往在一瞬間便閃爍而至。但這只呱呱雞很聰明,迅速從空中落到山坡上逃竄。它雖然利用改變方位的策略贏得了時間,但它的天敵太過于強(qiáng)悍,它沒有逃多遠(yuǎn),便又被鷹的一雙大翅籠罩在一片陰影之中。
呱呱雞看見他們倆,便迅速跑了過來,直至他們腳下才停住,用一雙充滿恐懼的眼睛望著他們。他的那位朋友嘴里蹦出一連串的嘖嘖聲,好家伙,呱呱雞在關(guān)鍵時刻又會飛又會跑嘛!但在那一刻,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他和朋友都不約而同地舉起槍向鷹瞄準(zhǔn)。鷹懼怕人,轉(zhuǎn)身飛走。其實(shí)他們知道鷹不好打,從來沒聽說過誰能把鷹打死。他們只是想把鷹嚇走,把這只呱呱雞救下來。
那一刻間,他和朋友都被感動了,他們本來是來獵殺呱呱雞的,但在天敵逼近的一瞬,呱呱雞還是跑到了人跟前,尋求人的保護(hù),呱呱雞信任人類。他們用沾血的手摸了摸那只呱呱雞,讓它慢慢離去。
那一刻,他們沒有產(chǎn)生再多添一只獵物的想法。
啄木鳥
說起啄木鳥,很多人都會提及它們的“森林衛(wèi)士”和“樹木醫(yī)生”。
無論“衛(wèi)士”還是“醫(yī)生”,為它們贏得巨大聲譽(yù)的皆在于嘴和舌。它們之所以能從樹中鑿孔鉤蟲,一是靠嘴,二是靠舌。它們的嘴巴長、尖、硬,長了許多倒刺,加上表面布滿一層黏液的舌頭,可準(zhǔn)確地把害蟲鉤出或者黏出來。只要寂靜的林中響起一連串篤篤聲,一定是它們在樹上鑿洞。
古書對啄木鳥有很多記載,《禽經(jīng)》中說它們“志在木”。《異物志》中說它們“穿木食蠹”。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則說:“剛爪利嘴,嘴如錐,長數(shù)寸,舌長于嘴,其端有針刺,啄得蠹,以舌鉤出?!崩顣r珍對啄木鳥的每一個地方都觀察得很清楚,尤其讓人感覺到,他是專以考證啄木鳥的嘴和舌,以及鑿洞取食的本事而去的,一定親眼目睹了一只啄木鳥鑿洞取食的全過程,讀來猶在眼前。
啄木鳥有二百多種,常見的是綠啄木鳥和斑啄木鳥。綠啄木鳥身上的羽毛為綠灰相間,但綠色要稍多一些,有時候看上去會以為它們的全身都是綠色羽毛。唯一的區(qū)別是,雄鳥的頭頂有紅色羽毛,看上去非常鮮艷,在鑿洞時會閃出一片紅色光芒。人們?yōu)榱撕糜?,亦為了便于分辨,便根?jù)它們身上的綠色羽毛稱它們?yōu)椤熬G啄木鳥”。
斑啄木鳥的體形要小一些,其飛翔悄無聲息,只有落到樹上后,人們才會看清楚它們。身上的羽毛黑白相間,給人一種陰冷的感覺,尤其是落到樹上開始鑿洞時,會給人一種“冷面殺手”的感覺。但它們尾部的羽毛是紅色的,其雄鳥的頭部也有紅色羽毛。如果它們將尾部的紅色羽毛翹起,仍會顯出幾分美感。
還有一種體形更小的啄木鳥叫蟻鴷,是最為常見的啄木鳥,但因?yàn)樗鼈儾⒉辉跇渖翔彾词诚x,所以人們通常說的啄木鳥,其實(shí)并不包含它們。它們的羽色比較特別,上半身是銀灰色的底色,密布著暗褐色的斑紋,看上去像蛇皮一樣;下半身接近白色,與上半身極不協(xié)調(diào),有幾分怪異。它們不會攀登樹木,也不啄木捕蟲,只在地上覓食螞蟻,所以又叫地啄木鳥。
被啄木鳥啄食的蟲子,可謂多矣,包括森林中鞘翅目的象甲、偽步行甲、天牛幼蟲、金龜甲,鱗翅目的逼債蛾、螟蛾,以及花蝽象、臭蝽象、蝗蟲、螞蟻、蠐螬、小囊蟲、天牛幼蟲、白蟻等。如此之多的蟲子,并非全都是要侵害樹木,它們中有大部分只是在林間生存。
我老家甘肅天水的小隴山,多林區(qū)樹木,便多啄木鳥。當(dāng)?shù)赜忻裰{:“盒子槍雙蓋蓋,我給土匪當(dāng)太太;啄木鳥嘴巴硬,吃掉大樹不出聲。”我自小便見過很多啄木鳥,啄木鳥不怕人,見我在樹下望它們毫不在乎。后來了解到一些啄木鳥的知識,才知道它們之所以能緊貼于樹上,除了雙爪緊扣之外,還有頂在樹上的尾巴,在起著平衡身體固定角度的作用。它們的尾巴雖然不顯山露水,但其堅硬遠(yuǎn)遠(yuǎn)超出人的想象。譬如,它們叼樹累了,會把身體重心向后移,依靠尾巴休息。
我長大后到了新疆,本以為少樹的新疆沒有啄木鳥,但在阿勒泰和伊犁見了不少啄木鳥,乃至于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胡楊林里,也有啄木鳥在忙著啄胡楊樹,人一走近便飛走,人一離開復(fù)又飛來。胡楊樹長得稀散,加之周圍皆為開闊的沙漠,想必啄木鳥不愿讓自己暴露,要避開人的視野。
在可可托海的白樺林中,我看到了啄木鳥捕食的另一方式。一棵樹有一個小洞,一只啄木鳥觀察了一會兒,卻并不將嘴伸入洞中,而是用嘴在洞口敲擊。它敲擊的速度很快,以至于那聲音變得沉悶起來,并傳入洞內(nèi)。不一會兒,洞內(nèi)便有蟲子爬出。
我與常在那一帶放牧的牧民說起此事,他告訴我那是啄木鳥“擊鼓驅(qū)蟲”的妙計,它們遇到蟲子躲藏在樹干深部的通道中時,便巧施敲擊聲,使蟲子因?yàn)榭謶炙奶幐Z動,并在聲波的刺激下暈頭轉(zhuǎn)向,待逃出洞口,便被啄食。但它們啄食時也會遇到危險,比如,洞中爬出一條蛇。
那人告訴我,啄木鳥一般要把整株樹的蟲子徹底消滅,才會轉(zhuǎn)移到另一棵樹上。如果碰到蟲害嚴(yán)重的樹,就會在那棵樹上連續(xù)啄食數(shù)日,直到全部清除完蟲子為止。
王族,現(xiàn)居烏魯木齊,供職新疆作家協(xié)會,系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出版有散文集、詩集、小說集、長篇小說等。曾獲豐子愷散文獎、天山文藝獎、三毛散文獎、林語堂散文獎、《西部》散文獎、《朔方》小說獎等。有作品譯為英、法、日、韓、俄、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