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憶“跟傅雷先生一模一樣”的傅敏
來源:中華讀書報 | 張瑞田  2023年07月19日09:29

2008年4月7日,國家圖書館主辦了“潔白的豐碑——紀念傅雷百年誕辰”展覽,我應邀出席了展覽開幕式。那個展覽有別樣的構思,以圖片、書籍、手稿、藏品和傅雷的生活用品鋪陳了一位有風骨的文學翻譯家、藝術評論家平凡又崎嶇的人生。58歲的人生相對短暫,那些有靈魂、有思想的文獻襯托著傅雷的光輝歲月,盡管在展廳中默默無語,卻顯示出持久的時間強度。

在這次活動中我與傅敏第一次見面了。雖然是第一次見面,彼此卻不陌生。此前,我提交給上海書法家協(xié)會舉辦的“海派書法國際研討會”的論文《試論傅雷尺牘》收入“研討會論文集”,又在專業(yè)媒體上刊發(fā),是研究傅雷的一個新視點,引起了一點反響。傅敏看到了這篇文章,他通過媒體的朋友找到我的電話,就傅雷尺牘的諸多問題展開了討論。這時,他正配合國家圖書館籌備“潔白的豐碑——紀念傅雷百年誕辰”展覽活動,他要了我的通訊地址,準備寄送請柬,邀請我出席這次活動。我知道,傅雷的許多文獻藏在國家圖書館,紀念傅雷百年誕辰,一定會展出一些新的材料,也會解決傅雷研究中的一些問題。我期待這次展覽。

“潔白的豐碑——紀念傅雷百年誕辰”展覽很隆重,來賓也多,傅敏又要接受多家媒體的采訪,自然忙碌。我在展廳里參觀,看到了傅雷寫給傅聰?shù)牡谝环庑牛T種手稿,譯著的不同版本,歷史圖片,引起我對傅雷的懷想。有一張圖片特別扎眼:傅聰表情莊嚴地捧著傅雷骨灰盒,傅敏端著傅雷的遺像,兩個人并肩而行。這張圖片拍攝于1979年4月26日,那一天上海市文聯(lián)和中國作協(xié)上海分會為傅雷和夫人朱梅馥舉辦追悼會,也為傅雷平反昭雪。兄弟二人帶著親人的骨灰、遺像前往上海龍華革命公墓大廳參加追悼會。我在這幅圖片前佇立許久,看著傅聰與傅敏悲傷的表情,《傅雷家書》中的一封封熾熱、豐沛的信札,又在眼前浮現(xiàn)。

參觀“潔白的豐碑——紀念傅雷百年誕辰”展覽的人久久不能散去,由此可見傅雷在人們心中的分量。我只好走向傅敏,微笑著向他伸手,他也笑起來與我握手,并說:“瑞田好?!蔽覀儧]有見過面,是直覺讓我們知道了彼此。

那一天與傅敏簡單寒暄了一番,約定再次見面。

一周后,我接到傅敏的電話,他請我去他家里聊天,我爽快地答應了。他住在北京北五環(huán)的北苑小區(qū),我按照他給我的地址很快找到了他的家。他與夫人為我沏了一杯綠茶,我們就像熟人一樣談傅雷,談傅雷與黃賓虹的關系,談傅雷的收藏,談傅雷對近現(xiàn)代畫家的評價。與傅敏一邊聊天,一邊看客廳懸掛的書畫作品,我突然發(fā)現(xiàn),那幾幅一平尺左右的作品,不動聲色地面對我們,很像一位道行深厚的僧人,似乎感覺不到什么人的存在。我站起身,走向一幅山水畫,定睛一看,是黃賓虹的作品,上面寫著傅雷的名字。再往一邊看,還是黃賓虹的作品,然后是陳師曾、傅抱石的作品。傅敏家的客廳只有30平方米,這三幅作品也不顯眼,卻透露出主人的藝術趣味和藏品的豐厚。我回到座位上,傅敏告訴我,“潔白的豐碑——紀念傅雷百年誕辰”展覽開幕不久,有一位讀者在拍賣行看到一通傅雷于1944年6月19日寫給黃賓虹的手札,他計劃編入由他主編的《傅雷致友人書信》一書。同時,也要編入傅雷寫給黃賓虹另外的十五通手札,他希望我根據(jù)傅雷的手札,理順文本。我愉快地答應了。

