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卻話金榜題名時
來源:北京晚報 | 于曉冰  2023年07月06日16:08

一年一度的中高考結(jié)束了,轉(zhuǎn)眼又到了各地陸續(xù)公布錄取分?jǐn)?shù)線,發(fā)放錄取通知書的階段?!敖鸢耦}名”這個詞語承載了老師、家長和考生的共同愿望,而關(guān)于這個詞語,也有許多的故事。

明代仇英繪《觀榜圖》卷(局部)

明代仇英繪《觀榜圖》卷(局部)

人生四大喜事之一

“久旱逢甘霖,他鄉(xiāng)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边@“人生四大喜事”之說出自蒙學(xué)讀物《神童詩》,有許多人以為“金榜題名”這一說法出自《神童詩》。實際上,金榜題名最早出自唐末五代時期王定保所撰的文言軼事小說集《唐摭言》,這部小說集對唐代科舉制度尤其是進(jìn)士科的記載甚詳。該書第三卷中的一則故事是這樣的:

何扶,太和九年及第;明年,捷三篇,因以一絕寄舊同年曰:金榜題名墨尚新,今年依舊去年春?;ㄩg每被紅妝問,何事重來只一人?

詩人何扶因為進(jìn)士及第,接連收到考中的捷報,于是寫了一首詩贈給和他同年赴考的考生。我們能從這首詩中讀出來金榜得中之后炫耀自得的意味。詩中所說的“金榜題名”實際上就是科舉殿試揭曉的榜上有名,即殿試錄取。所謂金榜就是科舉考試時殿試揭曉的榜。

科舉考試制度從隋唐時期創(chuàng)立,直到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下令廢止,具體的政策也多有變化。唐朝至武周時期,科舉制度已基本完善成形。《唐摭言》記述道:“貞觀初放榜日,上私幸端門,見進(jìn)士于榜下綴行而出,喜謂侍臣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弊鳛槿瞬胚x拔最重要的形式,科舉制為朝廷吸納了大量人才。

“學(xué)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是舊時代讀書人共同的目標(biāo)?!敖鸢耦}名”意味著名利兼收。關(guān)于“金榜題名”,在宋代文言小說總集《太平廣記》中還有一個更有意思的傳說。有一個叫崔紹的人在病中做了一個夢,夢見他飄游到了陰間,看見有金、銀、鐵三種榜。金榜名列將相;其次是銀榜;州縣官都在鐵榜上。

宋代沿襲唐朝科舉制基礎(chǔ)上加以改良,其中比較重要的改變是廢除行卷之法,建立彌封謄錄制度。“彌封”是將考生信息密封,“謄錄”則是由謄錄官謄錄試卷后,再送給考官審閱?!端问贰みx舉志一》記載:“(大中祥符)八年,始置謄錄院,令封印官封試卷付之,集書吏錄本,監(jiān)以內(nèi)侍二人。”相比于唐朝時普遍拜訪考官“行卷”自薦的制度,宋代科舉制大大提升了考試的公平性。

錯失第一名的蘇軾

“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這副對聯(lián)說的是文壇有名的“三蘇”——蘇洵、蘇軾和蘇轍。蘇軾雖然是千古奇才,但在科舉考試中卻陰差陽錯,與第一名失之交臂。

這事要從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的科考說起。這一年的科舉榜單在后來被稱為“千古第一榜”,為什么呢?

首先,報考人數(shù)創(chuàng)紀(jì)錄。當(dāng)年有四十萬人報考,須知當(dāng)年宋朝總?cè)丝谝膊贿^五六千萬而已。在今天基礎(chǔ)教育普及的情況下,一般五六千萬人口的省份高考考生也不過五六十萬。在當(dāng)年教育很不普及,大多數(shù)人不識字的情況下,能有這么多人報考,人數(shù)堪稱驚人。