那些年我癡迷傅雷手札,發(fā)表了幾篇論文,還在《東方早報·藝術評論》開設長達三年的“讀傅記”專欄,對傅雷手札涉及的問題進行評議和解讀。傅敏交辦的事情是一件小事,我很快完成了,把傅雷手札文本發(fā)給了傅敏,他很客氣,表示感謝。沒有想到,這么一件小事,傅敏放在了心上?!陡道字掠讶藭拧酚山K文藝出版社出版了,他寄給我五本,我發(fā)現(xiàn),傅敏在書中寫了一篇“出版說明”,其中寫道:“此次增補編選過程中,先父手札的鐘愛者和研究者、書法評論家張瑞田先生,據(jù)先父手跡錄入增補了致黃賓虹信函十五通。在此表示誠摯的敬意。”這段文字讓我惶恐,舉手之勞的事情,如此隆重地感謝,真的很難為情。傅敏是認真的人,這一點酷似他的父親傅雷。

傅雷的書信百讀不厭,其中涉及的人與事特別值得玩味。有時,我會提到傅雷致信的人,比如牛恩德、羅新障、劉太格等人,他們是如何與傅雷交往的,他們又是什么樣的人。傅雷致信的人,都是我心中的謎,找到他們的謎底,也是我“讀傅記”的目的。應該說傅敏是傅雷研究中獨一無二的專家,傅雷一生所涉及的任何問題,他基本了解,只是深淺不同罷了。他告訴我,牛恩德是傅聰?shù)耐瑢W,畢業(yè)于上海音樂學院,被傅雷認作干女兒,待她很好。傅雷曾帶著她去杭州見黃賓虹,還得到了黃賓虹的贈畫。這幅畫牛恩德依然珍藏。1957年,牛恩德去美國深造,畢業(yè)后成為鋼琴家,舉辦過個人演奏會?!陡道字掠讶藭拧肥珍浟烁道讖?958年11月20日到1963年11月17日寫給牛恩德的三封長信,關心她的生活和學習,細致的情感,“瑣碎”的口吻,與他寫給傅聰?shù)男湃绯鲆晦H。落款寫的都是“爸爸”。

傅雷與牛恩德的手札,兩處提到傅敏,在1958年11月20日的信中講道“對敏向少顧問,至今他吃虧不少,但亦限于天資,非人力所能奏效”,在1963年11月17日的信中又說“敏在北京一中教英文,工作還順利,就是忙,沒有時間進修”。于此,我就理解了牛恩德為什么說“傅雷是我的嚴父、良師、知音”了。我問傅敏見到過牛恩德嗎,他說見過,第一次見是1981年,牛恩德剛剛回國,傅敏對她說“現(xiàn)在,父親唯一的女兒回來了,他在地下死也瞑目了”。后來,我在牛恩德的文章中看到牛恩德對傅敏的描述:“傅敏越來越像他的父親,外貌、動作、聲音都很像。1985年7月17日,我在他那里吃晚飯。臨走,他送我三盒磁帶。他用塑料袋包好,再用繩子扎好,那樣的細心,就跟傅雷先生一模一樣?!?/p>

傅敏記住了我對傅雷與牛恩德手札的研讀。

2013年10月27日下午,我應傅敏之邀,往上海海港陵園參加傅雷、朱梅馥骨灰安葬式。傅敏發(fā)表了泣血的發(fā)言,他說:“爸爸、媽媽,四十七年前,您們無奈何地、悲壯地、痛苦地、無限悲憤地離開了這個世界,離開了我們,離開了您們無限熱愛的這塊土地,以及這塊土地成長起來的文化事業(yè)。但是,您們一直活在我們的心里,我們永遠懷念您們。您們一生的所作所為,您們那顆純凈的赤子之心,永遠激勵著我們。一定要努力,把產(chǎn)生這個悲劇的根源鏟除掉。爸爸、媽媽,您們在這里安息吧?!睆氖澜绺鞯貋淼娜藷o不被傅敏的發(fā)言感動,我覺得傅敏的這段話可以看作民族精神的座右銘。傅雷、朱梅馥骨灰安葬儀式結(jié)束后,我們在上海浦東參加了一系列紀念傅雷的活動,在一次研討會的空隙,傅敏把一位60多歲的女士介紹給我,他說,這位是牛老師,是牛恩德的妹妹,從香港來的。牛老師溫文爾雅,向我點頭致意。我與牛老師寒暄幾句,就去參加研討會了。我本想找牛老師談談牛恩德,只是活動密集,一直沒有找到時間。后來,我們在浦東機場邂逅,匆匆問好,拍了一張合影,又匆匆告別了。

也是在這次活動中,我見到了羅新璋。羅新璋是著名翻譯家,我讀過的《紅與黑》就是他的譯本?!陡道字掠讶藭拧分杏懈道讓懡o他的信,自然也是我心中的神秘人物。傅敏把羅新璋介紹給我,他告訴羅新璋,這是研究傅雷手札的人,有時間你們聊一聊。我就與羅新璋聊起來了,向他請教與傅雷的往來和感受。從他口中知道的傅雷幽默、平靜,也坦率、謙虛。1963年初,他給傅雷寫信討教翻譯問題,傅雷回復一封較長的信,談了自己翻譯的體會,并向他建議:“至于試譯作為練習,鄙意最好選個人最喜歡的短篇著手。一則氣質(zhì)相投,容易有駕輕就熟之感;二則既深愛好,領悟自可深入一層;中短篇篇幅不多,可于短時間內(nèi)結(jié)束,為衡量成績亦有方便。事先熟讀原著,不厭求詳,尤為要著。”有傅雷引路,羅新璋成為當代優(yōu)秀翻譯家就不奇怪了。2022年2月22日,羅新璋以86歲的高齡在北京仙逝,訃告中說他是“法國文學翻譯家、傅雷研究專家”。與傅雷相知相交的人,一個個地離開了我們。

傅雷的信,太深太厚了,很像一個文化遺址,任何一次挖掘,都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劉抗是傅雷在上海美專任教時的同事,也是畫家,抗戰(zhàn)前夕去了新加坡。兩個人相交甚篤,信函往來頻繁,他們提到過的一位叫劉太格的人,引起了我的注意。這個人是劉抗的兒子,在國外讀書,喜歡建筑,在父親的引見下與傅雷通信。傅雷與劉太格的信近幾年才披露出來,因此,《傅雷致友人書信》一書沒有收錄。我知道傅雷曾與劉太格通過信,也向傅敏建議把傅雷與劉太格的信找到,編入“傅雷書信集”。傅敏點點頭,沒有說什么。但是,他知道了我對劉太格的關注。

2016年10月15日,我到上海浦東海港陵園參加“紀念傅雷夫婦逝世五十周年祭祀儀式”,又到浦東圖書館參加“傅雷手稿墨跡紀念展”。行前,我與傅敏通電話,他說劉抗的兒子劉太格也來參加祭祀儀式,建議我與他溝通。在“祭祀儀式”上,我與劉太格見面了,次日,在“傅雷手稿墨跡紀念展”的展廳里,我與劉太格握手,聊起他與傅雷交往的往事,并詢問傅雷寫給他的信是否保留,是否發(fā)表過。劉太格身材高大,語速緩慢,彬彬有禮。身邊站著一位歐洲女性,是他的夫人。他微笑著對我說:來上海之前,為紀念傅雷夫婦逝世五十周年,寫了一篇文章,《收獲》雜志要發(fā)表,傅雷寫給他的信,也同時發(fā)表。

從上?;氐奖本以卩]箱里取出2016年第5期的《收獲》雜志,看到了劉太格《收信人的話》和傅雷分別寫于1962年4月28日、9月10日致劉太格的二通手札。這期間,傅雷為劉太格尋書、寄書而忙碌。1962年3月3日,傅雷致劉抗的手札講得明白:“今晨郵局海關來電話,謂建筑書已審查通過,乃由梅馥前往將所剩六冊(內(nèi)一冊系借與太格者)包裝航寄;總算了卻一樁大事,為太格欣幸?!?/p>

收信的人劉太格,沒有見到寫信的人傅雷,是巨大的遺憾。

傅敏言語不多,他總是以自己的方式幫助別人。我對傅雷的關注和研究,傅敏提供了許多線索,讓我安心寫出真實的文章。

近幾年傅敏衰老得很快,給他打電話,很少接聽,短信也很少回復。疫情三年,他的消息很少,據(jù)說去上海養(yǎng)老了。2020年末,他的哥哥傅聰因新型冠狀肺炎,以86歲的高齡在英國逝世。哥哥的去世,對傅敏的打擊是巨大的,一段時間里他寢食不安,神情恍惚。2023年5月19日,在他的哥哥離開人世后兩年零五個月,傅敏也以86歲的高齡與我們告別了。他與哥哥在世界上經(jīng)歷了86個春秋冬夏,好像生前有了約定,就在86歲的時候,去天國找他們的爸爸和媽媽。