其次,主考官非常有名。當(dāng)年的主考官是歐陽修,北宋文壇領(lǐng)袖,他領(lǐng)導(dǎo)了北宋詩文革新運(yùn)動,奠定了平易流暢的宋文基調(diào),開創(chuàng)了一代文風(fēng)。其代表作《醉翁亭記》更是千古流傳。副主考官是梅堯臣,梅堯臣少即能詩,與歐陽修并稱“歐梅”。他為詩主張寫實,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后世譽(yù)為宋詩的“開山祖師”。

再次,金榜題名者對后世影響深遠(yuǎn)。四十萬人中最終考取進(jìn)士榜的有多少人呢?一共388人,這個錄取比例實在低得驚人。在金榜得中的這些人中,有幾十位取得了巨大成就。且看其中的十位:蘇軾、蘇轍、曾鞏,這三個人位列“唐宋八大家”,張載、程顥、程頤是理學(xué)的創(chuàng)始人。曾布、呂惠卿、章惇,這三人先后出任宰相。王韶,是北宋名將??梢哉f這些人橫跨了文學(xué)、政治、思想、軍事等諸多領(lǐng)域。

這次科考題目是《刑賞忠厚之至》,蘇軾在卷子中引用《左傳》“賞疑從與,罰疑從去”,只用八個字就把這個題目闡釋得清楚明白。這與當(dāng)時大宋善待文臣、輕徭薄賦、厚賞慎罰、與民休養(yǎng)的基本國策完全吻合。歐陽修看了這個文章之后贊嘆不已。不過,因為試卷是彌封謄錄過的,歐陽修不知曉姓名也看不出筆跡,但覺得此文文風(fēng)像是他的門生曾鞏,為了避嫌,把這個文章定位為第二名。放榜后,卻發(fā)現(xiàn)原來這篇文章為蘇軾所寫。當(dāng)年蘇軾不過20歲而已。

歐陽修曾經(jīng)在《與梅圣俞書》,也就是寫給梅堯臣的一封信中這樣寫道:“讀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當(dāng)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意思是說:“讀蘇軾的文章,不禁讓我汗顏。真痛快?。∥覒?yīng)當(dāng)給蘇軾讓路,使他高出我一頭?!边@也是“出人頭地”這一成語的來源。

當(dāng)然,蘇軾的大名絕不僅僅因為當(dāng)年的一次考試而流傳千古。蘇軾在晚年的《自題金山畫像》中這樣寫道:“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整首詩莊中含諧,直中有曲。詩中記述了他一生坎坷的經(jīng)歷,從中也不難看出其曠達(dá)的人生態(tài)度,或許正因為如此,蘇軾才在詩文、書法、繪畫等方面都取得了極高的成就。

屢試不第的柳永

有人金榜題名,當(dāng)然也會有人名落孫山?!皩O山”不是一座山的名字,而是一個人的名字。

這個說法出自南宋范公偁(chēng)的《過庭錄》:“吳人孫山,滑稽才子也。赴舉他郡,鄉(xiāng)人讬以子偕往。鄉(xiāng)人子失意,山綴榜末,先歸。鄉(xiāng)人問其子得失,山曰:‘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彼^“名落孫山”的意思是名字落在榜末孫山的后面,指考試或選拔沒有被錄取。

同是詞壇奇才,比蘇軾早半個多世紀(jì)的柳永就沒有那么好的運(yùn)氣,他不是一次考試就金榜題名,而是屢試不第。關(guān)于落榜,柳永甚至有一首廣為人知的“代表作”《鶴沖天·黃金榜上》: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fēng)云便,爭不恣游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倚翠,風(fēng)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他自詡為“白衣卿相”,這也是出自《唐摭言》中的一個詞語,意思雖無進(jìn)士功名,但卻有卿相之才。雖說這不過是柳永的一時牢騷,但“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確實是他大半生的寫照。

柳永原名柳三變,家學(xué)深厚,少有才名,尤其擅長體現(xiàn)男女情感的詞作。宋真宗時,柳永初入科場,本以為必定能夠“科甲連登”,不料失意落榜。此后,柳永又三次應(yīng)試,都以落榜告終。直至北宋明道二年(1033),24歲的宋仁宗親政,推出“恩科”,提出只要參加過5次科舉,年過50歲的考生,都可以錄取。柳永滿足條件,成為被錄取的1640人之一。此后,又經(jīng)過漫長的等待,至1052年,將近70歲的柳永才成為了屯田員外郎,以“柳屯田”名于世。而此時,距離退休也不遠(yuǎn)了。

或許,比起“金榜題名”,柳永更適合“淺斟低唱”。正是他“偶失龍頭望”,才會有“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才會有“想佳人妝樓颙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才會有“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的盛況。

“題名”非“提名”

“金榜題名”時常被誤寫為“金榜提名”,實際上,“題名”與“提名”雖然都與“名”有關(guān),但卻是意思完全不同的兩個詞語。要看清楚其區(qū)別,不妨從“題”和“提”的字源說起。

題是形聲字,形旁為頁,聲旁為是。今天說到“頁”字,常常想起書頁、頁碼之類的詞。但實際上“頁”在造字之初是一個象形字,上面是“首”,下面是人的身體,“頁”就是“頭”的意思。凡以“頁”為形旁的字,基本上都與“頭面”有關(guān)。比如,“碩”的本義是“頭大”,“煩”的本義是“頭痛發(fā)燒”,“頤”的本義就是“下巴”。

《說文解字》中對“題”的解釋是:“題,額也?!币簿褪恰邦~頭”的意思?!渡胶=?jīng)·北山經(jīng)卷》中有一種怪獸叫孟極?!捌錉钊绫?,而文題白身?!薄拔念}白身”的意思就是這種動物額頭上帶有花紋而通體呈白色。

后來,“題”又由“額頭”引申為一切事物的開頭。比如“題目”,一篇文章的題目,就像是一個人的額頭和眼睛一樣,要處在身體的最頂端、最顯眼的位置。再后來,又由名詞轉(zhuǎn)化為動詞,有了書寫的意思。明代魏學(xué)洢《核舟記》:“其船背稍夷,則題名其上,文曰‘天啟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yuǎn)甫刻’,細(xì)若蚊足,鉤畫了了,其色墨?!边@里的“題”就是書寫的意思。

在古代,有一種專門書寫在墻壁上的詩,稱之為題壁詩。大家熟悉的有蘇軾的《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yuǎn)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彼未稚摹额}臨安邸》:“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fēng)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惫P者非常喜歡的還有宋代蘇舜欽的《題花山寺壁》:“寺里山因花得名,繁英不見草縱橫。栽培剪伐須勤力,花易凋零草易生。”

“題名”就是寫上姓名作為標(biāo)記。“金榜題名”的意思就是自己的名字被題寫在金榜之上。

再看“提”字。這也是一個形聲字。形旁為手,聲旁為是。本義是懸持,懸空拎著物品?!墩f文》:“提,挈也。”“提”與“挈”同義,有一個成語叫“提綱挈領(lǐng)”,本義是提網(wǎng)之綱,挈衣之領(lǐng),以此比喻舉其要領(lǐng),扼其要害,就能理順關(guān)系,處事得心應(yīng)手。

《詩·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编嵭{注:“我非但對面語之,親提其耳。此言以教道之,孰不可啟覺?!币馑际遣粌H是當(dāng)面告訴他,而且是提著他的耳朵向他講。形容長輩教導(dǎo)熱心懇切。這也就是我們今天熟悉的成語“耳提面命”的由來。

再說“提名”一詞,“提名”之“提”是“提出”意思。提名具有特殊的含義,指的是在“在決定人選之前提出候選人的姓名”,諸如各種頒獎活動候選人的提名等。

因此,千萬不要把“金榜題名”誤寫為“金榜提名”。“金榜題名”不是把某個考生的名字提出作為候選人,而是表明其已經(jīng)蟾宮折桂。

唐代詩人孟郊《登科后》詩云:“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fēng)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金榜題名”固然是人生中的高光時刻,但務(wù)必要記住,那不應(yīng)該成為人生中最高光的時刻。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中高考不過是中間站而已。一個人要有終身學(xué)習(xí)的意識,才能擁有不斷精進(jìn)的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